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9.815 KB
  • 2024-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docx,共(9)页,29.81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5f36d256f2c1b076f21f2a6100a9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7届高一上定时检测(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4年10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

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留存,以备评讲)。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辣椒

是以辛辣成为调味料的。人们长期习惯于称呼辛辣的刺激感为“辣味”,但是我们常说的辣味其实并非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觉,所以可以将“辣味”视为一个词组,表达的意思是“进食辛辣食物带来的感官刺激”。因为辣是一种感官刺激,所以人类身体没有

味蕾的部位仍然能感觉到“辣”。人的舌头能够感受到的味道只有酸甜苦咸四种,人在摄食含有辣椒素的食物时,辣椒素通过激活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痛觉受体,通过神经传递将信号送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心率上升、呼吸加速、分泌体液,同时,大脑释放内啡肽,

使人产生愉悦感。内啡肽可与脑内吗啡受体发生特异的结合反应而产生类似吗啡作用的多种内生肽,内生肽有镇痛和产生快感的效果。良性自虐机制可以用于解释人为什么热衷于吃辣椒。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罗津研究指出:当人们进行一些消极行为时,其身体

和大脑会感受到威胁,但随后他们会发现并不存在危险,因此产生一种“驭体于灵”的快感。简言之就是通过身体不适来获得精神愉悦,之后让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愉快感。吃辣是一种社交行为。人类吃辣的行为与饮酒的行为有类似之处。学界对饮酒行为带来信任的解释是由于人类从血缘社会

过渡到地缘社会时,遇见陌生人的几率大大提高,因此相互之间的交往要付出更高的“信任成本”,酒在这个时期作为一种昂贵的产品,劝酒就变成了一种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来换取同伴的信任的行为。吃辣的行为和信任关系产生的机制与喝酒类似,但是吃辣并不导致

持续的伤害。共同吃辣的行为也就隐喻着“我愿意与你一同忍耐痛苦”,这种共情造成了信任的产生。吃辣的行为还有一种炫耀忍耐痛苦能力的意义,在这层意义上,文身也有相似的作用。习武之人在比试以前往往向对方展示文身,表达的是“我在忍受痛觉上要比你更胜一筹”。俗话说,未学打架先学挨打,

能够忍受痛苦显然要在比武的时候获得更大的优势。吃辣也是一种忍受痛觉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可以经过锻炼来培养的能力。(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有改动)材料二:曹雨《中国食辣史》的第三部分将辣椒放在饮食的政治经

济学解释语境下,主要谈论了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的变迁。他提出,辣味的流行是近三十年来的一个突出饮食现象,是伴随着中国饮食的商品化过程、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现象。辣椒和以辣椒作为主要调味料的菜肴属于江湖菜和庶民菜,是传统中国社会底层的饮食习惯。比如,曹雨认为,辣椒在西南饮食中的流行,其

实与当地社会贫困缺盐有关。辣椒在中国的第一次记载是在明朝人高濂的《遵生八箋》中,“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辣椒在中国用于食用的最早记载,现在所能查到的就是康熙六十年(1721)编成的《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

代盐。”到道光年间(1821-1850),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番椒”,“居民嗜酸辣,亦喜饮酒”(《清稗类钞》)。此外,光绪《四川盐法志》卷十的一条记载也值得参见:“黔省地瘠民贫,夷多汉少,夷民食盐在可有可无之间,家道稍丰者向商贾买盐以资食用,其穷夷则概食山菜所酿辛酸之物,

或曰辣子,或曰酸浆,竟不食盐。”人口的增殖使得农民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土地用于种植高产的主食,加上山区获得食盐成本高昂而不便,此时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的调味副食遂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在1949年以前,这种饮食习惯仅限于社会中下层,即使在传统食辣区域的城市中,辣味菜肴也并不占优势。在传统的饮食文化阶级格局碎片化之后,辣味得以打破阶级局限而发生流散。辣椒和甜味、酸味、咸味的对比中更可看到其独特性。首先,甜味作为一种在

前工业化时代比较高价的调味品,在中国一直没有能够形成普遍的流行,也就是说,甜味并非中国传统平民饮食的味觉特征,即使在工业化时代甜味变得廉价而易于取得,中国人这种流传已久的味觉偏好仍然有强大的韧性维持下去。因此在欧洲和北美零食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甜味,在

中国并不盛行。而辣味和咸味或者酸味的搭配是中国人最为习惯的调味。在中国前工业化时代,零食的主要口味是咸味和酸味,如各种炒豆子、豆干、花生、瓜子等物,都是咸味的,而辣味的添加又能够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致使食用者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更促进了辣味零食的流行。而当中国进

入工业化时代,原是贫农食物的辣椒,被大量的来自农村的移民带入了城市的饮食文化中,反而成为了新移民的象征性食物。辣椒原本的乡村食物的标签被逐渐地剥离,反而成为了工业化的城市中的标志性的食物,随着食用辣椒的人群

的社会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今随着辣味元素席卷整个餐饮食品圈,连曾经饮食标榜鲜、淡、甜的广东、江浙等地也刮起了一股辣旋风,“无辣不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摘编自《认识一下辣椒写作》,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辣时痛觉受体被激活,产生信号并被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导致心率上升等典型食辣症候。B.文身和食辣有相似作用,人们文身就是为了炫耀自己对痛苦的耐受力。C.甜

味在中国一直没有能够形成普遍流行,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味觉偏好等方面的原因。D.《中国食辣史》对于辣椒的研究是从文化、心理、历史、传播等多重视阈展开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把饮酒和食辣进行类比,强

调两者都是通过对自我的伤害来获得同伴信任的一种社交行为。B.材料一后半部分对辣的象征意义的阐释是建立在“辣是一种痛觉”基础之上的。C.材料二用历史的眼光和政治、经济的视角审视辣椒在中国饮食中阶级地位的变迁。D.材料二中引用大量证据,证明食辣是传统中国社会底层的饮食习惯,从而证明贫困

缺盐导致了辣椒在西南饮食中的流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辣是一种痛觉,所以手等没有味觉细胞的器官也能感受到辣的刺激,因此“辣味”的称谓是错误的。B.人热衷于乘坐过山车,或是跳楼机

,或是看恐怖电影,都可以用良性自虐机制加以解释。C.吃辣可以通过锻炼来培养,所以一些人在长期吃辣以后,对辣的忍耐能力也会有所增强。D.《遵生八箋》把辣椒称为“番椒”,由此大致可以推断出辣椒原产地并非中国。4.根据“良性自虐机制”的相关内容,从

生理角度具体分析“人为什么热衷于吃辣椒”。5.从前人们因为贫穷少盐而食辣,今天“无辣不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解释其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的自白顾随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

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的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

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经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但想

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见,昂然地走出去。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

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

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

》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我同他说些什么呢?

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孔子有些怃然了。——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那种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么?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装着鸟儿的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

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头,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

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

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子路被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

—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竟二十年了,到处

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缘故吧?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

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公虽以“孔仲尼”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圣人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

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象,也表达了“处世需要机变”的主题。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

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中子路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本文所描绘的子路形象与此一致。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

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的C.在对待叶公的态度上,孔子和子路不一样,他欣赏叶公,是出于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与同情。D.《论语·宪问》中,晨门曾经用“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评价孔子,这

句话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篇小说中孔子的形象。8.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9.“我们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怎么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富公①知青州,岁穰而河朔大饥,民东流。公以为从来拯饥多聚之州县,人既猥多,仓廪不能供,散以粥饭,欺弊百端,由此人多饥死,疫疾随起,居人亦致病毙。是时方春,野有青菜,公出榜要路,令饥民散入村落,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

听流民擅取。使富民等级出米以待之。民重公令,米谷大积。分遣寄居闲官往主其事。问健吏募民中有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给纳、守御之役。借民仓以贮,与流民约,三日一支,出纳之详,一如官府。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饿死者无几,作丛冢葬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

千人,奏乞拨充诸军。自是天下流民处多以青州为法.。(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材料二:晏②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蠲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晏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

则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灾沴之乡,所乏粮耳

,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因.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粟,资之粜运,散入村闾,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以为“二胜”。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③远矣!王荆公但

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注]①富公:富弼,北宋名相。②晏:刘晏,唐朝名相。③桑、孔:汉代政治家桑弘羊、孔仅,善的的管理国

家政财。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在A赐与B当使之C耕耘D织纴E常岁F平敛之G荒则蠲H救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

等到,和“比肩接踵”的“比”词义不同。B.法,范式,与“徇私枉法”的“法”词义不同。C.虽,即使,与“虽有槁暴”中的“虽”词义不同。D.因,依靠,与“因循守旧”的“因”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富弼认为将灾民聚集在州县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公家库存供应不足,很多灾民会饿死,由此引发的疫病又会导致其他居民染病身亡。B.富弼在赈灾时改变以往集中管理的方式,引导流民分散到村落;灾后又安置流民返乡,将流民中的健壮者招募、充实到

军队中。C.刘晏日常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和收成情况,在老百姓因歉收而陷入贫困之前,就及时将救灾的措施呈报朝廷,可以称得上善于筹划。D.冯梦龙赞赏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做法,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但是超过在理财、

养民方面表现不佳的王安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出榜要路,令饥民散入村落,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2)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14.在赈灾过程中,富弼和刘晏分别发挥其

善用人与善理财的优势。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1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合乎)闻.道有先后(听见)而闻者彰.(清楚)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B.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而绝.江河(穷尽)师不必贤.于弟子(超过)作《

师说》以贻.之(赠送)C.声非加疾.也(快速)用心一.也(专一)士大夫之族.(类)则耻师焉,惑.矣(疑惑)D.假.舆马者(借助)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郯子之徒.(同类的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的1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

爪牙之利..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故木受绳则.直则.群聚而笑之C.顺风而.呼犹且从师而.问焉D.风雨兴焉.或师焉,或不焉.1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滞客郑獬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浑。舟人击鼓挽舟去,牛头刺地挽不行。我舟系岸已七日,疑与绿树同生根。忽惊黑云涌西

北,风号万窍秋涛奔。截断雨脚不到地,半夜霹雳空杀人。须臾云破见星斗,老农叹息如衔冤。高田已槁下田瘐,我为滞客何足言。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头刺地”形象地描写出牛用尽力气拉船的样子,令人联想到

干旱的严重程度。B.“疑与绿树同生根”,不仅写出天旱无法行舟,且流露出对旱情将持续很长的担忧。C.“忽惊黑云涌西北”的“惊”表现作者久滞后见乌云骤聚大雨倾盆时的欣喜之情。D.这首诗感事抒怀,在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中,暗含人物心理和情绪的起伏变化。19.“

高田已槁下田瘐,我为滞客何足言”一联可以视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2)一个人的后天努力尤为重要,哪怕是资质平庸,只要不停努力也能成功,正如《劝学》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师说》一文不仅论证严密,而且语言简洁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而且还要通过体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和健康不能完全等同,体育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健康,但是,健康离不开体育运动。所以,要提

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至关重要。对高中学生而言,①,可以不断地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并使其强壮,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单一的体育活动难以满足促进学生身体正常、更好发育的需求。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基本体操和基本活动。高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能否

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②。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文化的渴求,对新的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意识,比初中学生强烈得多。因此,要注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第一段用被字句,第二段用把字句,第三段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界上有各种声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

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我们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