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 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pdf,共(10)页,514.88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a420dbc26ec2c75696b9249986cf1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9页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高三年级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AAADCDD题号11
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CBADBABC题号2122232425答案CC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7分,每空1分)(1)群落遗传(基因)(2)生态位分化害虫中具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
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答出1点就得分)(3)同化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进程(或“方向和速率”或“方向和速度”)27.(8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氢(或“能量和还原剂”或“H+和电子”或“氢和
能量”)H+(氢离子)红光和蓝紫光(2)叶绿体色素(或光合色素)适度增温,气孔导度增加,叶片中CO2浓度增加;(1分)适度增温能升高酶活性,提高光合速率。(1分)(3)提高呼吸酶活性,增大了夏腊梅夜间
的呼吸速率,全天有机物消耗量增加,有机物含量减少(答出“增大了夏腊梅夜间的呼吸速率”就得分)28.(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多方向性(不定向性)(2)基因突变,导致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控制蛋白质的结构(3)①HHTTPrPr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时,(1分)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分)(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3②P>PS>Pr③深褐色∶银蓝色∶白色=27∶9∶281/2729.(15分,每空1分)(一)(1)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该除草剂作为唯一氮源(
2)稀释涂布分离透明圈和菌落(3)无菌落(或“菌落数为0”)3.9×106(4)诱变突变株A为突变株B提供营养物质乙,突变株B为突变株A提供营养物质甲(二)(1)BamHⅠ和SacⅠ(2)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
酸(dNTP)P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3)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潮霉素生根该株系玉米中可能没有导入目的基因或目的基因未表达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2页共9页30.(10分)(1)分级(1分)负反馈调节(1分)(2)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能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分,答出1种激素含量增加就得分,肾上腺髓质激素写出具体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得分)(3)Ⅰ①给3组小鼠注射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1分)②给乙组每只小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给丙组每只小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1
分)(乙组和丙组的处理可以互换)③将3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3组小鼠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记录并取各组平均值(1分)Ⅱ说明:坐标系和注射点1分;甲、乙、丙组三条曲线各1分。(
注:若3条曲线画出后段的下降趋势,则下降速率必须是乙>甲>丙,否则曲线不得分)若第2次注射点在曲线下降后的(如上图),3条曲线不得分。(原因:本实验是研究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此图表示的是对释放的影响)O时间乙组
甲组丙组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第1次注射第2次注射不同药物处理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O时间甲组第1次注射第2次注射丙组乙组不同药物处理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3页共9页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不同的细胞进行翻译时都需tRNA参与,故细胞中有tRNA不能体现细胞的分化。选B2.【答案】D【解析】花生营养丰富,与碘液反应呈蓝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与苏丹III反应呈橙(橘)黄色说明含有较多淀粉、蛋白质、油脂(脂肪)。而与本尼迪特试剂(
斐林试剂)反应呈浅蓝色,说明有还原性糖,但含量相对较少,故选D。3.【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最容易发生在DNA复制时,该噬菌体的DNA复制发生在宿主细菌中,故发生基因突变的场所最可能是宿主细菌,A正确;密码子在mRNA上,由密码子顺序可知mRNA由①号链为模板转录而来,B错误;由
题意可知,噬菌体的基因在DNA上,故选项C中实验中该基因结构发生了在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中插入了一个碱基的变化,C错误;如果用32P的噬菌体侵染35S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标记的物质是DNA和蛋白质,D错误。故选A。4.【答案】A【解析】因加
酶洗衣粉中有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脂肪酶能催化油渍分解,没有清除果汁的酶,果汁不能被催化清除,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一般来说,洗涤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好,但对于加酶洗衣粉,适当的提高温度会增加酶的活性,而在高温下酶会变性,所以加酶洗衣粉是不能
用热水洗的。由此分析,温度越高洗涤效果不一定越差,D错误。故选A。5.【答案】A【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呼吸时,①②③分别代表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厌氧呼吸时①②还可代表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
阶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丙酮酸、[H]和ATP,A正确;需氧呼吸时,过程②、③参与反应的物质分别是水和氧气,B错误;过程②可代表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可代表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过程③产物中的氢来自葡萄糖
和水,D错误。故选A。6.【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玉米遭到甜菜黏虫侵袭时,通过信息传递招引黄蜂过来产卵寄生在甜菜黏虫体内,说明玉米和黄蜂之间的种间互助关系,A错误。7.【答案】D【解析】B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
加倍;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D错误。8.【答案】C【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A错误;由图可知,包膜是组装的病毒释放时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B错误;由题意:SARS-CoV-2与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可知C正确;病毒是寄生
在宿主细胞中,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D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是RNA复制型病毒,A错误;过程①②③④⑤⑥所需的模板是由病毒提供,而需要的原料、核糖体由宿主细胞提供,B错误;1分子RNA(+)先形成1分子RNA(-),再形成
RNA(+)。若RNA(+)上有400个碱基,A+G占碱基总数的30%,则先形成的1分子RNA(-)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4页共9页上U+C占碱基总数的30%(120个)、A+G占碱基总数的70%(280个),再复制形成一个RNA(+)需要A+G为120
个,因此复制形成一个RNA(+)共需要A+G为400个,C错误。故选D。10.【答案】D【解析】一个人的所有体细胞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分化,故都有ACE2受体基因,A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被抗原刺激,也不能增殖分化,只能合成并分泌特异性抗体,B错误;新冠病毒的血凝素糖蛋白作为抗原需经吞噬
细胞摄取、处理形成抗原-MHC复合体才能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C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通过某些免疫活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11.【答案】C【解析】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抗原,且检测的灵敏度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的灵敏度低,C错误。12.【答案】D【解析】
菌种的保存是通过划线接种在斜面固体培养中保存,而不是多次连续平行划线接种,D错误。13.【答案】C【解析】长江白鲟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是长江里食物链的顶层物种。所以当人为地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势必造成了长江白鲟食
物来源减少,A正确;栖息地丧失、水域污染、航运干扰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B正确;水利工程建设使长江白鲟不能到上游产卵;挖沙疏浚河道,破坏了长江白鲟产卵的场所,C错误;长江流域是地球的一部分,全球气候变暖势必会影响长江流
域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C。14.【答案】B【解析】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等组成,A正确;分泌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内质网(甲)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乙)加工、分类、包装和分泌,经过囊泡运输,最后通过细胞膜胞吐至膜外,B错误;高尔基体(乙)断裂形成溶酶体,其
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外来的细菌和自身衰老的细胞结构,C正确;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故选B。15.【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小黑麦是同地物种形成方式,而不是异地物种形成方式,不需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形成,A正确;单倍体是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
的。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会产生受精卵,且由于普通小麦与黑麦存在生殖隔离,再个体发育成不育的四倍体植株,B错误;将小黑麦的花粉粒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含4个染色体组的不育的单倍体,C错误;小黑麦的获得需要一次受精作用
和一次染色体加倍,D错误。故选A。16.【答案】D【解析】脂肪中C、H比例高,O的比例少,分解时消耗氧气多、放能多,A错误;由题意可知,运动促进合成的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提高产热效率。注射适量的鸢尾素阻断剂可以抑制脂肪的氧化分解,B和C错误;运动
形成的鸢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当它自身储存的脂肪消耗殆尽,又会作用于其他部位的脂肪,D正确。故选D。17.【答案】B【解析】在番茄花粉未成熟时,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萘乙酸等)处理已除去雄蕊的柱头,然
后套袋处理,可得到无籽番茄,B错误。18.【答案】A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5页共9页【解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和多途径利用,A错误。19.【答案】B【解析】过程②是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膜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的原理,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形成细胞壁,B错误。20.【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人体进食后,小肠K细胞胞吐分泌GIP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胰岛细胞在升高的血糖与GIP共同作用下,分泌一种物质作用于脂肪细胞和肝细胞,使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说明胰脏和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有GIP的受体
,而肝脏细胞没有GIP受体,C错误。肾上腺素具升高血糖作用,而GIP使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来降低血糖,所以两者是相互拮抗,D正确。21.【答案】C【解析】“稻鱼共生”模式中,生产者有水稻、水草,A错误;水稻生长
过程中能利用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但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环境中的有机养分,B错误;该生态小循环引入鱼、鸭等会增加生物种类,增加了食物链条数,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主要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归根到底来自于太阳能,D错
误。故选C。22.【答案】C【解析】“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是模拟F1产生配子及配子受精作用产生F2的过程,所以此容器可代表基因型为YyRr的F1个体,这样一个个体中Y、y、R、r的数量应相等,A和B正确;随机抓取一个Y或y
小球和一个R或r小球组合,可以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随机抓了2个Y或2个y或1个Y和1个y,或者随机抓了2个R或2个r或1个R和1个r,那就不是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实验中第一次随机取一个大球(Y或y)和一个小球(R或r),可表示F1个体产生的配子(YR或Yr或yR
或yr),D正确。故选C。2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在1985年至2015年间,由于栖息地分布减少,中国某地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下降,所以丹顶鹤种群的K值减小,B错误。24.【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Ca2+通过TRPV1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内流
,是易化扩散,A错误;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受体TRPV1是感觉神经元上的,是一种疼痛感受器,会在高温(>43℃)时与H+结合后被激活,从而使人感受到疼痛,B错误;辣椒素使感觉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原因是Ca2+
内流后,会触发通道蛋白开放从而导致Na+内流引起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C正确;辣椒素作用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还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辣椒素引起痛觉不是反射,D错误。故选C。25.【答案】D【解析】甲病是II-5、II-
6患病,III-3正常,可判断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2、III-2患乙病,可判断乙病是隐性,III-5携带致病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的突变,判断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如果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III-2为AaXbXbY,则是II-2产生的
卵细胞异常引起。或者如果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II-2为AabbXXY,则是II-2产生的卵细胞异常或II-1产生的精子异常引起。B错误;遗传咨询可以帮助检测和预防遗传病,C错误;人群中患甲病的发病率为19/100,不患甲病(aa)为81/1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9/10、A=1/
10,人群患病男性中AA=1/19、Aa=18/19。III-1为aa,III-1与患甲病男性(无乙病家族史)婚配,则他们生育一个健康女孩的概率为1/2ⅹ18/19ⅹ1/2=9/38,D正常。故选D。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6
页共9页26.(7分,每空1分)(1)群落基因(遗传)(2)生态位分化害虫中具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
结构)(答出1点就得分)(3)同化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进程(或“方向和速率”)【解析】(1)大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群落。在不同田块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可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
遗传多样性,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有螟虫和稻飞虱,螟虫的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而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基部。两者分布区有重叠,但因生态位分化避免了竞争而达到共存。管理人员连年使
用同种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害虫中具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营养结构。(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生物同化上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而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路径,减少能量流向杂草或害虫,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人类活动使“小田”变“大田”,影响了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进程。27.(8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叶绿
体的类囊体膜氢(或“能量和还原剂”或“H+和电子”或“氢和能量”)H+(氢离子)红光和蓝紫光(2)叶绿体色素(或光合色素)适度增温,气孔导度增加,叶片中CO2浓度增加;(1分)适度增温能升高酶活性,提高光合速率。(1分)(3)提高呼吸酶活性,增大了夏
腊梅夜间的呼吸速率,全天有机物消耗量增加,有机物含量减少(答出“增大了夏腊梅夜间的呼吸速率”就得分)【解析】(1)图1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物质B为NADPH为碳反应三碳酸的还原提供氢和能量。由图1可知,ATP的形成需要H+浓度梯度提供分子势能。叶
绿素a主要吸收的光为红光和蓝紫光。(2)图2中,三种增温模式处理与处理前相比,光合速率均增加。适度增温可提高光能捕获效率,加快光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光合速率,说明适当增温可促进叶绿体色素合成。由图2,还可知适当增温,气孔导度增加,叶片中CO2浓度增加,提高碳反
应速率,从而提高光合速率。由温度影响酶活性,可推测适度增温能升高酶活性,提高光合速率。(3)夜间增温处理会提高呼吸酶活性,增大了夏腊梅夜间的呼吸速率,全天有机物消耗量增加,所以有机物含量减少。28.(10分,除
说明外,每空1分)(1)多方向性(2)基因突变,导致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控制蛋白质的结构(3)①HHTTPrPr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1分)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1分)1/3②P>PS>Pr
③深褐色∶银蓝色∶白色=27∶9∶281/27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7页共9页【解析】图中H_T_决定了酪氨酸酶的产生,如果两对基因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子,则表现为白色,P、Pr、Ps为复等位基因,可以产生PP、PPr、PP
s、PrPr、PrPs、PsPs共6种基因型。(1)Ps基因和Pr基因是由P基因突变而来,说明基因突变有多方向性的特点。(2)P基因突变为Ps基因导致Ps蛋白不均匀运输真黑色素,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基因表达(
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Ps蛋白不均匀运输真黑色素,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3)①白色品系3的基因型是HHttPP,由实验二产生F1深褐色,可推知白色品系2的基因型为hhTTPsPs,再由实验一F1银蓝色中,可推知亲
本品系1的基因型是HHTTPrPr。实验一F1银蓝色自由交配,F2出现3种表型和9:3:4比例的原因是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F2灰蓝色水貂(1HHTTPrPr
、2HhTTPrPr与白色杂合水貂(hhTTPsPr)随机交配,(1/3HH、2/3Hh)ⅹhh→2/3Hh、1/3hh,PrPrⅹPsPr→1/2PsPr、1/2PrPr,子代中银蓝色水貂(HhPsPr)=2/3ⅹ1/2=1/3。②由实验二F1深褐色可推知深褐色(P)对银蓝色Ps完全显性,由
实验一F1银蓝色中可推知,银蓝色Ps对灰蓝色Pr完全显性,因此控制水貂毛色的Pr、PS和P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P>PS>Pr。③如果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二F1(HhTtPPs)自由交配,F2中深褐色H_T_P_∶银蓝色H_T_PsPs∶白色(H_tt__、hhTT__和hhtt_
_)=3/4×3/4×3/4∶3/4×3/4×1/4∶(3/4×1/4+1/4×3/4+1/4×1/4)=27∶9∶28。F2深褐色水貂H_T_P_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3×1/3=1/27。
29.(15分,每空1分)(一)(1)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该除草剂作为唯一氮源(2)稀释涂布分离透明圈和菌落(3)无菌落(或“菌落数为0”)3.9×106(4)诱变突变株A为突变株B提供营养物质乙,突变株B为突变株A提供营养物质甲(二)(1)BamHⅠ和SacⅠ(2)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
磷酸(dNTP)P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3)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潮霉素生根该株系玉米中可能没有导入目的基因或目的基因未表达【解析】(一)(1)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应从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采集1g土
样制备成细菌悬液。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配制以该除草剂作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2)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在固体培养基中通过稀释涂布分离方法分离培养出目的菌的单菌落,然后需通过测量透明圈和菌落的直径,
比较它们的比值从而确定并筛选出降解除草剂的能力最强的菌株。(3)D平板不加稀释液作对照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因此要使A、B、C平板上的菌落数有效,则对照的D平板的上无菌落(或“菌落数为0”)。1g土样中能降解该除草剂的菌数
约为(37+41+39)÷3÷0.1÷10-4=3.9×106个。(4)科研人员用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说明进行了诱变育种。分别将A和B菌种接种在一般培养基中均不能生长,但是在一般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甲后A菌种能生长,添加营养物质乙后B菌种能生长。说明A和B菌种分别不能自身合
成营养物质甲和乙。如果将A菌种和B菌种混合接种在一般培养基中不加营养物质甲和乙也能生长,可能是突变株A为突变株B提供营养物质乙,突变株B为突变株A提供营养物质甲。(二)(1)由图分析,构建超量表达P基因载体,需
选用BamHⅠ和SacⅠ限制酶的组合。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8页共9页(2)采用PCR技术特异性扩增P基因序列,一般要加入的原料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和特异性的引物。而设计特异性引物需根据目的基因(P基因
)两端的碱基序列进行。(3)经农杆菌液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超量表达P基因会随T-DNA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从而获得转基因植物细胞。潮霉素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随T-DNA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染色
体DNA上,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需加入潮霉素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丛芽,然后在生根培养基上形成根,最终获得多个玉米株系。发现某株系的P蛋白表达量较低,原因可能是该株系玉米中没有导入目的基因或目
的基因未表达。30.(10分)(1)分级(1分)负反馈调节(1分)(2)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分,答出1种激素含量增加就得分,肾上腺髓质激素写出具体的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得分)(3)Ⅰ①给3组小
鼠注射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1分)②给乙组每只小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给丙组每只小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1分)(乙组和丙组的处理可以互换)③将3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每
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3组小鼠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记录并取各组平均值(1分)Ⅱ说明:坐标系和注射点1分;甲、乙、丙组三条曲线各1分。(注:若3条曲线画出后段的下降趋势,则下降速率必须是乙>甲>丙,否则曲线不得分)【解析】(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
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会促进甲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体液的分级调节。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调节。(2)寒冷刺激,调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大量分
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有能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同时,机体遇寒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即刻调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处于反应机敏状态,同时代
谢也加强,产热增加。因此,将小鼠置于低温环境中,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O时间甲组第1次注射第2次注射丙组乙组不同药物处理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高三生物学科参考答案第9页共
9页(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实验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响。I实验思路:①由于实验最后需要测定三组小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在实验开始应给三组
小鼠注射等量的放射性确溶液,然后测定三组小鼠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②分析题意,可知自变量是注射的试剂,所以三组实验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和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③分析实验思路①和④就可以写出实验思路③:将3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
条件下饲养,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3组小鼠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记录并取各组平均值。Ⅱ预测实验结果: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别会抑制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碘的吸收。根据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知道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吸收碘的影
响。具体见答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