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docx,共(7)页,886.00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479c34973c56a0a7ccad8c1761f71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六安一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30题每题1分,31-38每题2分,共46分)1.野骆驼是世界极度濒危珍稀物种,属于双峰驼,目前全世界仅分布于我国新疆与甘肃交界处及中蒙边境区,数量不到1000
头,主要以草、树叶和谷物为食,生活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集群活动,有季节性迁徙特点,目前在人为干预下,数量有所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野骆驼种群数量时标记的个体数量要多且标志物要明显B.野骆驼种群分布为集群型,这样的生活特点容易被天敌捕捉C.气候干旱、可食
用植被和水源少是限制野骆驼数量增加的重要因素D.人为释放野骆驼会导致其环境容纳量升高,遗传多样性也会升高2.右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
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C.春节前后,深圳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和④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改变⑤来降低种群密度3.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数量发生改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图1曲线用于指导防治害虫,在
a点开始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B.若图2表示某湖泊的草鱼数量,则b点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草鱼繁殖能力太强C.图3中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D.若图4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的数量,则d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过度放牧所致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的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退耕还林能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D.在农业生产上,可依据群落的结构原理,合理搭配种植高矮不
同农作物5.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全国劳模、陕西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张应龙说:“历史经过1000多年,让绿洲变成了沙漠;共产党
领导群众70年,把沙漠变回了绿洲。”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毛乌素沙漠区域内的演替过程最可能属于次生演替类型B.毛乌素沙漠区域内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群落空间结构改变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
行D.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显著特征6.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后来其天敌黄鼬的引入使其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科学家研究某区域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得到该
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时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0B.c时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种群数量在b~d时段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D.a、b时田鼠种群数量
相同,c~d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e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
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8.
鲮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池塘浮游植物如绿藻和蓝藻、浮游动物如沼虾和轮虫等,另外绿藻和蓝藻也是沼虾、轮虫的食物,鲮鱼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此时只吃浮游动物,体长1.4cm以上开始摄食浮游植物,4cm以上主要摄食浮游植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去掉沼虾后,刚孵化的鲮鱼营养级降低,获得的能量更多B.在池塘中绿藻与蓝藻、鲮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均为竞争C.随着鲮鱼的生长,食性变化,获得同等能量需要生产者提供的能量更多D.鲮鱼可缓解水体中N、P含量增加而引起的水华的问题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载玻片厚度为0.1mmB.制片
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该小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D.滴加培养液后,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10.黑光灯发出的365nm左右的紫外光波是人类不敏感的光。大多数趋光性昆虫的视
网膜上存在一种色素,对这一波段的光很敏感。色素吸收光之后刺激视觉神经,最终引发昆虫趋向光源飞行。一盏20W的黑光灯可管理50亩农作物,一夜的诱杀虫总重数高达4-5k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农田中某种趋
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昆虫的趋光性导致了昆虫被诱杀,说明了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异C.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种群密度D.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特点11.如图表示某人工养殖鱼塘中,各
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消费者1和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B.图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此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包括投放的养殖饵料含有的能量D.消费者4在整个食物网当中处于第三营养级12.
最新研究发现,蟋蟀通过求偶鸣叫辨认发出叫声的蟋蟀是否来自同一物种,并根据鸣叫质量选择交配对象,但交通噪音可使雌性双斑蟋对交配对象的选择变得不那么“挑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地区的蟋蟀可能不止一个物种,不能自由交配和繁衍B.双斑蟋鸣叫求偶
,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C.噪音干扰最终可能降低双斑蟋的基因多样性,甚至导致种群灭绝D.噪音污染也可能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和身心健康等13.在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无疑是一块十分靓丽的瑰宝。古人将他们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智慧也写
入其中。下列诗词蕴含的生物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知春”是通过接受来自无机环境的物理信息如温度、光照等变化来实现的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两个种群间的捕食关系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
一种次生演替现象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14.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
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B.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于农田C.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15.正确应用生态系统能
量流动原理可提高作物产量。下列有关提高产量的措施及其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少稻田中的分解者可降低物质循环及能量消耗B.有机肥中有较多能量,增施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更多能量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及时去除田间杂草,可使能
量更多被农作物固定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Ⅳ、Ⅴ构成生物群落,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Ⅴ能将有机碳转变成无机碳,再被Ⅰ重新利用B.图中Ⅳ通过遗体和粪便的形式将自身同化有机物中的碳元素传递给ⅤC.在碳循环达到平衡时
,图中①过程的速率等于所有生物②过程的速率D.在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传递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小球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
养的方式有一定的区别D.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18.食虫蝙蝠可利用回声定位捕捉夜行性昆虫,某些夜行性昆虫进化出超声波听觉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防御蝙蝠的回声定位捕食,如蛾类探测到与蝙蝠距离较近时,通过改变飞行路线,或盘旋向地面俯冲等行为被动防御;也有一些夜行
性昆虫探测到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后释放出强烈的超声波进行积极反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虫蝙蝠的回声定位诱导夜行性昆虫产生了不同防御类型B.被动防御类与积极反击类昆虫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C.夜行性昆虫的防御方式可能定向改变食虫蝙蝠的基因频率D.通过模拟蝙蝠的超声波诱捕某
些夜行性害虫,属于机械防治219.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对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净初级生产量不包含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B.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放牧强度小于b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净初
级生产量上升D.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20.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
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21.某研究小组最初在垃圾堆中发现了某种放射性元素,后来在周围的植物体内发现了该元素,接着在附近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该元素,放射性强度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蜘蛛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三营养级B.该放射性元素不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C.蚯蚓体内最迟出现放射性元素的原因是蚯蚓所处的营养级较高D.蚱蜢和蜘蛛可构成食物链22.改造盐碱化草地,需要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
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B.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3.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B.利用土壤中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生活特点,使用诱虫器进行采集C.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对照组土壤应不作处理D.通过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24.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B.随着退耕还湿
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C.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中华秋沙鸭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
的数量更多25.下列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关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充分挖掘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B.有利于人类更好地对自然改造和设计,使保护区内物种数目增多C.可使被保护生物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大,其天敌的种群数量持续降低D.建立
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措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6.下列是从生物进化角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正确的是()A.物种灭绝只影响物种多样性,不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B.种群内部、种群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C.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一定
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共同进化使捕食者的捕食能力更强,被捕食者的防御能力更弱27.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B.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且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D.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2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
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29.去除取样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中,随着
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的减少,每次捕获的生物数量逐次减少。以单位捕获量为纵坐标,捕获累积量为横坐标,可以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回归曲线,可以认为单位捕获量为零时,捕获累积量即为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图为去除取样法所得数据绘制的曲
线,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M代表的数值可以认为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3B.对于因标记困难或捕获行为对调查结果有明显影响而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种群,可用该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若想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选择此方法很合适D.该方法不能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3
0.如图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的情况,单位kJ。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是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消耗B.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C.
该种动物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少为20kJ3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法则”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下列现象不适用该法则解释的是()A.发达国家以肉乳蛋白为食的人均谷物间接消耗量远高于不发达国家
B.体型巨大的须鲸以营养级较低的甲壳类为食C.生态农业中引入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D.直接以植物为食可以比以植食性动物为食多供养10倍的人口32.草原上,牧草的地下根(a)不可食。在地上,羊摄食部分茎、叶(b),未被食用部分落入地表(
c)。在羊摄食的能量(b)中,部分以粪便(排遗量,d)形式排出,部分以有机氮如尿素、尿酸(排泄量e,羊代谢产生)等形式排出,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f)。若a~f表示一年中的能量增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年内,牧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B
.牧草的能量传向羊时,传递率小于(b-d)/(a+b+c)C.一年内,羊从牧草中获得的能量为b-dD.一年内,牧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c+d+e33.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
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B.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
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D.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34.某
池塘中甲、乙、丙和丁,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1所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图2中d点绿色植物每年的净光合产量大于0C.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属于图2中Q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D.图1中甲鱼
的有机物可用于呼吸消耗、被乙鱼取食和被分解者利用3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a~g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若一种生物被下一营养级多种生物摄食,且被摄食量相等,则d每增加10千克,最多需消耗生产者()A.1935.4
8千克B.3250千克C.2750千克D.468.75千克36.在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2kJ/m2)750350.9
8500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B.种群戊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C.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
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D.第一、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7%37.如图所示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形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②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此生理过程释放的能量除储存在ATP中外,其余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真核
生物中过程①首先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细胞内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4C.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主要来源D.图示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38.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
地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流入I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之间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关系是I小于Ⅱ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C.I中现存
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D.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二、填空题(考生从选修一部分和选修三部分中选择一种作答)(选修一部分——生物技术实践)(共54分)1.(每空2分,共16分)醪糟是以糯米为主
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民间传统食品。在醪糟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甜酒曲中的好氧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醪糟的生产流程如下:选择糯米→淘洗→浸泡→蒸饭→冷却→拌甜酒曲→发酵→煮沸→保存。回答下列问题:(1)霉菌产生的_______
___能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使醪糟具有甜味;酵母菌使醪糟产生酒味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乳酸菌是__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发酵产物是醪糟酸味的主要来源。(2)
拌入甜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糯米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前期应保证氧气的供应,使__________大量繁殖;后期应减少空气进入或隔绝空气,有利于_______________。(3)发酵好的
醪糟煮沸后,可转移到灭菌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密封之前应对瓶口进行__________灭菌,防止瓶口被污染。(4)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可以调节醪糟口味,原因是温度既影响__________也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每空2分,共16分
)有机磷农药使用不当有时会造成瓜果蔬菜等食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类健康。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土壤中可能存在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的常用凝固剂是__________
_。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在灭菌之___________(填“前”或“后”)调节。(2)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___________土壤中取样,并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___________进行选择培养。(3)该小组在
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则既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法统计活菌数目。(5)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磷农药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记录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有机磷农药消耗完毕)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
___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3.(每空1分,共8分)果糖是一种具有较高甜度的单糖,可作为蔗糖的替代品,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改善。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可转化为果糖。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葡萄糖生产果糖时,欲监测反应过程中葡萄糖异构酶活性的变化,
可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2)葡萄糖异构酶溶解于溶液后,无法回收,可利用固定化酶技术来解决该问题。固定化酶技术中,常将酶液、戊二醛(一种交联剂,能与葡萄糖异构酶通过化学键交联)溶液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搅拌均匀,用注射器将混合液注入到________
________溶液中得到凝胶珠粒,该过程采用的固定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些情况下,得到的凝胶珠会呈“蝌蚪”状,有明显的拖尾现象,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大肠杆菌中存在葡萄糖异构酶,欲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从该菌的裂解液中初步分离葡萄糖异构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该方法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酶相比,先收集到的是________,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从大肠该菌中分离提取的葡萄糖异构酶在适宜酸碱度和70~80℃条件下进行果糖生产时,发现果糖的产生比例很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每空2分,共14分)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无
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不易挥发,高温和受潮易分解。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提取青蒿素时,应采用萃取法而不宜用水蒸气蒸馏法,不用水蒸气蒸馏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取青蒿素时,最好选用的一种原
料是_________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黄花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青蒿素对卡他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如图是对青蒿素敏感的卡他球菌原始菌种的相关实验(影印接种法指用无菌绒布覆盖在长有菌落的1号培养基表面,轻轻按压,不旋转绒
布,然后将绒布上的菌落“复印”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5①培养基配制好后,需用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对其进行灭菌。②在2号培养基上挑取与3号培养基位置相同的1个菌落,接种到_________(填“含”或“不含”)青蒿素的培
养基上,若出现较多菌落(未受污染),则抗青蒿素卡他球菌的出现说明相关基因突变发生在该菌接触青蒿素_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③影印接种时最好将菌种先影印到2号培养基再影印到3号培养基,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
修三部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54分)1.(每空2分,共16分)下面是一项“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的专利摘要,请回答:本发明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依据植物“偏爱”的密码子来设计所含的密码子,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
并且在胰岛素-COOH端加上KDEL内质网滞留序列,避免胰岛素在植物细胞中的降解。将该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和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的驱动之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1)本专利是采用_____
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的。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但两者所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在体外获得大量该目的基因的片段,可以采用PC
R技术,该技术中使用的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__,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述摘要,转基因操作时常采用的转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载体上的_________
___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需含有____________。①目的基因②CaMV35S启动子③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④引物⑤标记基因⑥内含子滞留序列⑦终止密码
子⑧终止子(3)如果要检测在受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2.(每空1分,共8分)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基本流程是:从荧光水母中获取目的基因,与有关载体重组,将其导入猪胎儿的成纤维细胞,经培
养后再将成纤维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最后培养出转基因克隆猪。(1)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分裂到表面相互接触时,就会停止分裂,这种现象叫做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成纤维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操作时首先用______________处理成细胞悬液。(2)作为核移植受体细
胞的去核卵母细胞一般处在____________期。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常通过__________(物理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3)培养重组细胞时,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______
_____培养基,但通常在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细胞培养应在含5%的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
。3.(每空2分,共16分)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2)获得融合细胞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__(答出2种即可)。(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经筛选1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还不是单克隆抗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筛选2所依据
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经筛选2才能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每空2分,共14分)Leigh氏综合症是一
种攻击神经系统的严重神经障碍,其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中。一位母亲约有1/4的线粒体携带有这种致病基因,她的前两个孩子因为患有Leigh氏综合症儿夭亡。她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授受另一名女性捐赠的健康基因而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三个父母”的男婴。请根据男婴孕育过程:(1)该健康男婴孕育过程中依次使用
了____________、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____________等技术。(2)图示过程中代表该母亲卵母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填“A”或“B”)。取卵之前,该母亲需要注射____________激素。(3)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
液中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两酸、两素”以及血清,其中的“两酸”是指____________。(4)对初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某胚胎期的___________细胞做DNA分析。(5)在胚胎孕育过程中医疗团队特意选择了男性
胚胎移入子宫发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