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pdf,共(5)页,489.31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193eda225ca9e7ed58b08368f6330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高三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2345678910BADCADBDBA11121314151617181920DBBACBDBCD21222
32425DBCAB1.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出土铁器可知,铁农具在铁器中占比相当高,这体现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选B项。秦汉以后,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生产的组织形式,故排除C项。这只是铁器中耕作
工具的占比,看不出整个耕作工具中铁农具的占比,不能体现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排除D项。2.A【解析】这体现了因地制宜地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待少数民族上层,在当时刚刚统一的条件下,宽松政策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秩序,选A项。“属邦,与郡并
行”不属于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一般是指县以下,排除B项。这是管理方式的调整,与疆域无关,排除C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没有诸侯国,排除D项。3.D【解析】东汉明帝时,天下安定,粮食丰收,所以政府就在洛阳设置了常满仓,体现了保障粮食安全,选D项。在丰收时,粮食价格低,政府就储粮,常满仓有
调剂粮食价格的作用,并没有损害农民利益,故排除A项。这不是社会救济,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控制”,排除C项。4.C【解析】拓跋宏是北魏皇帝,而且曾迁都洛阳,故选C项。曹丕并没有迁都洛阳,东汉以来到曹魏的都城就在洛阳,故
排除A项。司马炎建立的西晋都城就是曹魏的都城洛阳,没有迁都,故排除B项。北齐人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不可能记载唐高祖李渊,而且唐高祖李渊也没有迁都洛阳,故排除D项。5.A【解析】“临洮、西北地区”等,可知该诗歌流传于长城一线,唐玄宗天宝时代,河西节度使属于军镇长官,从诗歌
可见,由于哥舒瀚的存在,保卫了此地的安定,这可以说明边疆军镇的作用,选A项。材料不涉及安史之乱,而且安史之乱是在东北发起的,不涉及西北,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藩镇割据局面,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外重内轻”,故排除D项。6.D【解析】枢密院主管军事,故他启用陈桥兵变前的亲信幕僚充实枢密院,是为了控
制军权,选D项。枢密院与监察、财政、行政关系不大,排除。7.B【解析】“天文、地理、九经、诸史、河漕、兵工、山岳、风俗、吏治、财赋、典礼、制度、文物”都是某一方面的具体学问,故“不屑于做玩弄辞章”,追求具体学问,具有求实的治学取向,关注社会,选B
项。材料看不出“个性自由”,故排除A项。材料批判的是“做玩弄辞章的‘文人’”,而不是孔孟儒学,排除C项。心学追求的是致良知,侧重于去达到圣贤境界,而顾炎武崇尚学术的现实性,排除D项。8.D【解析】依据材料“闽南文化;小型防御城市”,可知是在福建地区,具有防御功能,只有④符合,④是福建土
楼。①是四合院,不是福建特色民居,排除①。②是窑洞是在北方地区,故排除②。③是徽派建筑,故排除③。综上所述,选D项。9.B【解析】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德国租胶州湾,选B项。法国租广州湾,排除A项。英国租威海卫,排除C项。德国租旅大,故排除
D项。高三历史学科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10.A【解析】上述现象说明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前提下,无法使中国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中国呼唤新道路,由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A项。这一时期,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非国民党统治时期,
故排除B项。三民主义是在民国成立前提出的,故排除C项。这不能认定是辛亥革命的导致的,故排除D项。11.D【解析】城市是人口密集区,“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可以减少水源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体现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故选D项。这只是
搬迁污染企业,不能体现压制民族工业,排除A项。这与民族危机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排除C项。12.B【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红军长征在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党内矛盾处理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B项。材料没有强调对中国革命后来发展的影响,故排除A项。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排除D项。13.B【解析】“包围长春之敌;攻歼锦州之敌”等,结合教材地图,可知这是发生在东北的辽沈战役,选B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14.A【解析】上述国家都是人民民主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这体现了“一边倒”方针的实施,选A项。按照“另起炉灶”等方针,我国先后和一些非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故排除B项。“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提出的,而上述国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与我国建交的,故排除C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故排除D项。15.C【解析】“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宪法修正案……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体现中共依法执政,同时“适当发展”到“存在和发展”,体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极大,体现中共
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深化,这是在经济发展上执政理念的变化,故选C项。个体和私营都是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排除A项。1992年才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经济主体”地位,故排除D项。16.B【解析】结合所学,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
士坦丁堡,故排除A项。这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选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故排除C项。这座教堂最初是基督教教堂,故排除D项。17.D【解析】含银量的不断减少,使得银便士贬值,推动了物价上
涨,故选D项。银便士含银量急剧变化发生在1300年之后,此时美洲贵金属尚未流入,故排除A项。庄园经济中领主收取的是固定的地租,银便士含银量的变化会削弱庄园经济,故排除B项。银便士含银量的变化,扰乱了传统经济关系,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
了价格革命,更加扰乱了传统经济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18.B【解析】依据材料“醉心仿古;抒情诗集《歌集》”,可知这位诗人是彼特拉克,故选B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19.C【解析】《至尊法案》的精神是确立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扩大王
权,而材料中的《叛逆法》将“否认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等视为大罪,着是继承了这一原则,选C项。责任内阁制是削弱王权,故排除A项。这是削弱天主教教权,故排除B项。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尚未爆发,排除D项。20.D【解析】英国人吸收了中国
用瓷器喝茶的文化习俗,在饮茶中,又改进了茶具,向中国输出,体现了文化在互相借鉴中向前发展,选D项。材料看不出“主要”,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广泛”,故排除C项。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高三历史学科参考答案第3页共4
页21.D【解析】二战全面爆发前,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鞥地区割让给德国,故选D项。其他各项不符合题意。22.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国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体现的是权力下放,选B项。这
一时期,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排除A项和D项。依据材料“只确定基本比例供企业参考”,可见,还是存在计划的,只是不是强制的计划,故排除C项。23.C【解析】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行高铁,它建成后,沿线形成了“4小时经济圈”,体现了高铁发展便利了
人们生活,选C项。这不是高速公路,故排除A项。这只是改变了区域城市经济规模,没有改变城市职能,故排除B项。这不是航空业的进步,故排除D项。24.A【解析】国际企业会兼并和收购,说明国际分工和协作是必要的,各国之间存在较强的经济联系,这表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增强,选A项。材料看不出发达
国家的主导作用,故排除B项。这是全球化,而非体系化,体系化指的主要是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控制”,故排除D项。25.B【解析】泰莱是主观上对刘步蟾有意见,就在他在回忆录中,将私人的意见夹杂进回忆录中,体现了记录者的主观性影响了历史叙述,选B项。“不能”
说法太绝对,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讨论时代环境的影响,故排除C项。“确定历史事实须综合……”这一表述太绝对,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概括说明: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方向(1分),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际条件;工人阶级发挥了重
要作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分)。(2分)重要成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1分);罢免部分亲日官僚(或:罢免部分亲日派及保护学生,1分);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分)。(3分)(2)历史条件:中共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写出“中共成立”即得1
分);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任写一点得1分);共产国际的帮助(1分)。(3分)影响:实现了工人运动的联合(或:推动工人运动,1分);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1分)。(2分)27.(1)
全欧洲的运动: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1分),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1分)。(2分)剥夺: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1分);导致西欧与东欧的冲突(1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1分)。
(3分)(2)时代背景:南北战争爆发,联邦政府希望获取民众支持(写到“为获得民众支持”即得1分);美国政府拥有大量国有土地(1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写“资本主义制度”或“资产阶级代议制”也可得1分)。(
3分)作用:推动了美国农业的发展(或: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促进西部开发(促进交通发展);带动了移民浪潮,带来丰富的劳动力。(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28.(1)特色:法律的儒家化(儒家思想渗透法律内容;用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
为量刑的重要原则)。(或:写出“儒家思想融入法典”或“礼法结合”得1分,写出“亲属之间依据血缘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得1分,共2分)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1分);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1分);魏明帝设置律博士的影响(1分)。(3分,如答“宗法观
念的影响”,可给1分)(2)含义:辛亥革命爆发,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辛亥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或:写“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得1分,“辛亥革命成果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得1分,共2分)历史意义:确立主权属于全体
国民(1分);国民有诸多自由和权利(1分);实行三权分立原则(1分);实行责任内阁制(1分)。(3分,4点任意选3点)高三历史学科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3)①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份:195
4年。(2分)历史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写“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得1分,“立法制度”或“”司法制度”得1分,“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得1分,共3分)②重要成果:1999年和2004年宪法修
正案先后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每一点写全“时间+内容”得1分,共2分,不写或错写时间不得分)重要意义:使国家各项建设有法可依(1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
自我完善和发展(1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1分)。(3分)29.(1)特点:从印度河到恒河流域,再到南印度(或:分阶段;向东方和南方扩展);伴随自身社会形态的演进;历时长。(2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影响:改变了印度次大陆的族群结构;产生了一批文学作品;将马和
铁等带到印度;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符号,并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4分,任意答出4点即可)(2)内容: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1分)历史原因: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欧洲移民大量移居拉美,西欧移民成为拉美
主要居民;殖民者在美洲传播西欧文化(欧洲殖民者对拉美的文化侵略)(3分)。(3)历史背景: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结构复杂;港口城市国家,人口流动性大;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3分)对策: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
代东方文化。(2分,没有写全可得1分)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