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铜梁一中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7)页,289.09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b36151ee2b1e2c492a40ec42bfcf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上期三校联合考试(高2025届)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黑色签字
笔。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1.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2.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
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3.汉朝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A.商人入仕优
化了官僚体制B.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C.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D.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4.隋唐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影响深远,对以下三省六部工作流程图解读正确的是A.实现了各部门间“分权与制衡”B.提升了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C.体现了行政流程中
的理性色彩D.有效削弱了皇帝的专制独裁5.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说明北宋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
城市经济繁荣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D.自然经济瓦解6.女真初起时,自称为“夷”,称宋为“中国”。在攻辽中京时,曾诏令称“欲中外一统”。金熙宗(1135~1149年在位)时已自称为“中国”。这反映了A.“华夏”认同逐渐发展B
.女真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权C.明华夷辨内外观念强化D.各民族间的矛盾趋于缓和7.“这一行政模式的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这一行政
模式”是指A.汉代刺史制度B.元朝行省制度C.明代三司制度D.清代督抚制度8.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酉阳等土司(即西南少数民族统治区首领)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的“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
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A.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隔阂消除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9.历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
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C.放
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10.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国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
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11.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
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在澎湖改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设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统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推进国防近代化B.晚清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C.海防意识受到清政
府重视D.边疆危机使清政府调整治边政策12.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清末的执
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13.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下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出处观点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城外起义总指挥李鹏升指挥罗金玉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时间是10
月10日晚上6时零5分孙中山《建国方略》为自存计,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史学家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届时,罗金玉首发一枪,辎重队的革命者即将马草房点燃,举火起义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
信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14.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迅速传播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15.下表是中共“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中共“一大”(1921年)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
有制。中共“二大”(1922年)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中共“三大”(1923年)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这一
变化表明,中共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C.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3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整君权
和相权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听任窦太后罢免卫绾的相位;接着,又在建元二年和建元六年,分别免去窦婴与许昌的相职。6年之中,他便轻而易举地免去三相。接着,他又将丞相“主臣”“
除吏”的用人权力收归己有;旋即设尚书令,分去了丞相拆读、审议天下奏章的权力;还让随侍左右的年青侍中参议朝政,以为牵制。这样便结束了丞相独尊、皇帝垂拱的现象。——屈小强《盛世情怀: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材
料二:唐宋时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的比例材料三:内阁的正式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成祖即位之初,解缙、黄淮等并值文渊阁,参与诸如有关和战、立储、用人、征调或蠲免赋役等重大军国政务的审议,辅佐皇帝。当时殿阁学士和部院大臣相比,阁臣官秩不过五品。阁
臣常有三五人或六七人,不拘定数。——李坚、王本浩《中国行政管理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6分)(2)指出材料二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其反映的社会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内阁制的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历代王朝加强君权的基本策略。
(5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两宋三百年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序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时期,面对严酷的挑战与压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劲气”的志士仁人、无数默默承载着家国与社会重负的普通民
庶,作为时代的脊梁迸发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给后人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质遗产与深邃丰厚的精神遗产。——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选取你熟悉的一位宋代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
、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医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三部中医学术理论、药学、临床体系的奠基
之作问世。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收录了民间广泛应用的外来药物。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思想;《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五代时期,《海药本草》记录了海外传入的百余种药物。宋代,政府专设“太医局”培养中医人才,专设“校正医书局”搜集、整
理、考证和校勘历代医籍;文仕通医及文人从医以“兼济天下”成为潮流。明清时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广誉远、同仁堂、九芝堂等老字号中药堂、中药铺兴起。——摘编自李成文《中医
发展史》材料二: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
。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摘
编自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材料三: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极大提高,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中药的作用机理、中药材的有关物质基础不断被发现。中医学由疾病医学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医学,其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调养康复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抗疟药物“青蒿
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蜜炼川贝枇杷膏在美国市场悄然走红;“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的载体。——摘编自朱建平《百年中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2)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并分别(变化前后)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医学的时代价值。(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