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docx,共(10)页,167.38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e0aff4214568f126ec61d2618803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1.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这说明当时()儒家提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道家提
倡“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兵家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A.各学派均关注人与自然B.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C.各学派的主张渐趋一致D.思想服务于统治的需要2.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渊
源图。据图可知A.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B.儒法两派之争已见分晓C.诸子思想相互融合发展D.法家思想源于儒家体系3.“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指出了百家争鸣的消极后
果B.批判了“焚书坑儒”的恶劣影响C.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影响D.否定了汉武帝的文化专制政策4.《家礼》为南宋朱熹所作,全书以宗法理念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设定了详尽细致的礼仪规范。《南赣乡约》是明王守仁在巡抚南、赣、汀期间,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
,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A.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B.实现了理学对乡村的自主管理C.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践行了儒家通俗化的价值理念5.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
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6.从
图一到图二,反映出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儒家思想的革新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7.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卓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
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他认为四大发明()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
价值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8.两宋山水画对比时期北宋南宋代表类型以汴梁为中心的北方山水以临安为中心的南方山水内容高山大川岸芷汀兰植被多表现阔叶落叶林多表现常绿阔叶落叶林用笔强调笔法强调墨法意境阳刚、壮美、雄浑阴柔、优美、飘渺某同学据上
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A.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法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9.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都大量出现一种才子遇佳人的故事套路。多以才子偶遇佳人,私定终身遭遇阻碍,待才子科举及第,两
人结为秦晋之好的大团圆结局。该现象集中反映了A.统治阶级教育特权被打破B.世俗文化瓦解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取向D.民众同情才子佳人的悲惨遭遇10.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①竹简隶书一牛挽
犁素纱禅衣水排②心学文人画《萍洲可谈》商业街柳词③雕版印刷《春望》釉下彩绘海上丝绸之路坊市④刀形币《小雅》淬火工艺青铜鼎士A.④①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1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
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1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13.下表为1920~192
2年《新青年》部分栏目简介。据此可知,《新青年》()栏目活动俄罗斯研究专栏发表了许多真实介绍苏俄革命基本经验和建设情况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登载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出版的广告社会主义讨论
专栏批判胡适派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C.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D.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相符合的A.AB.BC.CD.D15.下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提出社会主要矛盾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改革开放成果非常显著B.社会贫富差距日趋消失C.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16.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放弃了苏联式的“凯洛夫教育学”,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
的尝试。改革开放后,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这一过程反映出A.教育政策逐渐与国际相接轨B.教育方针为民众喜好所左右C.教育事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D.教育领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17.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下列各项中,可能作为这场考试场景的是()A.背景音乐:反
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8.据《中国科学院编年史》记载,从1955-1970年,中科院年度大事共20
9项。其中36项属于与核弹、导弹和卫星都相关的通用性事件,27项与核弹相关,14项与卫星相关,7项与导弹相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实施了提升国防能力的战略决策B.高新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C.建立起现代化的海陆空防卫体系D.载人航天技术已取得
重大突破19.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C
.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20.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马丁•路德的恶毒咒骂,而即将发现血液循环的、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D.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21.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
,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下列作品与《消失的足迹》风格相近的是()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C.《战争与和平》D.《百年孤独》22.读下列《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该项统计可以看出A
.宗教改革对价值取向的影响B.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C.工业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D.进化论瓦解宗教观念的过程23.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
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C.二者都构想了未来社会的政治制度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
的批判24.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25.兰斯·戈尔指
出,“苏东垮台后,当全世界都相信共产主义已经都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时,邓小平却坚定地宣布了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法国学者夏泰宁也指出,“(此时)邓小平使中国人在思想上、观念上的最大变化,莫过于政治意识的迅速淡化和经济意识的迅速增强。”下列表述中,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不管黑猫白猫,捉住
老鼠就是好猫”B.“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6.在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国内高中的课程,以俄语取代英语。1964年,国务院批准《外
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这种变化主要是基于()A.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B.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C.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D.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27.文艺复兴早期,薄伽
丘认为但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公众事务”和“荣誉”上是不值得的;15世纪人文主义者布鲁尼则将“在共和国政府里为公民服务”视为但丁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对但丁评价的差异说明了A.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所发展B.文艺复兴已超越了文学和艺术领域C.人
文主义者之间存在严重分歧D.阶级与立场影响人们对人物的评价28.2020年,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减少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人们通过微信等平台团购生活用品,广大师生利用多种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和学习,一些单位通过腾讯或钉钉等平台进行远程办公。这些现象加速了“微时代”
的到来。这说明当代中国()A.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B.科技发明推动经济布局的优化C.经济结构的革命性变化D.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互相促进29.外国语学校决定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准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拜伦的诗歌创作”“雨果的小说艺术”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
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决定安排一个“舒伯特之夜”的音乐会。下列为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恰当的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B.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C.浪漫主义的文艺D.现实主义的文艺30.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
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则材料实质上A.批判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肯定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性C.肯定了“中学为体”的积极作用D.指出学习西方的必要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
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2)据材料二,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
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鸦片战争后价值观念的
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
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32.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材料一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还有更为深层的社会根源——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
以来发展了一种政治世俗主义,削弱了其精神凝聚力,卷入了外交和军事纷争;教会信仰的极度虔诚和神灵与经常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唯利是图的教士阶层形成了鲜明对照;王室力量的兴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的地方叛乱此起彼伏,与教皇和哈布斯堡神圣
罗马帝国的普世野心针锋相对。——塔纳斯《西方思想史》材料二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
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伏尔泰《哲学通信》材料三事实上,大批群众是被他们中的一个人或多个人领着走的……说社会的进步是由于历史上某个时期的社会思想条件自然而然发生的,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它实际上只是在这个社会已下定决心进行实验之后才一蹴而就的。这就是说,这个社会必须要自信,或无论怎样要允许自己受到震撼,而这种震撼始终是由某个人赋予的。——亨利·伯格森《道德和宗教的来源》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
一,概括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在这场改革中的核心主张。(2)结合材料一、二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相关史实,撰写一篇小论文,评述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
、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
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
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
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不同特点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