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历史 含答案.docx,共(13)页,1.54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a3833554642cfbec8d7fdea007046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返校联考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阅读下表:“楚
国疆域内出土的铁器”,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点出土情况湖南长沙、衡阳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楚纪南城(湖北荆州)出土了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手工冶铁业生产集中化D.农耕中普遍运用铁农具2.秦统一后,在人数众多或居地较广的归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属邦,与郡并行,实行“因其故俗”的政策,还对少数民族君公的部分罪行实行赎免。上述政策A.巩固了大一统秩序B.完善了基层治
理体系C.扩大了秦朝的疆域D.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3.东汉明帝时期,“天下安宁,民无横徭,岁比登稔。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于(洛阳)城东,粟斛直钱二十”。由此可见,当时政府A.损害农民利益B.主导社会救济C.控制粮食贸易D.保障粮食安全4.《魏书》是北齐人魏收所著
的一部断代史。该书卷三十九《李宝传》附《李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A.曹丕B.司马炎C.拓跋宏D.李渊5.唐玄宗天宝末年,西北地区流传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
哥舒(河西节度使哥舒瀚)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此民歌表明当时A.军镇设置利于边防B.安史之乱破坏长城沿线C.藩镇割据势力强大D.国家出现外重内轻局面6.宋太祖时期,他启用陈桥兵变前的亲信幕僚充实枢密院,如拜赵普为枢密使、李
处耘为枢密副使、王仁赡为枢密副使。宋太祖意在A.加强官员监察B.集中财权C.提高行政效率D.控制军权7.顾炎武对寻章摘句的“俗儒之学”十分鄙弃,他不屑于做玩弄辞章的“文人”,对天文、地理、九经、诸史、河漕、兵工、山岳、风俗、吏治、财赋、典礼、制度、文物,
莫不加以精究。由此可见,顾炎武A.崇尚个性自由B.重视学术的社会担当C.批判孔孟儒学D.继承心学的治学精神8.民俗学者在描述某地明清民居时说:“由于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因中原南迁时间先后不同,在两种文化的接触部,在边缘地区,在生存竞争中,出现了小型防御城市。”该地的特色民居是A
.①B.②C.③D.④9.甲午战争后,德国多次向中国要求“在中国海岸得到一个停泊地”,认为这是“德国在《马关条约》后所尽义务应获得的报酬”。此后,德国获取的“停泊地”是A.广州湾B.胶州湾C.威海卫D.旅大10.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列强转让中国山东主权给日本
,帝国主义阴谋一个接一个;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卖国,丑剧一幕接着一幕。这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抛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方案。这些史事可用于说明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符合社会需求B.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C.三民主义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D.辛亥革命阻
碍社会进步11.1928年,针对染坊及制革厂“所用制染药质随即与水混合,城市河道浅狭尤易沉淀”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下令“各市县长严于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这说明浙江省政府A
.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B.着力应对民族危机C.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重视公共卫生问题12.下列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一)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二)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三)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鲜经验A.打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B.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根本上
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3.某次战役前,中共领导的军队的部署为:1个纵队加6个独立师继续包围长春之敌;以主力6个纵队另4个师攻歼锦州之敌;以5个纵队阻滞长春之敌突围。这次战役是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4.1949年,一
些国家的外长(下表)纷纷致电周恩来总理,承认新中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B.“另起炉灶”方针的实施C.“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行15.十二大报告中提出“
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在一三大报告中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作用,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允许私x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这反映出A.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B.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中共执政理念的进步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主体16.查士丁尼时代重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下图),内部的墙壁全部用天然花纹大理石石板装饰,还缀有巨大的镶嵌画,气势宏伟,成为拜占庭帝国繁荣富强的标志。这座教堂A.位于首
都巴格达城B.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C.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D.初为伊斯兰教的教堂17.读上图“英国发行的货币银便士的含银量(单位:公分)”,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银便士含银量的变化A.源自美洲贵金属大量流入B.巩固了庄园经济C.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推动了物价上涨18.“他早年就以叙事长诗《阿非利加》夺得“桂冠诗人'称号,他醉心仿古,文学选择和生活作风都有向古代先哲致敬的意味,他还用拉丁语撰写抒情诗集《歌集》”。这位诗人是A.但丁B.
彼特拉克C.薄伽丘D.康德19.英国议会通过《叛逆法》,规定:“1535年2月1日起,蓄意侵犯国王的尊严与称号、否认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这一法案A.推动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B.确立了天主教会的世俗统治权C.继承了《至尊法案》的
精神D.侵害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20.18世纪,东印度公司共进口2.15亿件瓷器到英国,瓷器茶具成为英国家庭的常用器皿。最初中国的茶杯是无把手的,后来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并为烫手的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这反映出A.经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B.茶文化体现了社会价值
观念C.中国茶文化得到英国人广泛认可D.文化在互相借鉴中向前发展21.“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而且又涉及凡尔赛和约,英法当然不能再用不干涉政策来推卸责任,因此就宣布实行绥靖政策”。这次危机发生在欧洲的A.柏林B.萨拉热窝C.慕尼黑D.苏台德22.19
51年以后,南斯拉夫不再给企业下达具体的计划任务,只确定基本比例供企业参考,国家放弃计划分配的供销制度,过渡到工业品的自由流动,取消国家统一规定价格的政策。由此可见,南斯拉夫改革的趋向是A.私有化B.权力下放C.取消计划经济D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23.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自东京至大阪全长515.4km,目前最高运营时速285km,链接起东京、名古屋、大阪等三个都市圈,沿线形成了“4小时经济圈”,1964年开通至2016年,其总客运量约56亿人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推动城市一体化B
.交通进步改变了城市职能C.高铁发展便利了人们生活D.城市化促进了航空业进步2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就是国际企业兼并和收购,按美国证券资料公司的统计数据,1997年全球企业并购21000件,涉及总金额14000亿美元。这表明A.世界经
济的依存度增强B.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C.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发展D.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经济25.泰莱是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上的“司令”(传号令者)。管带刘步蟾对外人有戒心,不重用泰莱,他因此怀恨在心,于是黄海海
战后,他在回忆录中说刘“怯懦”,擅改队行,攻击刘步蟾。但史学家综合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和海军提督丁汝昌报告等所载,并非如泰莱所说。由此可见A.回忆录记载失真,不能成为史料B.记录者的主观性影响了历史叙述C.时
代环境决定历史叙述的价值取向D.确定历史事实须综合多种历史叙述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变化,不仅由中国革命本身的条件而且是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所决
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这是因为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1916年6
月3日以后,广大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这就使五四运动转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感到恐惧,“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亲日派)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摘编自陈慧道《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二1921
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它“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书记部成立后,分别又成立了北方、山东、武汉、湖南、广东分部,并由中共中
央直接委派负责人。1922年,书记部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月1日,来自全国110个工会的173名代表出席,“有共产党派,有国民党派,无政府派”等。南方分部在组织会议期间,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各派没有对此提出异议。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摘编自王永玺《新编中国工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5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10分)材料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有着双重意义。作为与旧秩序敌对的革命,它不仅仅是法国的,也是全欧洲的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普遍主义理念,既赋予了欧洲一种欧洲认同的意义,同时也将之剥夺了。拿破仑在1804年取得了法国皇帝头衔,而且对1789年理想的忠诚,也变成与对法
国的忠诚联系在一起。拿破仑的欧洲是以莱茵河作为东部边界的罗马欧洲。取而代之的莱茵邦联,是西方与东方间的缓冲地带,有着自己的东方边界,也就是古老的日耳曼-斯拉夫边界。革命精神激发了新的疆域民族主义理念。然而直到甚晚之后,这些理念都仍未朝民族分离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是成为
奠基于已建立之民族国家的欧洲秩序之基础。--(英)杰拉德·德朗提《发明欧洲》材料二18世纪末美国政府确立了西部土地国有化原则,当时国有土地就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5%。1824年起,国会内部,围绕“宅地法”的斗争激烈起来。1848年,争取实现“宅地法”为宗旨
的“自由土地党”成立。1862年初国会表决“宅地法案”,参众两院都以压倒多数通过。1862年,法案颁布,规定:任何人只要交纳十美元手续费,就可以领取一块160英亩的土地。此后二十年间,外国移民达500多万,超过过去80余年的总和。它鼓舞着移民开垦出
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村镇,不停地向西挺进。--摘编自张冬梅《美国<宅地法>产生的温床及颁布实施的两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运动”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法国大革命剥夺了“欧洲
认同”。(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宅地法》颁布的历史条件,分析其颁布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5分)28.列宁指出:“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晋律首次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所谓“五服”,是指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确定的五种丧服的服制。中国历史上父系家族血缘亲属的范围,通常包括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世系,统称九族。在此范围内的直系血亲与旁系姻亲,有为死者服丧的义务
,因此均为有服亲属。“准五服以制罪”是指有服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亲属相盗的处理原则和人身侵犯的处理原则恰好相反,亲等越近,处罚越轻。--摘编自马小红等《中国法律史教程》材料二南京《临时约法》,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历史条件下
制定的;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施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地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临时约法》的命运,随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没有能够挽救革命,更未能救中国。但是,《临时
约法》仍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革命的宪法,也是资产阶级绝无仅有的一部民主的宪法,因此,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
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起立,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五分钟。这天下午的会议还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在次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五个法案草業都是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并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总结近20年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的立法目标。到2010年底,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有法可依。-摘编自杨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轨迹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晋律的特色,
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色形成的历史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含义。依据《临时约法》的内容,从民主的角度,阐释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5分)(3)阅读材料三
,请选择阐释:①指出“本次会议”的名称及其年份,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五个法律草案”审议通过的历史意义。②从宪法的角度,概述中共十五大以来我国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5分)29.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
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雅利安人最初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梨俱吠陀》的大部分赞歌就是在这个地区编成的,编成年代上限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以后他们又向恒河流域发展,进而扩张到南印度的部分地区。他们进入这些地区
后,原始的部落组织逐渐解体,出现部落联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初期,伴随铁器的出现,雅利安人的少数先进部落开始过渡到国家。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20多个小国,进入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的列国时代。雅利安人扩展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驱散,雅利安人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上的主要居民。--周明博《全球
通史》材料二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而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
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祝令建《世界文化概论》材料三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
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搅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
性较大。--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利安人迁入印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区域历史文化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
为主体结构”的历史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指出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为此在文化上采取的对策。(5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