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53.860 KB
  • 2024-11-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乐山市沫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docx,共(10)页,353.86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09cd54e02f1a0060958c9a39fd7dd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沫若中学高2021级政治5月份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人是万物之灵,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客观存在反映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在

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洞察”号科学家报告了他们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火星内核半径为1810-1860公里,大约是地球地核半径的一半。这意味着火核的密度比之前预测的要小。进一步表明,除了铁和硫这两种主要元素外,其内核一定包含更轻的元素,比如氧。这一结果说明()①真理

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②要实现认识的发展就要推翻已有的认识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的、上升的过程④实践手段的局限性让我们不能得到对火星的正确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①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②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③它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1年10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正确

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把握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②事物内部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有机统一的④矛

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事物的发展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①是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的的

②在哲学史上首次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④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的方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航天探索从来不是一-片坦途。长征五号火箭先后于2016年和2017年实

施了两次发射,其中首次发射取得成功,第二次发射失败。随后,科研人员大力协作、艰苦攻关、连续奋战,找到了失利的症结所在,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火箭再度成功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坎坷经历表明①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科技创新是一个自我否定

的过程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科研实践具有社会性的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②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③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④气者,理之依也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8.毛泽东说,“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①坚持物质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③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重视局部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对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产销量持续增长,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存在“充电速度慢”和“续航里程短”的痛点。对

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新能源汽车代表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主要方向,发展前途光明②新能源汽车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发展道路曲折的③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发展前途光明④旧事物灭亡了才会产生新事物,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曲折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10.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现代人也制造出了许多地震预警监测方面的仪器,但是都没有达到精确预测地震的目标。这是因为①对地震的认识受到人的实践水平的制约②对地震活动规律的探究活动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地壳运动规律的暴露与展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④对地

震的预测是否精准取决于地震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和能力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1.科幻小说中的“意念操控”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成为可能。中国电科14所、中电国睿推出了能够用“意念”操控的智能机械手,这种智能机械手可用于工业工程辅助领域。未来已来,人们设想的“意念”控制

假肢等给人带来新的生活体验。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可以将观念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人工智能技术超越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解释范畴③科技发展能拓展人体器官功能,增强人的能力④科研实践能够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创造出新的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欲速则不达

”的哲学寓意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3.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

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是客观的②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全面的正确的反映③具体到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认识是有限的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

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我国传统中医学用阴阳学说所阐明的生命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规律,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中医阴阳学说()①把物质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本质上是错误的②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进行了初步结合③认为世界

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④完全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2022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月球样品中发现一种新矿物,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①科学发现

依赖于人类的知识水平②新矿物是人类对月球的主观映象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④世界上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六十年前,美国杂志《大众机械》载文预言人类能制造出低空飞行的汽车。今年8月,中国

的全自动驾驶低空载人飞行器正式与大众见面。这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新的事物③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④人类的预言或想象终将变成现实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澳门坚守“一国”原则底线,自觉维护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在爱国

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坚持“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得稳、走得远。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离不开整体③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

与曲折性的统一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

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

争性是绝对的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中医理论既是一种整体的生命观,也是一种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医学方法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传承。下列

说法中,对应正确的是()①同病异治——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内病外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质量互变规律④人是气、形、神的统一体——朴素唯物主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下列名言与漫画(如图)《

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新生》(作者:小林)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1.如图漫画《疙瘩》的寓意启示我们

()①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同一②在矛盾的同一中把握对立③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低头是“时尚”,也是“潮流”,“低头族”是形容那些无时无刻不低头盯住屏幕E而冷落面前亲友人。手机填满

了人们的时间却也阻断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人坐在一起,心却各在他处。这一担忧是对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层忧虑。对此,我们应该①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有机统一②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重视实践作用③抓住重点,集中主要的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把握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3.为更好地保障乘客安全,滴滴顺风车宣布无限期停运。然而滴滴整改了,问题却来了,网民普遍认为出行不方便,而且成本大幅增加。对此,我们应该①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事物发展条件的限制②敢于承认矛

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新事物发展中的困难④看到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缺点,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网约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4.2021年10月,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该卫星利用自身携带的太阳空间望远镜在国

际上首次在轨获得了太阳H-α谱线,全日面的H-α波段的光谱图像。目前,科学家正在开展相关的论证研究,进一步了解太阳构造,确定太阳活动特征,掌握其机理和活动规律。由此可以看出()①理论创新对探索和发现真理具有指导作用的的②人类发展航空事业的目的是揭示宇宙奥秘

③实践的无限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没有止境④认识是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正值雪季,崇礼云顶滑雪公园的雪道上,一台台压雪车隆隆作响,往来穿梭。云顶滑雪,公园山地运行常务副总经理王世同介绍说:“一条优

秀雪道的诞生,不能只依赖自然降雪,更需要山地运行团队的全心付出。建设一条优质的雪道,需要造雪、压雪塑形两步。造雪机造出一个个小雪山,再通过压雪车推平,进行塑形,才能形成高低起伏的赛道,从而满足运动和办赛需求。如果雪太干,像沙子一样,就很难

被塑造成固定的形状:雪太硬,很容易凝结成冰,也没法进行压雪塑形工作。”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阐释如何才能建设一条优质的雪道。26.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点火发射,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一代代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飞天征途上的“拦路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技术难关,孕育了载人航天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

,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也对人类的航天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7.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兴盛。我们要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我国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选取出来进行准确通俗的解读,对于推动传统文化普及传播很有必要。要服务当代、面向未

来,精心组织编撰一批传统文化经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大众化阐释,让其中的精华闪亮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大众化阐释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28.“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推动“一

带一路”经济建设,我们要发挥文化先行的优势,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包容的心态推动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沿线国家应如何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期,《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材料一:典故,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纲领,是民族凝聚的重要纽带,是现代社会开拓发展的基石。该节目以习总书记引用

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娓娓道来,反响热烈。习总书记引经据典,是在重温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继承中国传统,总结中国经验,凝练中国精神,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材料二: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在该节目第八集“腹有

诗书气自华”中,关于如何学习的问题,习总书记给出了具体的进阶之路,概括起来就是“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教育部在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

理解理论的旨趣,真正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1)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运用“实践的特点”谈谈如何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2)某校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准备开展“学典故,用典故”主题活动,请你为该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

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