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011 MB
  • 2024-09-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0)页,3.01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b75e1755299c10f0343fdb3198774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8月期初调研高三地理试卷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在手机APP上查询到的“当地实时太阳位置与日出日落相关信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被方框遮挡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2.该同学所在地最可能是()A.北京B.上海C.成

都D.拉萨3.该时刻可能是北京时间()A.7:00B.10:00C.12:00D.15:00冀东沿海地区一年四季均有海陆风。下图为“不同时节冀东地区海风深入陆地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以下天气系统影响该地

时,较易观测到海陆风的是()A.准静止锋B.温带气旋C.强冷锋D.弱高压5.海风深入甲位置的时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下列四图为6月秦皇岛2、8、14与20时的近五年海陆风风向频率图,其中代表

14时的是()A.B.C.D.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调查发现,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落差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南侧与北侧落差差异小,两山地分水岭南侧与北侧降水差异均比较明显

。研究表明,未来图(下图)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导致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从水循环的角度,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有()①

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②大陆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③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④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关于图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的分析,正确

的是()A.流域面积缩小,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B.流域面积缩小,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C.流域面积变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D.流域面积变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

蚀强洪积扇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其南侧分布有山前断裂带,不同时期形成的扇体叠覆,形成垒叠式洪积扇,堆积物以砂砾石为主。下图示意大青山山前断裂带及洪积扇分布(洪积扇I、Ⅱ、Ⅲ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气候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垒叠式

洪积扇扇体形成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I—Ⅱ—ⅢB.Ⅱ—Ⅲ—IC.Ⅲ—Ⅱ—ID.I—Ⅲ—Ⅱ10.与洪积扇I、Ⅱ相比,洪积扇Ⅲ规模最大,原因主要是其形成时()A.大气降水量最多B.山地抬升幅度最大C.冰川融水量最大D.山前平原最为开阔11.该区域山前洪积扇耕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地

震多发B.降水较少C.距黄河远D.土壤贫瘠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下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站点海拔(m)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土壤冻结天数(天)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①66322.82769741②77621.235210356③110619.655412064④121019.2599126103⑤185416.58021448512.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A.所在山

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13.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积雪深度B.风力大小C.冬季气温D.太阳辐射14.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A.太

行山脉B.长白山脉C.横断山脉D.天山山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构成主体为乡城人口流动,其发生过程既深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研究人员用图层结构示意我国乡城人口流动的发展层次现状(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乡村人口进入M。圈层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政策16.图示乡城人口流动()A.户籍迁移使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B.家庭化迁移缓解了城市人口老龄化C.非家庭化迁移减轻了乡村老龄化D.兼业化加剧了乡村

人口老龄化程度17.乡城人口流动中反向流动,可能()A.制约小城镇发展B.造成乡村住房紧张C.使城市人才短缺D.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传统村落是承载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传统村落与民居遗存丰富,其中开放型文化区包含传统村落395个。世代生息于此的山区居民

在长期劳作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生产经验,展现了生态智慧。下表为开放型文化区传统村落地貌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貌类型山地喀斯特山地喀斯特丘陵丘陵平原台地村落数量(个)2101302120131所占比例(%)53.232.95.35.13.3

0.218.该文化区传统村落规模普遍表现为中、小型特征的原因是()A.习俗和基础设施水平制约B.矿产资源匮乏C.地形和农业发展水平限制D.水热资源不足19.为了保护村落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村落依山而建,从高到低依次是()A.林地、村落、梯田B.村落、梯田、林

地C.林地、梯田、村落D.村落、林地、梯田20.部分村落位于山顶,并呈现沿山脊走向扩展的形态,主要考虑选址地()①土层深厚易耕作②水源丰富③采光通风好④避免水灾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冷凉经济,是指在冷凉

气候(年均气温低于20℃,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全年多风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条件下,以冷凉产业为核心衍生出的地方特色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认为,气候冷凉、热量条件差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导致大面积山区非耕地的冷凉气候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90%以上的粮、棉、油、肉、奶、蛋主要来源于仅占国土面积13.9%的平原耕地区。下图示意品质型特色农业开发利用的内在逻辑。完成下面小题。21.相比雨热区,冷凉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有()①病虫害少②无霜期长③农作物种类多④土壤污染程度

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为提高冷凉区农业产出效益,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温室农业,提高复种指数B.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单产C.调整农业结构,推广机械化作业D.实施套种间作,提高土地

利用率23.冷凉区农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直接贡献是()A.缓解雨热区耕地过度利用B.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量C.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D.丰富地方优质种源的种类二、综合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据考证,古代的毛乌素沙地

曾经水草丰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现在,历经60多年的治沙过程,80%的毛乌素沙地得到治理,区域内的流动沙地趋于固定。图1为毛乌素沙地概况图,图2为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图。材料二在良好生态防护屏障的庇护下,

榆林市“草、羊、枣、薯”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逐步架构起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同时现代特色大农业、大生态产业与能源工业形成了独特的“沙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力量。(1)结合材料,例举毛乌素

沙地地理环境过渡性的表现。(2)结合材料,分析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原因。(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啸是典型的海洋灾害。深海海底强烈浅源地震、火山喷发及其诱发的海底滑坡、坍塌等海底地形的

突然变化往往引发大洋水体波动,当波动的大洋水体接近近岸浅水区时,波速变小,振幅陡涨,形成巨大的“水墙”侵入海岸带,形成海啸。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一爪哇岛一带海底地震频发,1976年以来共发生6次由海底地

震引发的海啸,损失巨大。图6为上述6次海啸的地震震级及震中分布。(1)图示部分区域海底地震频发但极少引发海啸,推测其可能原因(3分)。(2)解释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侧及南侧沿海地区在当地历次海啸发生时损失较大的原因(4分)。(3)请简述可以减少当地海啸产生的损失的有效措施(8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本纳斯沙漠(下图)面积大约为280平方千米,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西部片是指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影片,陡峭的山谷、苍凉的荒原是此类影片的经典元素。美国西部的犹他州是早期西部片的拍摄地。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部片

多在经济相对落后西班牙本纳斯沙漠地区拍摄。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西部片拍摄地转至非洲,本纳斯沙漠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近年来,该地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1)分析本纳斯沙漠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的

原因。(2)说明20世纪60年代西部片拍摄地由早期的美国犹他州迁往西班牙本纳斯沙漠地区的原因。(3)推测电影产业的兴起对20世纪70年代的本纳斯沙漠所在地区的影响。(4)说出美国西部片电影产业转移对我国沙漠地区承接

该产业的启示。参考答案:1.A2.B3.B【解析】1.根据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可知当地当日昼长为12小时22分钟,昼长略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离赤道比较近;12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故D错误,6月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故B错误;同时日期为28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南移,28日直射南半球,故C错误;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北移,28日直射北半球,且离赤道较近,故A正确。所以选A。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昼长为12小时22分钟,且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

当地正午地方是为12点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日出加上昼长的一半,即该地正午北京时间为5:48+6h11m=11:59,说明该地靠近120°E,且相差1/4度,北京经度为116°E,故A错误;成都经度103°E,故C错误;拉萨91°E,故D错

误;上海经度121°E,最为接近,故B正确。所以选B。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1:5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时6点太阳大致位于正东方位,地方时12:00位于正南,而此地此时太阳方位为东偏南39.4°,不是正南,故C错误;7:00时太阳应该是从正东往南偏15°,所以A错误;15:

00太阳已经位于西南方向,故D错误;此地北京时间11:59太阳高度最大,此地正午太阳高度60°左右,此地此时太阳高度50.06°,接近最大,故时间距离11:59还有一个多小时的10:00,而且此时太阳方位业接近东南方附近,故B正确;所以选B。【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

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4.D5.B6.A【解析】4.海陆风属于局地风,当背景风较强时,局地风不明显;反之,局地风明显。天气系统带

来的大气运动属于背景风。当陆地或者海面受弱高压控制时,背景风较弱,海陆风明显,D正确;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叫准静止锋。锋面区域内,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

较重的干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从而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该天气系统影响下,不易观测到海陆风,A错误;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

、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故不易观测到海陆风,B错误;冷锋过境时,会伴有偏北风加大、气压升高和温度降低等现象,有时会造成雨雪天气,夏季甚至会造成暴雨。强冷锋天气系统控制下,不易观测到海陆风,C错误。故选D。5.海陆风的成因为昼夜交替过程中海洋与陆地间的气温差,

即日间海面上气温低于陆地,而夜间高于陆地。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从图中可知,甲地相较于其他地方更深入内陆,夏季海洋上形成高压,海风推进得最远,海风深入甲位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白天,陆地气温约在14时最高,即海陆间温差这个时候会最大,下午14-15时海风最强;此后陆地气温逐渐下降,海风便随之减弱约在晚间21-22时,海陆温差消失,海风停止。六月某日14时,秦皇岛海风强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海风多为偏南风,A正确;图B中,西北、东南、西南风向频率大致相

当,B错误;图C中,仅西南风向频率最高,C错误;图D中,北风频率最高,偏南风最弱,D错误,故选A。【点睛】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

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垂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其风力大小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有关。7.D8.A【解析】7.由材料可知,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地形对夏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

流下游输水,当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裂隙发育,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①③④正确;当地山岳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

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A正确,C错误;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

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BD错误;故选A。【点睛】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9.C10.B11.D【

解析】9.随着地壳的抬升,形成晚的冲积扇会覆盖在形成早的洪积扇的上方,形成晚的洪积扇整体海拔高,由此可推断洪积扇扇体形成由早到晚排序Ⅲ—Ⅱ—I,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由图可知,洪积扇Ⅲ形成于暖干环境,降水少,A错误;山地

抬升幅度最大,地势落差最大,流速最快,搬运能力强,泥沙沉积多,形成的冲积扇面积最大,B正确;阴山山脉无冰川,C错误;山前平原在三个时期变化差异小,D错误。故选B。11.结合材料,该洪积扇堆积物以砂砾石为主,土壤发育差,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土壤贫瘠,因

而耕地少,D正确;该区域位于板块的内部,地震发生的频次少,A错误;该区域降水较少、距黄河远,距离灌溉水源远,影响其耕地的数量,但冲积扇往往有丰富的地下水,所以降水少、距黄河远不是耕地少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点睛】冲洪积扇的分布特征主要从冲积扇的形状、规模、分

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冲积扇的规模大,说明其形成地质时期内的气候条件以及构造运动利于冲积扇的发育。12.C13.A14.D【分析】12.从表中资料可看出五个站点中,站点⑤海拔1854米,降水最多,只能说明是五个站点中降水最多,并不能说是

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854米,A错误;表格中五个站点的年降水量与7月平均气温成正相关,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温对降水的影响是不大的,B错误;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山脉L谷地季节性冻土广布,说明该山脉纬度较高,且冻土只能在气温低时存在,C正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提前,D错误。所以选C。13.从表中资料可看出⑤站点的降水比④站点多了200mm左右,降水多,冬季积雪可能大,积雪的深度就大,积雪深度有效地保持地温,因此土壤冻结

最大深度比④站点小,A正确;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⑤站点的冬季气温比④站点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该更大,但表中土壤冻结最大深度⑤站点比④站点小,C错误;⑤站点海拔比④站点高,太阳辐射⑤站点可能更强,但⑤降水多,阴雨天多,太阳辐射

不一定更强,D错误;风力大小对地温的影响不大,且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风力大小差异不大,不能成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所以选A。14.太行山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

5℃,不可能在600多米的海拔就出现40cm的季节性冻土,A错误;长白山、横断山区年降水量较大,从表格中①②站点的降水量也可以排除长白山脉、横断山脉,BC错误;天山山脉地处内陆,纬度相对较高,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从

表格中①②站点的降水量,天山也比较符合,D正确。所以选D。【点睛】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影响因素有:气温、地下水水位、土质和含水量、积雪覆盖厚度。15.D16.B17.D【解析】15.M0层乡村人口实现了市民化,其特点是户籍已迁,而我国流动

人口户籍的迁移主要由政府政策决定,因此乡村进入M圈层的主导因素是政策,而经济、交通和文化虽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根据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人口的主力为青壮年劳动力,若实现家

庭化迁移,迁移人口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及其子女,故家庭化迁移能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A错误,B正确;兼业化劳动力就近获顾务农和经商务工,不会加剧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CD错误。故选B。17.人口反向流动主要是在城市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故乡,这部分人员在外大多获

取了生产技能并实现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回乡后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可能性较大,能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A错误,D正确;在城市经商务工又回流到原籍故乡的人口中大部分原来就有住房,不会造成乡村住房紧张,B错误;人口反向流动主要是在城市经商务工的乡村人口回流到原籍

故乡,会使得城市人才部分流失,但占比较小,不会到人才短缺的程度,C错误。故选D。【点睛】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推动乡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使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故乡城流动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体,占

比最高;逆城市化是指当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市化速度就会放慢,甚至出现逆向流动人口超过正向流动人口的现象,我国目前整体上仍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期,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应最小。18.C19.A20.C【解析】18.

该文化区传统村落形成历史悠久,主要产业是农业。据表可知,该文化区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地、喀斯特地貌区,平地少,可知该地耕地也较少,耕地分散,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进而导致村落分布分散,营建规模也偏小,故C正确;根据该地地形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水热

资源丰富,故D错误;矿产资源主要是开发为非农经济活动,主要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村落无关,故B错误;习俗不能影响村落的规模,所以A错误。故选C。19.村落选址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及用水的方便性,少占用肥沃土壤,避免污染水源,同时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为了保护村落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村落依山建于中部,其上部为林地,下部为梯田,上部林地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村落居中不占耕地,用水和生产方便;农田下部,地形平坦,便于引水灌溉,故村落依山而建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地

、村落、梯田,A正确,BCD错。故选A。20.山顶和山脊地势高,坡度较大,土层瘠薄,且不易汇水,①②错误;而高处通风采光条件好,③正确;根据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规律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常引发山洪,故村落选址高处可以避开山洪,④正确。故选C。【点睛】地形

主要影响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和规模。21.C22.D23.B【解析】21.相比雨热区,冷凉区气温低,气候干旱,病虫害少,且冷凉区土地开发利用时间短,利用强度小,土壤受农药和化肥的影响小,污染程度较轻,①④正确,C正确;冷凉区受热量限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少,无霜期短,②③错误,A

BD错误。故选C。22.为提高冷凉区农业产出效益,应充分利用当地冷凉生态的优势条件,以优良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而不是在改善热量供应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技术,与全国其他农业优势区域比拼短期高产量,A错误;加大化肥使用量,容易导致土壤的板结,不利于农业可

持续发展,B错误;推广机械化作业,只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不能提高农业产出效率,C错误;实施套种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也能保障农产品的品质,D正确。23.我国粮食安全包括粮食供给量的安全和粮食品质的安全,冷凉区农业的发展既能增加粮食供给量,同时冷凉区所产的粮食品质高,所以冷凉区农业

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直接贡献是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量,B正确;缓解雨热区耕地过度利用不是直接贡献,A错误;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属于直接贡献,C错误;冷凉区农业发展可以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量,但不能丰富地方优质种源的种类

,D错误。故选B。【点睛】中国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地域差异大。生产水平不平衡而发展潜力大。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

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24.(1)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过渡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区。(2)自然原因:气温稳定,蒸发量变化不大;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人为原因:“

三北”防护林等治沙措施的实行,当地植被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破坏。(3)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巩固社会效益;改善沙区生态

环境,促进沙区生态恢复,保障生态效益。【分析】本大题以毛乌素沙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详解】(1)由图示材料可

知,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大约是300~400mm,降水相对较少,正处在森林和草原、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种植业与畜牧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带上,也正是因为处在过渡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2)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流动

沙地趋于固定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的,首先,其本身气候条件就有利于植被恢复,读图2可知气温趋于稳定,蒸发量变化不大,加之近年来降水量有所增加,植被恢复效果更佳,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其次,人类的治沙措施不断落实,“三北”防护林等治沙措施的实行,

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而且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种植粮食和放牧的经营方式,减少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破坏,对当地生态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本题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毛乌素沙地大力发展“沙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因此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效益方面,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方面,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

富;生态效益方面,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使沙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保障生态效益。25.(1)26.(1)欧洲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不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蒸发弱,地势较低,深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降水多,气候湿润,沙漠不发育;本纳斯沙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冬季位于西风的背风谷地,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形成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2)本纳斯沙漠地区地势陡峭,属于山谷,气候干旱,与美国西部环境相似;犹他州在20世纪60年代时经济发展水平高,地租和消费水平高,拍摄的成本高;而此时西班牙经济较美国落后,拍摄

地迁至此地可大大节约拍摄成本。(3)有利: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利:区域内人口数量增加,建设拍摄影片所需的场景等,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4)加快对应配套

设施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产业入驻;加大对自然生态沙漠环境的保护;拍摄地环境建设要积极融入当地环境。【分析】本题以西班牙东南部的本纳斯沙漠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沙漠的成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三产业对区域的影响

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详解】(1)主要从降水较少的角度展开分析。读图,从纬度位置来看,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没有低纬度地区,所以不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气温偏低,蒸发弱,且受西风和北

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降水多,气候湿润,不利于沙漠的发育。本纳斯沙漠在欧洲属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气温偏高,蒸发较强,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朗干燥;受地形的阻挡,冬季又位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较强,降水少。

故本纳斯沙漠常被称为欧洲西部唯一的沙漠(2)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西部为高原山地,气候为大陆性气候,陡峭的山谷和荒凉的草原,这些都影片的背景,读图,从地形上看,西班牙本纳斯沙漠地区也是山谷地形,结合上一问分析,该地气候干旱,有沙漠景观,与美国西部具有相

似性。结合历史知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较欧洲发达,美国的地租和劳动力成本高,西班牙的地租和劳动力成本则相对较低,迁移到此地可节约拍摄成本。(3)影视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在一个区域的发展必然会对区域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和社会方面

,产业之间是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的,电影产业在当地兴起,其上游的摄影机和摄影耗材制造,与摄影有关的服装道具制造,下游的制作和营销等都会随之兴起,可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的就业和文化市场繁荣,促进

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而不利的影响更多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影片拍摄不可避免地会对摄影地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会导致环境污染、景观的破坏等问题,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人口的增多,大城市病也可能随之产生。(4)为了能够顺利的承接该产业的转移,应当要加快道路交通等

对应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产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降低成本;加大对自然生态沙漠环境的保护;拍摄地环境建设要积极融入当地环境。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