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答案.pdf,共(2)页,240.08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b50eefe4e419b703351999b16aa6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六安一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之际,王权衰微,诸侯争霸,各国为增强实力招揽人才,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才不限于效忠本国,而求自己被赏识,故选B项;另投明主并不等于反复
无常(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且士阶层在战国时期受到重用,排除A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而材料强调人才流动,排除C项;材料强调人才在各国间辗转寻求自己心中的明君,与官僚政治(具有机能专业化、职
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无关,且材料也没有明确的用人机制,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致力于‘化夷为夏’”可知,秦国蜀守李冰和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分别通过国家律令、兴学校加强了对巴蜀地区的治理和教化,二者都得到巴蜀民众的推崇,可
知,这些措施推动了巴蜀民众对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故选B项;这些措施体现的是对巴蜀地区的治理,无法体现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秦汉不同时期李冰、文翁治理巴蜀地区的不同特色,无法体现治理政策的转变,排除C项;这些措施并未涉及巴蜀地区的经
济问题,不能得出稳定巴蜀地区社会经济秩序的结论,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材料中“节度使、观察使有权直接任用道府僚佐”,体现不再经过吏部选任了,破坏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唐朝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中道的节度使等任用官员是对中央人事任用
的破坏,加大财政拨付太片面,排除B项;这种用人制度的变化并不符合唐朝官制,谈不上改革,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可知北方主张按区域分配名额,南方主张全国统一录取,结合所学知识,经济重心南移,南北方经济
存在差异,影响当地文化发展,故选B项;宋代科举选才依旧按照考试成绩,标准没有变化,排除A项;科举制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科举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权力,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可知,康熙
已经意识到西方强大的对手就要来临,故选B项;材料只是预言警示,看不出实际动作如何,排除A项;当时采取的是被动保守的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而康熙在位时间是1662年—1722年,排除D项。6.【答
案】D【解析】“一人一票大众民主”制度即雅典的直接民主方式,这一方式虽然实现了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但难以保证投票人的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不利于科学民主决策,这是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材料论述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并非人文主义,排除A项;西方民主政治重视实践,
并非空想,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大众民主”,并非精英政治,排除C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把诚信概念引入法律体系中,并且成为古罗马法的法律原则”,可知诚信成为法律原则,进而规范人们行为,故选D项;“诚信概念引入法律体系中,并且成为古罗马法的法律原则”,材料强调
诚信成为法律原则,并非强调诚信成为判案依据,排除A项;“诚信概念引入法律体系中,并且成为古罗马法的法律原则”,可知材料强调诚信成为罗马法律原则,并非强调《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体现,排除B项;“诚信内容进行了确认,如各种要物契约(信托、
质押等)合意契约(买卖、租赁等)准契约(共有、监护)”,通过对诚信内容的确认使诚信成为法律原则,符合自然法的精神,排除C项。8.【答案】B【解析】材料中呈现了当时英国多个势力之间的冲突,涉及宗教纷争、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说明当时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故选B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知识可
知,其中心在法国并非英国,排除A项;材料仅呈现了“革命的目的物”与“革命的主动力”的冲突,无法看出其力量对比,排除C项;据材料“英国国教”“清教徒”等信息可知,当时英国已经完成宗教改革而非蓄势待发,排除D项。9.【答案】B【解析】美国制宪会议的部分代表提出立宪设计的规范性原则是一种理性的表现,
二者目的是为了追求在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的基础上还能做到民主的理想政治模式,故选B项;美国1787年宪法不仅仅追求联邦政府拥有广泛的权力,还注意防止联邦政府滥用权力,所以A以偏概全,没能完整表达其目的,排除A项;C只体现了如何防止联邦政府专权,但没有体现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的目的,排除C项;大小州之间
的矛盾协调只是美国理想政治的一个内容,不是全部的目的,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大家个头一般高”“实现公民经济上的实质平等”可知,革命者对平等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大家一般高、经济上平等就实现了人人都平等,这是对平等的片面认识,故选C项;“彻底消
灭”的表述也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实现公民经济上的实质平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说明的是政府的责任,不能说明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排除B项;材料只提出平等的主张,还没有真正实现,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1871年德意志在普鲁士的主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
统一并建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德国封建势力强大,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体现了君主制和议会制之间的妥协,符合当时的国情,是一种制度创新,故选C项;材料认为“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现了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妥协”,只阐
述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没有将德国与英国进行比较,排除A项;该学者的观点“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现了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妥协”,重在强调德国体制的创新,并非对德国制度中的妥协进行批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
;材料认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现了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妥协”,没有体现德国的军事管理和对外扩张的崇拜,没有体现军国主义,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法国人的建议十分中肯,但清政府予以全部拒绝,说明其仍自以为是,不思进取,这是满目自
信昏聩懵懂的表现,故选A项;法国人向中国提建议,并不等同于其与英国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排除B项;法国人提的只是建议,并非是对中国内政的干预,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中,并未受到近代外交观
念的影响,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李鸿章听说白石牌坊捐建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后深受刺激,并且在主政时促使苏州等地成功减负,说明太平天国的惠民政策促使清末地方治理中也有了相应举措,故选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
命纲领,题干中的信息没法看出是否推行过,排除A项;太平天国推行的政策是相对落后的,没法说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排除B项;太平天国想要推行的依然是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制度,题干并没有体现重视摧毁过时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甲午战败
标志着只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破产,而先进的中国人并未沉沦,而是将学习领域扩大到政治制度层面,这是对民族救亡道路的深化,故选A项;向西方学习的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而非“社会各阶层”,排除B项;维新派的主张遭
到顽固势力的反对,且并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其社会基础薄弱,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被日本打败,使得民族自尊遭到践踏,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戏剧团演出的话剧有批评清廷统治、歌颂革命、借外喻中、反映现实等题材,这些
含有政治意味的戏剧能够顺利演出其实就是革命领导人借其进行舆论政治宣传,故选A项;辛亥革命时期能演出多种讽喻现实的作品说明并未受到政府严格的文化管控,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干涉,排除C项;当时的话剧演出主要是讽喻
现实,并非是以想象力为依据,排除D项。16.【答案】A【解析】据材料“促使政府做出足以说明其真正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共同权利及利益之充分保证”可知日本此举目的是以承认临时政府为条件要挟政府妥协,承认列强在中国的权利,
故选A项;门户开放是美国提出的,排除B项;日本此举目的是以承认临时政府为条件要挟政2府妥协,承认列强在中国的权利,不涉及袁世凯,排除C项;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已无法挽回,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1
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参与领导,这些成为中共诞生的条件,故选D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排除A项;抗日战争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排除B项;五四为中共诞生创造了条件,但是不是“
必然”条件,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1933年处于国共对峙时期,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与运动会中,题词大意为号召大家锻炼好身体有助于打败敌人,这有助于激发苏区群众的革命热情,故选A项;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已经失败,排除B项;C项是意义之一,但并非运动会的根本目的所在,排除
C项;1933年5月蒋介石在为第五次“围剿”红军作前期准备,当时我党的工作重心是应对国民党的“围剿”,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可知该变化兼顾各抗日阶级的利益
,起到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故选A项;1935—1945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的民族矛盾,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排除C
项;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号召下全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材料中“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与其他小资产阶
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的判断,便是这一战线的体现,说明其合理判断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任务,故选D项;中共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非多个阶级,排除A项;1940年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我国尚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依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排除B项;国民
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1940年已结束,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据材料“恢复和发展生产……‘乡村和城市……相互依存’”可知该强调发展生产和城乡兼顾,结合所学知识,七届二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
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故选D项;192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模式以农村为中心,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B项;据材料“供给乡村以必要的工业品,而换取其农产品”可
知城乡经济存在差异,排除C项。22.【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们这些被瞧不起的人当了工厂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公了”可知,1954年人大代表高度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刘立富代表以亲身经历表达了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可以用来说明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故选A项;建国初期首
要任务是巩固政权,不是制定宪法,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三大改造,排除C项;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而材料说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据材料“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英国首相艾登
、法国外长皮杜尔、英国议员威尔逊等进行了会晤”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知,在美国的封锁下新中国积极探索中西方接触的渠道,故选D项;据所学日内瓦会议期间新中国外交没有重大突破,排除A项;不结盟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一开始就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据,并非外交被动,排除C项。。24.【答案】D【解析】“一带一路”提出于十八大以后,我国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积极推动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故选D项;“全方位开展对外开放”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A项;我国一直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
系,排除B项;“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5.【答案】(1)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谦逊有礼;恭顺守法;意志坚定;积极进取(4分,每点两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原因:中国:①传统的“夷夏观”或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②中美交流有限,
认识肤浅;③沉浸于康乾盛世;④受儒家伦理观的影响。美国:①启蒙思想影响;②刚刚赢得民族独立,急欲展现正面形象;③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在华经济实力有限。(8分,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满分)(2)①制度的先进性:将启蒙思想付诸实践,建立三权分立
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②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较早的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③种族问题严重:种族多元,保留奴隶制,白人至上,种族歧视。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工业革命
的开展,宪法修正案的提出,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整体进步。(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要有适当分析否则酌情扣分)(3)加强对本国及其他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互信互鉴;培育开放与包容的心态。(4分,其余言之成理,亦可
得分)26.【答案】(1)国际背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行威慑中国政策,中国全力拓展外交空间;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4分)国内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国内经济建设取得
巨大成就。(4分)(2)新特点:援助对象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援助主体市场化;按经济规律办事,互利合作。(5分,任两点4分,三点满分)影响: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扩大中
国的国际影响,展现大国担当;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5分,任两点4分,三点满分)27.【答案】示例:文物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2分)1894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2分)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2分)定远舰遭
重创后为免资敌主动自爆,展现了北洋官兵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甲午海战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也证明了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只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在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富强。(4分)(如果学生联系现实谈认识感受也酌情给2分,但总分不超12分)文物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安宁。(2分)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进行武装干涉,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2分)应朝鲜政府请求,新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2分)(建议分别从朝鲜、美国、中国三个角度赋分)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
的关键战役,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展现了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分)在中朝军民的共同奋战下,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2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或挫败美国的霸权政策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2分)(如果学生联系现实谈认识感受也酌情给2分,但总分不超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