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月限时训练(1)生物试卷(含解析).doc,共(21)页,391.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63ae10012c8afe95d071b6f99a51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但是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又有差别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
核D.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答案】A【解析】A、病毒为非细胞生物,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病毒在内,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B、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
胞质等,因而具有统一性,但是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又有差别,即不同生物的细胞之间表现为多样性,B正确;C、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其划分依据是以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来划分的,C正确;D、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A。2.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尿道炎较难治愈。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支原体通过有丝分裂而增殖B.细胞膜和核糖体构成支原体的生物膜系统
C.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D.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答案】C【解析】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而增殖,A错误;B、细胞膜构成支原体的生物膜系统,无核膜,B错误;C、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
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的限制,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C正确;D、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不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C。3.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在分类学上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形态各异,多营腐生生活,少数
寄生在经济作物上,危害寄主,与颤蓝细菌一样没有叶绿体。下列有关黏菌和颤蓝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黏菌和颤蓝细菌中都存在DNA和RNAB.营寄生生活的黏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宿主细胞提供C.黏菌和颤蓝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黏菌是异养生物,颤蓝细菌是自养生物【答案】B【
解析】A、黏菌属于真核生物,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都存在DNA和RNA,A正确;B、黏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为自身的核糖体,B错误;C、黏菌为真核生物,颤蓝细菌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D、黏菌多营腐生生活,
少数寄生在经济作物上,为异养生物;颤蓝细菌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D正确。故选B。4.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动物脂肪因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
态B.细胞中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作用也很微小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豌豆叶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有4种碱基【答案】D【解析】A、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A错误;B、细胞中微量
元素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很大,缺少微量元素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发生,如缺铁会导致贫血现象的发生,B错误;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D、豌豆叶肉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D正确。故
选D。5.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下列关于细胞骨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着细胞的形态B.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C.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有关D.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无关【答案】D【解析】细胞骨架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
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BC正确,D错误。故选D。6.实验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的关键能力,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探究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Na
OH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作用相同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换上高倍镜进一步观察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先在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然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D.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
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答案】A【解析】A、NaOH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作用相同,都是为了制造碱性环境,A正确;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始终使用的是低倍镜,B错误;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
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待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都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C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A。7.中间复合物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酶(E)与
反应底物(S)首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这个过程是可逆的,然后ES再生成产物P,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SES→P+EA.ES→P+E所需要的能量比S直接分解为P时所需要的能量高B.E上特异性的活性部位决定了E与S的结合具有专一性C.在一定使用期限内,
反应前后E的结构不变D.当全部的E结合为ES时,酶促反应会出现底物饱和现象【答案】A【解析】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故ES→P+E所需要的能量比S直接分解为P时所需要的能量低,A错误;B、酶绝大部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其特异性的活性
部位决定了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专一性,B正确;C、酶是催化剂,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反应前后性质不变,C正确;D、当全部的酶结合为酶-底物复合物ES时,酶促反应会出现底物饱和现象,D正确。故选A。8.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决赛中,辽宁选手任子威获
得冠军。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B.肌肉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C.在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产生ATP时均伴有[H]的生成D.无氧呼吸
产生的乳酸会使运动员的pH发生显著的变化【答案】A【解析】A、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因此运动员腿部肌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A正确;B、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
存在乳酸中,B错误;C、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NADH的生成,第三阶段消耗NADH,因此,在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产生ATP时伴有NADH的消耗,C错误;D、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运动员的pH发生显著的变化
,因为在细胞外液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D错误。故选A。9.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与有氧呼吸产生的还原型辅酶相同B.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可以为细胞中某些生理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C.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含碳产物的生成D.受
伤组织修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可由该途径的中间产物转化生成【答案】A【解析】A、根据题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是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而有氧呼吸产生的还原型辅酶是NADH,能与O2反应产生水,A错误;B、磷酸戊糖途径释放了能量并且
产生了多种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还进一步生成了其他有机物,B正确;C、正常生理条件下,10%~25%的葡萄糖参加了磷酸戊糖途径,所以用14C标记葡萄糖,可以追踪到磷酸戊糖途径的含碳产物,C正确;D、受伤组织
修复即是植物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需要增殖,所以需要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原料,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可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D正确。故选A。10.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展示着个体的生命现象,折射出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
是()A.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引起更多细胞损伤的过程为正反馈调节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没有蛋白质的降解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体呼吸道和肺部细胞,其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造成细胞坏死【答案】C【解析】A、当自由基攻
击生物膜上的磷脂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引起更多细胞损伤,这体现了正反馈调节,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
C、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降解,也有新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体呼吸道和肺部细胞,其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造成细胞坏死,D正确。故选C。1
1.有研究表明,人类卵母细胞由于缺乏KIFC1蛋白,在分裂过程中常出现多极纺锤体,而小鼠、牛等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纺锤体则总是很稳定。剔除了小鼠和牛卵母细胞中的KIFC1蛋白后,小鼠和牛的卵母细胞会像人类卵母细胞一样组装出不稳定的纺锤体。根据该研究结果,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
.KIFC1蛋白的作用可能是在纺锤丝之间形成桥梁,有助于纺锤丝对齐并阻止它们解体B.人类出现异常卵细胞的概率高于小鼠和牛等哺乳动物C.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KIFC1蛋白合成基因只在卵母细胞中表达D.将
KIFC1蛋白导入人类卵母细胞可能是一种减少缺陷卵子的潜在方法【答案】C【解析】A、剔除了小鼠和牛卵母细胞中的KIFC1蛋白后,小鼠和牛的卵母细胞会像人类卵母细胞一样组装出不稳定的纺锤体,说明KIFC1蛋白与纺锤体的稳定有关,A正确;B、由于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异常的概率
高于小鼠、牛等哺乳动物,因此出现异常卵细胞的概率也高于小鼠、牛等哺乳动物,B正确;C、该研究表明小鼠、牛等动物的卵母细胞中存在KIFC1蛋白,不能说明该蛋白的合成基因只在卵母细胞中表达,其他细胞一般也会正常分裂,因而在其他细胞中KIFC1蛋白合成基因也可能表达
,C错误;D、KIFC1蛋白与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将KIFC1蛋白导入人类卵母细胞,使卵母细胞形成纺锤体的错误率下降,可能是减少缺陷卵子的新方法,D正确。故选C。12.如图①②③④四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有字母A、a、B、b。某同学做了
以下几个模拟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容器③和④中各随机抽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情况,可以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B.从容器①和③中各随机抽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情况,不能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从两个容器②中各随机抽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情况,可以模拟某个种群自由交配产
生后代的基因型之比D.从两个容器③中各随机抽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情况,可以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B【解析】A、容器③和④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A/a、B/b代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模拟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
自由组合,A正确;BD、容器③和①中A:a比例为1:1,容器①中总球数比容器③中多,可以代表雄性生殖器官,容器③可以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可以模拟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B错误;C、容器②中A与a球数不相等,各随机抽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组合情况,
可以模拟某个种群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之比,C正确。故选B。13.斑翅果蝇翅的黄色和白色、有斑点和无斑点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让F1雌雄果蝇交配
得F2,F2表现型比例为7∶3∶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斑翅果蝇翅的显性性状为黄色、有斑点B.F2出现7∶3∶1∶1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或aB的雌配子或者雄配子不育C.选F1中的果蝇进行测交,则测交后代表
现型的比例为1∶1∶1∶1D.F2的黄色有斑点果蝇基因型有4种【答案】C【解析】A、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说明黄色有斑点为显性,A正确;B、据分析可知
,F2出现7∶3∶1∶1的原因是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雌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或者雄配子aB其中一种不育导致的,B正确;C、假定雌配子Ab不育导致出现7:3:1:1,F1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雄配子为AB:Ab:aB:ab=1:1:1:1,雌配子AB:
aB:ab=1:1:1,选F1中的果蝇进行测交时,如果F1做父本,可后代比例为1:1:1:1,如果F1做母本,后代比例为能为1:1:1,C错误;D、假定雌配子Ab不育导致出现7:3:1:1,F1能产生
的雌配子为AB、aB、ab,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aB、ab,后代中AAbb基因型不存在,因此F2的黄色有斑点果蝇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D正确。故选C。14.图1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
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曲线表示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分裂各1次B.图1中AB段对应的时期,细胞内核糖体活动最活跃C.图2中A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D
.图2中B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答案】C【解析】A、如果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图1曲线表示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分裂各1次,如果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图1曲线表示染色体和细胞分裂分别为1次和2次,A错误;B
、图1中AB段对应的时期正在进行DNA复制,核糖体在DNA复制前后较活跃,B错误;C、图2中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D、由图2中C图可判断出该生物为雄性,所以B细胞名称只能为次级精母细胞,D
错误。故选C。15.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长短与沉淀中的放射性强弱无关C.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增殖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便于分别检测其放射性【答案】B【解析】A、与常态比较,人为
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控制自变量用到了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减少提取物种类的“减法原理”,A错误;B、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长短与沉淀中的放射性强弱无关,B正确;C、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因此不可以在肺炎链
球菌中复制和增殖,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而离心管的沉淀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D错误。故选B
。16.碱基家族添了新成员,科学家人工合成了P、B、Z、S四种新的碱基,且Z-P和S-B均通过三个氢键配对。含有新碱基对的DNA仍能保持稳定性,并成功转录,但天然体系中缺乏相应的DNA聚合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同等长度的DNA序列,含有新碱基对越多的DNA分子稳定性越低B.在
现有条件下,含有新碱基对的DNA分子能独立完成自我复制C.若存在具有该全新DNA的生物,则容易在温度较高环境中发现D.含有新碱基对的DNA可能具有双螺旋结构,但不能增加遗传信息的种类【答案】C【解析】A、根据题意,人工合成的碱基在配对时都是通过三个氢键连接的,氢键越多,DNA的稳定性越强,对于同
等长度的DNA序列,掺有人工合成新碱基越多的DNA分子稳定性越强,A错误;B、DNA聚合酶是DNA复制必需的酶,因为缺乏相应的DNA聚合酶,故掺有人工合成新碱基的DNA分子不能独立地自我复制,B错误;C、人
工合成的碱基在配对时都是通过三个氢键连接的,氢键越多,比较耐高温,故则容易在温度较高环境中发现,C正确;D、该DNA分子可能具有双螺旋结构,含有四个新基,可以增加遗传信息的种类,D错误。故选C。17.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能运输激素,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中的B.人体剧烈运动时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C.高盐饮食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平衡与抗利尿激素有关D.肾病患者长期
丢失大量蛋白质会出现水肿,导致营养不良【答案】B【解析】A、血浆和组织液都可以运输激素,血浆相比于组织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所以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A正确;B、人体剧烈运动时部分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此时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发生该过程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并
不是在组织液中,B错误;C、高盐饮食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促进机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机体尿量减少,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回归平衡,C正确;D、肾病患者长期丢失大量蛋白质会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浆流入组织液,形成水肿,丢失大量蛋白质还会导致营养不良,D正确。
故选B。18.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有()①兴奋时,交感神经占优势,使支气管和血管扩张;②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③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
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④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自主神经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A.一项
B.二项C.三项D.四项【答案】C【解析】①兴奋时,交感神经占优势,使支气管扩张和血管收缩,①错误;②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抑制胃肠蠕动,②错误;③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③错误;④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自主神
经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④正确;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⑤正确。故选C。19.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
能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产生渴觉B.下丘脑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等D.下丘脑通过体液中的盐酸作用于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答案】B【解析】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
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但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A错误;B、下丘脑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而呼吸中枢在脑干
,C错误;D、盐酸随着胃液进入小肠,胃液不属于体液,D错误。故选B。20.人和高等动物有很多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下列“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C.下丘脑—垂体—
性腺轴D.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答案】D【解析】下丘脑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腺体轴对相关腺体进行调节,包括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不包括肾上腺。故选D。21.新冠病毒mRNA疫苗需要进入细胞质中才能发挥疫苗的抗
原作用。mRNA通常被制备成纳米粒子后主要进入树突状细胞,然后通过合成抗原蛋白,使树突状细胞携带抗原信息,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mRNA疫苗产品中,纳米粒子进入树突状细胞的机制主要是自由扩散B.与辅助性T细胞一样,树突状细胞也
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浆细胞分裂、分化C.树突状细胞携带的抗原信息将只能模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D.mRNA疫苗在安全性方面的较大优势是基本上没有与人体核基因组整合的风险【答案】D【解析】A、在mRNA疫苗产品中,纳米粒子进入树突
状细胞的机制主要是胞吞,A错误;B、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不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C、树突状细胞携带的合成抗原蛋白将模拟病毒感染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C错误;D、新冠病毒mRNA疫苗由于不需要进入细胞核,在不存在整合酶的情
况下,基本上没有与人的核基因组整合的风险,D正确。故选D。22.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观察物候,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流传下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
…再浸之,以泥封处之,……则生根。”(元·《种艺必用》)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③“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西晋·《广志》)④“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宋·苏轼《格物
粗谈》)A.①-④的现象都与植物生长素的调节有关B.①中的小便里含有人体细胞合成的生长素C.②中“红杏出墙”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有关D.④中使红柿成熟的是木瓜产生的脱落酸【答案】C【解析】A、据分析可知,④与乙烯的调节有关,A错误;B、①中的小便里含的生长素不是人体合成的,而是
人体细胞不能分解植物生长素,B错误;C、②中“红杏出墙”是因为生长素的背光侧比向光侧多而导致红杏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D、④中使红柿成熟的是木瓜产生的乙烯,D错误。故选C。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个体形成的集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B.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的密度C.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D【解析】A、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通过影
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了种群密度,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B错误;C、种群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种群个体在空间内的分布情况,表现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C错误;D、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活动会使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等基本成分组成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C.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干扰D.生态平衡就是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答案】A【解析】A、生态系统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
质与能量和食物链、食物网构成,A错误;B、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称为一个整体,B正确;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干扰,干扰程度太高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将被破坏,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生态平衡就是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A。25.下列关于遵循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遵循“自生”原理时,需要注意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B.遵循“循环”原理时,通过系统
设计实现循环,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遵循“协调”原理时,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D.遵循“整体”原理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答案】B【解析】A、因为生态系统的自生依赖生物
组分的自组织、自我调节等,因此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A正确;B、遵循“循环”原理时,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环,减少废物产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没有提高
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协调是指生物要适应环境,且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C正确;D、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主要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农作物的产量取决于
其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的大小,而田间管理又制约着农作物的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下面是玉米种植后的一些管理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1)适时适量灌溉能保证玉米的产量。水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多种作用,其作用之一是作
为原料,水作为原料时在两种过程中参与的阶段分别为_____和_____。(2)土壤肥力供应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多种矿质元素能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其中氮元素可参与组成_____A.ATPB.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C.参与光合作用的酶D.叶绿素(3)中耕松土可增加玉米根系
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其原因是: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氧气,_____。(4)适时进行间苗、定苗,可避免幼苗拥挤,使玉米合理利用空间和营养资源。某同学想探究不同幼苗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思路:①同时在自然条件相同的一块或几块田地中种植_____的玉
米;②待玉米出苗后,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间苗和定苗,保留成_____的幼苗密度;③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④待玉米成熟后对不同密度地块收获的种子进行称量,比较产量。【答案】(1)①.光反应阶段②.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2)ACD(3)增强有氧呼吸,促进对矿质元素
的吸收(4)①.相同种类②.几种稀密不同【解析】【小问1详解】水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为H+、e-和O2;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水与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CO2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小问2详解】A、ATP的元素组成为C、H、
O、N、P,A正确;B、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是糖类,糖类不含有N元素,B错误;C、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是蛋白质,主要由C、H、O、N组成,C正确;D、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Mg,D正确。故选ACD。【
小问3详解】玉米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依靠主动运输(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而能量来自于呼吸产生的ATP,故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有氧呼吸,促进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小问4详解】探究不同幼苗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自变量是幼苗的密度,首先在在自然条件相同的一块或几块田地中
种植相同种类的玉米,待玉米出苗后,处理成稀密不同的幼苗,最后再比较产量,可知不同幼苗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7.“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毒株,它的特点是传播快、隐匿性强、穿透力强。人体感染“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后,症状主要是发热干咳、喉咙疼、身体肌肉酸痛等症状
,少数感染者还会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我国科研人员为研发出灭活病毒型疫苗,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分离获得毒株→制成疫苗→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批上市。从研发疫苗到审批上市,研究人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如下图所示:(1)“奥密克戎”病毒会通过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黏膜属于免疫系统
保卫人体的第________防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身体发热是由于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剧烈呕吐和腹泻会造成体内水分大量流失,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________,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到________产生渴觉,使人
主动饮水。(2)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B组注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果,仅A组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两组小鼠的其余生理、生化指标__
______,说明疫苗对小鼠是安全且有效的.(4)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小鼠筛选的疫苗,还需要灵长类动物(如猴)实验评估,理论上对实验组猴的处理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A.给正常猴先注射新冠病毒,一段时间后注射疫苗B.给正常猴先注射新冠疫苗,一段时间后注射“新冠”病毒
C.给患新冠肺炎的猴注射疫苗D.给患新冠肺炎后痊愈的猴注射疫苗(5)某人注射灭活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此时机体快速产生抗体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6)去甲肾上腺素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也可以由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其中交感神经末梢释
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抑制免疫应答,以上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在维持机体稳态上相辅相成。【答案】(1)①.一②.代谢产热③.渗透压感受器④.大脑皮层(2)①.探究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等量的配制疫苗的缓冲溶剂)(3)基本相同(4)B(5)记忆
细胞→浆细胞→抗体(6)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解析】【小问1详解】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部分
热能可以维持体温;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所有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剧烈呕吐和腹泻会造成体内水分大量流失,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
小问2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本研究的对象是疫苗,通览全题,到第(2)问能得到实验检测的生理指标是特异性抗体,确定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B组为对照组,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盐
水(或等量的配制疫苗的绶冲溶剂)。【小问3详解】若疫苗对小鼠是安全且有效的,所以除了特异性抗体,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他指标应基本相同。【小问4详解】在猴子身上做实验的原理和小鼠是一样的,先注射疫苗,使其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再注射病毒,观察对病毒的杀伤力。故选B。【小问5详解】注射疫苗后再感染新冠病毒,机体发生二次免疫过程,所以新冠病毒会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其迅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进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故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为记忆细胞→浆细胞→抗体。【小问6详解】去甲肾上腺素由神经末梢分
泌,因此属于神经递质。根据题干去甲肾上腺素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也可以由交感神经未梢释放,其中交感神经未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可知,去甲肾上腺素的这种现象说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在功能上相辅相成。28.组成生物体的
元素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①~⑧表示有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者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化为生物体中的碳元素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可用图中序号____表示。(2)图示碳循
环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____,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3)图中仅显示了碳循环的一部分环节,缺少的环节为________(用图中内容和箭头表示)。(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为______
__。【答案】(1)①.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①(2)①.①⑦⑧②.②③④⑤⑥(3)Ⅱ→Ⅰ和Ⅲ→Ⅰ(4)全球性和循环性【解析】【小问1详解】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自身体内的有机
物,即图中的①过程。【小问2详解】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①)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⑦⑧)均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②③④⑤⑥)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小问3详解】图中缺少初级
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并将碳返还大气中的环节,即缺少Ⅱ→Ⅰ和Ⅲ→Ⅰ。【小问4详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29.家蚕是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蚕的幼虫以桑叶为食,吐丝结茧,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丝绸。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正常情况下,雄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_条Z染色体;雌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__条Z染色体。(2)近年来的
研究发现,某些味觉突变型(味盲型)家蚕也可以吃一些苹果和梨,这给去桑叶化养蚕提供了参考。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由A、a基因控制,蚕卵颜色的紫灰和白色由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现欲探究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规律,将一只野生型白卵雄蚕和一只味盲型紫灰卵雌蚕
进行杂交,F1全为野生型紫灰卵,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①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上述杂交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味
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②若将F1中的野生型紫灰卵雌雄蚕进行相互交配,F2雌蚕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味盲型白卵=3:1:3:1,则F1中雌雄蚕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
_____,F2中雄蚕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4②.0或2(2)①.野生型、紫灰卵②.不能③.BbZAW、BbZAZa④.野生型灰卵:野生型白卵=3:1【解析】【小问1详解】正常情况下,雄蚕体细胞中有两条Z染色体,在有丝分
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4条Z染色体;正常情况下,雌蚕体细胞中有一条Z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含有0或1条Z染色体,那么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含有0或2条Z染色体。【小问2详解】①亲本的表现型分别为一只野生型白卵雄蚕和味盲型紫灰卵雌蚕,F1全为野生型
紫灰卵,可以看出,野生型和紫灰卵为显性性状。仅根据以上结果不能判断味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因为无论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上,F1的表型均为野生型。②由题意分析,F2雌蚕中野生型紫
灰卵:野生型白卵:味盲型紫灰卵:味盲型白卵=3:1:3:1=(3灰卵:1白卵)(1野生型:1味盲型),可以得出,控制野生型和味盲型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中雄性和雌性的基因型分别为bbZAZA和BBZaW,则F1中雌雄蚕的基因型分别为BbZAW和BbZ
AZa,雌雄进行相互交配得到F2,则F2中雄蚕中全为野生型,紫灰卵:白卵=3:1,故F2中雄蚕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紫灰卵:野生型白卵=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