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共(9)页,733.30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5a3d2c996ab62abe45e05e7c530bb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月阶段性考试(总第五次)生物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前三章命题人:赵晓燕师瑶审核人:高二生物组一、单选题(1-30题每题1.5分,31-35题每题2分,共55分)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是()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其中甲、乙代表结构,①—③代表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代表下
丘脑、乙代表垂体B.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图中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D.图中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3.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IgM和IgG是在患者
的血清中检测出的两种抗体,两种抗体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潜伏期内能通过抗体诊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B.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染病的原因并非仅与体内含有抗体有关C.产生IgM抗体和IgG抗体的一般为同种浆细胞D.IgM抗体和IgG抗体产生的时期和含量不同与病原体入
侵时间有关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是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共用的分子B.免疫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影响又受
体液调节的影响C.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细胞均存在着激素、神经递质的受体D.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但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不起作用5.现有三种未知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a、b、c,学习小组切取长度为7mm的燕麦胚芽鞘切段若干,随机分成①~④组,分别用浓度a、b、c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和蒸馏水进行
处理,观察并统计4组燕麦胚芽鞘切段达到8mm时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各组的胚芽鞘切段初始长度、温度、pH均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图中第④组胚芽鞘切段的生长没有植物激素的作用C.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a可能大于浓度b,也可能小于浓度bD.实验可知
,生长素类调节剂对胚芽鞘切段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6.叶片的脱落和花蕾的开裂与离层细胞有关。研究发现:离层的产生与植物激素有关。噻苯隆是一种人工调节剂,其作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噻苯隆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生长素主要由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细胞中的色氨酸在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而形成C.由图可知,噻苯隆是通过影响内源激素的含量来促进叶片脱落和蕾的开裂D.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信息分子只在植物中起作用,适宜浓度对人和动物安全无害7.“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子,莲子清如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所有鱼属于一个种群B.莲花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器官层次C.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D.采莲人与莲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这些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8.关于如图中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B.自然环境中也会出现类似这种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D.种群的K值受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9.种
群数量增长曲线依据条件不同分为“J”形和“S”形,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J”形增长曲线,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B.乙为“S”形增长曲线,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有人提出应在蝗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
行蝗灾防治D.甲、乙增长曲线之间的数量差异是由环境阻力造成的10.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B.采集到的小动物中,体型较大的小动物须用吸虫器采集C.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个体较大、数量有限
的小动物的相对数量D.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要打开电灯,以吸引土壤中的小动物11.下列有关探究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把插条基部在低浓度的药液中浸泡一天B.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般需要进行预实验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通常用的方
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时只需要对活的个体计数,死亡个体不计数12.鼠类繁殖次数多,孕期短,产仔率高,性成熟快,数量能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常对农业生产酿成巨大灾害。某生物实验小组调查了某地小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并绘制了如下曲线(AE段)。下列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A.小鼠种群数量达到DE段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AB段小鼠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环境阻力逐渐增大C.若气候严重干旱,则小鼠的种群数量可能出现C段的变化D.若要防治鼠害,则在小鼠种群数量达到K2/2前防治最佳13.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曲线,称为生
长曲线。把少量纯种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得不同时段的种群密度,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得到如图所示生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会缩短阶段Ⅰ的培养时间,使K值增大B.阶段Ⅱ中酵母菌的生长繁
殖不受种内竞争的影响,呈J形增长C.阶段Ⅳ活菌数量下降,与培养液中代谢产物的积累、营养物质的消耗密切相关D.若以一定的流速连续注入新鲜培养基,流出原培养基,则阶段Ⅲ对应的种群密度将持续增加14.现调查环湖地带的某
种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目测该种植物分布较为稀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试题下载》A.对该种植物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B.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和减少样方数量来进行调查估算C.应选用该种植物相对密集处进行取样D.统计某一时期该种植物的年龄
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15.为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生态学家马世骏和助手们分析了我国上千年间蝗灾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实施生物防治减少蝗虫数量可以提高蝗虫的环境容纳量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某一草地上东亚飞蝗虫卵的密度C.东亚飞蝗迁移到新的适宜环境,一定时间内可呈“J”形增长D.高温、干旱属
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16.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酵母菌计数时用滴管先滴加培养液后盖上盖玻片B.样方法中计数时需要把位于边线上的也进行计数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对投放区域进行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
.从静置的上清液中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17.下列各项是古诗文及其所描述的生物学知识,其中对应错误的是()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描述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的垂直结构B.“菜花黄,蜂闹房”体现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
重要作用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D.“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18.在同一个池塘生物群落中,鲢鱼生活在水的上层,鳙鱼常栖息在水的中层,青鱼通常栖息在水的下层。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A.影响鲢鱼、鳙鱼和青鱼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氧气B.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减少了生态位的重叠C.两种生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激烈D.生态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和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19.生态学家发现,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之为“集团内
双向捕食”(如下图所示)。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的群落之中,并对群落中相关物种的种群动态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产生着很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天敌1和天敌2的种间关系为原始合作、捕食和竞争B.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的
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态位C.农业生产中增加捕食者种类能有效抑制害虫数量D.人为捕杀植食性昆虫,天敌1和天敌2获得的能量减少20.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可以分为多种,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样都是森林群落,但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下列相
关认识不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落叶阔叶林的物种数相对较少B.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全年高温、湿润的环境,落叶阔叶林的植物适应了夏季凉爽、冬季寒冷的环境C.热带雨林和落叶阔叶林中的
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植食性动物避免过多植物被采食D.热带雨林内,由于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叶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落叶阔叶林亦是如此2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的关系密不可分。水循环是物质循
环的基础,在水循环的推动下,才实现了物质在各生态系统成分之间的转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是以分子形式完成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B.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进入和离开生态系统的过程与水循环完全相同C
.物质循环均具有富集作用,沿着食物链的延长各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增加D.如果人类过多干扰物质循环的某个环节,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生态失衡22.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是人工鱼塘中的顶级捕食
者。某人工鱼塘中混入了一些黑鱼,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投放饵料的人工鱼塘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图甲中的EB.图甲中B1可以表示生产者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可用图乙中的X表示D.乌鳢捕食初级消
费者后未同化部分的能量包含在图乙的Z中23.“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
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鱼吃杂草,杂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流入鱼体内C.稻田中鱼的数量增长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D.该模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24.“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
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不是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B.碳循环指C
O2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25.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
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农业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态农业中物质不断循环,农民不需要对农作物增
施氮肥C.生态农业的建立能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实现能量多级利用2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假设3种生物在一天中呼吸速率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动物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
石C.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D.a、b、c都有可能是细菌27.深海热泉喷出的海水富含硫化氢,此处硫化细菌非常丰富,还生活着与细菌共生的巨型管栖动物、罗希盲虾、多毛雪蟹等奇特的生物。当“热泉”停止喷发消失时,这些生物也随之彻底消失
。当新“热泉”产生时,这些生物又再次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热泉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热泉群落B.热泉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C.新的热泉群落的重建属于次生演替D.分布在海底的热泉群落也有垂直结构28.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下列对信息
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A.花香引蝶、老马识途和心猿意马属于化学信息B.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29.某同学在大饮料瓶中加入了水、水草、泥沙、小鱼、
小虾等,制作了一个密闭的生态瓶,模拟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小鱼、小虾及泥沙中的微生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该生态瓶中的小鱼和小虾等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D.制作生态瓶时,加
入的生物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越稳定3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图中石南是一种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石南固定的太阳能a大于b+dB.d包括石南的枯枝败叶中的能量C.猞猁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雪兔种群的发展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31.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B.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
获得C.随着轮牧时间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D.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32.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及平均死亡率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
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B.资源量通过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影响其数量变化C.若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D.当资源量为Q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33.九翅豆蔻花色晶莹剔透、花形精美,长而扁平的雌蕊花柱基部下方有簇生的短雄蕊。早上花刚刚开放,花粉成熟时,蜜蜂沿着黄色斑纹进入花中
吸食花蜜、采集花粉,此时花的柱头却向上反卷,远离蜜蜂拜访的通道;午后花蜜减少、花粉也已被上午拜访的蜜蜂带走,上卷的花柱则逐渐向下弯曲,柱头进入蜜蜂拜访的通道。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A.早上和午后的花分别相当于雄花和雌花B.花的黄色斑纹向蜜蜂传递的信息为物理信息C.花柱运动有利于
增加子代的遗传多样性D.花柱运动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突变34.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8848.86米。珠穆朗玛峰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
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下列错误的是()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来标记领地,这属于化学信息B.与牦牛不同,雪豹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青藏苔草与旱獭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
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35.如图是用来描述各种生命现象的一个简易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代表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a为同化量,则b可代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可代表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
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C.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物种减少D.若A代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为外界干扰,则b、c可分别代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非选择题(共45分)36.(1
1分,每空1分)图1表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直接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常用调查法,
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条,此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而对植物调查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
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3)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形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4)图1中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
组对一个锥形瓶装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在一定时间内为“S”形曲线,a点之前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利用规格为“0.1mm/400/1mm2”的血细胞计数板,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统计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培养液稀释104倍时,其中1个
中方格显微示意图如图2所示,且该中方格酵母菌数量恰好等于4个中方格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________个/mL。按以上方法定期检测并将其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
______模型。37.(11分,每空1分)某野外调查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调查,获得以下资料,请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林中某生物的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_________。(3)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
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为第_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38.(14分,每空2分)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
、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7(1)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填成分),与传
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
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
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为其中能量[单位为103kJ/(m2·a)]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第二营养级与第三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A流向C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___________中的能量。39.(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代表的是图甲所涉及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金字塔”
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能够将大气中的CO2固定下来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有_________(填数字序号)(2分)。(2)图甲中C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
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建构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Ⅰ的生物属于_________(填成分),处于Ⅲ中的生物为第_________营养级。(4)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