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2)页,308.3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294860fb2789519df5ecdf6d20871b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三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合计48分)1.《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战国时代的农民“种谷必杂五谷,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菰,
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A.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型经济B.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C.精耕细作下的低生产率经济D.有较
大经营自主权的小土地经济2.孟子说:“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这表明孟子在政治上主张A.见利思义B.实行仁政C.民贵君轻D.教化万民3.“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
,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延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君主专制B.强调中央集权C.有一定继承性D.存在民主特性4.史书记载:均田制实行以后,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
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近将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这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促进人口迅速增长B.自耕农经济盛行推动社会的发展C.均田制实行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原有土地制度D.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依然牢固5.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
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注:图例内容依次为铜币、金银为货币、绢帛为货币)。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6.
明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铁牌宣德间尚存,后来宦官王振盗去。孟森认为明代流弊之首乃“信用宦官”。明代太监滥用批红权,批红被当作“包鱼包肉的废纸用”。上述材料反映问题的实质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B.明朝政治制度尚不完善C.中国古代政治人治色彩浓厚D.明朝宦
官干政问题严重7.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濮院镇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
,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A.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C.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8.明代的王守仁说:“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
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其目的是A.发明本心以“致良知”B.抨击程朱格物致知的烦琐C.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D.针对知行脱节以矫正时弊9.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
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三年后,他再次校阅海军,上奏称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中国自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由此可知A.落后海防观念导致战争失败B.战争赔款导致了海
军军费不足C.军备落后是战败的重要原因D.经济落后阻碍军事现代化进程10.《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
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A.很大程度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B.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C.使唯有变法才能救亡的观念深入人心D.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要求11.1906年《时报》载:“厦门一岛,中国商家挂洋牌者,指不胜屈……挂美商家十家,挂英商家五十三家,挂
荷商家者九家……以上共计三百四十家”。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A.清末新政迎来民族工业春天B.不平等条约下洋商所占优势较多C.厦门近代商业制度发展成熟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合理避税12.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立宪派的各种活动,他们的这些行为:1911年6月川汉铁路股东代
表在成都开会,“会议当场就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推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议长”1911年10月12日湖北谘议局局长、立宪党人汤化龙向革命党人建议,“此时武昌发难,各省均不晓得,须先通知各省,请一致响应,以助成伟举。”1912年初江苏立宪党领袖张謇:“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
诸方,一致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勘定大局”。A.体现了资产阶级走向联合B.影响了清末民初政局的变动C.说明立宪派趁势投机革命D.表明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13.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
的地方”,“粉碎了人民不关心政治或人民政治程度不够不能行使民主权利的谬论”,这体现出A.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国民革命B.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积极性C.民族战争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D.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14.下
列内容为新中国某段时期中国农村地区流行的标语1949-1952年“勤劳致富、劳动光荣”l953-1956年“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1958-1960年“争上游,跑步进入共产主义”1959-1961年“吃饱肚子尚为先”196
2-1965年“千变万变不如一变(包产到户)”从内容中反映出广大农民A.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B.坚决拥护社会转型时期的农业政策C.对建设社会主义曲折性的清晰认识D.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建设的积极信念15.刘少奇在1950年曾说:“我们已经把中国大门的
钥匙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而不是如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袋子里。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优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一条线一大片”16.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城乡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变化情况。图中数据出现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D.“南方谈话”解放国人思想17.罗
马人把罗马市民权授予那些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的人,把市民权授予被解放的奴隶,不蔑视任何人,不根据人的出生而是依据罗马市民和非罗马市民(包括奴隶)的意志,把人们吸纳进其社会中。这一现象反映了A.罗马的奴隶和市民利益的一致性B.罗马
的奴隶和市民享有同等权利C.罗马社会是罗马人民公共意志的产物D.罗马法高扬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文精神18.学者杰里·本特利在他的书中《新全球史》中写道:“至17世纪中叶,马尼拉的42000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商人。他们给西班牙商人供应丝绸,然后这些丝绸就被装在大帆船中运
往墨西哥,这种大帆船也因此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概括最为准确的是A.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C.为中国财税改革推进提供可能D.使全球范围的饮食结构更加丰富19.18世
纪后期,法国学者雷纳尔把美洲描述为“低劣”或“退化”的对象,以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和“理性”;同时又赞扬美洲印第安人对自由的维护。对此理解合理的是,该学者A.鼓励美洲的民族独立B.强调欧洲文明的优越性C.提倡不同文明的交融D.力图宣扬欧洲启蒙思想20.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
国最终于1875年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A.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历史趋势B.法国的议会制是共和
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C.间接民主、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D.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21.19世纪80年代,有学者呼吁英国集中精力增加生产力,并将生产转移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中,但英国却选择了最为省事的措施——贸易,并提出“要么死亡,要么贸易”的口号。这反映出当时
英国A.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政策B.专注于传统工业的升级C.对海外市场的过分依赖D.缺乏工业生产社会条件22.1924年初,列宁明确指出,当前全国计划管理的中心任务,不是去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下达硬性的计划指标,而是要使各地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能自主地组织经济活动,发展地方经济,从而实现整
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当时苏联A.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B.发展地方经济成为首要任务C.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D.高度集权模式雏形开始出现23.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政府相应地减少了国防开支,加大了高科技开
发方面的投入,同时政府还扩大就业,鼓励投资,在福利政策上强调医疗、福利改革,使95%以上的人受益。由此可知,此时的美国A.在美苏争霸中处于绝对优势B.逐步建立起现代福利国家制度C.经济政策核心是凯恩斯主义D.消除了周期性经济波动的隐患24.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
的人生,集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及人道主义悲剧为一体:冉·阿让,因为生活所迫,从一个善良、淳朴的劳动者转变为冷酷、盲目的恶魔;被主教唤醒他本善的良知之后,成为诚实、正直、仁慈和博爱的人。这说明《悲惨世界》A.为悲惨的人民找到了解放的道
路B.强调表现自我和社会的精神危机C.充满了对人类“理性王国”的向往D.一定程度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现实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合计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宋代构建了一个针对弱势群
体的社会救济体系。在预防性救济方面,高宗绍兴八年,在全国推行“胎养助产法令”,规定“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弃婴者,给钱养之。”南宋设有“举子仓”,面向贫家产妇发放救济粮。在补救性救济方面,国家为收养弃婴和孤儿设立福利机构。北宋设有“福田院”,专门收
养京师的弃婴、孤儿等无法自存之幼童。宋代设立有“安老坊”等专门收养老无所养者的福利机构,机构内的老人福利分为三个等级,政府给予60-90岁之间的老人米、钱、柴、衣等用品用以补贴生活。崇宁元年,徽宗诏令全国设立“安济坊”,凡境内病卧无依之人,均可送入。同时
还设立“施药局”等这些只收本钱不取息的平价门诊部和药房。此外,针对大量流浪乞丐群体,朝廷下诏颁布《惠养乞丐法》,政府将流浪乞丐登记在册,每人每日“给米豆一升,小儿半之”,生病的流浪乞丐可以获得物质、药物救济。——摘编自李华桑等《宋代社会治
理研究》材料二胡佛总统信奉放任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始终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因此联邦政府并没有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反而是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而罗斯福总统信奉新自由主义,他执政后,美国国会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联邦
紧急救济署,并拨款5亿美元作为各州实施紧急事业救助的资金。然而,以工代赈和直接救济保障等模式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935年,美国国会在人们提出各种社会保险方策的影响下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界第一部
以社会保障为内容的全面性法律,规定了社会保险包括下列4个方面内容:1.养老金;2.失业保险;3.老年保险;4.对盲人、需赡养的儿童和其他遭遇不幸者的救济。法策致力于减少财政的负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新政”覆盖范围仍不够广,黑人、印第安人的遭遇仍然很悲惨,他们深受种族歧视、
失业、贫困的折磨。—摘编自曾舒珩《从罗斯福新政到奥巴马医改看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救济体系建立的背景及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特点及原因。(7分)26.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清末新政大事记时间进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1903年9月设立商部,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1905年颁布《奏定学
堂章程》,废除科举制度,鼓励留洋。1906年度支部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负责统一各中央地方衙门收支、统筹外债借还以及规定对各省越时造报财政之惩处,实现全国预算。1906年9月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
06年改兵部为陆军部,编练新军,开办西式军事学校。为了筹饷,清政府还不惜巧立名目,多方搜刮。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议院不许”干涉君主,臣民需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5分)(2)根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5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
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西,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
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
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摘编自
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经济
建设的积极作用。(7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制度的长处与优势是与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亘古不变的,没有一种体制是不需要变革和改进。俗话说,时过境迁。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以及任务改变,都会影响和改变制度与体制的效率。因此,要保持一种制度与体制的活力和效率
就必须不断改革,以保持和提高制度与体制的适应性。“改革永远在路上”,是十分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摘编自房宁《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短板》根据材料,试从制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言之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长安一中2020-
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三年级历史参考答案1-6CBCCDC7-12BDCABB13-18CDCDCA19-24DDCACD25.(16分)(1)背景:统治者企图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经济的发展特别
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使社会流民增多。(6分,任答三点即可)特点:救济面广,但水平不高;救济措施类型多样,但作用仍很有限;救济趋于制度化、法制化,但人治特点仍然明显;市场化手段增多,但
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导。(3分,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从无到有,先地方后中央,逐步建立;最初着眼于紧急救助,后来通过国会立法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紧急救助、直接救助为主,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保障的对象主要
是有产阶层,覆盖范围仍不够广。(3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长期占据美国社会思潮主流;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深重打击;以工代赈和直接救济保障等模式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罗斯福总统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种族歧视在美国社会的根深蒂
固。(4分,任答四点即可)26.(10分)(1)中央统筹领导;依靠立法推动;渐进性;改革内容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具有保守性,专制色彩浓厚。(5分)(2)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为民主革命创造条件;推动了经济、行政、教育、军事领域的近代化;筹饷摊派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5分)27.(14分)(1)内涵: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4分)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启蒙运动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
家分裂阻碍。(3分)(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3分)积极作用: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
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3分)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分)28.(12分)示例一:论题:制度的长处与优势是与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具有时效性。(3分)论证:苏联建立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逐步形成,推
动了苏联社会的高速发展,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就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三五”计划更是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二战后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期间虽有赫鲁晓夫等领导人对其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劣势与短板,致使该体制日益僵化,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而中国正是在吸取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注意控制与摆脱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劣势与短板,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与长处,因而国家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
放的成就令世界瞩目。(9分)示例二:论题:改革是保持制度与体制活力、效率的法宝,具有永恒性。(3分)论证: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开始确立。其后议会权力日增,国王权力日削,以责任内
阁为核心的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工业革命前后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此起彼伏,英国先后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扩大了人民的普选权,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基础得到扩展和完善,英国终至于成为世界霸主。美国独立后通过
1787年宪法建立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后不断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黑奴制等措施予以完善,从而保持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活力与效率,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自由与宽松的社会环境,美国终成为世界强国。(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