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6.432 K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0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0)页,46.43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4bf7f847e4a61898bed94a43a5f93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充高中2020级高一下学期末模拟阶段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左传》记载的周初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这说明当时姓氏索长勺陶繁葵樊职业绳工酒

器工陶工马缨工锉刀工、釜工篱笆工A.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合一趋势B.职业和身份已形成世代相传C.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D.姓氏与职业具备了必然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手工业产品都有不同的专业人员

进行生产,这说明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故选择C;材料中没有提到商业,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职业和身份的世代相传,故排除B;材料中只是体现了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D的说法绝对化了,故排除D。2.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许

多诸侯实行“通商惠工”政策;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商鞅在秦国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这一变化A.促进商人阶层形成B.推动小农经济发展C.阻碍各国经济交流D.适应君主专制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重视和鼓

励农业生产,在当时小农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已经产生的情况下,这些措施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这一变化没有对各国经济交流起到阻碍作用,排除C项;重视农业生产与君主专制不存在必然联

系,排除D项。3.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A.扩大官僚队伍B.增加赋税收入C.考核官员政绩D.缓和人地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无论是租庸调制还是两

税法,户税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婚成家另立户头,有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故答案为B项;这些措施与扩大官僚队伍没有关系,排除A项;这些措施可以用来考核官员政绩,但不是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排除C项;这些措施不能改变土地面

积,没有起到缓和人地矛盾的作用,排除D项。4.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B.政

府鼓励开拓海外市场C.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6—18世纪”才是本题的题眼,只有“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这一选项符合“

16—18世纪”的中国,所以本题选择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另外,16—18世纪中国仍然是闭关锁国,所以A本身错误。16—18世纪中国仍然是闭关锁国,当然不可能“政府鼓励开拓海外市场”所以B也错误。经济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是在鸦片战争后。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走向世界的动力5.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

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该现象说明近代中国A.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耕与织的联系更加紧密C.小农经济逐渐解体D.民族企业发展的曲折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松江地区的民众通过纺织业获利远远超过农业,随着洋

布涌入,松江地区的传统纺织业日渐瓦解,说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正确;题干中仅仅描述了纺织业的衰落,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排除B;184

6年民族企业尚未诞生,排除D。6.20世纪初,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海外留学生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政府在多数城市设立了专管公共卫生的卫生局。

材料说明A.中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提高B.西方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近代化C.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卫生事业发展D.中国政府主导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受到租界、海外留学生和政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说明社

会各界积极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故选C;由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中国人的公共卫生知识普遍提高,该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西方影响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并不是推动,排除B;政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无法说明起到主导作用,排

除D。故选C。7.大跃进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公里,1960至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

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A.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B.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C.党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D.我国高指标左倾错误的泛滥【答案】B【解析】【详解】林县人民经过长期奋战、克服重重

困难修建了红旗渠,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反映出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林县人民的创业精神,无法体现“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建

设成就,并非突出“高指标左倾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高指标左倾错误”,排除D。【点睛】8.旗袍泛指旗人穿的长袍。清军入关,统治者力图用满族服饰来同化汉人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进入千家万户20世纪50年代末旗袍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的演变A.见证了我国各个政权的更替B.体现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融合C.说明服饰改革是政治的需要D.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旗袍由旗人

穿的长袍,到同化汉人的手段,再到“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最后到女性外交人员的制定礼服,旗袍的演变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故选D;20世纪50年代至1984年没有出现政权的更替,排除A;B项不能反映旗袍演变的全部过程,排除;20世纪20年

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并非出于政治的需要,排除C。【点睛】9.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说明A.英国媒炭储量巨大且主要用于生活B.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C.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D.新能源的采用提高了生产力【答案】D【解析】【

详解】据材料“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可知,工业革命后,由于蒸汽机的发明,煤炭被大量开采,工业生产动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至于出现了材

料中的“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媒炭主要用于生活,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动力革新推动交通工具发明,B错误;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动力革新,故没有涉及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C错误。10.《世界文明史》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

虽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材料反映了第

二次工业革命A.核心内容是电机的发明和运用B.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越来越低C.英国无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D.英美对待科技革命态度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固守工业革命中的旧技术,使电力、化工发展缓慢,而美国非常重视新技术成果,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第

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超越固守常规的英国,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美对待科技革命的态度差异决定了他们经济的发展,故选D;A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越来越高,B错误;C知识表明材料的一个方面内容,表述

不全面,排除。11.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导致这一变化的新政措施最有可能的是A.整顿银行,美元贬值B.农民减产,国家补贴C.工业复兴,劳工立法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及劳工立法协调了公私关系及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C正确;AB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2.如表大萧条前后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年均增长率:%)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美国1921~19291930~19331934~1940GDP4.2-8.77.0政府支出2.4a2.1b6.4c社会福利支出—3.310.2公共建设投资5.2a-2.2b6.6c注:a=1923-1927数据:b=1928-1932数据:c=1933-194

0数据。A.全面维护民众利益B.积极推行新经济C.政府加强经济干预D.奉行新自由主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影响。从表中各项经济数据变化说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全面维护民众利益,故A不选;积极推进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故B不选;奉行新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D不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52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

“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

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

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原因与共同影响。【答案】(

1)中国:扩大企业自主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英国:实现国企私有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鼓励自由竞争。(2)不同原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英国: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

主义失灵影响。共同影响: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国企转型;减少政府财政负担;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政府职能转换。【解析】【详解】(1)中国:根据材料“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和“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可知扩大企业自主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根据材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材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可知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英国:根据材料“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可知实现国企私有化;

根据材料“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可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材料“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可知鼓励自由竞争。(2)不同原因:中国: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和个人没有生产的自主权,极大地束缚了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活力,中国开始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英国: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出现经济危机,主要变现为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西方国家反复使用凯恩斯主义并不能解决凯恩斯主义,所以凯恩斯主义失灵了,所以改

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共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都减少了对企业的干预,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进国企由单一的国有经济向混合型经济或私有制方向转变;企业自负盈亏,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企业活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活力迸发,促进经济

的发展;政府在放下国企的包袱后,轻装上阵,实现了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时空表作物引进的时间首先引种的地区原产地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豆、胡瓜、胡麻、胡葱、胡

萝卜公元前2世纪(汉代)西北地区中亚、西亚胡椒汉晋南北朝西北、华南印度、缅甸亚洲棉3—5世纪地区不详北方和南方边界地区早熟稻11世纪(宋代)福建印度高粱12—13世纪台湾、四川中亚辣椒16世纪(明代)台湾、广东、贵州美洲甜薯

16世纪福建、云南美洲烟草16世纪福建美洲玉米16世纪福建、浙江美洲花生16世纪广东、福建美洲番茄明代地区不详南美洲番瓜明代地区不详美洲马铃薯17世纪福建美洲美洲棉19世纪后期黄河流域美洲——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根据材料信息,从任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

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论题: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是因为:首先在宋代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对高产新物种的需求动力较大;其次是中

国古代之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港口大多集中在南方区,外来作物大都首先登陆南方;还有就是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新物种的种植与推广。总之,正是因为南方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才使引进作物首种主要在南方。论题: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在中国古代的大部

分时期都是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开始,中外之间就进行着广泛的交流,范围囊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从汉代开始西域和西方各国的作物就不断的传入中国,如苜蓿、葡萄、安石榴等;唐宋时期,中国不仅有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比较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和交流的范围

更加广泛,更是推动了早熟稻等作物传入中国。总之,频繁的中外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其他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地理知识、交通、技术等原因)【解析】【详

解】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现历史问题,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发现问题进行阐释,论证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对其作出正确解释。本题所提供的表格涵盖了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

重要作物的种类,原产地和传入的时间等信息。根据首先引种的地区,可拟定论题: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可知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是因为在宋代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

,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对高产新物种的需求动力较大;其次是中国古代之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港口大多集中在南方区,外来作物大都首先登陆南方;还有就是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新物种的种植与推广。总之,正是因为南方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才使引进作物首种主要在南方。除此之

外,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其他信息拟定论题,如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地理知识、交通、技术等原因)等等,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

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

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恢复活跃

,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

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答案】(1)历史背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或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封建经济的破坏(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影响;西学东渐等

。(2)特点:历经曲折,发展时间短暂;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相较于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占优势地位;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根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或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封建经济的破坏(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从思想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西学东渐等因此的影响。(2)特点: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历经曲折,发展时间短暂;根据材料“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

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可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根据材料“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可知,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根

据材料可知,相较于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占优势地位;从行业方面看,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