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x,共(13)页,235.28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b15547fde46bddb83ae21ea890fb8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
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手资料又叫原始资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
根据的史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故考古发掘属于第一手资料,故D符合题意;第二手资料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神话传说可信度不高,史书记载和学者推断属于第二手资料,故ABC不符合题意。2.西周的统治集团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这主要是因为西周实行A.内外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春秋时
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力主君为民而设要行“仁政”。他们的思想反映了A.儒家主流地位确立B.儒法治国理念趋同C.国家治理关乎民生D.民本思想已经普及【答
案】C【解析】在【详解】管仲强调民心对政治兴亡的重要性,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和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行“仁政”等,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国家治理关乎民生,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尚未确立主流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儒、法学派的治国理念趋同,排除B项;仅有三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能说明民本思
想已经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4.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帮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九卿中有六卿都是管理皇家事务的。国家的事和皇家的事搅合在一起,国家成为皇帝的私有财产。这体现的管理方式是()A.中央集权B.血缘政治
C.官僚政治D.家国一体【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六卿都是管理皇家事务”“国家的事和皇家的事搅合在一起”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管理模式,故D正确;三公九卿属于管理中央的机构,不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排除A;秦朝
属于官僚政治,不是血缘政治,排除B;材料不是论述官僚政治的特点,是说明家国一体的管理模式,排除C。故选D。5.甘肃漳县百姓自古掘井熬盐,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盐川正式设置障县(漳县),盐产归陇西郡盐
官管理。政府实行盐铁专营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地方经济C.充实边疆军费D.打击地方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古代,盐铁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物资,是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封建政府实行盐铁专营的目的是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限制防范富商大贾和地方割据
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盐铁专营让中央掌握盐铁生产和收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经济,排除B项;中央控制盐铁收入,不仅是为充实边疆军费,削弱地方财权、加强中央集权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打击地方经济只是盐铁专营的部分目的,排除
D项。故选A项。6.东汉时期,司空第五伦提出,“贵戚可以封侯以富之,不当以职事以任之”。李固主张“设常禁”,令“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他们的这些主张意在()A.限制外戚宦官的权力B.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C.缓解社会的阶级矛盾D.加强豪强地主的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
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东汉时期第五伦、李固等人主张外戚可以在财富上不加限制,但在做官权力方面应该加以限制,说明意在限制外戚宦官的权力,A项正确;材料强
调的对象是外戚,并不是全体官员,排除B项;东汉时期阶级矛盾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材料中并未涉及两者,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A项。7.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明显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社
会相对稳定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政府高度重视D.自然条件优越【答案】B【解析】【详解】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农业迅速发展,故B正确;ACD不
是主要原因,排除。8.下列选官制度中,允许文人自主报名、应考,中央择优录取的是A.察举制B.恩荫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自主报名、应考”是按照考试成绩录取的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D正确。察举制
是按照品德选官,A错误。恩荫制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按照门第选官,C错误。9.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A.杨忠经
历了北周和南朝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介绍了隋朝的来历。材料中“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说明隋朝最初国号是随朝,后来改为隋朝,D项正确;杨坚并没经历南朝,排除A项;隋朝
的开国皇帝是杨坚,排除B项;材料中“杨坚袭此封爵”说明杨坚做过“随国公”,排除C项;故选D项。10.《大唐六典)简称(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其中包括唐朝的()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票拟批红制【答案】B【解
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故三省六部制是其中记载的官制,B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创制于秦汉时期,排除A项;二府三司制是宋朝时期的官制,排除C项;票拟批红制是明朝的制度,排除
D项。故选B项。11.1964年,陕西西安的一处唐墓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图1为其中一枚),2013年,河北涿州的一处唐墓中也出土了一枚阿拉伯金币(图2)。这些出土的实物()A.说明唐朝的朝贡贸易十分发达B.可为研究唐朝与阿拉伯贸易提供一手史料C.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D.可用于研究唐
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陕西西安的一处唐墓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可知在中国唐墓出土的阿拉伯金币是研究唐朝与阿拉伯贸易的一手史料,B项正确;仅凭出土的实物无法说明中国与阿拉伯之间是否
存在官方进贡和回赐关系,排除A项;仅两枚金币无法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判定出土的金币是从海路还是陆路进入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东晋
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这些信息说明A.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B.中外经济交流频繁C.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D.佛教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文信息可知,既有外国高僧来华,也有中国高僧到外国取经,是以佛教为载体的中外文化交流,A项表述符合题意;B项表述“经济交流”不符合题意;CD表述当中的“深远影响”,在材料当中没有体
现,排除。13.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四监司及文官任知州是宋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表现,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4.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
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B.涉及范围广领域宽C.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
治危机,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层面,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改革中宋神宗和王安石不能协调一致,变法派内部出现反对派,参与变法的人员闹得四分五裂,故BCD表述正
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5.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中道:“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辛勤劳作的样子)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
居。”可见()A.司马光是赞成王安石变法B.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变法加强国家对各领域的管控D.变法引起社会各阶层不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
国)。根据“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知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每个社会阶层都不能安定,D项正确。材料明显是批评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和急于求成而导致的社会混乱,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对于强
兵效果并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司马光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批评,没有提及变法对于国家各领域的管控,排除C项;故选D项。16.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设置南、北面官,反映出其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保持草原习俗B.实行“四等人制”C.实行羁縻政策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反映出其职官设置中因俗而治的特点,D项正确;辽朝的职官设置在保持草原习俗的同时,还设置了一套南面官,负责以
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排除A项;“四等人制”是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羁縻政策是唐朝为了加强边疆地区治理,对少数民族上层采取的拉拢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元朝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影响不包括A.
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是西藏正式设省管辖的开始C.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是我国省制的开始【答案】B【解析】【详解】元代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青海等地,并没有设立省,故B项错误,答案为B项;元代行省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也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上述记载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B.商品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走向
解体D.市民生活的富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描述说明南宋时期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这突破了宋代以前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的规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B;中国古代始终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小农经济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
以后,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市民生活,排除D。19.《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据此可知,宋朝()A.传统自然经济有一定突破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南方C.是中国商品
经济发展高峰D.江浙成为人才的集中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宋朝“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突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江浙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20.宋仁
宗景祐元年(1034年)政府规定:婢仆与商人、佃农均编户齐民,严格限制官吏利用职权强雇部民为婢仆,禁止掠贩良人为婢仆。这反映出北宋A.社会矛盾基本消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婢仆与商人、佃农均为编户
齐民,严格限制官吏利用职权强雇部民为婢仆,禁止掠贩良人为婢仆”等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在一定时期提升了婢仆、商人与佃农等人社会地位,说明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项正确;社会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出门第观念的淡化,排除C项
;婢仆、商人、佃农等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并不代表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21.北宋程颐说:“耳闻目见,饮食男女之欲,喜怒哀乐之变,皆其性之自然。今其言曰:’必尽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可见,他主张A.约束帝王贪欲B.不排斥正常人欲为的的C.守儒家纲常伦理D.存天
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皆其性之自然……吾多见其丧天真矣。”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程颐认可道德范围内的正常人欲,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程颐对正常人欲的认可,并未涉及对帝王贪欲的约束,也没有
体现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守护和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2.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出现了繁荣景象,如诗、词、话本,元代散曲和杂剧等众多的文学表现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需求C.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D.科举制度的推动【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A项是根本原因,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次要原因,排除。故选A项。23.下列中枢机构,按照朝代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①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②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③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④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A.②③①④B.
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①②④③【答案】D【解析】【详解】①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为汉代,②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为唐代,③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为明代,④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为
元代,因此排序为汉唐元明,即①②④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4.永乐年间,朱棣重新启动锦衣卫,并在1420年设置东厂,厂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东厂有着侦缉、审判、监察等司法权力,它与锦衣
卫一起成为独立于六部外的司法组织。厂卫组织的建立旨在A.完善司法体系B.强化君主专制C.监视官民言行D.消除宦官专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厂卫组织和特务机构的建立是为了加强对百官的监察,从而强化君主专制,B项正确;厂卫制度属于非正常监察,厂卫
制度的建立使得皇权得到极端强化,并不能完善司法体系,排除A项;C项是厂卫的职责而非目的,排除C项;D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东厂和西厂的直接领导者就是宦官,反而容易造成宦官专权,如明朝晚期就出现了宦官专权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5
.1759年乾隆帝平定了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管理新疆军政事务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新疆的管理措施是设立伊
犁将军,D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排除A项;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排除B项;驻藏大臣是对西藏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题(本题包括2小题,26题18分,27题20分,共3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及
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在宋朝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
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巩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1)从材料
一到材料二反应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完成的过程,结合所学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业革命对其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影响。【答案】(1)北民
南迁、社会稳定、政府重视(2)打破时空的限制、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纸币、金融服务业的出现(3)思想:理学的产生、文学:宋词和话本的兴盛、艺术:风俗画的产生(清明上河图)【解析】【详解】(1)材料反映了宋
代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结合所学知识,从北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社会稳定、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每日凌晨,两街巷门……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可知,宋代的商业打破时空的限制;根据材料“海
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根据材料“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
、巩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可知,宋代出现了纸币和金融服务业。(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思想领域:产生了理学;文学领域:宋词和话本尤为兴盛;艺术领域:出现了风俗画,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为了便于统治,秦统治者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此后历朝大多如此。——《全球通史》材料二贫民出身的明太祖
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明史》材料三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播出后,掀起了一股研究张居正的热潮:张居正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
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百度百科》材料四和珅曾兼任多职,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等,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
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百度百科》请回答:(1)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为巩固统治分别建立或完善了什么制度?(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说法是否妥当?为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答案】(1)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
危及君主的统治。(3)不妥当。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个别大臣权力较大源于当时皇帝的宠信,并非法定职责。(4)特征: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封建君主专制加强。【解析】【详解】(1)在中央机构的设
置上,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分别建立和完善了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度。(2)根据“其故在擅专威福”可知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丞相危及君主统治。(3)该说法并不妥当。因为明清时期的内阁和军机处本身不是正式机构,没有决策
权力,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完全听命于皇帝,所以并不能等同于宰相。(4)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君权不断强化;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出的具有鲜明时代印
记的词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词语:党内合作、北伐战争、全民族抗战。主题:两党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论
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联合其它革命力量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上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实行党内合作;随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反动统治;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了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总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推进了民主革命的
进程。示例二:词语:南昌起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题: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论述: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这是革命新道路的初次尝试;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的总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理论突破与创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井冈
山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根据地建设,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总之,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开辟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解析】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