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共(7)页,559.2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6e1906b33361576d1e6f343ca835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保密★启用前2024年赤峰市高二年级学年联考试卷历史2024.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尚书·康诰》记载,康叔往封于殷之旧地,周公告诫康叔,要遍求殷先哲王安治人民之道。《尚书·酒诰》中周公又说“在昔
殷先哲王迪(践行)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这些记载反映了A.周人完全继承了殷商的治国理念B.商周天命观存在关联C.殷人“徒恃天命以为生”的观念D.商周紧密的制度传承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对大变革的回
应;秦汉时期的儒学正统则是中华文化对大一统诉求的回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与佛学是中华文化对文化填补与魏晋动荡的回应;宋明时期的新儒学则是对佛教与道教的正面回应。这反映了中华文化A.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源泉B.以儒家思想
为核心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具有很强的包容性3.汉简《二年律令·捕律》记载,抓到诸侯国奸细的人可以拜爵一级,赐钱二万,不能拜爵的也赏赐数量不等的金钱;奸细则处以严酷的硎刑。这一记载可以佐证A.中央对诸侯国的防范心理B.西汉实行严刑峻法C.西汉初年的地方势力强大D.中央集权尚未实现
4.魏晋时期“举贤良”通过皇帝降诏开科、举主选拔推荐、策试评定等第并分等授官的模式,面向各阶层选拔有政略文才的士人。策试“兼有考察才艺和征询政见的双重目的”,晋武帝就曾在策题中征询有关水旱灾异、北方边患的应对办法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科举考试已经出现B.士族门阀失去了政治优势C.重视实干人才选拔D.主流选官制度的瓦解倾向高二历史第1页共8页5.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唯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
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这主要体现了A.统治者忧虑地方官吏信息蒙蔽B.唐朝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C.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地方吏治关系国家的安定6.北宋“南市(杭州)沿江数万家,廛闹(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炉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
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夕可尽”。而与此同时,又存在“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的情况。北宋的这种现象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证明了金属货币不利于商业发展C.反映了货币形式亟需变革D.引发了中央政府严重的财
政危机7.神册初年,辽太祖欲祭祀“有大功德者”,召问大臣。左右侍臣都说奉祀佛祖释伽牟尼,而辽太祖却说:“佛非中国教。”此时,深知其父且精通儒学的皇太子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当即下诏在上京建孔子庙。这可以说明A.少数民族政权的文
化认同B.儒学成为辽国的正统思想C.辽国统治者对宗教的疑虑D.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8.明弘治年间,湖北的地方州县开始对运往京库的部分田赋折银。至嘉靖年间,湖北部分州县,役的银差与力差已实现全部折银;田赋的征收以“一
条鞭”的形式展开;夏税秋粮折银的比重也相应增加,存留本地的部分已多过起运京师的部分。湖北地方州县的这一举措A.是“一条鞭法”的具体实践B.反映了白银货币化对赋役制度的冲击C.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是明朝赋役制度自
上而下变革的开始9.图1为3000年来中国疫灾频度的朝代变化图,对此频度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战乱不断导致疫病频发B.人口增长与疫灾频度成正相关C.人口流动加速疫病传播D.经济发展有利于减少疫病爆发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10.近代中文报刊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的香港、广州等通商口岸,由西方
传教士创办。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报刊247种,其中上海78种、北京24种、天津12种、广州36种、武汉15种。据此可知,近代中文报刊的发展A.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B.得益于⊥商业城市的发展C.推动了民主革
命的进程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11.1903年,一知县的公子到饭馆吃饭,以饭馆“伺候不周”为借口,将饭馆家具“摔砸不堪”,巡警令其迅速向饭馆赔偿家具。“各街自设巡警以来,无论何人滋事,登时查办,人皆悦之”。这反映了,清末A.警察制度完备维护公平正义B.政府基层治理
高效C.地方官吏权威受到严重挑战D.新政取得一定成效12.在西式马车、自行车、汽车以及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引进之初,它们在近代上海人乃至中国人心中是“新奇”“时尚”“先进”与“现代”的象征符号;在中国人心中能否学会骑自行车是一种向往文明,乃至代表文明的姿态。这反映了,近代中国A.民众的全
盘西化与崇洋之风B.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对社会心理的影响C.交通工具已被西式工具取代D.西式交通工具的引进推动了社会变迁13.《西方的没落》一书被介绍到中国,罗素、杜威等西方学者相继来华讲了一些赞扬中国文化的话,这些使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备受鼓舞;192
0年梁启超考察欧洲后回国,谓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将原本对中国文化悲观的情绪一扫而光。这反映了A.西方社会出现信仰危机B.五四运动促进新的思想潮流的出现C.“全盘西化”论被颠覆D.一战促使有识之士反思东西方文化14.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宣告训政时期
开始。图2是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权力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国民党“训政”A.践行了五权分立的思想B.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统一C.违背了主权在民的初衷D.宣告了军政时期的结束高二历史第3页共8页15.1942年,山东清河区抗日
根据地沾化县参议会的55名议员中,中农占50%,地主、富农占22%,贫农占28%,共产党员少于1/3;该会9个驻会议员中,有4个地主,2个富农,共产党员只有3人;在其行政委员会中,共产党员亦不超过1/3。这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说明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削弱了共产党的领导
地位D.体现了联合政府的阶级结构16.图3为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B.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D.国际市场的迅速扩大17.赫梯人的楔形文字符号在外观形式和笔迹上更接近于叙利亚北部某些城邦使
用的楔形文字符号,而且两地符号在正字法的细节上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一致性。此外,赫梯国王曾多次远征叙利亚北部地区,并与叙利亚北部各城邦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由此可推知A.赫梯文化受到两河流域的影响B.赫梯帝国曾一度占领巴比伦城C.马拉战车助推赫梯人对外扩
张D.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广泛交流18.1870年,考古学家施里曼仅凭一卷《伊利亚特》猜想了希萨里克山丘的发掘点,不久就出土了一座庞大的古城遗址。虽然不能证明这是他想要找的特洛伊遗址,但当时施里曼仍用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名字为出土的宝藏命名。这体现了A.考古研究
须以假设为前提B.历史真相不可能被真正认识C.考古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受个人视角的影响19.随着葡萄牙、西班牙的衰落,教皇子午线很快遭到荷兰、英国等国的反对。在荷兰与西班牙的航海冲突背景下,1609年格劳秀斯在其《海洋自由论》中提出
,在自然法及国际法的理念内,荷兰人完全有权利和东印度开展海外贸易并享有自由航海权。这说明A.教皇主宰国际事务的处理B.国家利益冲突呼唤新的国际规则C.国际法的主体为民族国家D.早期殖民扩张导致国际冲突加剧高二历史第4页共8页20.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初建,由于通
用型人才更适合从事行政业务,英国文官录用更倾向于文科毕业生。20世纪初,文官队伍中则出现了律师、医生、工程师和统计师等技术专家。这一变化反映了A.科技发展与生产相结合B.通用型人才录用的减少C.官员选拔程序更加公平D.英国政府管理职能扩展21.美国1787年
宪法序言以“我们合众国人民”开头。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55位代表构成如下:9位种植园主,15位奴隶主,14位曾任法官,剩下的则为银行家、土地投机者、高利贷者、公债拥有人和工商业主。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A.代表美国人民的利益B.立法主体结构多元C.立法者透露法制实质D.
蕴含分权制衡原则22.表1是1850—1913年英法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情况。据此推知,在此期间表1实际工资的增长(1850-1913年)(1913年=100)1850年1860年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年英国5764708190100法国59
.5636974.589.510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法国工人生活水平相对较低D.资产阶级注重巩固工业革命成果23.19世纪下半叶,西非史学家西索普先后写成《塞拉利昂史》《地理》和《十个消失
的部落》等著作,从非洲人的角度研究西非洲史,引起了欧洲学者的重视。黄金海岸史学家雷因道夫认为非洲史只能由非洲人来写。这反映了A.西非民族独立思想发展B.和平抗争成为主要的斗争方式C.英国殖民统治发生动摇D.民族自决原则在西非广
泛传播24.图4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按区域划分的国际移民存量分布(移民存量是在本地区拥有的移民数量),这可以用来说明高二历史第5页共8页A.移民分布呈现不平衡状态B.经济全球化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C.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D.难民问题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难题25.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申明亭制度是明初时期创置的一项民间基层治理制度。明制“十户为甲,甲有首。一百一十户为里,里有长”。设申明亭,里老人定期向里中百姓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教民榜文》等,同时
还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圣谕》六事。里老人年长、沉稳、智意,他们能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诸如:德、信、守、义等道德情操和自身的声誉、品性来感染
、教化、引导、震慑周围的人群。申明亭内还悬挂“黑榜”,定期公布里内的坏人坏事以及惩罚决定。诸如不孝不悌、殴骂尊长、奸盗诈伪者,皆列名其中。凡上“黑榜”之人,须接受里甲的管制教育。与申明亭处相对,设旌善亭。亭内悬挂“红榜”,用来表彰好人好事。诸如
行孝悌、救急难、助婚丧、解纷息讼、化盗为良、赈饥施药、修桥铺路等,以彰其善行。——赵金慨《“申明亭制度”与“枫桥经验”辨析》(1)根据材料,概括申明亭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申明亭制度的作
用。(8分)高二历史第6页共8页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的背景下,以往依靠暴力、强权的“血腥殖民”手段维系资本全球获利的格局难以持续。资本主义
开始转向以更为柔和、更为隐蔽的手段来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已经很少再使用传统的殖民手段,媒介帝国主义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扩张进程中的新样态。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大众传媒、网络技术媒介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巩固政治统
治和资本获利的手段,开始全面实现了从政治、军事为主的方式向以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柔性化方式的历史性转换。就信息化时代的统摄力而言,媒介霸权、媒介控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全球获利、控制社会秩序的新手段,无论是媒介与政治勾连,还是政治对媒介施加影响,都表征着资本主义霸权控制社会的手段实现了
从政治军事到媒介的转向。——邱卫东《媒介帝国主义的时代生成、本质澄明及其应对》材料二在新兴民族主义诚挚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冲突和问题随即而来。新兴民族国家的人民渴望实现现代化,但是他们既不情愿也无法成为西方的翻版。他们寻求的是
一种创造性适应变化的方式,利用传统中的文化资源,获得有助于成功开展新实践活动的力量。他们并不想单纯沿袭西方的现代性,不想感觉到被西方全盘吞没。他们必须开辟出自己的道路。简言之,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带给了新兴民族主义新的任务——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谁?而回答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现代民族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有别于西方文化。——据丁虹《民族主义与现代性:基于新兴民族国家的分析》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强权的殖民手段难以维系资本全球获利格局的原因。(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一谈新兴民族国家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应对之道。(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甘蔗的传播与蔗糖贸易甘蔗的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印度或者中国华南地区。中国是最早栽培甘蔗与制糖的国家之一。楚国已经开始种植甘蔗;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蔗已在南方广泛种植,并开
始制造蔗糖;唐太宗曾派遣王玄策使团到印度学习熬制蔗糖技术,唐高宗时期开始引进印度的砂糖制法。高二历史第7页共8页公元6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将甘蔗从印度引入伊朗。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对印度甘蔗种植和蔗糖的对外传播起了加速推广作用:8到10世纪,甘蔗种植已遍及今伊拉克、埃及、西
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但对中世纪的欧洲而言,蔗糖是典型的奢侈消费品,只能是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才能消费得起。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
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世界蔗糖生产和贸易中心转移至美洲。甘蔗种植与奴隶劳动密切相关,据估算,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17、18世纪以来,糖开始成为更多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消费品。19世纪时,在工业资本主义的
推动下,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西班牙殖民地古巴逐渐成长为新的世界糖业中心。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据季羡林《糖史》等整理(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甘蔗栽培与制糖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甘蔗的传播与蔗糖贸易作出合理的解释。(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在上海第十届政协一次
会议上提交了《建议将外滩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她认为,上海外滩建筑群是一种人类文化,是中国人、外国人共同创造的艺术,汇集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是20世纪初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华。对于这一提案,社会反响不一。有学
者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外滩建筑群是什么样的文化遗产》一文以示反对,认为外滩建筑群是殖民者们留下的历史“杰作”,同时也是中国遭受屈辱和苦难的历史见证。外滩建筑群的殖民色彩不会因为我们的健忘而消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表明你对上海外滩建筑
群申遗的态度(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并说明理由。(要求:态度明确,理由充分合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高二历史第8页共8页2024年全市高二年级学年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4.7评分说明: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题号1234567891011
12答案BCACDCABCB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CACADBDCDAA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25.(14分)(1)(6分)特点:创新性;职能明确、多样;为皇权服务;充分发挥乡里老人的基层治理作用;以惩恶扬善、宣扬教化为主线;道德说教与刑罚
制裁相结合。(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2)(8分)作用:把儒家纲常礼仪作为控制和教化百姓的首要工具,有利于加强皇权;充分发挥乡里老人的社会作用,有利于降低基层治理成本;有利于乡风净化,稳定基层秩序和社会和谐;是中国古代基层自治的一大创制,为后世基层治理制度的发展
提供重要经验。(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8分)26.(12分)(1)(6分)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整体国力下降,国际地位整体衰落;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社会主义力量发展;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传媒技—1—术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可得6分)(2)(6分)应对:继承、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正视、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塑造现代民族
文化;强化媒介公共属性,为人民群众发展谋福利。(每点2分,任答三点可得6分)27.(14分)(1)(6分)原因:中国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经济的持续开发;学习引进先进的制糖技术(或答中外文化交流);政府政策支持;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糖的社会需求旺盛。(每点2分,任答三
点即可得6分)(2)(8分)解释:新航路开辟前,随着古代帝国的扩张和交流,甘蔗的种植区域从印度逐渐扩展至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但受气候、商路及制糖技术的限制,此时的蔗糖是典型的奢侈消费品,主要流通于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了甘蔗的种植范围。随着美洲甘蔗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及奴隶贸易的兴盛,甘蔗的产量大幅提高,蔗糖的全球贸易量随之增长,世界蔗糖生产和贸易中心转移至美洲。到17、18世纪,糖开始成为普通家庭的必
备消费品。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甘蔗的种植范围及蔗糖的贸易进一步向全球扩散,蔗糖消费更加大众化。总之,甘蔗与蔗糖的全球传播,既是一部种蔗制糖技术的全球传播史、文明交流史,又是一部甘蔗
实现跨国、关联、互动的全球史。甘蔗的传播与蔗糖贸易深刻影响了欧、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分为3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历史解释得2分,总结2分,共8分)——2——28.(12分)评分标准及说明:明确表明态度得1分;无态度不得分。能够从3个角度分别阐述,态度
明确,理由充分合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可得9分。每个角度得3分;理由充分合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得3分;理由较充分合理,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得2分;理由不充分不合理,逻辑不严密,表述不清晰为0分。有总结且具有说服力,得2分;无总结不得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以下示例仅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同等得分。示例:态度:支持;(1分)理由: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汇集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世界建筑设计的潮流、审美取向和施工技术,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建筑史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外滩万国建筑群多由中国工人施工完成,凝聚了中国工人的艰辛劳动;外滩万国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商业贸易发展的“见证者”;外滩万国建筑群是西方殖民侵略的产物,是屈辱的集体记忆,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护好这一“历
史教科书”,以此警示后人铭记耻辱,奋力拼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若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申遗成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9分)总之,上海外滩建筑群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在历史、艺术、文物等方面具有极高价值,完全有资格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2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