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docx,共(12)页,29.6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303c8429bbc8a5efb168f76bf680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B2.C3.B4.A5.A6.C7.A8.C9.C10.A11.B12.B13.B14.B15.A16.C17.A18.A19.D20.D21.D22.B23.C24.B25.D26.B27.A2
8.D29.C30.C31.(1)品德:超越利害得失;关怀社会。主张:仁;礼。(2)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旧士族消亡;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影响:扩大统治基础;参与国家治理;限制君权;维护中央集权。(3)表现:吸纳西方的相关要素;呈现分散化状态;无理性
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政局动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不充分;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探索不同救国方式。(4)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开展和进一步深化;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32.(1)社会根源: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教士阶层堕落;王室力量的兴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的地方叛
乱的兴起。核心主张:信仰即可得救。(2)材料观点分析个人评述论证社会的进步是由重要历史人物主导的观点一:赞成,伟大历史人物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论证:列举牛顿的成就,并简述其对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列举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家的相关史实,阐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观点二:反对,历史的进步是各种社会条件成熟的结果,并不仅仅依赖个别历史人物。论证:结合材料一中宗教改革的发生
原因,重点突出社会因素,马丁路德只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结合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指出运动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非重要历史人物主导。33.(1)特点:中国: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西方: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2)背景:中国: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西方: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解析】1.【分
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解读表格信息。【解答】B.“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交相利”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表明反对战争;“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以道佐人主者”“兼相爱”“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表
明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故可以得出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故B正确。A.“自然”表格无体现。故A错误。C.依据表格信息不足以得出本项结论。故C错误。D.本项所述与表格信息无关。故D错误。故选B。2.【分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要
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文信息。【解答】A.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的地位,故A项错误。B.题干信息反映了各派思想融合的情况,没有体现儒法两派之争,故B项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孔子、孟子、庄子及韩非子或者是师徒关系,或者是熟识关系,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家思想吸收他家的思想,
出现百家思想相互的融合的局面,故C项正确。D.韩非子和荀子是师徒关系说明法家思想源于儒家体系,但题干反映的是百家思想相互的融合,该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故选C。3.略4.【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依据“围绕日
常生活和冠、婚、丧、祭等现实中的重大事件”和“以南赣乡民为适用对象,制定并颁布的民间规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经世致用思想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益于国计民生,二者制定的礼仪规范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故A正确。B
.“对乡村的自主管理”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B错误。C.题干与“社会责任感”无关,故C错误。D.“通俗化的价值理念”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故选A。5.【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据题干提到,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顾炎武和黄宗羲批判李贽,故A项正确。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应该表现为反对
君主专制的思想,题干无法体现,故不选B。C.题干也无法体现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故不选C。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属于顾炎武和黄宗羲批判对象,不是原因,故不选D。故选A。6.【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儒学思
想发展,要求具备解读图片信息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C.图一反映的是程朱理学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明清之际早期的民主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传统儒家思想的革新,故C项正确。A.图一反映的是程朱理学的发展,图二
反映的是明清之际早期的民主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两幅图都没有涉及陆王心学,故排除A项。B.儒学道统的确立与突破是在唐宋时期,不符合图二,故排除B项。D.近代民主思想是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D项
。故选C。7.【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世界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可知四大发明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故A正确。BCD.说法均不准确。故选A。8.【分析】本
题考查中国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A.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格没有提到生产力方面的影响,故不选A。B.表格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片面解读了表格信息,故不选B。C.据表格“两宋山水画对比”“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
结论”,可知这位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两宋绘画的不同,并没有看到其深受两宋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故C正确。D.鉴赏艺术品应该从其风格、特点、绘画等全方位进行,而不是单独从绘画风格不同的原因鉴赏
,故不选D。故选C。9.【分析】本题考查世俗文学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与统治阶级教育特权被打破无关,故不选A。B.题干不能反映世俗文学的出现使封
建等级观念瓦解,故不选B。C.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并推动文化的世俗化,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的世俗情节均反映了文学世俗化倾向以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故C正确。D.题干并非强调民众
心理倾向,故不选D。故选C。10.【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汉代、唐朝以及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书法、绘画、文学以及思想等方面史实,要求解读表格信息。【解答】④①③②.依据表格信息可知,①出现在汉代;②出现在宋朝
;③出现在唐朝;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④①③②的排序正确。故选A。11.《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
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
查魏源的主要思想主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魏源主要思想主张的了解,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2.【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反思后的实践
活动是进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活动,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强,但最终都失败了。“第二次反思”应该指的是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反思是指以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思想解放潮流,故B项正确。ACD.AD两项均发生在甲午战后,是对洋务运动的反思;C项指的是辛亥革命,
是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三项所述均属于“第一次反思”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要求,故ACD三项错误。故选B。13.略14.【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故不选A。B.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正确。C.1940年1月,毛泽
东发表《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故不选C。D.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故不选D。故选B。15.【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运
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A.从表中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对物质需求较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入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因此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故A项正确。B.从“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还存在地区差异和贫富差异,并没有“日趋消失”,故B项错误。C.表格中没有提及企业自主权问题,故C项错误。D.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提出的,故D项错误。故选A。16.【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教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D.两项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不选AD。B.项表述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不选B。C.题干说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方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故C正确。
故选C。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革”结束后的我国教育复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A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分析选项:1977年的高考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而1976年10
月,“四人帮”被粉碎,A项符合题意。B“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排除B。C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排除C。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排除D。故选A。18.【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国防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应对恶劣的国际形势,实施了提升国防能力的战略决策,故在核弹、导弹和卫星等国防军事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故A正确。B.题干只能说明中国在某些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能说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故不选B。C.建立起现代化的海陆空防卫体系仍是现在中国不断追寻的目标,70年代并未建立,故不选C。D.项是在21世纪初取得的成就,与
题干时间不符,故不选D。故选A。19.【分析】本题考查早期人文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材料“有合理宽大的一面”说明不是性恶论思想,故A项错误;B.据所学可知理性是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的能力,据
材料“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可知B项错误;C.材料“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体现了神的地位,故C项错误;D.据材料“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可知古希腊的神具备人一样的性格,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20.【分析】本题考查
宗教改革,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该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题干反映的是教会对人文主义的打压,并未体现出爱恨交加的态度,故B错误。C.题干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与科学、人文主
义之间的联系,与宗教信仰自由无关,故C错误。D.根据题干“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虽然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权威下解救出来,但其却反
对哥白尼的科学学说,迫害人文主义者,说明其有反理性的一面,故D正确。故选D。21.【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由材料“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
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可知该作品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故选D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代表作,排除A项;《大卫·科波菲尔》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排除B项
;《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排除C项。22.【分析】本题考查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表信息。【解答】B.根据所学可知,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后期,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大幅下
降,这体现了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故B正确。ACD.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于19世纪中期,均与图表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ACD错误。故选B。23.【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和欧洲启
蒙运动,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解答】C.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严厉抨击了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王夫之和黄宗羲等人),但并没有为未来设想一套新的制度体系(以此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欧洲启蒙运动,不仅批判
了专制制度,更设计了新的资本主义的制度(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设想,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故C说法错误。A.明末清初的几位著名思想家,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使传统思想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故A正确。B.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
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故B正确。D.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和欧洲启蒙运动,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故D正确。故选C。24.【分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北大当时主
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服务政府,故A项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可知,这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可见蔡元培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故B项错误。C.题干并未提及西方文化的缺陷,故C项错误。D.题干只体现了蔡
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的支持,并不能得出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B。25.【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该项体现不出邓小平坚定的宣布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故排除A。B.该项强调的是敢为人先,与题干邓小平使中国人
在思想上、观念上发生的最大变化不符,故排除B。C.该项是指思想认识和观念的解放,不能体现出思想认识的具体内容,故排除C。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能体现出邓小平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又能体现出政治意识的淡化和经济意识的增强,故D项正确。故选D。26
.【分析】本题考查外交环境对国内外语教育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建国初期,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同时中国被西方世界孤立,可见学俄语的用处明显大于学英语,因此国内高中的课程,以俄语取代英语。1960年前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到
1964年,又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科目,而当时中美关系已实现正常化。据此可知,国内外语教育的科目设定,受外交环境变化的影响。故B正确。ACD.均与本题无关。故选B。27.【分析】本题
考查文艺复兴,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题干可知,14世纪的薄伽丘认为但丁在“公众事务”和“荣誉”上花费太多精力是不值得的,在他之后的布鲁尼则将“在共和国政府里为公民服务”视为但丁最重要的美
德之一,这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由关注个人到关注为公民服务,人文主义的内涵有所发展,故A正确。B.该项无法在题干信息中体现,故排除B。C.题干信息反映的是薄伽丘和布鲁尼对但丁从政的看法,不能说明人文主义者内部存在严重对立,故C错误。D.题干中薄伽丘和
布鲁尼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阶级立场具有一致性,故D错误。故选A。28.由材料可知,科技进步促进了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而社会需求又推动了这些科技的不断发展,故D正确;材料不仅包含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科技与人们工作、生活
紧密结合的特征,故A错误;社会生活与经济布局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不能等同,故B错误;此时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C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们通过微信等平台团购生活用品,广大师生利用多种网
络直播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和学习,一些单位通过腾讯或钉钉等平台进行远程办公”“微时代”。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9.略30.【分析】本题考查洋务思想“中体西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
.先要理解题干含义,其大意是近代世界处于滔滔发展潮流之中,而近代中国人多数是拘泥于古代传统、思想保守。洋务派提出的“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及制度,“西学”是指近代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技术。新生事物,必然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与扼杀,洋务派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出“中体西
用”。这样评价洋务派的做法,考虑了当时特定历史环境。故C正确。ABD.这三项都只是从一个方面评价洋务运动,并非实质性认识,故排除ABD。故选C。31.(1)本题考查孔子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史实和分
析题干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题干信息,可以概括出孔子理想中的“士”应具备的品德是超越利害得失;关怀社会。孔子提出“仁”、礼的主张。(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史实和分析题干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题干信息,可以分析概括出答案。“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主要包括:科举制度的影响;旧士族消亡;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其影响主要是:扩大统治基础;参与国家治理;限制君权;维护中央集权。(3)本题考查中
国近代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史实和分析题干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造成了中国鸦片战争后价值观念与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念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材料三概括出主要表现是吸纳西方的相关要素;呈现分散
化状态;无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价值观念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政局动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不充分;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探索不同救国方式。(4)本题考查中国现代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史实和分析题干的能力。根
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四,可以概括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作用是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深化;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
体具有重要意义。32.(1)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社会根源及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一“教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唯利是图的教士阶层”“王室力量的兴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的地方叛乱此起彼伏”
,结合相关的所学概括总结出主要的社会根源;根据所学得出信仰得救的核心主张。(2)本题考查社会进步与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概括材料信息。据材料三“事实上,大批群众是被他们中的一个人或多个人领着走的”“这个社会必须要自信,或无论怎样要允许自己
受到震撼,而这种震撼始终是由某个人赋予的”,结合所学概括总结出“社会进步是由重要历史人物主导的”主题性观点;根据材料二“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联系材料一“宗教改革还有更为深层的社会根源”的
具体信息理解及相关所学,得出赞成或反对两种结论,如持赞成观点,则应指出伟大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从牛顿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家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论证;如持反对观点,则应指出历史进步是各种社会条件
成熟的结果,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背景条件加以论证说明。此小题属于历史小论文类型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3.(1)本题考查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
手工业技术”、“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即体现在:宋应星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者,他多总结前人的经验,即“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而少于创造新理论。牛顿是在长期试验基础上,进行的
理性探讨,他取得的是突破性的科学成果,即《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2)本题考查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不同特点的背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上一问特点的出现,与中英两国具体的国内政治、经济等大背景密不可分,从而得出:中国传统农业、手
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长期自给自足落后小农经济的经济形态,再加上政治上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不断加强等,这一切压抑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从而往往局限于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既得成果;牛顿的科学研究属于近代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他的科学研究讲究实验数据的推
理与论证,讲究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牛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