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4)页,1.41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4148b358c928bd6710c139b855d3cd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包头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1.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三者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相同之处,下列对各相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B.②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
物C.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氧气D.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制酒要用酵母菌,制醋用醋酸菌,制腐乳要用霉菌。【详解】A、甲菌种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乙菌种醋酸菌属于细菌,也是单细胞的生物,丙菌种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因此①表
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A正确;B、甲菌种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乙菌种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真菌是真核生物,因此②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C、乙菌种醋酸菌、丙菌种霉菌,都是需氧菌,因此,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氧气,C正确;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
温度分别为18~25℃、30~35℃和15~18℃,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D错误。故选D。2.樱桃营养丰富,含铁量位于各种水果之首,常食樱桃可促进血红蛋白再生,防治缺铁性贫血,但樱桃收获期短,不耐贮存、易腐烂,因此利用樱桃酿制果酒
和果醋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酵母菌酿制樱桃酒时,可以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B.若要利用樱桃酒制作樱桃果醋,需要适当升高温度,并且及时通气C.选择新鲜的樱桃除去枝梗后略加冲洗再榨汁D.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一般酵母菌的繁殖温度为20℃,发酵时的适宜温度为18-25℃。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可以大量增殖,无氧呼吸时可以发酵产生酒精
和二氧化碳。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和酒精反应生成
灰绿色,所以可以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A正确;B、酿制果醋所需的菌种是醋酸菌,温度是30-35℃,需要持续通入空气;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条件是18-25℃,密封,所以利用樱桃酒制作樱桃果醋,需要适当升高温度,并且及时通气,B正确;C、选择新鲜
的樱桃先冲洗再除去枝梗,然后才能榨汁,C错误;D、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正确。故选C。3.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冲洗葡萄前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B.导致发酵产物
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C.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D.过程A是酒精发酵,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就能产生果醋【答案】B【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
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
变为醋酸。【详解】A、在挑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次,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破损汁液流失和被杂菌污染,A错误;B、结合分析可知:温度、时间和菌种的不同会导致产物有果酒和果醋的不同,B正确;C、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
气口充气,C错误;D、A过程结束后,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外,还要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才能产生果醋,D错误。故选B。4.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
盐量C.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降温D.检测发酵过程需要从出料口取样进行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使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条件适宜温度为18~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
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一定湿度。【详解】A、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A正确;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
的机会越大,B正确;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为30-35℃,C错误;D、图乙的出料口可以取样进行发酵产物的检测,D正确。故选C。5.在家庭制作果酒过程中,获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图中
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分的析错误的是()A.M点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B.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P点C.该实验中,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18~25℃D.酒精浓度的持续增加最终会抑制酵母菌繁殖【答案】B【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
,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由图分析可知,M点开始产生酒精,说明M点前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N点时酒精浓度达到最大,所以终止发酵应选择在N点;酵母菌发酵的时间是18~25℃。【详解】A、由分析可知,M点开始产生酒精,说明M点前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A正确;B、由分析可知,N点时酒精浓度达到最大,终止发酵时间应选择在N点,B错误;C、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C正确;D、P点时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故酒精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酵母菌繁殖,D正确。
故选B。6.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答案】C【解析
】【分析】1、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产物是CO2和H2O;(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产物是CO2和C2H5OH。2、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一直需氧,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
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详解】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A正确;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B正确;C
.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C错误;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葡萄酒的传统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状态下进行葡萄酒发酵最好选在9或10月份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70%的酒精擦拭并晾干C.葡萄在榨汁前,先除
去枝梗,再冲洗多次D.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答案】C【解析】【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
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详解】A、自然状态下进行葡萄酒发酵最好选在9或10月份,因为此时的环境温度适宜酵
母菌的生长,A正确;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再用,目的是消毒,B正确;C、葡萄在榨汁前,为避免杂菌污染,通常先冲洗,再除去枝梗,C错误;D、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D
正确。故选C。8.在果酒、腐乳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量及有机物种类的变化分别是()A.减少、增加B.减少、减少C.增加、增加D.增加、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
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细菌,发酵过程一直需氧;制作泡菜起作用的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详解】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有机物不断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也形成很多中间产物,因此所
用原料的有机物总量减少,但有机物种类增加,A正确。9.银杏叶酒具有浓郁的天然银杏叶风味,其总黄酮醇苷及萜类内酯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能有效调节血脂、降低血压。银杏叶酒的酿制流程:洗净、烘干、碾碎银杏叶→加入白腐真菌和纤维素酶发酵,加速降解→与大米
粉混合搅拌、30℃恒温发酵→笼蒸后快速降温至30~35℃→加入小曲和红曲发酵,制成银杏叶酒坯→加入银杏叶和大米恒温发酵,蒸馏制成银杏叶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银杏叶洗净的目的是洗去灰尘,碾碎可有效加速其降解过程B.笼蒸的目的是进行严格消毒和利于原料发酵分解,快速降温可减少杂菌污染C.第
二、三次发酵使用的菌种相同,但环境条件、目的和产物不同D.制酒坯时应保持半封闭环境,目的是让菌种在有氧条件下快速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
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A、银杏叶洗净可以除去灰尘,碾碎可使叶内的物质释放,加速降解,A正确;B、笼蒸的目的是进行消毒,消灭上一步的菌种,利于原料发酵分解,快速降温可减
少杂菌污染,B正确;C、第二、三次发酵使用的菌种不相同,第二次使用的是小曲和红曲,第三次使用的是酵母菌,C错误;D、保持半封闭,既能为菌种提供氧气,又能减少杂菌进入,让菌种在有氧条件下快速繁殖,D正确。故选C。的【点睛】10.下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毛霉
为好氧型真菌,因此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以利于其进行有氧呼吸B.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C.加卤汤、密封腌制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答案】C【解析】【
分析】腐乳制作过程中,①首先让豆腐上长出毛霉,毛霉进行有氧呼吸;②然后加盐腌制时析出水分变硬,毛霉死亡,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③卤汤中的酒和香辛料具有杀菌和调味的作用;④密封腌制,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详解
】A、制作腐乳时,码放豆腐要留出一定缝隙,这是为了利于好氧型的毛霉进行有氧呼吸繁殖,A正确;B、码放豆腐时要加盐,加盐的目的一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二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B正确;C、毛霉为好氧菌,密封腌制中,毛霉已经死亡,不能继续增殖,C错误;D、加卤汤装瓶后,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并用
胶条密封瓶口,目的是防止瓶口污染,D正确。故选C。11.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有几项()①腐乳的制作需要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如根霉、酵母、曲霉、毛霉等,这些菌都是真菌②加盐腌制时加盐过多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④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⑥让豆腐上长出毛霉的最
适温度为18-20℃,并保持一定的湿度A.2项B.3项C.4项D.5项【答案】C【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利用的菌种有毛霉(主要)、酵母菌、曲霉、青霉等,适宜温度为15℃~18℃,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
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杀菌,若腐乳的含量过高,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
豆腐腐败.【详解】①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有多种,如根霉、酵母、曲霉、毛霉(主要)等,这些菌都是真菌,①正确;②加盐腌制时加盐过多会使腐乳太咸,影响口味;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②错误;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包含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③正确;④卤汤由
香辛料和酒组成,一方面调节口味,另一方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④正确;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如氨基酸等)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⑤正确;⑥毛霉的最适温度为15-18℃,需要保持一定的湿
度,⑥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B.制作初期,主要是毛霉在发挥作用C.制作后期,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蛋白质D.制作后期,卤汤中酒的含量会影响到腐乳成熟的时间【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
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
正确;BC、制作初期,主要是毛霉在发挥作用,制作后期,加盐腌制后毛霉已被杀死,主要是利用毛霉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分解脂肪和蛋白质,B正确,C错误;D、制作后期,卤汤中酒的含量会影响到腐乳成熟的时间,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D正确。故选C。【点睛
】13.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但浙江曾在某次抽查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3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多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血燕”中的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D.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膳食中的亚
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克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同时,膳食中的亚硝酸盐绝大多数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
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不必太在意。【详解】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A正确;B、“血燕”中的亚硝酸盐一般无致癌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致癌物质,
B错误;C、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C正确;D、误食亚硝酸盐0.3-0.5g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当摄入总量达到3克时,会引起死亡,D正确。故选B。14.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lB.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C.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D.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还常用于生产酸奶【答案】D【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1
)菌种来源:附着在蔬菜上的乳酸菌。(2)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反应式:C6H12O6→2C3H6O3。(3)制作流程(4)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①检测原理a.NO+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b.亚
硝酸盐溶液的浓度高,颜色深些;溶液浓度低,颜色浅些。②检测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2.泡菜制作的注意事项(1)材料的选择及用量①蔬菜应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蔬菜中的硝酸盐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②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盐水要煮沸后冷却。
煮沸有两大作用: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气,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细菌。(2)防止杂菌污染:每次取样用具要洗净,要迅速封口。(3)氧气需求①泡菜坛要选择透气性差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止蔬菜腐烂。②泡菜坛坛盖边沿的水槽内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
所需的无氧环境,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经常补水。(4)温度: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室温即可,温度过高则易滋生杂菌,温度过低则发酵时间延长。【详解】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4,A错误;B、腌制时间长短、腌制
温度和食盐的用量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B错误;C、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步骤为: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C错误;D、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还常用于生产酸奶,D正确;因此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5.我国泡菜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100年历史,《诗经》的《小雅·信南山》一篇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黄祖”的诗句。其中的菹就是泡菜的古称。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叙述
错误的是()A.条件适宜时,乳酸菌可将蔬菜中的糖分解成乳酸B.常通过比色法,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大致的估算C.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D.制作泡菜时,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菌膜,这主要是乳酸菌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制作泡菜的菌种是乳
酸菌,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d后,亚硝酸
盐的含量开始下降。常通过比色法,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大致的估算。【详解】A、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乳酸菌可将蔬菜汁中的糖分解成乳酸,A正确;B、通过比色法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较,可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大致的估算,以确定泡菜中的
亚硝酸盐的含量,B正确;C、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C正确;D、制作泡菜时,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菌膜,这层菌膜不是乳酸菌形成的,而是酵母菌形成的,D错误。故选D。16.在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
,说法错误的是()A.泡菜中亚硝酸盐,随着泡制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B.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使样品溶液变得无色透明的是氢氧化铝乳液C.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玫瑰红色染料D.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腌
制的温度、腌制的时间和食盐的用量等【答案】C【解析】【分析】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
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
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随着泡制时间的增加,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A正确;B、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铝乳液能吸附色素等杂质,使泡菜液变澄清,即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
故使样品溶液变得无色透明的是氢氧化铝乳液,B正确;C、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错误;D、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
、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C。17.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某些特殊营养B.碳源和氮源必须
具有一定的比例,且碳源比氮源要多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种类:固体培养基
和液体培养基。(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详解】A、培养基一般包括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A错误;B、碳源和氮源必
须具有一定比例,但碳元素的含量不一定最多,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碳源,B错误;C、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C正确;D、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可能会造成微生物渗透失水死亡,D错误。故选C。18.关于培养基的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筛选目的
菌株必须使用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配方上没有区别C.纯化目的菌种需要得到单菌落,只能使用固体培养基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可用于尿素分解菌的筛选【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类型(1)按物理性质分:名称特征功能的固体培养基外观显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
物的分离、鉴定液体培养基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2)按功能分: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
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详解】A、筛选菌株不一定要用固体培养基,A错误;B、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配方上有区别,B错误;C、纯化目的菌种需到得
到单菌落,只能使用固体培养基,C正确;D、筛选尿素分解菌应该用以尿素为唯一N源的培养基,而牛肉膏和蛋白胨中含有N元素,因此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不可用于尿素分解菌的筛选,D错误。故选C。19.下列关于制备牛肉膏蛋
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用玻棒搅拌,以免发生焦糊B.牛肉膏,蛋白胨容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并及时盖上瓶盖C.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棉塞,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放入干热灭菌箱内灭菌D.培养基应先调pH再灭菌后分装到培养皿【答案】C【
解析】【分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
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4)调pH;(5)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6)倒平板。【详解】A、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用玻棒搅拌,以免发
生焦糊,A正确;B、牛肉膏、蛋白胨容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并及时盖上瓶盖,B正确;C、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棉塞,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而不是干热灭菌,C错误;D、培养基应先调pH再灭菌后分
装到培养皿,D正确。故选C。20.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
菌种,一般采用甘油管藏法,由于是在-20℃条件下培养,因此不必对甘油进行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出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转移
到新鲜的培养基上,但是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将菌液与灭菌的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入﹣20℃的冷冻箱中保存。【详解】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在固体斜面
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A正确;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B正确;C、临时保藏的菌种由于频繁转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C正确;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
管藏的方法,即在3mL甘油瓶中加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D错误。故选D。21.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
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答案】A【解析】【分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主要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干热
灭菌(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具)和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适用于培养基的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
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对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故选A。22.下列关于消毒、灭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热灭菌法适用于一切微生物培养器材的灭菌,如金属用具B.高压蒸汽灭菌法的
压力一般为121kPa,温度为100℃C.通过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D.接种过程中,试管口可以通过灼烧灭菌法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1、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
的方法有灼烧灭菌(主要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干热灭菌(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具)和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适用于培养基的灭菌)。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
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
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2、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A、干热灭菌法
适用于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等,A错误;B、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压力一般为100kPa,温度为121℃,B错误;C、通过煮沸消毒法不能杀死芽孢,C错误;D、接种过程中,试管口可以通过灼烧灭菌法灭菌,D正确。故选D。23.下列关于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中,错误的是()A.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需等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后再关闭排气阀B.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C.灭菌结束后,需迅速将排气阀打开,等压力表降为0时再取出培养基D.灭菌前一般需要将锥形瓶的棉塞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好【答案】C【解析】【分析
】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步骤:(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
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
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
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
养基而发生污染。(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详解】A、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需等锅内的冷空气排尽后再关闭排气阀,A正确;B、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B正确;C、灭菌结束后,让灭菌锅内温度自
然下降,等压力表降为0时再取出培养基,C错误;D、灭菌前一般需要将锥形瓶的棉塞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好,D正确。故选C。24.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
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C.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答案】D【解析】【分析】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1)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试管棉塞,并将试管
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2)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3)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
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4)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详解】A、平板划线过程中,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
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A错误;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还需通过火焰灭菌,再塞上棉塞,B错误;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
、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C错误;D、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D正确。故选D。【点睛】25.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的A.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是已经调节过pH并灭菌的培养基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完成图④的操作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了5次D.④步骤操作时,不能将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相连【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中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
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详解】A、①步骤表示倒平板,倒平板的培养基已经调节过pH并灭菌,A正确;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图④的操作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了6次,C错误;D、平板划线时,不能将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相连,D正确。故选C。26.下列有关
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答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最后得
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详解】A、接种前先要用火焰灼烧接种环,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A正确;B、每次划线结束,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B正确;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C错误;D、划线结束后
,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正确。故选C。27.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两者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类别平板划线法稀
释涂布平板法①需要接种环(灼烧灭菌)需要涂布器(酒精消毒)②无需对菌液梯度稀释对菌液系列梯度稀释③能纯化微生物,不可计数既能纯化微生物,又能计数④最后的划线区域一定出现单菌落稀释倍数足够大的菌液,涂布的平板才
会出现单菌落A.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融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①稀释涂布平板法用到的涂布器进行酒精浸泡消毒后要在涂布平板前进行灼烧灭菌,①错误;②平板划线法不需要对菌液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对菌液进行
系列梯度稀释,②正确;③平板划线法不能计算出菌液中的活菌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③正确;④如果划线操作不规范,平板划线的最后划线区域也不一定出现单菌落,④错误。故选D。28.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
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A.菌落中的细菌数目是固定的B.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C.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与活菌的实际数目相同D.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答案】D【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
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大约含
有多少活菌,D正确,ABC错误。故选D。29.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后才能蘸取菌液B.为保证结果准确,每个稀释度的菌液一般涂布3个平板C.采用平板划线法的培养皿中所得的菌落都符合要求D.平板划线
法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答案】C【解析】【分析】1、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①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③将试管口通过火焰;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⑤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⑥左手将皿盖
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⑦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
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⑧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稀释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①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④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
基表面。【详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其目的是为了杀死其他杂菌,冷却后才能蘸取菌液,是为了避免涂布器温度太高,杀死菌种,A正确;B、为保证结果准确,降低偶然误差,每个稀释度的菌液一般涂布3个平板,B正确;C、采用平板划线法的培养皿中所得的菌
落可能会因为操作过程中污染或菌液不纯而不符合要求,C错误;D、平板划线法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是因为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D正确。故选C。30.
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煮沸杀菌是生活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于培养皿、牛奶等的灭菌B.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灭菌、调pH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土壤浸出液中活菌数目时,测定
值可能比实际值大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并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分离并鉴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答案】D【解析】【分析】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尿素作为氮源,葡萄糖作为碳源,琼脂作为凝固剂;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将尿素分解成氨,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详解】A、培养皿常用高压蒸
汽灭菌法灭菌,A错误;B、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B错误;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土壤浸出液中活菌数目时,可能有多个菌体长成的菌落连成一个,统计时认
为是由一个活菌形成的菌落,统计结果会比实际值小,C错误;D、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若pH升高,指示剂变红,就可以准确地鉴定
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D正确。故选D。31.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用移液管吸取菌液进行梯度稀释时,可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B.对4号试管中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必然为5号试管的10倍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答案】B【解析】【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
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图中5支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详解】A、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防止对后续的稀释过程造成影响,A正确;B、4号中稀释液
进行平板培养,稀释倍数比5号的低10倍,如果稀释倍数适当,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B错误;C、分析图解可知,菌液一共稀释106倍,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个,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
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正确。故选B。32.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104-106倍的土壤稀释液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C
.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D.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答案】C【解析】【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
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②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
。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详解】A、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106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A正确;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从中选取菌落数适宜的平板对细胞进行分离或计数,B正确;C、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
鉴别分解尿素的细菌,C错误;D、分解尿素的菌在分解尿素时产生氨气,氨气能使酚红指示剂显红色,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D正确。故选C。33.某兴趣小组在校园土壤中取样,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小明从稀释倍数为10
6培养基中筛选出约12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约4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B.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C.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由于菌落重叠而导
致计数结果偏小D.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
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
、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
,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②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详解】A、小明筛选出的菌落数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
的土壤不同,也有可能是培养基混入其他氮源或培养基被污染,A正确;B、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即进行空白对照,B正确;C、当稀释倍数太小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菌连在一起时,培养基上
看到的是一个菌落,可能会出现菌落重叠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小,C正确;D、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培养基变红色,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误。故选D。34.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
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氨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和计数时,还
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D.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答案】B【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
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培养过程应该先将空白培养基培养观察是否长出菌落,若可以长出菌落,则培养基被污染,该培养基不能
使用。【详解】A、要分离硝化细菌,应该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错误;B、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因此,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火焰旁进行,B正确;C、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应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错误;D、若空白对照组长出了菌落,说明培养基受到污染,该培养基不能再使用,所得数据也应舍弃,D错误。故选B。35.若将某种细菌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以下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果的对照实验,最恰当的分组设计是()A.B.C.D.【
答案】C【解析】【分析】要检验某种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必须将抗生素与细菌一起培养,观察细菌繁殖情况。【详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抗生素和抗生素种类,其他条件应相同。因此,应该设计一个有细菌无抗生素的对照
组与两个有细菌和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实验组,C正确,ABD错误,故选C。36.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只有一种,只能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C.纤维素可
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答案】A【解析】【分析】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
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详解】A、纤维素酶
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酶,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酶,即C1酶、CX酶和葡
萄糖苷酶,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纤维素可被纤维素酶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是通过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D正确。故选A。37.从土壤
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发酵培养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
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
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
设计为:1、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2、选择培养: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3、稀释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4、挑选产生中心透明圈的菌落:产生纤维素
酶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从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上挑取部分细菌,并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37℃条件下培养,可获得较纯的菌种。综上可知,B正确。故选B。38.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B.在用刚
果红染色时只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不可以在倒平板时直接加入C.该实验只需用到选择培养基,不需用到鉴别培养基D.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选择培养是为了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1、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中,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
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
作用;缺点: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优点: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缺点:①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②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详解】A.刚
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A错误;B.在用刚果红染色时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加入,B错误;C.该实验富集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选择培养基,分离时需要鉴别培养基,C错误;D.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选择培养是为了筛选
和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正确。故选D。39.图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培养平板上出现了两个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的唯一碳源是纤维素B.两透明圈中生存下来的微生物是相同的C.两个透明圈内的微生物均不能将分解
纤维素的酶分泌到细胞外D.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答案】A【解析】【分析】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
糖发生这种反应。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详解
】A、只有能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因此要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在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A正确;B、两透明圈中生存下来的微生物均是能够分解纤维素来作为能源的微生物,但不一定是相同的微生物,例如绿色木霉、变异青
霉、黑曲霉和根霉等均可分泌纤维素酶,酶促分解纤维素,B错误;C、两个透明圈内的微生物均能将分解纤维素的酶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D、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弱,D错误。故选A。【点睛】
掌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0.某种难以降解的物质S,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甲、乙是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物质X。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采用高压
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和锥形瓶进行灭菌B.甲、乙均为选择培养基,物质X可能是琼脂C.步骤③将M中的菌液接种到乙上所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D.步骤④要挑取单个菌落接种,经⑤筛选出高效降解S的菌株。【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
、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或者培养液灭菌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对培养基和锥形瓶灭菌一般采用高压
蒸汽灭菌法,A正确;B、甲和乙培养基可以用于筛选能降解S的菌株,故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为固体培养基,因此物质X可能是琼脂,B正确;C、图中将M中的菌液接种到乙上所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D、因为甲、
乙均为选择培养基,经过不断分离纯化,最终筛选出高效降解S的菌株,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筛选。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40分)41.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果酒发酵实验装置,请据图
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用此装置制作葡萄酒,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需对气阀_____进行关闭:若葡萄酒变酸、继续用此装置制作葡萄醋,需改变的条件是:①_____②_____。(2)排气口要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d,原因是_____。(3)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_
____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请写出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产生醋酸的反应简式:_____。【答案】(1)①.a②.打开气阀a,不断通入无菌空气③.调整温度为30~35℃(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3)①.醋酸②.C3H6OH
+O2⎯⎯→酶CH3COOH+H2O【解析】【分析】1、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a表示充气口,b表示排气口,c表示出料口。排气孔的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
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小问1详解】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需对气阀a进行关闭,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葡萄醋的微生物是醋酸
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需改变的条件是:①打开气阀a,不断通入无菌空气;②调整温度为30~35℃。【小问2详解】为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发酵瓶,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小问3详解】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醋酸发酵时,即使只
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反应简式为:。【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
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2.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一种水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GABA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豆腐在前发酵、加盐腌
制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为富含GABA的腐乳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实验步骤如下:①豆腐白坯表面接种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h,获得毛坯。②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瓶中,加盐腌制5d。③腌制后加入卤汤,置于28℃恒温箱中后发酵90d。④采集不同阶段的腐乳
坯样品,测定GABA含量(单位:mg/100g干重),结果如下。阶段前发酵和加盐腌制过程后发酵过程白坯毛坯盐坯24h48h1d3d5d1d15d30d45d60d75d90dGABA含量1868152109936936
138176188277278280请分析回答:(1)豆腐白坯表面接种的菌种主要是_____;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_____。(2)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方法是_____。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还能_____。(3)在
加盐腌制过程中,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_____,其原因是_____。(4)在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_____。【答案】(1)①.毛霉②.15~18℃(2)①.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②.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
腐块腐败变质(3)①.下降②.GABA是水溶性氨基酸,加盐腌制使豆腐中的水分析出,GABA也随之析出在(4)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
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
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
据个人口味配制卤汤。4、密封腌制。【小问1详解】腐乳制作其主要作用的菌种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小问2详解】加盐的具体操作为: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因为越接近瓶口被
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小问3详解】加盐腌制过程中,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GABA是水溶性氨基
酸,加盐腌制使豆腐中的水分析出,GABA也随之析出。【小问4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其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点睛】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腐乳制作的原理、过程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问题,掌握腐乳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试题难度适中。43.“微生物强化采油”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
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1)土壤有“微生物天然培养基”之称,强化采油的微生物应取自_____的土壤。(2)用于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_____培养基。(3)接种后,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降油圈_____的菌
落作为最高效的目的菌株。(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1mL稀释度为104的稀释液涂布,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_。最后统计的
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个/mL。该统计结果低于实际活菌值。这是因为_____。【答案】(1)长期被石油污染(含石油多的)(2)选择(3)最大(4)①.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②.2.0×107③.当两个或多个细胞
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小问
1详解】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强化采油的微生物应取自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小问2详解】用于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选择培养基。【小问3详解】接种并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降解能力越强的在培养基上形成的降解圈越大,故
此时选取降油圈最大的菌落作为最高效的目的菌株。【小问4详解】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1mL稀释度为104的稀释液涂布,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
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在3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4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200、180、220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C÷V)×M=(200+180+220)÷3÷0.1×104=2.0×107个。该统计结果低于
实际活菌值,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和作用,掌握菌落计数方法和菌种的保存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44.对硝基苯酚(PNP)颜色为黄色,若被分解则颜色消失,属于硝基苯酚类有机化合物的一种,主要来源于农药、医药、染料、塑料等生产企业排放,并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对植物、微生物和动物均有毒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从污水厂曝气池长期驯化的
污泥中分离出对硝基苯酚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成分有:NH4NO3、KH2PO4、K2HPO4、NaCl、FeSO4、MgSO4·7H2O、PNP和琼脂;
试从成分分析该选择培养基能起到筛选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对硝基苯酚降解菌菌落,可以将在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____
__作为筛选标记。(3)若分离纯化后得到了两个菌落,这两个菌落的形态、大小、光泽度、颜色等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4)研究不同的糖类对硝基苯酚降解菌对PNP降解率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加入糖类葡萄
糖蔗糖淀粉麦芽糖空白对照降解率99%98%70%95%90%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PNP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可以将能降解PNP的细菌分离出来②.稀释涂布
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③.透明圈④.不一定⑤.除淀粉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均可促进PNP的降解【解析】【分析】培养基按功能分: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
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
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详解】(1)对硝基苯酚(PNP)属于硝基苯酚类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有机物含碳,同时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需要具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故分离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成分有:NH4NO3、K
H2PO4、K2HPO4、NaCl、FeSO4、MgSO4·7H2O、PNP和琼脂;该选择培养基能起到筛选作用的原因是PNP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可以将能降解PNP的细菌分离出来。(2)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故利用稀
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对硝基苯酚降解菌菌落,对硝基苯酚(PNP)颜色为黄色,若被分解则颜色消失,故可以将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作为筛选标记。(3)若分离纯化后得到了两个菌落,这两个菌落的形态、大小
、光泽度、颜色等不一定相同。(4)从表中可看出加入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降解率均高于空白对照,加入淀粉的降解率低于空白对照,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除淀粉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均可促进PNP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