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政治试题.docx,共(3)页,29.17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8b86c5282724710d6eb23af018f17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4月份月考政治试卷命题人:政治学科研究中心组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3)页,第Ⅱ卷第(4)页至第(6)页。2、本
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答题卡不要折叠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今年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第50个岁月,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同联合国携手同行、相互成就。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捍卫者,是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坚定推动者。相信步入“金婚”的中国与联合国,将为世界持久和平、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幸福安康作出更多更大贡献。这表明()①中国与联合国一道,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②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③中国尊重联合国的
权威和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④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中国以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今年是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一东盟合作自启动以来双方加强高层交
往沟通,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守望相助,深化合作,互利互惠。这表明中国与东盟()①携手相助,战略联盟②互惠互利,平等协商③与邻为善,同舟共济④互谅互让,责任均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十几年来,上海合作组
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
。材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①成为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②成为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的重要典范③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平台④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欧盟曾承诺各成员国同时获得相应的疫苗配额,但现状并非
如此。奥地利、保加利亚等欧盟六国总理与3月16日敦促欧盟建立新冠疫苗分配“修正机制”,以弥补各成员国在疫苗接种覆盖率上的不平衡。材料表明()①欧盟以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为宗旨②欧盟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普惠均衡发展③欧盟具有协调各成员国利益的重要作用④欧盟受诸多因素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对于“摩擦生火”所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①加速了原始社会的分化瓦解②扩大了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③迈开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步④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6.某一历史时期,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有权势的坞堡庄园。劳动者有自己的财产且不可以被买卖,但被迫依附在庄园中,“父子低首,奴事富人”。从这段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①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依附关系的根源③劳动者在统治阶级的强制下劳动④劳动者能够获得一部分
劳动成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属锁链已经够长够重
,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占有是雇佣工人从属关系的根源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和奴隶社会的并无本质差别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陈培永谈到,
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①空想社会主义勾画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
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理论的飞跃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近代
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代表的变革事业其实都是()①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③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杰作④中国在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后的抗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近日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这部建党百年的献礼片,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①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②最终完成推翻帝
制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④中国开始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1.“雄鸡一唱东方白,万里山河换
锦装。马列坚心谋幸福,人民做主感荣光”上述诗歌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A.五四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新中国的成立12.《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写道:“(农民)刚分到的土地屁般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
……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性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关于这一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构筑社会主义经济基础②因未能坚持中共八大的路线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挫折③完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为工业化打下
基础④改革的胜利完成标志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当前,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强,但只要我们搞好自己的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就能应对一切变局。因为改革开放()①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
性胜利②锻造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本领③助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4.70年来,我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20年GDP首次破100万亿人民币大关,而
且在主要经济体呈下滑趋势时,中国逆势增长2.3%,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风景这边独好”。这主要是因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②建立了适合国情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④坚持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1990年,邓小平讲话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显著成绩是()①设立海南省,开辟海南经济特区②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④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20世纪90年代初,《解放日报》刊发了署名为“皇甫平”的四篇评论文章,题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
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这场思想交锋()A.推动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B.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成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思想信
号D.消除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分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回答:(1)“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请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这句话。(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
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作出的历史贡献及其作用。(12分)材料一:回望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普遍存在三大长期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20
08年后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其次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负债持续增长,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背负上沉重债务;最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状况恶化。长期以来,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货币政策和社会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这些条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材料
二:展望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吸引着亿万群众为之奋斗,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
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的主要原因。(1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济特区,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以“闯”的精神挺立潮头,以“创”的劲头勇攀高峰、以“干”的作风攻城拔寨,争当新时代
的“拓荒牛”,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敲响土地拍卖第一锤,第一次打破“大锅饭”、首创“前海模式”;第一家外资银行落户深圳、创办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这片不到
2000平方公里土地上诞生的新中国很多“第一”,让世界看到了我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雄心壮志。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济特区建立40成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传递出在更高起点
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信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深圳“在一张白纸上精彩演绎”而创造出伟大奇迹的原因。(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某同学应邀
参加一场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拟以“新时代全球治理中国贡献”为题,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6分)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各位朋友:新中国成立70多
年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从未改变,并以实际行动为之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第一,开创独立自主的新的外交关系。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第三,恢复或建立与许多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第一,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截至2011年底,与170多个国家建交,发展平等互
利的外交关系。第二,参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联合国的各项治理机制。第三,不断拓展参与领域。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认真履行义务,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进入新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