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卓同国际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x,共(5)页,145.38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9d73c218688ca1d8bb4b7a0c1105e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遂宁卓同教育高中部2021年下期半期考试高2021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中国古代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A.以年龄为准则B.以血缘为
纽带C.以等级为核心D.以德才为标准2、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大宗与小宗相对立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3、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宗法制度
是维系同姓的纽带的话,那么同姓不婚制则是其补充,大宗百世不迁,同姓百世不婚,这是维系周代举国上下紧密团结的两条纽带,不可或缺。"这表明,同姓不婚制的实行A.促进了宗法制的形成B.扩大了周朝统治基础C.消弭了大宗小宗矛盾D.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4、武王伐纣后
,“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徧(遍)封功臣同姓戚者。”这则材料可用于研究A.世袭制B.禅让制C.井田制D.分封制5、晋穆侯死后,其弟殇叔(前784年―前781年在位)自立,晋人对殇叔的行为并没有太多诘难,其死后仍以晋国国君的身份葬于晋侯的墓地。这说明当时
A.兄终弟及获得普遍认同B.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传统社会秩序趋向松动D.分封等级体制出现崩解6、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A.皇位世袭B.天命神授C.皇权至上D.以法治国7、示意图能
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A.加速了国家分裂B.增强了诸侯势力C.扩大了王国疆域D.加强了中央集权8、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
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9、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
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10、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
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1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2、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
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可以判断,“行中书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中枢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13.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2出处记述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
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
为准确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今……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他无不皆然。黄宗羲这番言论反映出
明代A.君主专制的强化B.六部沦为宦官下属C.中央集权的发展D.内阁掌控朝政实权1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
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16、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补偿了鸦片被销毁的英国商人,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另外,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这些港口中的
每一个,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这些规定,致使中国客观上A.沦落为英国的殖民地B.司法主权由此丧失殆尽C.解决了鸦片的纠纷D.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17、1854年,到访南京的英国人麦华陀指出:“士大夫阶层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
,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和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可以用来说明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B.太平天国前期决策的失误C.传统士大夫阶层的衰落
D.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19、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
动金田起义D.提出《资政新篇》20、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代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这实际上反映了A.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B.《马关条约》
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C.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晚清一位人士曾上书朝廷:“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不顾身家,无负朝廷……何忍弃之?全台非澎湖之比,何至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督死守御
。”该“上书”针对的是A.英国侵占香港岛B.俄国侵略新疆C.清政府割让台湾D.列强瓜分中国22、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
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23、《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
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24、张海鹏指出:晚清时期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
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造成中国进入“沉沦”谷底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5、图反映的是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结束后的场景,这次战争结束后A.列强在华设厂正式合法化B.列强割占中国更多领
土C.清廷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D.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326、吴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个恰当的标题1851金田起义1853太平军北伐185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天京内讧1864在湘、淮军和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失败A.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
B.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C.农民阶级是革命同盟军D.下层民众顺应时代潮流27、辛亥革命初期,革命党人认为要解决当时南北对立僵局,“非袁(世凯)不可”。但到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革命党人又
认为“非限袁不可”“限袁”采取的主要设想是A.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定都南京B.南京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C.要求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D.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8、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
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确立责任内阁制度29.2020年夏,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八佰》上映后引起轰动。它讲述了
1937年“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英雄事迹。这一事件A.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是淞沪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30、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第II卷(非选择题)31.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秦汉确定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而地方行政体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君主统御地方、强化全国统治的有力手段,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刘晓满《近百年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4分)▲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轴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
用》(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8分)▲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
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3)据材料三,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
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4分)▲材料四: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秦6位西汉47位唐182位两宋121位明4位——整理自《中国历代宰相大全》(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唐宰相急剧增
加、明代急剧减少的制度因素。并分析其变化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6分)▲432、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4月17日)(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两个条约分别与哪些战争有关?《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列强的侵略发生了什么变化?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6分)▲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
,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
。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6分)▲材料三: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
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一一唐文权、桑兵;《戴季陶
集》(3)请分别指出教材(课本)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6分)▲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