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1.416 M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1)页,1.41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7925f290860692c8258e03fdd39d69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度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1.墨子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

经济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安定富足D.技术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体现了中国古代小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选B;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

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符合题意,排除A;小农经济下,农民是封建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受剥削沉重,生活贫困,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生产技术领先,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联系所学古代小经济的特点分析解答。2.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

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

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3.《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C.战国时秦国

已使用牛耕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已使用牛耕,但无法体现出春秋时期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牛

耕最早出现在秦国和秦国农业技术先进,故BD项排除。【点睛】“《战国策•赵策》”“秦以牛田”是关键信息。4.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A.司(后)母戊鼎B.蜀郡铁锸C.景德镇青花梅瓶D.松江棉布【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司(后)母戊鼎是商周时期手工业的代表,故A项正确。蜀郡铁锸是两汉时期,景德镇青花梅瓶是明清时期,松江棉布是宋元之际,故BCD项错误。5.铁犁牛耕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生产方式,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产生于A.春秋战国B.西汉C

.东汉D.魏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由图片中牛的数量可知该耕作技术为一牛挽犁,结合所学知识,其诞生于东汉时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生产

的变更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尤其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上开始的。”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依据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东汉水排B.曹魏翻车C.唐代筒车D.风力水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灌溉工具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水排是冶铁

工具,翻车、筒车以及风力水车均是灌溉工具,因此A项不同于其他三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A.粉彩瓷B.珐琅瓷C.青花瓷D.白瓷【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的昌南(今景德镇)除了出产青瓷外还和四川的大邑都盛产白瓷,在瓷器中名列前茅,故选D;粉彩瓷和珐琅彩都是清朝出产的,AB错误;元朝出现成熟的青花瓷,C错误。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

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史实无法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工业作坊”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

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不是宋代的,故本题选C项。A、B、D不符合题干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的商业发展。9.据陆游《入蜀记》载“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

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这里的“南市”在宋代应该属于A.晓市B.夜市C.村落D.草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市属于民间的定期集市,主要产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因此“南

市”指的是草市,D选项符合题意;晓市指的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村落包括自然村落(自然村)、村庄区域,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10.明末,苏州市场

上有专门织造绫、绢等6种不同织品的织机销售,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这说明当时手工业A.生产规模的扩大B.劳动力市场的产生C.纺织技术的提高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苏州市场上有专门织造绫、绢等6种不同织品的织机销售,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反映

了明末较高的纺织技术,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11.下列两则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工商皆本D.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

之”、“商贾之家只能穿绢布”等内容可知体现了对商人和商业的打压和歧视,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故选A项,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闭关锁国、富国强兵无关,排除BD项。故选A。1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

经济发展的高峰。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的出现②灌钢法的出现③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④诞生了最早的纸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的出现”标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①正确;“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指出现商帮,③正确;故选B;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②排除,故排除AC;宋朝诞生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④,故排除D。13.18世纪后半期,促成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锁国”道路的主观原因是A.西方扩张,侵扰沿海B.康乾盛世,

物产丰富C.天朝上国,自大保守D.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清朝“闭关锁国”的主观原因是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自大保守,故选C项;18世纪后半期,西方还没有对中国沿

海进行侵扰,故排除A项;物产丰富不是导致“闭关锁国”的主观原因,故排除B项;自然经济是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不属于主观原因,故排除D项。14.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

业主要是因为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答案】D【解析】棉纺织业、制针业的衰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因为这些产业在西方已经相当发达。而制茶,缫丝等

传统行业在世界市场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体现出适合国际市场需求,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的内容;B选项错误,品质优良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棉纺织业也做工优良,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发展;C选项错误,清政府的态度并不

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是时代的大趋势。15.观察如图,洋务企业未涉及的地区A.上海B.广州C.汉阳D.安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广州地区仅有继昌隆缫丝厂,而该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洋务

企业无关,故选B;上海地区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地区有汉阳铁厂,安庆有安庆内军械所,都是洋务运动涉及的地区,故排除ACD。故选B。16.武汉,加油!2020年1月28日,钟南山院士针对新冠疫情武汉封城时,哽咽着但坚定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武汉历经磨难,

终过难关。从历史上看,1890年,张之洞坐镇湖北,兴办汉阳铁厂,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1896年,由于清政府缺乏资金,汉阳铁厂招商承办,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发行股票、筹集资本。下列关于汉阳铁厂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B.起初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代表C.后来发展为官督商办企业D.创办的目的是求富【答案】B【解析】【详解】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符合

题意,故选B;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求富,AD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汉阳铁厂招商承办,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可知,汉阳铁厂后来发展为官督商办企业,

C不符合题意,排除。17.“民族资本主义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A.上海轮船招商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南通大生纱厂D.无锡保兴面粉厂【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发昌机器厂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B;A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排除A;南通大生纱厂、无锡保兴面粉厂是甲午战后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18.张謇说道:“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工业A.应大力发展重工业B.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C.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D.注重发展民族工

业,救亡图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地之大德曰生”“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等信息可知,张謇关注老百姓生活,即关注民生,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B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张謇关注民生,因此发展轻工业,而不是重

工业,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只是提到儒家的一句名言,没有强调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民族企业注重民生,没有强调其救亡图存的意图,D项错误;19.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其直接目的是A.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C.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和解决财

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彻底放弃的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的说法不符合史

实,D选项排除。20.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

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道路艰难曲折,不可能茁壮成长,故选D;ABC都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21.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

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的制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自强求富B.民主共和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抵羊”暗含抵制洋货的含义。使用国货、抵制

洋货体现作者实业救国思想,故C正确。22.“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

.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主要反映了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排挤和打击,故选A项;B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23.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

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F2包括“实业救国”B.一战期间F1>F2C.甲午战争后的初期F2>F1D.F1主要指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答案】B【解析】“实业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属于阻力,故A错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春天时期,动

力大于阻力,故B正确;甲午战争后的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动力大于阻力,而不是阻力大于动力,故C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政府政策,不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实,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动力、阻

力”,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阶段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4.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假设你是一位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兴办的

企业是A.机械制造业B.军事工业C.农业D.纺织和面粉业【答案】D【解析】【详解】纺织和面粉业属于轻工业,投资小见效快,故选D;机械制造业、军事工业属于重工业,投资大见效慢,排除AB;农业不属于工业企业,排除C。25.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

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A.先独立才能富强B.同时并举C.先富强后独立D.都不可能实现【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的确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但是民族不

独立,经济即使就是再发展,也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所以民族独立经济才能健康、正常的发展,也就是先独立才能富强。故A项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先独立才能富强【详

解】26.中国“一五”计划国家时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则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工业化的基础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平衡

发展国民经济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工业建设占58.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看出,工业建设占有很大比重,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中国开展“一五”计划,特点是优先发展

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由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时政预算支出很不平衡,排除C;一五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而不是发展乡镇企业,排除D。27.195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

韩梅梅》,讲述了韩梅梅作为一个“社”的猪饲养员成长的故事。这里的“社”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55年……社”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三大改造时期,“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正确;公私合营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人民公社在1958年开始,故C排除;包产到组属于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

紧扣材料信息“1955年……社”,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955年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全面推进土地改革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项;人民公社化、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属于集体农业,故排除AB项;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开始建立农业合作社,出现集体农业的痕迹,故排除D项。29.毛泽东在某次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

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据此判断,此次大会指的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要

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B;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题意无关,排除A;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CD不符合题意,排除。30.图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开始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A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纲;B中国八大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D中国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考点:邓小

平理论的形成。点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5)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1.经过二十多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D.沿江开放城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设立的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开放区,故

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32.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A.调整工业布局B.实行政企分开C

.鼓励租赁经营D.增强企业活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85年”可以知道,处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根据题干将一批省属企业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在全国开展,为了增强企业活

力,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故D项正确。题干内容与调整工业布局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企分开,B错误。只是改变了管理级别,没有提到租赁经营,C错误。33.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

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直接背景是A.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设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

】依据题干“1986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5年,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设立是在1980-198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是在198

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4.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

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三个梨儿”指的是三个有利于,它是A.判断实践的标准B.“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C.检验真理的标准D.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三个梨儿”是指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被视为判断实践的标准,故选A;“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提出

来的,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错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D错误。35.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每一次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

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成为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故选C。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详解】36.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

——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与象征,粮票的“光荣退休”反映

出了市场经济的到来,故“新时代”是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7.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

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③②①

④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应该是在中共十四大以后,②应该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③应该是在中共十一大,④应该是在中共十五大,所以正确顺序应该是③②①④,故选A,排除BCD。38.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迅速崛起为全国的一个经

济大省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下列与之相关的推动因素有①农村改革的开展②经济特区的设立③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④浦东的开发开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1

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改革的开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包括江苏在内的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①③④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江苏没有经济特区,②错误;

故选C。排除ABD项。第Ⅱ卷二、材料题39.时代变迁,中国经济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

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钱穆《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材料二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被打破,新的因素成长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因素,中国社会才向

前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就是:近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过渡时代。——《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五讲)讲义》(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何时开始被打破的?列举“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材料三辛亥

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注:统计是以使用动力的工厂为对象)年份厂名所在地创办人或主持人资本(元)工人数1863洪盛机器碾米厂上海600081872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县陈启源1875程恒昌轧花厂江苏奉贤2060002241878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朱其昂187

9裕昌厚丝厂广东南海陈倠樂1879机器轧油厂广东汕头——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3)据材料三,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材料四观察下列图表(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分别指出“短暂春天”和“短暂发展”两个阶段影

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答案】(1)经济模式: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小等(2)时间:鸦片战争后过渡: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出现(答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也可以赋分)(3)特点:主要出现在沿

海地区;资金少,规模小;主要投资于轻工业;采用机器生产(4)特点:曲折发展短暂春天: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短暂发展: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解析】【详解】(1)模式一问,根据材料“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等信息,可以得出是小农经济;特点一问,根据所学

知识,可以答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小等特点。(2)打破一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鸦片战争以后;表现一问,注意题干要求是“经济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等。(3)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的信息,可

以从企业的分布区域、资金和规模、企业的投资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手段等角度回答。(4)特点一问,根据材料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曲线图,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原因一问,根据所学知识,短暂春天的原因,主要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短暂发展;“短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国民政府开展国

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40.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

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启动最直接的动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以我国农村改革为例说明

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材料二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

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2)根据材料二,指出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有哪些?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材料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

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萧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3)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

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动因:旧有的体制(计划经济)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举例: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1978年后农村逐步开展包

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弊端: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挫伤职工生产积极性。关键: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特点:

全方位、宽领域、点面结合。(4)启示:改革开放需要破旧立新、制度创新;改革开放需要思想解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解析】【详解】(1)动因:根据“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得出旧有的体制(

计划经济)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举例: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结合所学,得出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1978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弊端:根据“

政企职责不分”得出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根据“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得出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根据“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得出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挫伤职工生产积极性。关键: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根据所学可知,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对外开放格局:结合所学,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根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宽领域、点面结合。(

4)启示:可从制度创新、思想解放、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