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8)页,98.72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d04ea94596b086c21389b1a95008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石有色一中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1.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
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A.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B.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C.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D.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2.
战国时期某学派提出了“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等主张。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D.当时
而立法,因事而制礼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度彻底破坏B.社会动荡行为失范C.百家争鸣局面结束D.大一统时代的开创4.东晋
葛洪明确将“忠孝和顺仁信”作为修道的前提,宋代道教净明道指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全真教奉《道德经》《孝经》为圣典。这反映出道教()A.受到儒家伦理影响B.倡导三教融合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首倡无为而治5.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李贽提倡“童心说“(注:强调真情实感),
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都()A.抨击理学B.为专制辩护C.突出人性D.为市民代言6.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昌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
把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A.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确立了理学官方地位C.加强了乡村道德教化D.开创了封建伦理纲常7.黄宗羲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
”顾炎武也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纂刻,亦何益哉!”这说明他们都()A.提倡公平法治B.强调社会责任C.批判君主专制D.反对程朱理学8.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
要地位。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他们的观点()A.重视人与人之间平等B.彻底否定了神灵崇拜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强调了“美德即知识”9.苏格拉底相信有一种确定的普遍有效的知识,人类如果寻求正确的方法就能掌握它,这种方法存在于
见解的交流与分析之中。通过这种方法,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外的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A.体现了个人主义的倾向B.树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C.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D.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觉醒10.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
,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些思想()A.源于宗教改革的信仰解放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D.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11.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全部生命和本质就是上帝的话语,如果缺少了
上帝话语全备而丰富的内涵,教会只不过是一个会所、一间博物馆或是一座音乐厅而已。这一主张()A.强化世俗王权的统治B.动摇上帝的神圣地位C.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冲击教会的统治权威12.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时代
,将世俗的职守或工作,解释为神圣的天职或蒙召,其针对性非常明显:反对出世禁欲的修道主义。由此可知,马丁·路德这一思想()A.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理论C.顺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维护了世俗王权的统治13.有学者这
样评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A.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存
在巨大的局限性C.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D.有其时代的合理性14.他所宣传的既不是完全准确的中国传统社会学说和政治思想,也不是纯粹的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而是经过深入而独特的思考,按照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加以改造而形成的理论,社会政治价值远远高于学术价值。”材料中“他”是()A.王夫之B
.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15.如表为1905—1910年间《民报》中“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统计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语词使用频率语词使用频率汉人216中国臣民5汉族96中国之人民5中国人37中国民族5汉民14中国人民5中国之臣民12中华民国4A.民族认同意识增强B.民
主思想成为潮流C.三民主义得到认同D.清廷革新能力丧失16.1901年《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译成《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而为爱国保种振志气。1907年留日学生将其改编成话剧《黑奴吁天录》,突出了黑
奴与奴隶主的抗争和最后胜利出逃。1961年又被改编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醒,临死鼓舞民族解放斗争。反映出()A.译者同情汤姆的遭遇是其翻译的主因B.留日学生改编该话剧目的是宣扬维新C.1961年的改编是以“二
为”方向指导D.时代需要影响文艺作品的翻译与改动17.陈独秀在1919年提出,“最进步的政治,必是把社会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别的都是闲文”,若“社会经济的问题不解决,政治上的大问题没有一件能解决的。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比较他三年前所说的“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可见陈独秀的思想()A.从个体伦理自觉向社会经济民生倾斜B.从资产阶级自由思想走向马克思主义C.依然体现了重视国家轻视国民的取向D.强调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同等重要18.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大量反映新思潮的报刊在京津地区出现。周恩来在天津创办的《觉悟》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周
恩来还亲自深入工人当中,参加宣传活动,并著文抨击帝国主义与军阀政府。这()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条件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的选择19.1956年,毛泽东
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工业、运输业、农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了关于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篇报告()A.探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建设道路B.致力于理顺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C.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D.讨论了经济问题而非国家政治生活问题20.20世纪50—60年代,党和国家强调和重视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倡导劳动光荣,坚持按劳分配原则;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更加重视科技和
教育在劳动生产中的作用,倡导体面劳动,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一变化()A.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B.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C.强调教育服务于生产实践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1.某网站发起了以“具有原创性”“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能产生社会效益”为评判标准的主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四大
发明”的评选活动。下列科技成果中最符合中国当代“新四大发明”的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B.袁隆平选育水稻新品种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
数据。据此可知,院系调整()项目调整前调整后高校总数211所182所综合大学55所13所工科院校33所39所师范院校12所32所农林院校17所29所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
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23.英国作家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里描写了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场和富农葛露卑的农场……机器代替了手工,农民由贫困、破产直至流入城市等现象,正是19世纪末英国农村急剧变化的反映。与该小说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
巴黎圣母院》D.《日出·印象》24.《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
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B.西方对苏联的电影技术不屑一顾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有三个小题,共5
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
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
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
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
、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角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唐代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
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两宋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宋代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
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代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至成化后,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
盛。明代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代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
邓洪渡《中国书院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27.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反思大革命的文学作品,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英国狄更斯(1812—1870)发表于1859年的《双城记》。阅读小说简介,回
答问题。(16分)狄更斯《双城记》简介:徳发日夫人年幼时,她的一家遭到地主厄弗里蒙底兄弟残酷迫害。她的姐姐被强占侮辱后去世,前去寻仇的兄弟也被杀害,致德发日夫人家破人亡。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她和她的丈夫对地
主阶级采用十分残忍血腥的手段。只要是贵族出身的人,都一律不放过。即便代尔那(厄弗里蒙底的侄子)同情下层人民、自愿同自己家族割裂的人,他们也要将他送上断头台。与德发日夫妇的阶级仇恨相对比,马内特医生坚信“医生的工作就是
治病救人,为奴的,自由的,富的穷的,好的坏的,无论高低贵贱都一视同仁”。马内特与厄弗里蒙底家族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却出人意料地同意了女儿露西和代尔那的婚事,表现出一种宽博大爱。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尔那因身为贵族后裔而遭逮捕并判死刑,在千钧
一发的时刻,一直爱恋露西的英国青年西得尼卡登替他上了断头台。人民法庭的宣判词中这样写到:“捍卫中央集权的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共和国先于一切,人民是至高无上的。”(1)小说表现出作者对法国大革命持有怎样的态度?(4分)(2)从小说中选取一个情
节,指出它反映了哪一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简要评价。(8分)(3)小说情节是否可以作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史料,请说明理由。(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