【文档说明】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7)页,100.9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64599e3a9d2d9d962ad69fda8a4b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八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大单元(历史)练习一、选择题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
制3.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汉代共历29帝,享国40
7年。下列汉代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光武中兴②文景之治③汉武盛世④党锢之祸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5.《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
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6.对于秦朝灭亡,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
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由此可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失去人才B.骄傲自大C.赋税和徭役重D.失去民心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C.《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AAB.BC.CD.D8.战国末期,荀子游历秦国,感慨“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同“污”),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反映了两者A.阶级立场的不同B.文化趋
向的迥异C.政治理念的不同D.生活态度的差异9.下图为《东汉中期后期政局变化示意图》,图中AB两处应为A.外戚专权、宦官得宠B.宦官得宠、党锢之祸C.宦官专权、皇帝亲政D.党锢之祸、太后摄政10.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
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11.如表反映了西汉时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及江南地区部分城市的情况。据此可知()地区占全国面积的比例
(%)县级城市数(个)司隶部3.98132兖州2.05115青州1.31120冀州1.64129豫州1.80102徐州2.25138扬州江南部11.3161荆州江南部10.8279A.江南经济得到较快发展B.中央对边疆的控制有限C.地理环境决定行政区划D.经济呈现北
强南弱局面12.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关系的史实。据此可知,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旨在()时期史实汉高祖时期封赵佗为南越王,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汉文帝时期汉遣使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
实行与内地统一制度法令。的A.确保边疆地区稳定B.实施休养生息政策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践行以和为贵思想13.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
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1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
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15.《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16.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17.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
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18.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
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19.下表为范文澜先生对战国时代“士”的主要分类情况分类具体所指.学士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等著书立说、议论政事,文化上做出巨大贡献之士。策士纵横家,长于争论,凭口舌辩词驰骋诸侯,猎取富贵之士。方士或术士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占卜等学科的专门家。据此可知,士阶层的分化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2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材料分析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
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
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
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的?在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
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材料二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着手建立新的帝国体制……由于秦帝国只存续了十五年,它
所建立的帝国模式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这种模式是否能够续下来,在汉初仍是一个未知数,而当时异姓诸侯王势力的强大更加大了它的不确定性。至汉武帝时,终于完美地解决了统一与分裂的问题。——摘缟自卜宪群《中国通史》(1)与先秦时期相比,汉朝时期人们的观念有怎样的发展?汉
武帝时期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这一观念的形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的帝国体制”是什么?并指出这种“不确定性”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