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7)页,13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87d406012abe5b7f97011457f8ed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第Ⅰ卷客观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
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
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
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2.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要真正“克制”一个不断崛起的德国,应是把它
纳入到欧洲一体化国际机构中去,更好地监督它。1963年两国签署《法德友好合作条约》,涵盖了外交、防务、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条款。其结果A.摆脱了战后美国的控制B.推动战后西欧经济复苏C.加快欧洲联合发展步伐D.开启了欧洲
一体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50、60年代法德两国的合作,加快欧洲联合发展步伐。故答案C项。A项,“冷战”结束后,随着欧盟的建立,欧洲才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的复苏,且20世纪50、60年代法德经济进入了发展期,排除;D项,1951年欧洲媒钢共同体的
建立,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3.尽管英国公然违背美国的意志加入亚投行,但就目前来看英美关系仍然是英国国家战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英国加入亚投行,与其说是其悖离了美国的霸权体系,不如说是英国人对于未来世界战略格
局变化的一次投资。英国加入亚投行反映A.英国和美国反目成仇B.苏联和美国两极格局的形成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以美国中心的世界格局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英国加入亚投行……不如说是英国人对于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的一次投资”表明
英国加入亚投行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英国和美国反目成仇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亚投行成立于2015年,苏联于1991年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B不符合题意;目前世界处于“一超多强”
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
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出土……
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C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D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5.《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答案】A【解析】从材料“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可以看出对官营手工业工匠工作的管理相当严苛,故选A;B项说的是民间手工业、C
项说的是经济政策,均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从商周时期既已出现。【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即可。6.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
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题眼在:收蚕、洪煮。缫丝这些流程产生了分工。手工工厂建立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内容,且“普遍”表述绝对,选项A排除;
本题主旨是手工业,未涉及农业生产地位的问题,故排除选项B;纺织业产生了分工,这就说明了手工业实现了专业化的生产,故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选项D排除;7.清政府要求:承办洋商业务的十三行对洋船负全面责任,向洋商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旦洋商办完
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材料直接说明清政府A.放宽对私人贸易的限制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顺应资本主义萌芽需求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规定十三行全面负责和“洋商”的交易,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直接说明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
外贸易,D项正确;放宽私人贸易限制与“十三行”承办洋商业务和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直接说明实行“重农”政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严重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C两项错误。8.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
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
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唐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材料中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役,由此可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A项中的商品经济材料无法体现;B项官营手工业是有官府开办,材料无法体现;C项主要是面向市场,也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土地制度•组调制9.《刚果真
相》一书中写到:“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C.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D.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的
能力。“贪求黄金”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时代特征,“残暴罪行”则体现了这一过程的血腥和肮脏。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西方没有实现工业化,B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C项“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虽然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这并不是材料
的主旨;殖民掠夺和扩张只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因之一,排除A项;故D为最佳选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10.如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
化。下列对殖民活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①段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B.②段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C.③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D.④段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17至18世纪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英法与荷兰,当时的美国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选项B
符合题意;①段是早期殖民扩张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殖民国家是西葡,③段正是英国确立殖民帝国的阶段,④段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因此选项A、C、D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11.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
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答案】B
【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排除A;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也没有改变新大陆的落后面貌,
排除CD。12.据相关资料显示,法国“甚至在十九世纪中叶,平均每一个工业企业也才只有1.7个工人”。“1848年巴黎的35万工人却在65000个企业中工作,而只有7000个企业有十名以上的工人”。由此可见,19世纪中期的法国A.工业化
的进程比较缓慢B.企业数量多劳动力缺乏C.技术革新阻碍工业发展D.阶级矛盾相对比较缓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但是法国企业规模却很小,说明其工业化进程缓慢,选项A正确;选项B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旨在说明工业革命进程中,法国企
业规模,而非强调其数量,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阶级矛盾尖锐,排除D。13.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
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答案】D【解析】【详解】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李鸿章强调,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
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对抗外商侵夺,表明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A项错误;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华商自立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
方针,C项错误。14.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A.继昌隆缫丝厂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沈阳第一机床厂【答案】C【解析】【详解】
依据材料“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企业。C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陈启源创办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题意,A错误;汉阳铁厂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不符
合题意,B错误;沈阳第一机床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有企业,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15.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
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为西南地区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机遇.抗日战争前,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部和沿海、沿江地区大部分国土沦陷,不得不将工厂内迁。抗日
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到1942年达到了顶点,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A不正确;四川企业的增加得益于政府政策,四川人办实业的风气不是主要原因,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
16.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它们都加紧了殖民地的争夺,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的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
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
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17.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无论人们对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
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的“现代工业革命”是A.制订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推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A;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CD时间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排除。18.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B【解析】【
详解】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
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材料侧重的
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故选B。19.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2%上升到1991年的59.2%。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1985年的64.5%下降到199
0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相应由35.1%上升到39.7%。这说明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乡镇企业总
产值上升,农业产值下降,林牧渔业上升,说明农村中不再以发展农业为核心,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迁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A。20.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
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
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1983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A项正确;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全面展开”,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项错误;我
国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21.清朝末年,很多学者主张废帝王纪年而用新纪年。其中,康有为主张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黄帝纪年,章太炎主张共和纪年,高梦主张耶稣纪年。这反映了()A.共和体制建立后的需要B.实现社会转
型的强烈要求C.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D.传统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用哪种纪年方法都是希望废除帝王纪年,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是在民族危机背景下基于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思考及内在要求,故选B;清朝末年,共和
体制还没有建立,排除A;康有为主张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黄帝纪年,与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无关,排除C;章太炎主张共和纪年,高梦主张耶稣纪年,不属于传统中国文化,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朝末年,很多学者主张废帝王纪年而用新纪年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2.20世纪30年代,有人主张“从婚姻方面着想”来解决缠足问题,即“凡未订婚的女子,若不解放缠足,暂时不允许她订婚。已订婚的女子,若不解放缠足,暂时不许她结婚”。这一主张的出现说明A.女子不缠
足较为普遍B.社会习俗变迁较艰难C.政府强力推行不缠足D.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缠足问题,有人竟然主张“从婚姻方面着想”来解决,这说明了缠足问题很难解决,即社会习俗变迁较艰难,故B正确;女子缠足较
为普遍,故A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意志,故CD错误。23.面对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民族主义高涨,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经济民族主义”主要体现在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
工程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积极备战,争夺新的殖民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经济爆发后,各国为转嫁危机,纷纷提高关税,实行关税壁垒政策,这正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体现,C正确;危机刚开始时,并没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也不属于经济民族主义,排除A;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不符
合当时各国应对危机的史实,排除。24.1971年12月,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C.与苏联的长期争
霸D.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71年1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状况不理想,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生产停滞,美元贬值,据此可知A项错误;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状况·滞胀及其状况25.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
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
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
C。26.1957到1970年间美国母公司从2800家上升到3500家,子公司数从1万家增长到2.5万家。1970年,美国跨国公司营业额占商品总出口一半以上,进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20年间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规模增长2倍,日本增长3倍。这表明,二战后至70年代
A.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B.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C.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日欧跨国公司在快速增长,说明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材料未体现多极化趋势,A选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B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强,D选项不符合题意。27.苏联工业在1937年占工农业比重的77.4%,工业总产值在1940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城市人口在
1940年占总人口的33%。这一局面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最终胜利B.表明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C.说明了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D.证明斯大林模式有一定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苏联工业在1937年占工农业比重
的77.4%,工业总产值在1940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城市人口在1940年占总人口的33%。”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占工农业比重的77.4%,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大跨越,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
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这说明斯大林模式适合了当时苏联的国情,故D正确;1920年苏联国内战争就已取得胜利,A错误;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片面发展重工业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28.19
21年,列宁指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共和国如果“不同世界发生联系就不能存在下去”。这一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允
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B.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C.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D.将大、中、小型企业收归国有【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
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联系”及“不同世界发生联系就不能存在下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以租让制或租借制的形式发展的国家资本主义,其目的在于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
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A正确;据材料“不同世界发生联系就不能存在下去”可知,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C、D与材料无关。【点睛】1921年
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29.1932年,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说:对于美国人而言,“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
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美国政府A.整顿财政金融B.发动“蓝鹰运动”C.调节农业生产D.兴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
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并结合所学可知,既维护了个人要求独立本能和尊严,又解决了人民由于失业而带来的生活困扰,政府实行“以工代赈”,故D正确;据所学可知,A、B、C与材料无关。【点睛】罗斯
福新政救济的特点:直接救济和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为主导。30.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大力宣扬美国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人民、地方和州权限内的社会和经济事务。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恢
复自由放任的传统B.摆脱经济滞胀的困扰C.削减联邦政府的开支D.将权力收归联邦政府【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大力宣扬美国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人
民、地方和州权限内的社会和经济事务”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时,美国经济“滞涨”,为解决这个问题,里根政府主张减少干预,B正确;据上分析,A错误;C、D与材料无关。【点睛】80年代里根政府的经济理论是: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二者的共同点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第Ⅱ卷主观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
,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末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清)帝国
,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端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材料三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
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美)库思《中国30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历史意义。【答案】(1)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城市由坊市分离转变为坊市合一的格局,市场不受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
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形成了大城市、城郭、乡村,夜市、晓市、草市多级市场结构;海外贸易量剧增,港口城市走向繁荣。(2)清朝固守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经济因素难以成长,落后于世界潮流。鸦片战争中战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3)举措: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开发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解析】【详解】(1)宋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问本题主要考查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高度繁荣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就是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和晓市相接,另一方面,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紧密结合。其次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不再受
官吏的直接监管,从材料一中“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都市商业繁荣出现了开封、临安等商业都市;随着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宋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活动的进行更加便利。(2)据所学可知,当时新航路开辟
后,西方列强积极对外扩张,把殖民目标指向了中国。而当时清朝固守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动了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目的鸦片战争,中
国战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加深。(3)举措:据材料二时间和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1993年后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1
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提出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来回答。意义:结合所学,从从对
外开放的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以及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等角度回答。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
中国等东方国家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成功地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英、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较高的关
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托拉斯垄断了国内市场;而英国就不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因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民族国家与市场经济》评材料中李斯特的观点(提炼材料观点。围
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持批评、否定态度。此观点是不正确的。理由: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
体现。而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的否定是狭隘民族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此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自己先行强大起来的工业经济,企图在全球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来占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而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的批评,正是
他认识到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质,因而强调对本民族经济的保护。【解析】【详解】根据问题要求,本题答案应该包括“提炼观点”和“评论观点”两个部分组成。步骤一:提炼观点。根据材料“李斯特曾尖锐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
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成功地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可以提炼其观点,即观点: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持批评、否定态度。步骤二:评论观点。具体包括观点表态和阐述理由。以否定李斯特观点为例,阐述其理由。具体如
下:此观点是不正确的。(表态观点)理由:阐述理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分析贸易自有理论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合理性,即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体现。其二,反对贸易自由理论
存在危害性,即李斯特对自由贸易政策的否定是狭隘民族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