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共(18)页,560.89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8df6d224357bb25d3e7c0dc71587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上)12月月度考试高一地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
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果洛州
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小,而5月21日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已造成3死28伤,损坏房是13090间,完成下面小题。(1)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外核
D.内核(2)与云南大理州相比,青海果洛州地震损失较小的原因是()A.科学的预警机制B.当地经济发达C.震中附近人口少D.地震烈度较小(3)2015年第27号台风“茉莉”12月14日在菲律宾中部地区登陆,从15日开始给首都
所在的大马尼拉地区带来持续降雨.台风有可能在菲律宾引发的关联性地质灾害有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C.地震D.洪涝灾害2.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但它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6~7题。(1)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
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太阳辐射大部分能量到达地球C.太阳辐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D.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2)下列能源与太阳辐射
无关的是()A.风能B.煤炭C.石油D.地热能3.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南北天山山脉之间,呈西部宽而低、东部窄而高的喇叭形。河谷北面有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面有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呈三面环山之势。伊犁河谷
冬季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内陆偏高,河谷逆温层广泛发育,逆温带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升高0.5℃。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与同纬度内陆相比,伊犁河谷冬季气温偏高的主导因素是A.盛行风带B.地
形格局C.海陆位置D.河流水系(2)伊犁河谷逆温层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逆辐射增强B.周围山地环绕C.山谷风环流发育D.地面积雪覆盖(3)伊犁河谷逆温层的存在,带来的影响是A.阻止准静止锋过境B.增强冬季的寒冷C.缩短河流结冰
期D.减少暴风雪的影响4.如图示意,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表水量入渗随时间变化。据此完成问题。(1)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下渗D.降水(2)为了美化环境并减少
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A.透水混凝土砖B.草皮空心砖C.绿地D.普通混凝土砖5.“水上雅丹地貌群”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大片的砂岩地貌“漂浮”在鲜绿色的盐湖水中,被称为“水上魔鬼城”。读水上雅丹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题。(1)图
右图中,符合水上雅丹地貌景观的代码和岩石类型是()A.甲、沉积岩B.乙、岩浆岩C.丙、变质岩D.丁、喷山岩(2)该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其地质过程正确的是()A.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岩浆侵入—风化侵蚀B.地壳抬升—搬运沉积—风化侵蚀—冷却凝固C.地壳下
沉—搬运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地壳抬升—冷却凝固—搬运沉积—风化侵蚀6.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起川东北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是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管道大动脉,如图所示。据此完成4~6题。(1)四川盆地的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及其影响因
素为()A.红壤-气候B.红壤-成土母质C.紫色土-气候D.紫色土-成土母质(2)影响川气东送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A.城市分布B.地形因素C.交通运输条件D.资源状况(3)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
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上海大气中总悬浮
颗粒物、硫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0分)7.图示意海河流域,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海河流域春旱的形成原因。海河水系支流众多,呈扇形分布;干流短小,骨干河系均
单独入海。各河上游山高坡陡、源短流急,进入平原后,流速骤然变缓,且河道上宽下窄,行洪能力上大下小,极易成灾。(2)具体说明海河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至少四点)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
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
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问题①:分析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问题②: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提出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9.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
处干流河谷横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A、C处的哪一处?请说明判断依据。(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南岸还是北岸?分析其原因。10.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
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地震波在地面下2900km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该不连续面叫做__界面。(2)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
来自于图中_______(选填①②③④),名称为_______(填内部圈层名称)。当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外部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①为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其与上地幔顶部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_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B【解析】1.【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地
震发生的深度推知此次地震发生的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一般为33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
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解答】由题干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一般为33千米,此次地震应发生在地壳。故选:A。2.【分析】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地震等自然
灾害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可通过云南大理州和青海果洛州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材料显示的地震烈度信息进行分析。【解答】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区,生态脆弱,地广人稀,所以与云南大理州相比,青海果洛州地
震损失小的原因是震中附近人口少,C项正确。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A项错误。与云南大理州相比,青海果洛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项错误。与云南大理州相比,青海果洛州地震等级更高,烈度更大,D项错误。3.【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
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答】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台风有可能在菲律宾引发的关联性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和洪涝不属于地质灾害。台风不会诱发地震。故选
:B。2.【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1.【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如煤、石油、水能等。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需要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
】解: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D错误。太阳辐射只能是小部分能量到达地球,B错误。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中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太阳辐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C正确。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
气、海拔等。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题目难度适中。【解答】解:目前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历史时期植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转
化而形成,生物能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ABC与太阳辐射有关,不符合题意。地热能、核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D【解析】1.【分析】该题考查伊犁河谷冬季气温偏高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提取
地理信息和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解答】伊犁河谷向西敞开,接受大西洋吹来的暖湿西风,北有山脉阻挡南下的干冷冬季风,这一切主要缘于伊犁河谷特有的地形分布大势。选项B正确。故选B。2.【分析】该题考查逆温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调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关键。【解答】白天周围山脉接受太阳辐射被加热,山顶气温高于周围气温局地热力环流将山顶的暖空气输送到山谷上空,形成谷地气温低于高空的逆温层;夜间.山坡辐射冷却冷空气下滑,在山谷堆积形成夜间逆温层。这一对程为谷风与山风的交替过程。选项C正确。故选C
。3.【分析】该题考查逆温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理解逆温是解题关键。【解答】伊犁河谷很少受到准静止锋影响;逆温使一定海拔地带气温偏高:谷地气温偏低会延长河流的结冰期: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暴风雪形成。选项D
正确,故选D。4.【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绿地的入渗量最大,草皮空心砖
其次,普通混凝土砖最小,发现入渗量与下渗量基本一致,图中的各种砖的入渗量不同,主要与砖的类型不同有关,地表的介质不同,下渗量就不同,故C对。图中并没有反应出来不同性质的地表与水汽输送有关,故B错。图中的信息与蒸
发无关,故A错。地表对降水影响较小,故D错。故选:C。2.【分析】本题考查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最适宜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城市地表的入渗量与下渗量基本一致,为缓解城市内涝现象,应选择下渗效果最好的城市地表
类型,同时绿化也能美化环境,C对。故选:C。5.【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是找到关键信息,由易到难。如该
题右图,“冷凝作用”“高温高压”就属于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丙丁乙分别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题目迎刃而解。【解答】一般的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而由材料可知“水上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为“砂岩”,属于沉积岩,所以应为右图中的甲岩石
,A正确;乙是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丙是岩浆,丁是岩浆岩,BCD错。故选A。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地貌形成过程类题目把握一点: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塑造宏观地貌,外力削高填低。【解答】该地貌形成于盆地边缘,所以应
该是受到了地壳下沉作用,形成的盆地,然后由流水沉积逐渐形成地貌雏形,又经过地壳抬升,高高地露出地表,在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侵蚀,呈现不同的造型,排除ABD,C正确。故选C。6.【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1.【分析】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地表岩石主要为紫
红色砂岩和页岩,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解答】解: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或黄壤
,而非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紫色土是由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时代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基础上,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因此形成紫色土的基础是成土母质,不是气候因素。故D
正确,ABC错误。故选:D。2.【分析】川气东送引总投资626.76亿元,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
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全部达产后预计为中石化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川气东送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解答】解:该线路沿线有众多的城市,城市
为天然气的使用提供广阔的市场,故城市布局为影响图中川气东输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故选:A。3.【分析】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
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
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3)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解答】解:与轮南至上海的西
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沿线主要穿过中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叙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气源地在我国西南地区,因此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叙述正确,B不符合题
意;天然气为传统能源,天然气开采业发展,对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不大,叙述不正确,C符合题意;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上海市天然气消费比重,天然气属比较清洁的能源,因此有利于减少上海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的含量,叙述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7.【
答案】(1)锋面雨带尚未到达;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农业需水量大。(2)修建水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增加入海通道,修建蓄洪、分洪工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河流域春旱的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河流域气候特点以锋面雨带的活动规律。海河流域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锋面雨带尚未到达;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季农业需水量大,故春寒严重(2)本题主要考查海河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等的不
同。工程措施主要是修水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增加入海通道,修建蓄洪、分洪工程,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等。8.【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
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2)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4)问题①:(5—6月)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稀释并净化湖水。问题②:控制种植业
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控制牧区载畜量;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的原因可从地形、气温等方面分析。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2)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该河的补给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温、河流的补给来源密切相关。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降
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3)本题考查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该地的气候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可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
,主要考虑海陆位置、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乌伦古湖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4)本题考查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以及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
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改善水质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问题①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可行性可从河流的流量、调水区域的海拔差距等方面分析。5—6月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额尔齐斯河距离乌伦古湖近,(海拔差异小)工程量小;增加乌伦古湖水量
,稀释并净化湖水。问题②改善乌伦古湖水质的措施可从转变乌伦古湖流域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分析,考虑灌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控制种植业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入湖水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河水水质;发展林业,扩大水源涵养林;控制牧区载
畜量;减少利用饲料喂养渔业的规模。9.【答案】(1)C处。依据: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堆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2)P处地貌为冲积扇。形成过程:在河流上游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洪水期水流
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南岸。原因:南岸为凸岸,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乙图中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且河床中有较厚的泥沙沉积层,说明河流堆积作用较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所以乙图所示剖面最有可能位于甲图中
的C处。(2)根据P处地貌景观可知,该处地貌为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
地带堆积下来,从而形成扇状堆积地貌。(3)该题需要注意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根据甲图中的方向指示标可知,该河流的南岸为凸岸,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最有利于古代聚落的形成。10.【答案
】(1)古登堡(2)②地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不分前后)(3)地壳岩石圈【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形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传
播时,除了在地球内部深度约33千米处波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此处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之外,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处便被称为古登堡界面。所以地震波在地面下2900km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该不连
续面叫做古登堡界面。(2)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形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岩浆的发源地。从图中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内核,④为外壳。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所以火山爆发时,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
于图中②,名称为地幔。当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外部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依次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3)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形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知,①为地壳,其与上地幔顶部都由
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