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5.58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68b5d78522b55d554040d6651a029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2022年6月16日,77年出现一次的“七星连珠”奇观现身。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与地球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行星是()A.乙、丁、戊B.
丁、戊、己C.甲、乙、丁D.己、庚、辛2.人们可以看到“七星连珠”现象的前提条件是行星绕日运动具有()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周期性【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甲为水星,乙为金星,丙为地球,丁为火星,戊为木星
,己为土星,庚为天王星,辛海王星,而甲水星,乙金星,丙地球,丁火星为类地行星,即图中甲、乙、丁与地球具有相似结构特征,C对;戊木星和己土星为巨行星,庚天王星和辛海王星为远日行星,ABD错。故选C。【2题详解】读
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且公转周期差距大,所以导致其很难处在同一直线上,“七星连珠”现象出现频率较低,BD错;公转轨道近圆形,对“七星连珠”现象出现频率影响较小,C错;公转轨道共面是“七星连珠”现象出现的前提条件,A对。故选A。【点睛】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由于各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同,它们在天空中的排列组合呈现千姿百态,“七星连珠”是其中比较罕见的一种。根据天文学家计算,以七星的张角小于30°来统计,从公元1年至3000年,一共发生39
次“七星连珠”,其间隔从上百年到三四十年,平均77年出现一次。“七星连珠”只是一个称谓,不特指哪七颗星星(不像“北斗七星”),只要是太阳系内行星、大卫星(月球)、太阳之中任意七颗星排列在很小的角度上都叫七星连珠。七夕节是以中
国古代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蓝本设定的节日,其中男主角所寓意的牛郎星是七夕节天空中格外耀眼的星座,七夕节时,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下图示意某年七夕节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完成下面小题。3.牛郎星()A.属于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B.由炽热气体组成C.和地球质量相差不大D
.其光芒来源于太阳的反射光4.牛郎星比太阳明亮很多,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带,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
似的可见光【答案】3.B4.A【解析】【分析】【3题详解】牛郎星在天空中格外耀眼,说明其自己发光发热,为恒星,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AD错误、B正确;恒星的质量远大于行星地球,C错误。故选B。【4题详解】行星存在生命的
条件之一即适宜的温度,A正确;地月系天体系统、与地球相似的可见光均不是存在生命的必备条件,BD错误;牛郎星比太阳明亮很多,说明牛郎星的光、热和太阳不同,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的行星可能会温度较高,不适宜生命生存,C错误;故选A。【点睛】恒星能自己发光,主要由炽热
的气体组成,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为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
测的第一步。完成下面小题。5.“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A.总星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6.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A.质量与体积小B.距离太阳远C.自转周期长D.公转周期长【答案】5.D6.A【解析】【5题详解】材料中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
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说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地月系,D正确;该探测器到达火星后会围绕火星运动,成为火星的卫星,仍在太阳系和总星系,AC错误;该探测器并没有进入河外星系,B错误。故选D。【6题详解】由材料比较,火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小很多
。质量、体积较小的天体,没有足够的引力,大气容易溢出,因此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A正确;而火星距离太阳的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不是影响其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
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2022年8月9日,随着太阳活动周期逐渐接近最大值,在两周时间内,太阳发生了36次日冕物质抛射,共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耀斑。下图为太阳黑子图。据此完成问题。7.太阳黑子位于()A.核心层B.光球
层C.色球层D.日冕层8.太阳黑子高峰年可能会()①出现潮汐现象②威胁太空中宇航员的安全③影响传统指南针的精度④使地球上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A.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④【答案】7.B8.A【解析】【7
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圈层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B正确。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出现太阳风。故选B。【8题详解】太阳黑子高峰年会对地球电磁波和磁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以及通信,威胁太空中宇航员的安全,影响传统指南针的精度,②③正确。潮汐现象是天体引力造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①错误。高层大气不会出现云雨天气,④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等。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完成下面小题。9.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长三角地区D.华北地区10.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相关的是()①岩浆喷发②树木生长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9.B10.D【解析】【9题详解】太阳能光热电站主要需要充足太阳能资源,我国下列地区中,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B
正确。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西北地区少,ACD错误。所以选B。【10题详解】树木生长是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②正确;水的运动是太阳辐射提供的主要能源来源,④正确;岩浆喷发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是
由地球内能作用形成的,与太阳对地球影响关系不大,①③错误。所以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研究地球漫长演化历史需要一种既能够同地球一起演化发生,又能够包含当时地理环境信息的实物。下图示意王莽岭地层及其
中的翼龙化石。完成下面小题。11.研究地球漫长演化历史的标志性地物是()A.岩石B.地层C.矿物D.生物(化石)12.王莽岭地层中能够发现翼龙化石,说明该地层的岩石类型是()A.沉积岩B.喷出岩C.变质岩D.侵入岩【答案】11.B12.A【解析】【1
1题详解】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地层的组成物质与环境密切相关,每一层地层都能够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不同层次的地层之间则反映了年代的差异,即地层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因此地层能够反映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成为标志性地物,B正确
;岩石、矿物、生物(化石)只能研究其形成年代的地理环境,不能研究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结合化石形成过程可知,只有沉积岩层中才可能存在化石(只有中生代沉积岩层中才可能发现翼龙化石),A正确,喷出
岩、变质岩、侵入岩不会出现化石,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地层中可能含有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所包含的化石,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读图,回答下面题。13.关于甲、乙两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新生代,乙是古生代B.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宙D.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14.乙地质年代末期()A.出现被子植物B.恐龙灭绝C.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爬行动物盛行15.下列关于甲时代地理环境的
描述,正确的是()A.中后期,开始向鸟类发展B.陆地面积扩大,形成了联合古陆C.蕨类植物繁盛D.气候寒冷,海平面下降【答案】13.D14.C15.A【解析】【13题详解】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结合地球历史演化过
程分析,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可知为中生代,AB错误;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可知为古生代,D正确,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读图分析,乙为古生代,末期出现裸子植物,藏类植物明显衰退,C正确;该时期没有出现被子植物,A错误;恐龙灭
绝是在甲中生代末期,B错误;爬行动物盛行是在甲中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甲时代为中生代,中后期,开始向鸟类发展,A正确;联合古陆形成在古生代,B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C错误;第四纪寒冷期温
暖期交替,当气候寒冷时,海平面下降,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
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是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
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A.1个B.2个C.3个D.4个17.在雾凇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水B.岩
石C.树木D.大气18.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的地球圈层是()A.水圈B.大气圈C.岩石圈D.生物圈【答案】16.C17.C18.A【解析】【16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华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共3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在雾凇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植物,即树木,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
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所以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冰晶,属于水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岩石圈由坚硬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水圈是的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生物圈最为活跃,主要集中在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部。北京时间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7月25日,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
0-450公里,预计在2022年完成建造。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D.超过50千米后各种
天气现象逐渐消失20.中国空间站运行在图中()A.①上层B.②上层C.③上层D.④上层21.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B.②层中飞鸟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C.③④层中存在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D.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氧气吸收太阳可见光【答案】19.B20.D21.C【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④是高层大气,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
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故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B正确;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小,C错误
;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平均高度10~12千米,故超过对流层顶部,各种天气现象逐渐减少消失,不是超过50千米后才逐渐消失,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空间站运行在图中④上层,D正确
,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图中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在赤道地区最厚,A错误;②层为平流层,飞鸟稀少,B错误;③④层为高层大气,在一定高度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C正确;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C。【点睛】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中间层(高层大气底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热层(中间层顶之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下图所示为我国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A.B.C.D.23.该地一年中盛行风
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由于温度较高形成低压
,海洋由于温度相对低,形成高压,故在近地面的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则陆风,AD错误;图中草丛被海风吹向陆地方向,说明此时盛行海风,B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B。【2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若从季
节的角度考虑,当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说明海洋形成的是热低压,陆地形成的是冷高压,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特点,可判断此时应为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温度更低,形成高压,故D正确,B错误;春秋季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是特别明显,AC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
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读
图完成下面小题。。24.新疆的瓜果颜色比其他地区鲜艳,其主要是因为新疆地区()A.①大于其他地区B.②大于其他地区C.③小于其他地区D.④小于其他地区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述了我国部分地区秋冬之际的自然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②较多导致B.
③上升导致C.①太强导致D.④较少导致【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解】新疆水果颜色比其他地区鲜艳,主要是因为新疆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太阳辐射较强,光照较强,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果实着色,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5题详解】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深秋时节,北方地区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秋冬之际夜间大气逆辐射不足,导致夜间气温较低形成的,而④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
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首先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
热升温;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然后大气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读左图“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和右图“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6.读左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a表示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力B.b表示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但不影响风向C.c表示风向,图示为北半球近地面D.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低压指向高压.27.右图中甲地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8.右图中
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26.C27.D28.B【解析】【26题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在左图中,a为地转偏向力,b为摩擦力,c为风向,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排除A
;摩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排除B;在图中风向c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代表风向右偏转,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理,该图表示北半球,又因为气压值为1000hpa左右,则为近地面气压,C正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排除D。故选C。【27题详解】依据图示,甲地位
于北半球,其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为自西向东,在北半球受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偏转为西北风,排除ABC,故D。【28题详解】依据图示,风力大小可以依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定,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在甲乙丙丁四地
中,等压线最稀疏的为乙地,所以乙地风力最小,排除ACD,故选B,【点睛】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1、读数值和形状,判断气压场类型(1)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
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
心高。2、读疏密度,判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风速小。3、判断风向:根据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南北半球确定左(右)偏转30°~45°。4、判断锋的类型和位置锋存在于低压槽上,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5、判断南北半球: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6、判断季:”陆地上高压为冬季,陆地上低压为夏季。7、判断天气(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干燥。(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
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5)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6)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
确的是()A.绿化带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B.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C.市区降水少于郊区D.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30.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B.减少城市绿化面积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提高空调使
用率【答案】29.A30.C【解析】【29题详解】城市热岛环流中,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D错;城区气流上升,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B错;市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市区降水多于郊区,C错;绿化带能够吸烟滞尘,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A对。
故选A。【3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应减少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A错;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错;应降低空调使用率,D错;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C对。故选C。【点睛】城市热岛
环流中,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较低,降水较多,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空调使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2)图中甲点比乙点的气温____,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3)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4)若此图表示某山区的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表示____(山坡或
山谷)(5)结合山谷风的原理,分析“巴山夜雨”的成因。【答案】31.32.①.低②.地表的冷热不均33.甲>乙>丙>丁34.山谷35.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坡下沉到山谷;山谷暖空气上升,上升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雨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热力环流模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和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
可知,甲处等压面上凸,说明是其上空的丁处气流下沉到甲,使甲处形成高压,而丁处形成低压;乙处等压面下凹,说明乙处气流上升到丙处,使乙处形成低压,丙处形成高压;由于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高空气流由丙流向丁,形成了逆时针的
热力环流。绘图如下:【小问2详解】由于近地面的甲处形成了高压,说明是甲处气温低,空气遇冷下沉所导致的;而乙处形成低压,是由于乙处气温高,气流上升所导致的,所以甲的气温比乙低。由于太阳辐射量在各地并不相同,造成了地表的冷热不均,使受热地空气上升,遇冷地
空气下沉,从而形成了气压差异,气流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气温和气压总是高于高空处。甲乙位于地面,但甲为高压,乙为低压,故甲气压大于乙;高空中,丁气流下沉到甲,使丁气压降低
,而丙接受了乙上升的气流,使乙气压高于丁。由此可知,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序是:甲>乙>丙>丁。【小问4详解】白天山谷被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山坡被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所以近地面的甲应为山谷,乙为山坡。【小问5详解】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夜间山坡与外界空气热量交换多,散热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山谷与外界空气交换少,散热慢,气温高,气流上升;所以夜间吹山风,冷空气岩山坡下沉到山谷;由于夜间山谷气温高,暖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高空,水汽遇冷凝结,从而形成云雨天气。32.读“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环节③的名称是____,图中①③④⑤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我国的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2)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____环
节(填序号)施加影响;宁夏育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最主要是对水循环中____(填序号)环节施加影响。(3)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4)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答案】32.①.太阳辐射②.蒸发③.海陆间水循环④
.陆地内循环33.①.⑤②.⑦34.C35.水循环促进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水循环环节及过程、人类
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的结合水循环过程可知图中⑥为植物蒸腾作用,植物蒸腾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环节③为海洋上的水分蒸发,图中①(水
汽输送)③(蒸发)④(降水)⑤(地表径流)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我国的塔里木河为内流河,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小问2详解】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⑤(地表径流)环节施加的影响;宁夏育才中学校园道路由水泥路面改为铺设透水砖块,会增加下渗环节,最主要
是对水循环中⑦环节施加影响。【小问3详解】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丰富水汽,实现水汽输送,C正确;长江实现的是地表径流环节,A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我国的冬季风来自大陆内部,未实现水汽输送,BD错误。故选C。【小问4详解】水循环促进地理环境各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
圈)相互联系,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可以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部,深刻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环节也有影响,水循环的强弱变化,也会引发区域性的洪水、干旱
等自然灾害。33.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于图中的____(填字母);岩石圈的范围包括____和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2018年5月,位于我国
黑龙江省安达市的亚洲最深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二井”钻探及取芯深度达到7018米。(2)“松科二井”钻探到了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填字母),甲不连续面的名称是____界面。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
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的(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____。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答案】(1)①.E②.地壳③.上地幔顶部(
2)①.D②.古登堡(3)D【解析】【分析】该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以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软流层,即图中的E。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小问2详解】“松科二井
”钻探及取芯深度达到7018米,地壳平均深度为17千米,陆地更厚,所以“松科二井”钻探到了地球内部圈层的D。甲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界面古登堡界面。【小问3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