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2.359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docx,共(7)页,22.35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12d59d6d06370324d61619d0aaaa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2019级高一下入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D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在封闭系统内的自我扩张是指小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精耕细作获取更多的收获,故选D;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强社会分工与“自我扩张”的题意不符,排除AB;小农经济的“自我扩张”并不是转移经济重心,排除C。故选D。

2.A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水土流失,黄河水变得浑浊,故黄河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黄河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也不能反映出水利观念的更新,排除B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名称的

变化无关,排除C。3.A依据材料“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可知因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改革,因此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是因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选项错误,中国家庭手工业产量的提高依靠的是人力和时间的增加,其生

产效率低于西方机器生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廉价劳动力对生产方式变革的阻碍,并未涉及科学技术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A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

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

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力地位官营手工政府直接经营、官府专用和皇帝私无偿调用各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业“工官”制度、大作坊用;不在市场流通类匠户地位,代表我

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5.C“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

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指中国古代商帮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转化为资本,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投入到生产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商帮没有雄厚的根基,在自然经济滔天的洪水的冲击下必然失败,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商帮没有根

植于生产领域,并没有体现商帮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商业经营观念落后,排除ABD。6.A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汉朝时期南方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州的数量较少,而唐朝时期南方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

位道的数量大有增长,说明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政府对南方的重视程度增强。故答案为A项。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隋唐时期还没有完成,排除B项;唐朝时期吐蕃与内地的联系增强,不是“实施了有效管理”,排除C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

答应当从两幅示意图的变化信息来确定答案。《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和《东汉十四州示意图》相比较来看,唐朝时期在南方设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数量上看明显增多。联系史实可知,这是由于南方经济有较大发展,为适应社会状况,在地方行政单位设立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7.

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朝推行“不抑兼并”的措施,使大量的农民丧失土地,从而便于丧失土地的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与土地政策无关;B项错误,租佃关系成为仅次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形式;C项错误,材

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所以答案选D。8.B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封建性特征,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可见该材料意在强调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故选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

生逆转,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政治地位低下,故AC两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9.C近代中国的劳动力低廉,能够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在英国不具备这种价格优势,说明传统土布在

价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英国机器大生产在中国优势不明显。故答案为C项。材料说明传统土布在价格上具有较大优势,不是反映自然经济的落后,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土布的价格优势,不是生产

技术,排除D项。10.C根据题意可知,20世纪初苏南地区铁路的发展推动了当地蚕桑养殖业的发展,说明铁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瓦解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沦为列强商品市场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无法体现区

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C。11.C外商投资的企业属于外商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排除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民族工业,②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商人投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和继昌隆缫丝厂都是引进西方先进

技术创办的近代企业,不是在手工工场基础上的转型,排除④;故C正确。12.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分。根据所学判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种经济成分。①在1840年的时候力量最大,所以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②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所以是外商企业;③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④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以是官僚资本主义。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迁都重庆,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内迁,并且受到官僚资本的压榨。材料中“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句话正是上述现

象的真实写照。所以“火柴大王”指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重庆“大老板”指官僚资本主义。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综上分析可知,①②不符合题意,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①或②,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

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

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13.C1936年是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此时国民政府外贸进口减少生活物资而增加工业物资,再加上生产指标铁的增长,可知这是为战争作物质准备,故选C项;官僚资本在1927年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后形成的,排除A项;材料未显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B;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14.D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

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

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15.C【解析】“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东北做为建设的重点”主要是为了便于取得苏联的技术支持,“1979年,中央对广

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是为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外资,故C正确;东北地区不是侨乡,排除A;B、D不符合广东,排除。16.B“大跃进”时期大办工业,大炼钢铁,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与“C”点经济发展状况相符,故答案为B项。国企改革没有涉及轻重工业比重

,且“C”点轻重工业不协调,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时,轻重工业比例应当大体协调,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

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

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7.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自然灾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灾难,因此中共为了恢

复和发展经济提出了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至1965年底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中国1962-1965年期间经济基本恢复发展是得益于八字方针的提出,不属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故A选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以后,故C选项错误;材料

中经济恢复发展是由于八字方针的提出,而不是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故D选项错误。18.C材料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人力的浪费,生产的低效率,该制度也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是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与自给自

足的农业传统有本质区别,A错误,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不会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B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从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的产物,而非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排除D。19.D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以1992年为分水

岭,以前是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1992年后,进行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D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的第一阶段全面展开,B错误;1982年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是在第一阶段,C错误。20.C“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权”所改变的只是企业的经营形式,没有改变企业的国家性质,最终建立了市场经济,促进企业的发展,故选C项;“1978—1984:放权让利,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权;1985—1991:两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

任制”可看具有稳步推进的特点,排除A项;1978—1984:放权让利,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权;1985—1991:两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无法体现市场的导向性,排除B项;国企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排除D项。21.C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③正确,故选C;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与其他地区一样,是社会主义制度,①错误,排除A;1990年我国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②错误,排除B;①②

③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22.C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

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

明显优势,排除D项。23.B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②③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

口的迁移,更多人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使美洲成为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属于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人口迁移的结果,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②③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24.B17至18世纪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英法与荷兰,当时的美国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①段是早

期殖民扩张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殖民国家是西葡,③段正是英国确立殖民帝国的阶段,④段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因此选项A、C、D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25.A材料中“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可知这次“产业站构”的变化是第二

次工业革命,其中重工业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的主导,A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B错误;城市化进程加快不符合材料中“产业结构的新变化”的信息,C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不符合题干“生产力的大发展”的信息,D错误。【点睛】解

答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促成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的信息,比如材料中的城市化进程和垄断组织均不符合题干中“产业机构”的信息,从而排除C和D项。26.B图表体现的是是1841年到1870年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

出口船舶吨位的数据都是不断地升高,这主要和自由贸易的推动有关,B正确;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ACD三项全排除。27、(1)原因: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产关系的调整;民族融合,中外交流;政治稳定,国家统一。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有生产工具、有对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有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材料二中的“春耕夏耘”“四时之间,亡日休息”等信息

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因此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原因的概括可以回答出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2)民族工业规模小;重工业基础薄弱;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

长江流域解析(2)依据材料三“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可知民族工业规模小;依据材料四“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所占比例情况”可知重

工业基础薄弱;依据材料五“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严峻国际环境;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需要。解析(3)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

展重工业。其形成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工业基础薄弱、严峻国际环境、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