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7)页,2.225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1b026458a6c54c14c4a90e689171d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学年高二期末考试化学一、选择题1.司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发明。《论衡》中记载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杓”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B.纯净的铁在常温下与水反应可得到磁
性氧化铁C.磁性氧化铁为Fe2O3和FeO的混合物D.Fe,Fe2O3,FeO均具有磁性【答案】A【解析】【详解】A.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磨制成的勺子,即其实质就是一块磁铁,主要成分为四
氧化三铁,故A正确;B.纯净的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高温Fe3O4+4H2,故B错误;C.四氧化三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Fe₃O₄(即FeO·Fe₂O₃),Fe3O4是纯净物,Fe
3O4自身的很多性质是FeO和Fe2O3所没有的,所以它不是Fe2O3和FeO的混合物,故C错误;D.Fe有磁性,也能被磁化,Fe2O3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没有磁性,FeO是很活泼的,在空气中极容易氧化为Fe2O3,也没有磁性,故D错误;答案为A。2.达芦那
韦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好的抑制,灭活能力,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B.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C.分子中存在多种官能团,如羟基等D.是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由题中结构简式可知,含苯环
,是平面结构,与苯环相连的碳共平面,即分子中-2-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如图所标位置,,故A正确;B.由题中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结构中有羟基,则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B正确;C.由题中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结构中有羟基、氨基、肽键、酯基、醚键和硫氧双键,存在多种官能团,故C正确;D.有机高
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37+14×3+16×7+32=547,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为D。3.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46g乙醇中含O原子的数目为NAB.等物质的量的CH2=CH2和CO的质量均为28gC.50℃,1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D.标准状况下,5.6LSO2与足量O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答案】A【解析】【详解】A.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4646/ggmol=1mol,含O原子的数目为NA,故A正确;B.CH2=CH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
ol,根据n=mM可知,等物质的量的CH2=CH2和CO的质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因此质量不一定为28g,故B错误;C.50℃,1LpH=13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则含有OH-的数目大于0.1NA,
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5.6LSO2物质的量为5.622.4/LLmol=0.25mol,SO2与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因此转移的电子数少于0.5NA,故D错误;故选A。4.下列有关实
验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3-A.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检漏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C.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可观察到铜屑又逐渐溶解D
.验证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可以将产物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分液漏斗有塞子和活塞,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故A正确;B.氯水可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充分反应后为白色,无法测氯水的pH,故B错误;C.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
应停止后,溶液中存在NO-3,再加入1mol/L稀硫酸,是由于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继续反应,故C正确;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
选B。5.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形成的物质XY2、W2、Z2Y2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有色物质,他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形成的单质只有Y3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
蓝B.2molW2或Z2Y2与足量水反应时,均转移4mol电子C.Z2Y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非极性键D.XY2、W2均能用向上排空气和排水法收集【答案】C【解析】【分析】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形成的物质XY2、W2、Z2
Y2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有色物质,他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则这三种物质分别是NO2、Cl2、Na2O2,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Na元素,W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4-【详解】A.Y为O元素,有O2、O3两种单质,均能使湿
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A错误;B.W2为Cl2,Z2Y2为Na2O2,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2Na2O2+2H2O=4NaOH+O2↑,2mol氯气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的
物质的量为2mol、2mol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B错误;C.Z2Y2为Na2O2,该结构中Na+与过氧根形成离子键,过氧根中O原子与O原子形成共价键,其电子式为,则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非极性键,故C正确。D.
二氧化氮和氯气都易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答案为C。6.利用微生物中的芽孢杆菌来处理宇航员排出的粪便,同时能得到电能。氨气与氧气分别通入燃料电池两极,最终生成常见的无毒物质,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
+从a电极移向b电极B.负极区发生的反应是2NH3–6e-=N2+6H+C.当标准状况下2.24LO2被还原,则a向b电极转移0.4mol电子D.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值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燃料电池中通入
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空气或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氨气与氧气分别通入燃料电池两极,因此通入氨气的电极为负极,即电极a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即电极b为正极,二者最终生成常见的无毒物质,生成氮气和水,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H+从a电极移向b电极,故A正确;B.负极上氨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负极的反应式为2NH3–6e-=N2+6H+,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
质的量为0.1mol,还原生成-2价的O,则a向b电极转移0.4mol电子,故C正确;-5-D.该电池的总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生成氮气和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值增大,故D错误;故选D。7.某温度下,氢氟酸与丙酸的Ka值分别为6.8×10-4
和1.34×10-5。将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Ⅰ代表丙酸溶液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从b点到c点,溶液中()()()cccAHAOH−−保持不变(HA、A-分别代表相应的酸
和酸根离子)D.取体积相同的b、d两点溶液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d点消耗的NaOH多【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HF的Ka=6.8×10-4,丙酸的Ka=1.34×10-5,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
的酸性越强,电离平衡常数:HF>丙酸,则酸性HF>丙酸,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HF中H+浓度要大一些,PH值要低一些;A.根据上述分析,由题中图示,曲线I开始pH小,代表HF溶液,曲线II代表丙酸溶液,故A错误;B.酸抑制水电离,溶液的pH越大,溶液中c(H+)越小,其抑制水电
离程度越小,c(H+):a>b,则水电离程度:a<b,故B错误;C.从b点到c点,温度不变水解平衡常数不变,Kh=()()()cccAHAOH−−不变,故C正确;D.b点为丙酸曲线上的点,CH3CH2COOH垐?噲?CH3CH2COO-+H+,Ka=()()()3232cc
HcCHCHCOOCHCHCOOH−+=()()232cHcCHCHCOOH+则c(CH3CH2COOH)=()()225cHcH1.3410Ka++−=,d点为HF曲线上的点,HF-6-垐?噲?H++F-,Ka=()()()()()2cHcFcHccHFHF+−+=,则c(HF)
=()()224cHcH6.810Ka++−=,因为b、d两点pH相等,c(H+)相等,则可推出c(CH3CH2COOH)>c(HF),相同体积时,丙酸的物质的量比氢氟酸大,完全中和时消耗同浓度的NaOH体积大,即b点
消耗的NaOH多,故D错误;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8.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可用作照相显影剂。某课外小组利用如下实验装置对草酸亚铁品体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并设计实验测定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纯度。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说明气体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2)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装置C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3)证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4)充分反应后,将
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无气泡产生,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固体分解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所给实
验装置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该缺陷是______;(6)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纯度的测定:准确称取12.000g某草酸亚铁晶体样品,在一定条件下溶于稍过量的硫酸中,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上述溶液,用0.100mol/L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35.00mLK
MnO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为:FeC2O4·2H2O+KMnO4+H2SO4→Fe2(SO4)3+CO2↑+MnSO4+K2SO4+H2O(未配平)。则该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已知该草酸亚铁晶体样品中不含其他与高锰
酸钾反应的还原性杂质)。【答案】(1).球形干燥管(2).CO2(3).排尽整套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干扰后续检验,同时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4).吸收生成的CO2,防止干扰后续CO的检验(5).装置E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FeO(7).FeC2O4·2H2O=FeO+CO2↑+CO↑+2H2O(8).装置F后面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剩余的CO气体-7-会污染空气(9).87.5%【解析】【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A装置为FeC2
O4·2H2O分解装置,B装置检验产物CO2,C装置除去CO2,D装置检验产物CO,F装置检验产物CO2,据此解答。【详解】(1)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2,发生Ca(
OH)2+CO2=CaCO3↓+H2O反应,生成CaCO3沉淀;答案为球形干燥管,CO2。(2)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排尽整套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2干扰后续检验,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分解产生的CO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装置C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
CO2,防止干扰后续CO的检验;答案为排尽整套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2干扰后续检验,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分解产生的CO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吸收生成的CO2,防止干扰后续CO的检验。(3)证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CO与CuO发生反
应生成Cu和CO2,即CuO+CO=Cu+CO2,Ca(OH)2+CO2=CaCO3↓+H2O,实验现象是装置E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为E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根据题给实验现象知,残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无气泡产生,则
无CO32-,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无Fe3+,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的固体产物是FeO,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FeO+CO2↑+CO↑+2H2O;答案为FeO,FeC2O4·2H2O=FeO+CO2↑+CO↑+2H2O。(5)题给实验装置存在明显的
设计缺陷,该缺陷是装置F后面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剩余的CO气体会污染空气;答案为装置F后面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剩余的CO气体会污染空气。(6)FeC2O4中碳元素化合价由+3价失电子变为+4价,铁元素由+2价失电子变为+3价,1molFeC2O4中有2molC,即1molFeC
2O4共失3mol电子,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得电子变为+2价,1molMnO4-得5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5(FeC2O4·2H2O)~3KMnO4,n(KMnO4)=0.1000mol/L
×0.035L=3.5×10-3mol,反应的FeC2O4·2H2O为n(FeC2O4·2H2O)=53×3.5×10-3mol,12.000g样品中FeC2O4·2H2O的质量为53×3.5×10-3mol×25025mlml×180g·mol-1=10.5g,故该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
度为-8-10.5g12.000g×100%=87.5%;答案为87.5%。9.磷酸二氢钾(KH2P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常用作缓冲剂和培养剂;农业上常用作复合肥料。以氟磷灰石[主要成分为C
a5F(PO4)3还含有少量的Fe2O3、Al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KH2PO4晶体的一种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酸浸”时的一个反应为Ca5F(PO4)3+5H2SO4(浓)=5CaSO4+3H3PO4+HF↑,该反应利用浓硫酸的_______(填
“氧化性”“还原性”“强酸性”或“难挥发性");“酸浸"过程所用的仪器不能采用二氧化硅陶瓷材料,其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2)已知物质A为CaCO3,则“废渣I”的主要成分为______;(3)“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4)将经过一系列除杂后得到的KH2PO4滤液加热浓缩,边加热边搅拌,待____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____、洗涤、干燥,得到KH2PO4晶体。(5)常温下,H3PO4的电离平衡常数:Ka1=7.1x10-3,Ka2=
6.3x10-8,Ka3=4.5x10-13。常温下,KH2PO4水溶液显酸性,请通过计算说明其原因_______;(6)用电解法制取KH2PO4的装置如图所示。该电解装置中,a区属于___(填“阳极"或“阴极")区,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答案】(1).强酸性、难挥发性(2).
SiO2+4HF===SiF4↑+2H2O(3).Fe(OH)3、Al(OH)3(4).Ca(H2PO4)2+K2SO4===2KH2PO4+CaSO4(5).析出少量晶体(或溶液表面出现晶膜)(6).过滤(7)
.KH2PO4的水解平衡常数-9-Kh=Kw/Ka1=1×10-14÷(7.1×10-3)1.4×10-12<Ka2,-24HPO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8).阴极(9).2Cl--2e-===Cl2↑【解析】【分析】由氟磷灰石[主要成分为Ca5F(PO4)3还含有
少量的Fe2O3、Al2O3等杂质,“酸浸”酸浸”时发生一个反应为Ca5F(PO4)3+5H2SO4(浓)=5CaSO4+3H3PO4+HF↑,过滤I后所得滤液中含有H3PO4,同时还含有杂质离子Fe3+和Al3+,加入CaCO3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使Fe3+和Al3+分别转化为Fe(OH)3
和Al(OH)3沉淀而除去,加入K2SO4使H3PO4转化为Ca(H2PO4)2,以此分析解答本题。【详解】(1)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Ca5F(PO4)3+5H2SO4(浓)=5CaSO4+3H3PO4+HF↑可知,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利用的是“强酸制弱酸”原理,故利用了浓硫酸的强酸
性,由于得到的是HF气体,所以也利用了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因为“酸浸”过程中,氟磷灰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F,HF可与SiO2反应,会腐蚀二氧化硅陶瓷材质反应仪器,反应原理为SiO2+4HF===SiF4↑+2H2O,所
以“酸浸"过程所用的仪器不能采用二氧化硅陶瓷材料,故答案:强酸性、难挥发性;SiO2+4HF===SiF4↑+2H2O;(2)由氟磷灰石[主要成分为Ca5F(PO4)3还含有少量的Fe2O3、Al2O3等杂质,“酸浸”时发生反应为Ca5F(PO4)3+5H
2SO4(浓)=5CaSO4+3H3PO4+HF↑、Fe2O3+6H+=2Fe3++3H2O、Al2O3+6H+=2Al3++3H2O,过滤I后所得滤液中含有H3PO4,同时还含有杂质离子Fe3+和A
l3+,加入CaCO3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使Fe3+和Al3+分别转化为Fe(OH)3和Al(OH)3沉淀而除去,并使H3PO4转化为Ca(H2PO4)2,则“废渣I”的主要成分为Fe(OH)3和Al(OH)3,故答案:Fe(OH)3、Al(OH)3(3)根据流程
图信息可知“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PO4)2+K2SO4===2KH2PO4+CaSO4↓,故答案:Ca(H2PO4)2+K2SO4===2KH2PO4+CaSO4;(4)降温结晶停止加热的标志是产生少量晶体(
或溶液表面出现晶膜),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所以将经过一系列除杂后得到的KH2PO4滤液加热浓缩,边加热边搅拌,待析出少量晶体(或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H2PO4晶体。故答案:析出少量晶体(或溶液表面出现晶膜);过滤;(5)KH
2PO4的水解平衡常数Kh=KwKa1=1431107.110−−≈1.410-12<Ka2,则H2PO4-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KH2PO4水溶液显酸性。故答案:KH2PO4的水解平衡常数-10-Kh=KwKa1=1431107.110−−≈1.41
0-12<Ka2,-24HPO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6)结合题图可知,K+可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人a区,故应在a区产生KH2PO4,根据K+移动方向知a区为阴极区,b区为阳极区,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答
案:阴极区;2Cl--2e-=Cl2↑。10.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清洁能源由合成气(CO,H2)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如下:反应Ⅰ:CO(g)+2H2(g)⇌CH3OH(g)△H1反应Ⅱ:2CH3OH(g)⇌CH3OCH3(g)+H
2O(g)△H2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____(填“反应Ⅰ”或“反应Ⅱ”)。下图中使曲线a对应反应按曲线b进行的措施是____,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____(填“低温”或“高
温")。(2)已知△H2=-20.0kJ·mol-1;H2O(l)=H2O(g)△H=+44.0kJ·mol-1,则由合成气(CO、H2)制备1molCH3OCH3(g),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3
)模拟该制备原理,起始时在某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合成CH3OCH3(g),平衡时混合物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下列有关说法能够证明恒温恒压时,反应2CO(g)+4H2
(g)⇌CH3OCH3(g)+H2O(g)一定达到平衡-11-状态的是(填序号)___。a.CO和H2的转化率相等b.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c.c(H2):c(CH3OCH3)的值保持不变d.反应体系压强保持不变②上图中T1____(填“>”、“<””或“=”,下同)T2
;在A、B两点条件下,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生成二甲醚的平均速率:v(A)_____v(B)。③A点对应的CH3OCH3(g)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B点对应的Kp=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反应I(2).加催化剂(3).低温(4).2CO(g)+4H2(g)⇌CH3OCH3(g)+H2O(l)∆H=-246.0kJ·mol-1(5).bc(6).>(7).<(8).20%(9).4252p【解析】【分析】(1)“原子经济”是指在化学
品合成过程中,原材料尽可能多的转化到产物中;曲线a和曲线b对应于同一反应的不同历程,据此分析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H-T•△S<0,据此分析解答;(2)首先根据图象结合△H1=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计算①CO(g)+2H2(g)⇌CH
3OH(g)的△H1,再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3)①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等变量不再变化,据此判断;②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H<0
,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H2的体积分数越大;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③A点和B点时H2的体积分数均为40%,结合反应的三段式计算解答。【详解】(1)由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可知,反应Ⅰ中所有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符合“原子经济”原则,反应Ⅱ中部分原子转化为水,原子利用率较
低;图中曲线a和曲线b对应反应的起始和状态相同,只是反应历程不同,所以反应按曲线b进行的措施是加入催化剂;由图可知,反应Ⅰ:CO(g)+2H2(g)⇌CH3OH(g)的△S<0、△H<0的反应,根据△G=△H-T•△S<0反应能够自发进
行,所以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低温,故答案为:反应Ⅰ;加催化剂;低温;-12-(2)根据(1)中图象可知,①CO(g)+2H2(g)⇌CH3OH(g)△H1=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419.0kJ•mol-1)-(510.0kJ•mol-1)=-91.0kJ•mol-1,②2CH3
OH(g)⇌CH3OCH3(g)+H2O(g)△H2=-20.0kJ•mol-1,③H2O(1)=H2O(g)△H=+44.0kJ/mol,CO、H2制备1molCH3OCH3和H2O的化学方程式为2CO(g)+4H2(g)⇌CH3OCH3(g)+H2O(l),根据盖
斯定律2×①+②-③得到2CO(g)+4H2(g)⇌CH3OCH3(g)+H2O(l)△H=2×(-91.0kJ•mol-1)+(-20.0kJ•mol-1)-(+44.0kJ/mol)═-246.0kJ•mol-1,所以热化学方程
式为2CO(g)+4H2(g)⇌CH3OCH3(g)+H2O(l)△H=-246.0kJ•mol-1,故答案为:2CO(g)+4H2(g)⇌CH3OCH3(g)+H2O(l)△H=-246.0kJ•mol-1;(3)①a.起始时在某容
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符合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则CO和H2的转化率始终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总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压时,容器的体积逐渐减小,容器中气体的密度逐渐增大,当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c(H2):c(CH3OCH3)的值保持不变,则H2(g)和CH3OH(g)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恒温恒压时,反应体系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bc;②2CO(g)+4H2(g)⇌CH3OCH3(g)+H2O(l)△H=-246.0kJ•mol-1,为放热反应,压强不变时,温度越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小,H2的体积分数越大,图中T1温度下H2的体积分数大,即温度高,所以
T1>T2;图中,A点的温度、压强均小于B点,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v(A)<v(B),故答案为:>;<;③反应的三段式为()()()()()()()23322424002x42244COgHgCHO
CHgHOgmolmolxxxmolxxxx++−−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A点氢气的体积分数为40%,即44x64x−−×100%=40%,解得x=23,对应的CH3OCH3(g)的体积分数为2324223333+++×10
0%=20%;B点时H2的体积分数为40%,即44x64x−−×100%=40%,解得x=23,平衡时CO(g)、H2(g)、CH3OCH3(g)、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23∶43∶23∶23=1∶2∶1∶1,即-13-p(CO)=p(CH3OCH3)=p(H2O)=2p
5kPa,p(H2)=22p5kPa,Kp=()()()()332242pCHOCHpHOpCOpH=22242255()()5ppp2p5=4252p,故答案为:20%;4252p
。【点睛】本题的难点为(3)③Kp的计算,要注意理解“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易错点为(2),要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11.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高血脂的新药Ⅰ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RCHO+CH3CHOR
CH=CHCHO②RCHO③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G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3)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化合物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大14,且满足下列条
件的W的结构有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之比为2∶2∶2∶1∶1的W的结构简式为_____。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③能发生银镜反应(5)设计用甲苯、、乙醛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______。【
答案】(1).苯甲醇(2).(3).羟基、醛基(4).取代反应-14-(5).+3+3H2O(6).13(7).(8).【解析】【分析】甲苯发生侧链取代反应生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A为,A发生催化氧化生成B,B为,B继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C
为,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甲烷,根据信息②知,D发生水解反应生成E,E为HCHO,E、F发生信息①的反应生成G,G为,G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H为;C与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I,I为,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A为,名称为苯甲醇,故答案
为:苯甲醇;(2)B为,G为,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醛基,故答案为:;羟基和醛基;(3)反应①为甲苯中甲基上的取代反应,反应②为C与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I,反应的化学方-15-程式为+3+3H2O,故答案为:取代反应;+3+3H2O;(4)C为,化合物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大14,说明比C多一个-
CH2原子团,且满足下列条件:①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说明含有苯环;③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根据不饱和度知,除了苯环外不含双键或环;如果存在-OH、-CH2CHO,有邻、间、对3种结构;如果取代基为-OH、-CH3、-
CHO,有10种结构;所以符合条件的W的结构有13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2∶2∶2∶1∶1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3;;(5)根据信息③,要合成,可以由和合成,根据信息①,合成可以由与乙醛合成,因此只需要由甲苯合成出即可,因此合
成路线为,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的难点为(5),要注意根据题干的三个已知信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解答。本题的易错点为(4)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要注意正确解读限制条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