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7.503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共(5)页,17.5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07448d3e4a888260553d0b2e8982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上期三校联合考试(高2025届)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传世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商朝的存在,在甲骨文发现之后,商朝才真正进入“信史时代”,据此可知,甲骨文的发现使

商朝历史成为信史,故选D项。2.B解析:儒墨道农四家学派均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B项正确;儒墨道农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不涉及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问题,排除C项;材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追求,排除D项。3.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选官制度。汉初,社会经济亟待恢复,材料表明统治者通过任子、赀选等制度笼络达官富人,以达到巩固、稳定统治的目的,故D项正确。“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

说明商人被排除在外,故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早在春秋战国时已开始被打破,因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联,仅存在这种可能性,材料信息和C项结论不能正确对应。4.C解析:根据三省六部工作流程图中信息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有皇帝下达指令、中书省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皇帝画敕、尚书执行等多个环节,三省六部的职责分工明确、运行流程规范、组织体系严谨,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C项正确;流程图只体现了中书省与

门下省相互监督制衡,排除A项;流程图中的众多环节以及权力的制衡,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皇帝加强专制独裁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5.B解析:《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

》的记载均体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饮食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商品化程度高,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说明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故选B项。6.A解析:从材料中女真自称为“夷”到称自己为“中国”的变化,可知女真不再因是少数民族而把自己排除在“中国”之外,体现出不同民族之间认同感增

强,故选A项;女真没有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明华夷辨内外观念强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金国对自身身份定位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各民族关系缓和,排除D项。7.B解析:根据所学行省制度的知识可知,行省为中

书省的下辖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同时又掌管一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符合材料中的描述,故选B项;刺史制度是地方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代三司制度是由三个部门分别执掌军事、民政、司法大权,体现的是分散地方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督

抚是总督和巡抚的合称,握有地方大权,清朝晚期已影响了中央政府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8.C解析:据材料土司服从明政府号令抗倭与平叛,同时接受了儒家伦理思想,说明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故选C项。9.

A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康熙帝与汉唐宋明传统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不同,主动拓展疆域,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稳定边疆,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故选A项。10.D解析:由材料“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可知

英国人早已对中国有利益诉求,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故选D项。11.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面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19世纪末20时期初,清政府先后在新疆、台湾和东北地区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这说明其国家观念的逐渐提升,D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争

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19世纪末,晚清中央集权受到了削弱,并未空前加强,排除B项;海防意识受到重视与清政府在新疆、东北设行省关系不大,排除C项。12.C解析:材料中由“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的变化,与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大背景相符,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在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讳莫如深”,A项错误;清末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并未改变,仍是以维护专制

统治为出发点,B项错误;题意强调对王安石改革家身份地位的重视所反映的时代变化,与史学研究方向无关,故D项错误。13.D解析:从表格中的材料可以看出,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与《建国方略》《辛亥革命史》中的论述都有出入,由此反映出历史研究应

准确考证史料,而不能听信片面之词,故D项正确;当事人的回忆不一定更接近史实,排除A项;革命家的观点也不一定更具有权威性,排除B项;史学家的著作不一定更为可信,排除C项。14.D解析:据材料“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犹必谨守法律”,可知民国时期课本强调平等和法制意识,故选D项。15.A解析:从表格中的材料可以看出,从中共一大党纲到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提出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1927年南昌起义,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是在1949年,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1)措施:频繁罢相;收回部分相权;分散相权;牵制相权。(任答三点,6分)(2)历史

信息:宰相中科举出身的人数总体呈增多趋势。变化:科举制的完善促使社会重学风气增强、提升官员文化素质。较多平民出身的士人进入政坛,说明门第观念逐渐淡化。(6分)(3)特点:参与议政;阁臣官品较低;阁臣人数不定;始终不是法定中央机构;不能统领六部。(任答三点,6分)(4)策略:分散权力;部门权力制约

;变革制度。(两点4分,三点5分)17.示例:宋朝是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北宋建立在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上,且其建国后面临着结束割据局面、防止内患发生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北宋“生于忧患”。宋朝建立后,内部出现了冗官

冗兵冗费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战事不断。由此可谓宋代长于“忧患之中”。面对着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局势,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主动担起社会重任。出身贫困的范仲淹在进士及

第后,多次上书议政,希望革新政治、富国强兵。他任地方官时,同情百姓疾苦,施政养民;他又自请任官西北,抗击西夏。庆历年间,他主持“庆历新政”,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手段。新政虽然失败了,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情怀,不仅反映了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范仲淹用他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12分)18.(1)特点:植根于实践经验;历史悠久,持续发展(经典专著自成体系,不断完善);受国家和民间力量的共同推

动;成就卓著(中医人才辈出、典籍众多、一些成果世界领先);开放包容;涵育并传承民族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任答三点,6分)(2)变化:从批判甚至否定中医学到逐渐认可中医学的文化价值。(2分)批判否定的原因:近代

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在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式微(西医的传入和传播冲击了中医地位);中医学缺乏近代科学理论的支撑。(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认可的原因: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一战后,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质疑;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重新得到重

视。(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3)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特殊的医疗价值;中医产业现代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保护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更多的中医药学资源被发掘和创新,体现出独有的科技价值;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文明交流的

重要桥梁。(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