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840.999 KB
  • 2024-10-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7)页,840.99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b0d212cc62095ee657414ed55e5c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寿阳一中高二年级第二次检测试题(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代以降,国人反思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人归咎于儒家文化,以为其缺乏或限制了勇武精神,难于造就阳刚的国民性格、坚定的国家意志。其实,这种认知主要

是由于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了解。在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应该而且必须矫正这些认识的偏失,理解和发扬中国儒学中的勇武精神。第一,仁者必有勇,“文”“武”相反相成。文武双全、文成武德、“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些习语无不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

“文”“武”两大范畴之间相反相成的密切关系,显示了文武并举对于修齐治平、公共治理的重要意义。诚如《礼记》所言:“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后世意蕴丰富的“文”“武”两大概念,其含义的源头便脱胎自孔子所

尊崇与追慕的古圣先贤——周文王与周武王。而孔子及儒家作为周代文明的自觉传承者,我们对其认识却明显地偏重于“文”的一端。第二,“文”优于“武”、先“文”后“武”。相比于具体的政治功业,孔子所开辟的儒家学说,更为久长而深刻地塑造

了中华文化。自“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定位而言,儒家强调在道德理性统摄下的“文”优于“武”、先“文”后“武”,这正是中华勇武精神的基调。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仁”为精神核心,始终对人性的后天可塑性抱有乐观的期待,对人世的温

情和道德充满信心。因此在“修仁德”与“修甲兵”的抉择中,儒家天然即持反战的立场而首择乎前者。第三,“武”之德要求智仁、勇的统一。智、仁、勇是早期儒家最为着力提倡的君子所应具备的三种德目。“仁”作为儒家的精

神核心,也应当统摄暴力活动的始终。以“仁”为根柢的规定性力量,既为行武的前捉,又是行武的目的与归宿,唯其如此,“武”的使用才有意义。“智”与“勇”是扩张暴力效能的重要方式。在烽火连天的东周之世,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愈发深入,人们谋求以最少物质投入取得最大效果,“

智”与“勇”之德便愈发受到世人的推崇。孔子则超脱出当时实用主义的时代风气,指出“智”与“勇”本身并不具备单独构成美德的条件。孔子身后的儒家学者中,孟子更加强调“仁”的核心地位,标举“仁者无敌于天下”的王道政治理想。孟子将直接性的暴力置换为王霸之辩、天爵人爵之辩批判与抗议精神、大丈夫人格与浩然之

气,面对冲突和矛盾,拒绝苟且或残暴而指出向上一路。学说特质偏重经验与推证的荀子,则更为关注解决现实中具体的暴力问题,将刑罚提高到与文教同等重要的地位,正视武力与战争在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必要性,进而对其进行细致分梳。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政

治、经济、宗教、文化诸方面的矛盾冲突同时加剧。中华武德精神强调以“文”为先而不忘战、智、仁、勇统一的特质,根本上起到了划定边界、协调冲突、规训具有破坏性力量的暴力为人类文明发展所用的导向性作用。重新重视与

传承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武德精神,以其智慧化解矛盾冲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不仅必要,而且正逢其时。(摘编自杨甜、杨传召《儒学中的“武”》)1.下列对于“文”和“武”关系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武”相反相成,文武双全、文成武德等词语便是印证,

也显示了文武并举对于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B.“文”先于“武”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修仁德而反对修甲兵,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中华勇武精神的基调。C.仁、智、勇的统一是“文”的基本条件,也显示了“武

”之仁德,唯其如此,对“武”的使用才显得更加具有意义。D.孔子身后的儒家学者,不再重视“文”的核心地位,他们提高对“武”的认识,正视武力与战争在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必要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本文先驳后立,先指出近代以来对儒学中勇武精神的偏颇看法,然后亮明自己的观点:要理解和发扬。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三个小分论点并列的结构,论述了儒家学说中的勇武精神,构思极为严谨。C.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引用《礼记》原文的目的是说明“文”和“武

”含义的源头,显得真实而具有说服力。D.文章结尾再次总结观点,呼吁人们在当代社会,更要重视和传承中华勇武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认为中华民族落后挨打是几千年来所尊崇的儒家思想造成的,主要原因

是他们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了解。B.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儒家学者始终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施行“仁”既是行武的前提,又是行武的目的和归宿。C.孔子认为,“智”与“勇”本身并不具备单独构成美德的条件,只有和“仁”一起,才能成为“武”之德。D.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种矛

盾日益加剧,崇尚中华武德精神,可化解冲突,阻止妨碍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力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

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这是对经典作品特色与价值的高度凝练,也为新时代创造文艺精品指明了方向。在我们的文学经典作品序列中,有一部分属于红色文学经典。何谓“红色文学经典”?按照“常念为经、长数为典”的概念界定,红色文学经典就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历史积淀和千锤百炼的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而

且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总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新光彩、释放新能量、彰显新魅力。(摘编自《谈“红色文学经典"的价值:彰显超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中新网”2020年4月8日)材料二: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及认知来

源情况(图片中国图库)材料三:《青春之歌》《上甘岭》《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阿诗玛》《上海的早晨》《创业史》……这些文学经典犹如鼓舞斗志、蓬勃激昂的华彩乐章,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回荡。11月16日,“初心与手迹——中国当代文学

红色经典融媒诵读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些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以朗诵直播的形式走进观众视野。整场活动将以历时近8小时的全天候全媒体直播形式,面向全国广大观众,展示红色经典手稿及这些经典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经典作品所承载的永恒文学魅

力。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具体实践。网络直播红色经典诵读,能够让受众重温一段段红色历史与革命往事,引领读者深刻感受到作家创作红色文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进一步了解珍贵手稿

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目前网络上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以红色经典诵读上载网络传播;主流文化渗透到新媒体,占领网络平台,以受众喜爱的形式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红色经典力作,意义重大。(摘编自《探寻初心找寻价值:红色经典

文学以朗诵直播形式走进观众视野》)材料四:文学写作不会在真空中存在,它必然要受到各种力量的制约。如果说红色经典受到了一定的政治干预,那么当今的文学写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市场“经济力”的操纵。我们的文学世界里时常失去理想、信仰、乐观

、进取、诚信、友爱、优美、崇高、典雅,却让自私、享乐、权谋、诡计、暴力、仇杀、乱伦、荒诞、无耻、丑恶泛滥。这里并不是彻底肯定或者否定某一年代的文学,而是主张要以科学的态度,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视角观照不同时代的文学,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自觉的

文学精神,繁荣中国当代文学。在当今挣脱“经济力”对文学的束缚时,需要在红色经典中积极地汲取已经获得的那些宝贵的精神营养。红色经典是现代汉语的文学写作达到历史高度的代表作,它对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它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方式,它在语言运用方

面的丰富与雅正,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文学在一个时代的文学符号。(摘编自《红色经典的当下意义》)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色文学经典包含着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长期被人们传颂。B.红色文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积淀和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

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C.青少年对红色经典的认同度还算很高,对它们的认知主要有影视剧、网络媒体两大途径。D.红色经典诵读以网络直播形式出现,有利于读者深刻感受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重要讲话是对经典作品的特色与价值的高度概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做法是对探寻经典作品价值的具体实践。B.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红色经典文学诵读,让主流文化渗透到新媒体,对于如今网络

上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C.在写作方面,红色经典曾受到了一定的政治干预,当今文学则受到了经济力的操纵,各有不足,我们应以科学态度对待。D.传承红色经典,汲取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就会形成自觉的文学精神,起到繁荣中国当代文学的作用。

6.当今社会,我们该怎样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学经典?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怀念麦子彭家河麦子,是乡下最顾家的媳妇。农历十月,水稻已装进了仓,踏实的农民们便早早

地忙碌着麦子的婚礼了。光亮的犁铧、黑色的钉耙、带着农药气味的耧斗是麦子千百年来简陋的陪嫁,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陪嫁,农家计算好的那些碳铵、尿素、农家肥才是麦子最好的嫁妆。在麦子离开家的前夜,老农便点起烟锅,叨念着哪块地肥,哪块地薄,平衡起麦子陪嫁的多少,掂量起

麦子出嫁以后的日子的舒服与艰涩。丰盛的早餐过后,一家老少便扛上犁耙、炊具,连同孩子、耕牛、黑狗,一路浩浩荡荡,送小麦出门。小麦要远嫁到村外的山上、山下去了,农民就是小麦的娘家人。新犁过的田散发着纯朴的芳香,每一个畦埂都像用墨线量过那样的笔直,每一垄土都被铁耙细细地

平整过,每一块大一点的坷垃都被敲碎,那是小麦的婚房,它们将隆重地迎接小麦的到来。一粒粒饱满的褐色的小麦马上就将成为这片整侍妥贴的土地上的新媳妇了。远离村庄,农户在田野垒起锅灶,露天生火做饭,袅娜的炊烟是麦子最后华丽的转身。这顿午餐,是为麦子摆设的婚宴。嫁过去了,小麦深入土地,度起了蜜月。

蜜月过后,她慢慢探出了头,害羞地出现在自己的院落,那望穿秋水的村庄便远远地成了她的娘家。在新的土地上,小麦越长越滋润,腰身越来越苗条。微风过处,麦子们在自己的家里不断地忙碌,有时也会在田野里载歌载舞,以细细的绿色绸带舞起秧歌。娘家的亲人会不时地过来走走,帮助麦子理理家事,拔

一拔麦子的院子里生的几棵荒草;看到麦子生活幸福,也乐得吼几声山歌,于是山外的云就飘得更加悠然。麦子守护着自己家园,默默担负着自己的责任。农夫的儿子打工去了,农夫的媳妇也打工去了,娘家的亲人基本上全到广东、深圳了,只有麦子仍生活在朴实

的村庄。麦子独自顶风挡雨,养家糊口,是村庄最后的村姑。在乡下,她们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她们没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纷繁尘世,麦子是乡下最忠诚的妻子,是土地最贤惠的媳妇。麦子的亲人们都到远方追逐梦想去了。有的带回了成扎的钞票

,有的带回了时髦的衫裤,还有的把尸骨抛在了异乡。然而,麦子们仍坚守着自己的家园,默默地尽着自己的妇道。麦子居住的村庄时常干旱,往往会长达半年没有雨水。村子没有自来水,没有空调,没有雪糕,村里的水分似乎被某种强大力量全吸到了城市,村庄更加干涸了

。麦子仍顶着烈日,顽强地生活。纵然看上去如一个个村庄的弃妇,然而麦子还是无怨无悔,张罗着生儿育女。所有麦子肤色的男女,都是小麦健康的后代。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继承着小麦遗传的色彩,这或许是小麦最大的安慰。小麦的子女一个接一个

地来到都市,有的头发被染成红色、黄色、蓝色,有的脸上擦着雅芳、资生堂、欧莱雅,但总掩饰不住小麦的烙印。小麦惦念着四处散落的儿女,便以馒头、饼干、方便面的形式进城探望自己的儿女。那些工地上的苦力、流水线上的女工还亲腻着乡下的麦子,深深地想念着老家并仍然与馒头为伴,有的却早已恋上了生猛海鲜、麦当劳或

雀巢咖啡,他们更愿意撕开面包,涂上牛油,过与霓虹灯相伴的更加洋派的日子。进城的面粉有的时常出入烤箱,与各种香精、防腐剂甚至苏丹红一起,敷着厚厚的各型粉脂粉墨登场,在灯红酒绿中占据或者洁白的或者印着各色花纹的碟子。它们也许忘记了小麦的嘱咐,有的已经面目

全非。没有人听到麦子的叹息。深山里的麦子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当城市在污染中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时候,才想起乡下的麦子,便四处呐喊着小麦的色彩。于是绿地、绿色食品、绿色水果、绿色软件、绿色建材等新词如雨后的麦苗拔地而起。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记不起乡下的麦

子,只是记得乡下的绿色。麦子在尘世间沉浮,麦子仍旧安然地生长。村子里的男女一个一个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都市新贵或者都市盲流等。村庄也随之半个或整个地搬进城,镶嵌在城市与郊区的夹缝里。村庄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儿了,麦子也被抛弃在一旁。山里山外的土地上全长出了野蒿,麦子失去了自己曾经坚守

的家园。麦子,只得躲在村庄的粮仓里哭泣,直至死去。野蒿疯长,让人忘记了麦子的家。然而,我却时刻惦念着乡下的麦子。其实,麦子是最值得深爱的乡下女人。(有改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对麦子的评价开头,奠定感情基调;主体部分以时空为序,以麦子的出嫁过程及其子女进城以后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展开叙述。B.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小麦在土地上的自然生长,短句与长句交相运用,用清新的语言写出农村乡野间的一派美好与祥和。C.文章中说麦子“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没

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含蓄地表现出留守家园的农民对土地的忠诚与恪守本分的淳朴。D.文章写“进城的面粉……忘记了小麦的嘱咐,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借物写人,意在表现对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占据市场的隐忧。8.本文在写麦子的出

嫁上花费了一定的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9.本文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天子方招文学儒

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

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

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

,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中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

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缪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注]①大行:官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

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B.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C.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

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D.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虞即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称为太平盛世。B.廷尉是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C.五铢即汉王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其得名源于它的重量,枚重五铢。D.楚地是指古楚国所辖之地,后来引申为湖南、湖北附近区域。12.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汲黯不畏权贵,喜欢直言劝谏。汲黯曾当面质问汉武帝,气得汉武帝罢朝而去,其他大臣们为汲黯担心不已,他却自有主张。B.汲黯性情戇直,廷争不假辞色。汲黯多次指责张汤

,面对张汤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的反驳,他回击刚直,甚至有点怒不可遏。C.汲黯忠于职守,不愿外任为官。汲黯只愿当中郎,希望能出入宫禁之门为汉武帝纠正过失,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D.汲黯为政清明,获得皇帝褒奖。汲黯治理淮阳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治理效果明显,朝

廷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继续治理淮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3分)(2)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4分)(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3分)(二)古代诗

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l4~15题。(9分)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①。注】①“骚人”句: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

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

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15.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庄子在写到大鹏鸟展翅奋飞时,不禁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产生疑惑的两个句子是:“??”(2)《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也不会再

变直了。(3)《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

现其辐射与覆盖。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如“论坛”“讲坛”“大讲堂”,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而且和自主知

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恶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叉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有个

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巾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这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

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我们相信,“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其家乡一—中国。B.河面泛着的波光,这时,“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C.乐观,自信,热情活泼,心地善良

一—这一切都是她的优点。D“你今天直漂亮,——周末要不要去郊游呀?”李青说道。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有个矛盾庞大的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B.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

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C.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D.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有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

项是(3分)A.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B.“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C.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D“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20.假如你是一位去采访叶开老师的记者,根据下面

的材料,你准备分别提出怎样的问题?注意语言简明得体。(6分)材料一:继出版《对抗语文》之后,《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原名廖增湖,笔名叶开)最近出了“新版课本”一《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前两册。该书首印2万套,在网上销售三天就断了货

,现在已加印5次,总印量达到6万套之多。问题一材料二:这套书第一册(综合分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胡适、巴金、丰子恺、宫泽贤治等大师的名篇,叶开在每篇文章后面写了一段赏析解读的小文。第二册(当代小说分册)分为“学校”

“时代”“人物”“历史”“少年”“科幻”六部分,选入王安忆、莫言、苏童等作家的优秀作品,叶开在每篇文章中选择性地写出精炼的点评。问题二材料三:叶开曾说:“现行语文课本是有问题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书,让孩子学会怜悯、同情,做一个善良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一个单调的人。”问题三21.有人依

据现在的学习状况,写了《劝学新篇》,下面选了前半部分,请你续写四句话,使意思完整。(5分)劝学新篇父母之心,天下一般;生儿养女,连心连肝;盼子成龙,望眼欲穿;操心儿女,心血耗干。家务农活,全部承担;夏顶烈日,冬冒严塞;春经雨露,秋经霜寒;饱尝辛苦,历尽苦难。节衣缩食,养

咱吃穿;长年辛劳,发白腰弯。;;;。五、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②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

闻一多)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众多明星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守望和平”。④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进入了我国文化市场,形成了“日潮韩流”的现象。一些中学生竟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等。⑤2017年,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10余位虚拟偶像(“画”出来的人物)。业内

确定虚拟偶像洛天依已经盈利,她的魅力也得到青少年认可。⑥父亲辛苦打工卖面条,12岁少年小赵却沉迷快手直播,半个月狂刷支付宝3万余元打赏主播。学校社团将举办场以“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为主题的演讲赛。请结合上

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7.D[解析]文意曲解,文章写“进城的面粉……忘记了小麦的嘱咐,有的已经面目全非”,意在表现对进城农民迷失于名利、违背本真的隐忧。8.①本文花费一

定笔墨写麦子的出嫁,表现出农民对麦子的深情(展现了耕作、播种的农耕过程,表达了对乡村文明的依恋);②与下文写麦子的后代忘本、麦子的痛苦和死亡形成对照,借此表达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走向没落的感伤、叹惋。(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9.①将麦

子当作人来写,赋予麦子以人的情感,借对麦子出嫁及麦子儿女进城的描写,表达了对农耕文明的深厚情感,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麦子的生长过程,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使文字变成画面跃然纸上;③拟人化地描写麦子的生长过程与写城市

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及思想变化相映成趣,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10.D[解析]根据文意可知,“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中“拒谏”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非肯正为天下言”中有“

为……言”固定句式,因此“天下言”不能断开,排除B项。11.B[解析]B项中“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表述不正确,应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12.C[解析]C项中“汲黯只愿当中郎"和“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表

述不正确,文意为汲黯希望当中郎,皇上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看中汲黯的威望,让他去做太守。13.(1)如果真如张汤所言,就将使天下人叠起脚来,站立不动,连眼睛也只能斜视了!(大意1分,“重足”“侧目”各1分。)[解析

]翻译本句,需要考虑到上下文中衔接连贯的假设语气,回扣“重足而立”和“侧目而视”两个成语的意思,完成知识的迁移。(2)只是淮阳郡那里官吏和百姓不大融洽,我仅想借重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户就能治理好。(大意2分,“顾”“重”各1分。)[解析]翻译本句,需要明确“顾”,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推测的

出“重”为“威望”的意思,还要明确“徒”的“仅”“只是”的含义,译句才能连贯通顺。(3)屈原已经被放逐,游荡于江边,吟咏于湖畔,脸色焦黄,形体容貌枯瘦(被动句“颜色”“形容”一点一分)14D【解析】只是借责怪屈原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并非真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15.挂花色淡

味香,在百花中以“味"取胜:(2分)“色”属外在,“昧“属内在,正与词人所追求的内在高尚德行相吻合;(2分)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桂花表达了对内在高尚品德的追崇。(2分)16.(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曲中规虽有槁暴(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

舟之嫠妇。17.A【解析】文中的破折号和A项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话题的转换18.C【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谓语“有”使用不当,通过分析可知,语段说的是“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糟

粕和精华共存,应将“有”改为“是”;二是成分残缺,应在“消极”后加“两种力量”。据此即可得出答案。19.B【解析】依据后文“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可知,括号内的句子的论述对象应是“中国传统文化”,据此即可得串答案20.①叶开老师,

您觉得书名用“最好”一词合适吗?会不会有炒作之嫌?(或:叶开老师,这套书销售如此火爆,您觉得如此畅销的原因是什②叶开老师,您选文的标准是什么?(或:您认为悲的“教材”与当今教材最大的区别是什③您觉得当今语文教育的弊端是什么?(或:您

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丰富的人“?(每间2分解析】内容上:第一段文字针对书名或者销量提问,第二段文字针对选文的标准成教材的特点提间,第三段文字可针对编书的目的提问。称呼上:应用“您”“叶开老师”“老师”等。21.示例

一:父母之恩,重于泰山;要当强者,扬起风帆:闯过暗礁,越过险;;宏志骄子,日标实现。示例二:儿不进步,爹妈心寒;思前想后,不如实干;从零开始,从今开端;立下壮志,誓攻难关(5分)21.【写作指导】此次写作依然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围

绕“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这一辩题展开辩论,且要求以一辩陈词或总结陈词的格式行文,主题和形式(体裁明确。首先应閉确辩题含义,即偶像崇拜本身就有利有弊,而不是只有利无弊或者只有弊而无利。本题提供的材料较多,但仔细阅读后可划分为两类,①⑤可做正方的材料,②④X可做反方的材料。既是辩论赛,那么无论是

选择正方还是反方都应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和情景意识,即作为辩手应有明确的观点(标题应直明观点),不能模棱两可,同时应避免对方辩手可能的反驳,通俗地说就是要让自己的观点尽量滴水不漏。如写主持人总结陈词还应从辩题和辩论内容辩证分析“偶像尝拜

”的利弊。相材于正方或者反方,从主持人的角度写难度要大些。题目中提到要“结合上述材料”,那么行文中应适当引用原材料而不是完全抛弃,并尽可能多的“就事论理”而不是照搬原材料。同时,应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如果引例

全是原材料则太乏味太无新意),但重在说理论证,而不是简单罗列素材,辩论赛更是如此参考立意()正方参考观点:①偶像为我们树立了精神标杆,提供了奋斗动力。②偶像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对人们尤其是粉丝产生了积极的鼓舞作用③偶像崇拜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能促

进国家间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反方参考观点:①偶像崇拜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没有经济能力的人更甚。②盲目崇拜偶像,丧失自我,尤其对“三观”还未成熟的中学生③偶像崇拜使价值取向错位。比如过分重视外在形象忽视内在的文化修养。(3)主持人总结陈词

:综合两方的观点;理性看待偶像崇拜的利与弊,并做辩证总结。[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是濮阳县人。天子正招选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皇上刚说到我要怎样怎样,汲黯就对答说:“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却要在表面广施仁义,又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的治国之道呢!”皇上默不作声,发了怒,脸色大变罢了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

黯害怕。皇上退朝后,对左右的人说:“汲黯戇直得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和辅弼的大臣,难道就是让他们阿谀奉承,而把主上陷于不义之地吗?况且我已身居其位,纵使爱惜自己的身体,可辱没了国家又当如何呢!”张汤刚刚因为参与改定刑律法令担

任了廷尉,汲黯就屡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他说:“您身为正卿,对上没能发扬先帝的功业,对下没能抑制住天下人的邪念,或是让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或是使得监狱中犯人减少,这两样中一样也没办到。靠罗织罪名,使人受苦来办案行事,靠任意断案来成就功名,为什么竟要把高皇帝时的律令拿来

乱加改动呢?您因为这样做会落得族灭无后的。”汲黯当时和张汤辩论争议,张汤争辩时常常在一些文辞细小处苛求探究,汲黯则伉直峻厉,高谈阔论,却没能驳倒张汤,就愤愤地骂道:“天下有所谓的刀笔小吏,不能让他们做公卿,真是这样。如果真如张汤所言,就将

使天下人叠起脚来,站立不动,连眼睛也只能斜视了!”过了几年,恰逢改铸五铢钱,百姓中有很多人盗铸钱币,以楚地最为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就召汲黯来任命他做了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官印,诏令屡次强迫给他,这之后他才接

受了诏命。诏令召汲黯进见,汲黯向皇上哭诉道:“我自以为将要身死沟壑之中,不能再见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能再次收录起用我。我常患贱病,体力难以胜任郡中政事,我甘愿做个中郎,出入于宫禁之中,负责替您拾遗补缺,这是我的愿望。”皇上说:“

您是不是轻视淮阳郡呢?我即刻就召您回来。只是淮阳郡那里官吏和百姓不大融洽,我仅想借重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户就能治理好。”汲黯辞行之后,去拜望大行李息,说道:“我被抛弃到外郡去,没办法参与朝廷议政。然而御史大夫张汤智谋足可以抗拒别人的劝谏,奸诈足可以文过饰非,专会讲取巧奸佞和强辩指责的话,不肯秉正为

天下说话,专门阿谀奉承主上的心意。主上心里不想要的,他就跟着去毁谤;主上心里想要干的,他就跟着赞誉。喜好兴起事端,舞弄法律条文,在朝中心怀欺诈来迎合主上的心意,在朝外则挟制酷吏恶人来维护威严。您位居九卿之列,如不早些进言皇上,您将会和

他一道受到惩处了。”李息畏惧张汤,始终没敢进言。汲黯采用原来的方法治理淮阳,使淮阳政事清明。后来张汤果然事败,皇上听到汲黯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将李息判了罪。下令让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在淮阳为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