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名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共(5)页,21.95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ab2174d15518a6559dfe0c2e4feaf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年春季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范围有误,不是“城乡居民”,而是“城市居民”,本段主要讨论乡村非遗的城市化共享。)2.D(由原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
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不能得出“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对······城市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3.C(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有关联也有区别。物件的保护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人和物件制作技艺的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C项,应县木塔的主体
建筑属于物质文化遗产。)4.①材料一,先强调《非遗法》的意义和作用,紧接着论述《非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未来修订《非遗法》会涉及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2分)②材料二,先分析现象(提出问题)
,即农村人口流失导致乡村非遗传承后继乏人;再提出方法对策(解决问题),想要解决非遗传承的困局,就要提升非遗在城市的共享度;接着分析为什么提升非遗在城市的共享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困境,最后强调这一举措的作用和意义
。(2分)5.①构建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提供制度支撑。②贯彻“大遗产”思维,进行开拓性和创新性实践。③设计“大战略”理念,融入总体性和时代性部署。(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A(根据原文“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
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可知,“碑”指的不只是赵老金,更是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为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7.C(“直接详细地刻画了战争的残酷”错误,作者在塑造战争场面
时,并没有从战争本身的角度来描写,而是借助“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那飞蝗一样的子弹”等赵老金一家三口听到看到的内容,调动他们的感官,将战斗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老百姓隔着一条河远远看到将八路军战士逼下冰河
的“敌人”,也只是模糊的影子。同时,“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满天满地霜雪”通过天气恶劣、河水结冰、作战环境不利等来表现战争的残酷。)8.①作品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是对时代与故乡人民的赞歌。故事发生在抗战时代大背景下,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人民的赞颂。(2分)②作品植根于故乡,展现出的生活与战斗场
景都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开篇点名滹沱河,整个故事发生在河北广阔平原上,展现了河北农村的风俗人情。(2分)③作品语言朴素清新,自然生动,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大量口语和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2分)9.①战斗情节:本文描写得惊心动魄,如“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
声音”“那飞蝗一样的子弹”;《荷花淀》“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显得轻松明快。②作战环境:本文描绘的环境恶劣,多次写到天气寒冷、河水结冰,如“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满天满地霜雪”;《荷花淀》描绘
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和清新的风俗画。③人物形象:本文刻画了战士们的巨大牺牲以及赵老金一家的悲痛,渲染、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呈现出沉重壮烈的风格;《荷花淀》描写了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并未凸显战斗的残酷。(每点2分)10.D(“出奔”是春秋时期
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文献典籍中均有记载,所以不能分开,并且“奔晋从于晋侯”明显有两个谓语动词,不能放在一起,排除A、C两项;“许之”的主语应该是晋侯,而不是被围困的郑国,所以排除B项。)11.B(中国古代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
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合称天干地支。)12.C(晋文公在子犯请求追击时,从“仁”“智”“武”三个角度分析利弊,没有感情用事,体现了他清醒理智的形象,不能据此
说明他软弱无能。)13.(1)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2)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使晋国增强了(国力),对于晋(而言)有收获了,但是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得分点:(1)厌,通“餍”,满足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肆,延伸、扩张。(2)间,暗中,秘密地;使,使者;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强,使增强;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14.①《左传》对史料取舍详略得当,善于
通过细节塑造人物形象;②《史记》对这个历史事件则简略述之,重在叙述事件。(得分点:①详略得当或史为详细;②相对简略。任答一点得2分,两点都对或言之有理得3分。)【解析】《左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
”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而《史记》则简略述之,重在叙述事件,只把事件的主要过程清晰地展示了
出来,至于细节部分,譬如谁来劝说、劝说过程如何都不赘述,体现了《史记》语言精练的特点。15.D(“画图省识春风面”是说汉元帝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所以此句是在批判皇帝昏庸,而不是批判画师。)16.表现手法:两首诗词都运用了怀古伤今(或咏史抒怀)的手法。
(2分)思想情感:①杜诗借咏叹王昭君空有美貌而不被君王赏识的幽怨、远嫁异乡的哀思和怀念故土的爱国之情(1分),抒发了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和爱国之情(1分)。②苏词则是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
对周瑜智谋无双、气度非凡的赞美、仰慕、追念之情(1分),与自身形成对比,抒发了自己年华易逝的惋惜、怀才不遇的忧愤和洒脱处世的旷达(1分)。17.(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18.示例:①锦上添花/如虎添翼②惟妙
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③绵延起伏(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在绚烂的“冬”“飞”与抽象的奥运标识、残奥标识的映衬下,黑色的“BEIJING2022”印鉴如同“一锤定音”,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评分参考:“让”主语残缺,“显示”搭配不当,每改对一处给2分)20.示例
:“冬梦”“飞跃”会徽被誉为多种文化元素合璧的典范,会徽设计融行云流水的书法字体、苍劲朴拙的中国剪纸与匠心独具的现代艺术风格为一体,充满动感、力度和人文关怀。(评分参考:写出“冬梦”“飞跃'会徽被誉为多种文化元素合璧的典范”的短句,给2
分;写出另外两句,再给2分。)21.B(均表解释说明。A项表示话语中断或停顿。C项表话题转变或转折。D项表示声音延长。)22.示例:①使人们具有美的情操和素养(写美的理想、美的意趣、美的品格、美的境界均可。)②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③尤其需要加强美育(每处2分)2
3.本题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关键词是“选择”“自由”“舍生取义”“国家”。材料一,“人的一生”提醒讨论的范围,整句话蕴含着人生哲理。“充满”是说选择的机会很多。“选择的机会”,中心词是“机会”,定语是“选择”。“人的一生充满选择的机会”,思辨的余地在于是否
认可这一判断。如果认可,就不必纠缠于此,可以侧重去写这一事实会不会带来“自由”;如果不认可,就必须说明理由,而且仍要指出和自由的关系。简单说来,应该先交代是否认可“人的一生充满选择的机会”,还要回答“充满选择的机会'会不会使人自由”,并且给出理由。材料二,
“舍生取义”,“生”和“义”都是我们需要的,一个是肉体生命,一个是价值生命,但是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孟子认为应该选择价值生命,即选择“义”。考生在作文时可以联系古今中外为“义”而牺牲生命的人,来凸显其人生选择,彰显其人格魅力和人生价值。材料三,颜宁的事例则说明了一名女科学家的选择,她选择致力于科学研
究,自身具备强大的实力;选择回报祖国,体现了爱国精神。高精尖人才学成归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事业,这是我们所要提倡和宣传的,而他们更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颜宁的选择恰恰展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同时,行文要联系当下,
考生要明确当代青年人的态度。参考立意:①选择越多,心越自由;②努力是为了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③“义”气之选;④让人生选择与时代同频共振。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
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
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深意【参考译文】甲【经】鲁僖公三十年春,周历正月。夏,狄入侵齐境。秋天,卫杀其大夫元咺和公子瑕。卫侯郑回到卫国。晋人与秦人率兵围困郑国。介入侵萧境。冬天,(周襄王)天子遣官
员主管周公至鲁访问。鲁公子遂赴周都(禀报),随后赴晋国。【传】九月初十,晋文公、秦穆公围郑,因郑对晋无礼,而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晋军驻函陵,秦军驻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难,若派烛之武觐见秦君,驻军必退。”郑文公听从。(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
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未能提早用您,现危急才求您,是寡人之过。然而郑国灭亡了,您也没好处啊。”烛之武同意赴秦。夜晚用绳子拴着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觐见秦伯,说:“秦、晋围郑,郑知必亡。若郑亡有益于您,那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劳
烦您呢?(不过)隔过他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家增强了,就是您家削弱了啊。如果放弃(围攻)郑,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使者往来,安其车马劳顿,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且您曾给予晋君恩惠,许
诺您焦、瑕两地,(可)早晨答应晚上就在那设城防,这您是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不损害秦国,那它要在什么地方取得土地呢?使秦土地减少而使晋国受益,请您考虑。”秦伯听
了心悦诚服,(于是)与郑结盟,让杞子、逢孙、杨孙原地留守,于是秦国撤兵了。子犯请求攻秦。晋文公说:“不能。无秦人之助我到不了今天。借人之力却恩将仇报,不仁;失掉自己的同盟者,不智;以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撤吧。”也随秦离去。当初,郑公子兰逃奔晋,(后来)跟
随晋侯伐郑,(但)请求不直接参与围郑。晋文公同意,就让他在东部待命。郑石甲父、侯宣多迎其归郑,即太子位,以此向晋媾和,晋应允。乙晋文公七年(前630年),晋文公与秦穆公联合出兵包围了郑国国都,(晋文公)入侵郑国的理由是,当年文公
流亡时经过郑国的时候,郑国国君对文公没有以礼相待。晋文公说:“一定要生擒郑国国君我才会甘心。”郑文公恐惧,于是暗中派人告诉秦穆公说:“灭掉郑国会使晋国国家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来说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对秦国来说却未必有利可图。君侯为什么不帮助郑国解围,使郑国成为秦国在东行道路上的友邦呢?”秦穆公听后觉得
非常有道理,于是率军撤退。(失去盟友的)晋国也撤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