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923.0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7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共(30)页,92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e85085d7a309bba751530d0de6e3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官渡区一中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组成人身体的主要元素是()A.N、P、S、K、Ca、ZnB.C、H、O、N、Ca、FeC.H、O、B、S、P、MgD.C、H、O、N、P、S【答案】D【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

H、O、N、P、S六种元素占比较多,称为主要元素。故选D。2.下列关于蓝藻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蓝藻含有叶绿体和叶绿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B.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某一池塘的全部蓝藻,既不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也不是群落D.蓝藻、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核仁等【答案】C【解

析】【分析】【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蓝藻属于细胞类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蓝藻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因此某一池塘的全部蓝藻,既不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也不是群

落,C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但不含核仁,D错误。故选C。3.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A.二糖B.多糖C.氨基酸D

.脂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多糖,是由葡萄糖经过缩合而形成的一种大分子物质,所以属于多糖,在人体的消化道内由于没有相关的水解酶,不会被人体分解。故选B。4.下面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

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一定发生在细胞内B.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C.③只能位于细胞膜上D.Q中可能含有硫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题图可知,Q物质具有多种功能,在①中L在Q的作用下能变成其他物质,Q在①过程中起催化作用,①为酶;在②过程中L在Q的作用下被排

出细胞外,起运输作用,②为载体;在③过程中L与Q结合后,L被消灭,起免疫作用,Q为抗体,其成分为蛋白质。①为酶,酶既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A错误;②过程包括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③也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错误;Q

为抗体,其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蛋白质还有S、Fe等元素,D正确。5.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叙述,错误的是()A.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

交换C.脱氧核糖核酸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核膜是双层膜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如下图所示:【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错误;B、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

质交换,B正确;C、核孔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具有严格的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正确;D、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核膜是双层膜,D正确。故选A。6.下列关于胰岛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

在的是A.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细胞外B.R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C.胰岛素: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细胞外D.葡萄糖:细胞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胰岛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B、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转录过程,本质是蛋白质,因此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进入细胞质基质,由细胞质基质从核孔进入细胞核

催化转录过程,B正确;C、胰岛素的运输途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C错误;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葡萄糖只有在细胞质基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B。7

.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中的碘高许多倍,但仍可从海水中吸收碘。碘进入海带细胞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小分子的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

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②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2)

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离子)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详解】A、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动力是浓度差,与题干不符合,A错误;B、协助扩散是从高浓

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与题干不符合,B错误;C、海带细胞可以从低浓度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即碘离子是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C正确;D、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胞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

性,而碘离子属于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C【点睛】8.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能延长保鲜的原因是A.细胞呼吸减弱B.细胞呼吸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D.促进了物质分解【答案】A【解析】【分析】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和环境因素(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

)。【详解】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可以降低温度,降低呼吸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保鲜时间。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9.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B.细菌细胞中DNA指导合成的

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C.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D.浆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直接转移至细胞膜【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等多种结构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

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构成中心体的成分中没有磷脂,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不能转移至中心体,A错误;B.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C.溶酶体中的酶来自高尔基体,

吞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C正确;D.浆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通需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包装,再经囊泡转移至细胞膜,D错误。10.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分别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

果是()A.前者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D.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答案】

A【解析】【分析】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详解】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分别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经过DNA复制DNA可以带上标记,经过转录RNA可以带上标记。根尖的所有细胞均可以发生转录,故后者处理的

结果所有细胞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只有根尖分生区可以进行DNA的复制,故只有部分细胞可以检测到前者的放射性。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1.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A.二氧化碳→叶绿素→AD

P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要明确光合作用的阶段: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光能4[H]+O2b.ATP的生成:能量+

ADP+Pi酶→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C5酶→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酶→(CH2O)+C5【详解】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固定,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

中,即CO2→C3→糖类。故选D。1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

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

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故选B。13.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A.N和0B.N/2和Q/2C.N和Q/2D.N/2和Q【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后代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是保持不变的。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其他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同正常情况一样。有丝分裂间期进行了DNA分子的复制,其含量在前、中、后期都比正常情况多一倍,到了末期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NA的含量又恢复

正常。【详解】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是从前期开始,由于分裂前期DNA和染色体已经复制,但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开,数目没有加倍。因此前期细胞内DNA数是体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N,DNA的含量为Q/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

细胞DNA数、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选C。14.关于细胞必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和凋亡对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C.细胞分化使

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D.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整个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细胞必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区别和联系。【详解】A、单细胞生物细胞

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但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错误;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有积极意义的,都是维持整个生命体的正常运作,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错误;D、细胞分裂和

细胞分化都贯穿于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错误。故选B。【点睛】考生应注意: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15.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

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C

【解析】【分析】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应该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实验结果;酶相对于无机催化剂具有高效性;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

详解】A、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B错误;C、酶的高效性是

相对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用酶和无机催化剂对比,C正确;D、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D错误。故选:C。【点

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酶的特性,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6.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①ATP②DNA③染色体④细胞膜⑤脂肪⑥淀粉酶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答案】A【解析】【详解】ATP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外表面含有糖被,即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结构。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含有糖类的物质或者结构是①②③④,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下列人的形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相对性状的概念,要求学生能把握其内在含义,能正确判断哪些是相对性状。【详解】相对性状是

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眼大和眼角上翘不是同一性状。故选D。18.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关模型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

理模型B.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与否更重要C.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D.自然界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答案

】A【解析】【详解】物理模型的概念是“以实物或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拍照只是真实影像。就像人的照片不是人的模型,但制作的蜡像表现出人的动作、神情等才能算作物理模型,A错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

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B正确;画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C正确;细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其数量以指

数函数增加,即Nt=N0λt,故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D正确。故选A。19.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B.着丝点的分裂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D.联会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

的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详解】A、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均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B、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染

色质形成染色体,C错误;D、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正确。故选D【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

变化规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各选项。20.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ABB.abC.aBD.Bb【答案】D【解析】【分析】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

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AB、Ab、ab、aB。【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AB的配子,A正确;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ab的配子,B正确;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aB的配

子,C正确;B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配子中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2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儿子,则该夫妇再生一个相同表现型男孩的概率是()A.3/4B.3/8C.1/16D.1/32【答案】C【解析】【分析】白化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以写出患病男孩的基因型,继而写出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再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详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因此该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aaXbY,则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该夫妇再生一个相同表现型男孩的概率=1/4×1/4=1/16。故选C。22.基因型为DD和dd的两株小麦杂交,对其子一代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多

倍体,该多倍体的基因型为()A.DDDDB.DDddC.ddddD.DDDd【答案】B【解析】【详解】DD和dd杂交,后代为Dd,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得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也加倍即DDdd。答案选B。【点睛】23.下图的纵坐标

表示某种植物O2吸收量的变化,且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C.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将向左上方移动D.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25℃时测定的,

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D点将向左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当只有呼吸作用或者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氧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释放氧气。【详解】A、D点表示植物吸收的氧气和释放氧气的量相等,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已经开始,A错误;

B、E点植物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不变,说明达到了光饱和,此时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B正确;C、提高大气中CO2浓度,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合作用增强,光饱和点增大,即E点右下方移动,C错误;D、环境温度上升至30℃,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光补偿点增大,D点右移,D错误。故

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要能够准确的判断曲线上的关键点位,同时根据条件改变准确移动曲线上的点位。24.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现将黄色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收获时,得到绿色皱粒豌豆192粒

。按理论推算,收获的子叶黄色种子皱粒的豌豆粒约有()A.192粒B.384粒C.576粒D.1728粒【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解答。【

详解】黄色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为Y-R-:Y-rr:yyR-:yyrr=9:3:3:1,其中绿色皱粒豌豆(yyrr)192粒,故黄色皱粒(Y-rr)豌豆粒约有192×3=576粒。C正

确。故选C。25.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为()A.0.4、0.6B.2.5、1.0C.0.4、0.4D.0.6、1.0【答案】B【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

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C+T)/(G+A)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

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若DNA的一条链中的(A1+G1)/(C1+T1)=0.4,则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中比值为1/0.4=2.5,在整个DNA分

子中为1.0。故选B。26.如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③的产生过程为B的CO2固定提供能量C.过程D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D.过程B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C只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A【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A为光反应阶段,B为暗反应阶段,C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D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物质①是氧气,物质②③是ADP和Pi,物质④是C5。光反应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水解是为C3的还原提

供能量,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错误;有氧呼吸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储存ATP中,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内,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但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27.某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占25%,A

a个体占60%,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为A.50%和50%B.25%和75%C.55%和45%D.30%和7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在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之和等于

1,某基因的频率等于该基因的纯合子比例+杂合子比例/2,控制该性状的各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详解】由题意可知,aa个体占的比例是15%,所以A的基因频率是25%+60%/2=55%,则a的基因频率是1-55%=45%。所以C选项正确。28.下图是某生物体(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

中①~④为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若①中有基因A,则④中一定有等位基因aC.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可能为Y染色体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基因数量加倍【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而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且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若①中有基因A,则④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a,B错误;若②

表示X染色体,则③可能为Y染色体,C正确;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基因含量不变,D错误。29.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于细胞拟核DNA中B.真核细胞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mR

NA都不相同C.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D.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配对方式都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

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

T”);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

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详解】A、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细胞拟核DNA中,少数储存在细胞质DNA中,A错误;B、真核细胞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mRNA不完全相同,而不是都不同相同,B错误;C、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使得不同的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有利于保

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C正确;D、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翻译的模板是mRNA,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因此转录和翻译的模板不

相同,但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不完全相同,而不是都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30.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

物产品。【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即④提取目的基因;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即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故选C。

31.下列各项中,最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A.得过肝炎的夫妇B.亲属中有生过先天性畸形儿的待婚青年C.父母中有结核病的待婚青年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答案】B【解析】【分析】1、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2、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详解】A、肝炎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因此得过肝炎的夫妇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A错误;B、先天性畸形可能是遗传病,因此亲属中生过先天性畸形孩子的待婚青年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

正确;C、结核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因此亲属中有患结核病的待婚青年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错误;D、乙型脑炎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因此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错误。故选B。32.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

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研究方法)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研究方法)①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⑤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同位素标记法②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

实验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③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⑦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④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A.①④⑦B.③⑤⑥⑦C.①③⑥D.②③⑤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构建物理模

型,①错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单一变量是是否含有氧气,则采用对比实验法,②正确;因为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采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器分离,③正确;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是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运用于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④错误;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的来

源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⑤正确;提取色素用无水乙醇溶解,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纸层析法,⑥正确;萨顿用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⑦错误。依据以上分析,②③⑤⑥正确,故选D。3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

化学信息的是A.孔雀开屏B.蜘蛛网的振动频率C.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D.蜜蜂跳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主要分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属于物理信息,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化学信息,能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

某种信息的动物的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孔雀开屏和蜜蜂跳舞是行为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是物理信息,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是化学信息。故答案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点评: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将生态系统中的生活实例和三类信息联系起来,区分出它们属于哪类信息。34.在某水生

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B.藻类和芦苇等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芦苇和藻类垂直分布导致

该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D.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各种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详解】A、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其中蛋白质、核

酸、ATP等含有N元素,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A正确;B、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C、芦苇和藻类垂直分布可使该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升高,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某些水鸟

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说明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35.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C.用进废退的结果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选D。考点:新物种的形成的过程。点评: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36.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正转负B.图中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分别电刺激②和④,电流计指针分别偏转2次和1次【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感受

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②电流表偏转两次,刺激④电流表偏转一次,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神经递质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而兴奋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详解】A、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负转正,A错误;B、根据神经节可知

,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B错误;C、神经递质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而兴奋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刺激②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④电流表偏转一次,D正确。故选D。【点睛

】37.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A与其等位基因a含有的碱基数不一定相等C.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

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A错误;B、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而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因此基因A与其等位基因a含有的碱基数不一定相等,B正确;C、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改变了基因的排列顺序,因此对个体性状会产生影响,C错误;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

误。故选B。【点睛】38.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C.T细胞和B细胞均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D.浆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均能产生抗体【答案】D【

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

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

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解】A、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A正确;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B正确;C、T细胞和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均能增殖分化形成记

忆细胞,C正确;D、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D。【点睛】39.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C.有关神经兴奋能使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理化性质,所以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A正确。体温相对稳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的结果,B正确。有关神经兴奋,可以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证体温的相对稳定,D错误。4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不能合成酪氨酸酶,无法合成黑色素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都还有分化为其他器官的潜能【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

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

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

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无限分裂,A错误;B、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下降,黑色素合成减少,B错误;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比如与凋亡有关的蛋白质)

,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衰老细胞的特点等,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能结合所

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第Ⅱ卷非选择题41.如图表示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N(光补偿点),A植物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_______(填“相等”“大于”或“小于”)其细胞呼吸利用

的氧气。光照强度时刻限制A和B植物CO2吸收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___________k1x范围内时,表现为有机物积负累值;此时植物细胞内消耗[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当光照强度为12k1x时,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约为_____mg·m—2·h—1;假设一天光照8小时,如果要使A植物在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0,则白天的平均光照强度应大于________klx.【答案】(1

).大于(2).光照强度、CO2浓度(3).0~3(4).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5).8(6).9【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当光照强度(CO2浓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

细胞呼吸的强度。②当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③当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小于0时,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④当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0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纵坐标为CO2吸收速率,光照

强度为0时,CO2的吸收速率是负值,说明曲线表示的是植物的净光合速率,N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刻,A植物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等于0,A植物体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为叶肉细胞,体内所有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局部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细胞细胞呼吸

消耗的氧气,故叶肉细胞自身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其自身利用的氧气。由A植物曲线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A植物的光合速率继续增加,因此此时限制其CO2吸收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由B植物曲线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B植物

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且由题干可知温度适宜,因此此时限制其CO2吸收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2)分析图可知,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3klx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为0,光照强度小于3klx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光照强度大于3klx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当光照强度在

0~3klx范围内时,有机物负积累。此时,细胞既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能量,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基质进行暗反应[H]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3)据图可知A植物的呼吸速率为4mg·m2·h1,B植物的呼

吸速率为2mg·m-2·h-1,当光照强度为12klx时,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即真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2=8mg·m-2·h-1。假设一天光照8小时,则晚上黑暗时间为24

-8=16小时,黑暗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白天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要使A植物在一天有机物的积累量大于0,就是要保证8小时的净积累的有机物要大于16小时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设净光合速率为xm

g·m-2·h-1,则光照8小时的CO2吸收速率为8xmg·m-2·h-1,黑暗16小时的呼吸速率为16×4=64mg·m-2·h-1,若要8x>64,则x>8mg·m-2·h-1,由图可知净光合速率为8mg·m-2·h-1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9klx,所以白天

的平均光照强度应大于9klx。【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补偿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真正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现有两纯种小麦

,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方法________(I或II),该方法称________________。方法I

I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时期),(三)过程获得的植株往往表现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_,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

为_____________。【答案】(1).I(2).单倍体育种(3).杂交育种(4).DT(5).ddTT(6).减I后期(7).弱小,高度不育(8).1/3(9).自交(10).DDtt:Ddtt:ddtt=1:2:1【解析】【分

析】题图分析,图示为获得小麦新品种的两种育种方法,其中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方法Ⅱ为杂交育种过程。图中过程(一)表示杂交;过程(二)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三)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四)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五)表示自交;过程(六)表示筛选和连续自交.【详解】(1)要缩短育

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I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II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2)由图中的DDTT向上推出①的基因组成为DT,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②的基因组成为dT,向下推出④ddTT。

(3)(二)过程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D和d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三)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该过程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故往往表现为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等特点。(4)过程(五)是自交,其后代抗倒伏抗锈病的植株中,基

因型为ddTT∶ddTt=1∶2,其中纯合子占1/3。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让F1按(五)、(六)过程自交一代,即选出的抗倒伏抗锈病的植株,再连续自交,不断筛选,即可完成后续的育种过程。(5)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③DDtt

和⑤ddtt植株杂交得到Ddtt,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tt∶Ddtt∶ddtt=1∶2∶1。【点睛】熟知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育种过程的各个环

节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43.Graves病又称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此病是由患者所产生的某种Z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Y激素受体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产生高浓度的X激素所致(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Graves病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疾病。(2)Y激素指的是________,Graves病患者体内该激素含量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相等”),Y激素的分泌除受到X激素的调节,也受到了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

激素的调节,这体现了激素分泌调节的______和反馈调节两种方式,通过分析可判断Graves病患者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_。(3)Graves病患者体内,在进行④过程的同时也会进行⑤过程,产生的细胞a是________。图中①~⑨过程,错误的是___

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身免疫病(2).促甲状腺激素(3).减少(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分级调节(6).高(7).记忆细胞(8).⑧(9).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

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

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题图分析,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Basedow病患者产生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会发生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效应,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

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体温会偏高。【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因为该病是由于抗体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引起的。(2)分析题图可知,Y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因此Y是促甲状腺激素

;由于患者所产生的某种Z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Y激素受体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高,会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Y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除受到X激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也受到了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的调节,这体现了激素分泌调节的分级和反馈调节两种方式,通过分析可判断Graves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高,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故其体温往往比正常人高。(3)根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细胞b为淋巴B细胞,该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也分化

为记忆细胞,故图中的细胞a是记忆细胞,图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故抗原不能直接作用于浆细胞,即图中过程⑧错误。【点睛】熟知体液免疫过程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辨析图中的各

个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前提。44.下图甲是某湖区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某引进经济鱼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除图示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个营养级。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2)图乙在t1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类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3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天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40条、标志的10条

,估算该鱼类种群在t1时是__________条。(3)图乙中,在t1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型,在t2时期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湖区对该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第(2)小题的数据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___________

____(要求标出tl、t2对应的实际数值)。【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2(3).降低(4).150(5).增长(6).最大容纳量(K值)(7).【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题目,先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问题设计的具体内容分

析解答。【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所示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故还包括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析食物网可知,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螺蛳全部死亡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降低,食物网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

)根据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可以得出鱼类种群在t1时的种群数量是30×(10+40)÷10=150条。(3)分析题图乙可知,在t1时期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增长速率为0,该

鱼的种群数量是最大容纳量(K值)。画图注意:t1对应k/2即150条,t2对应K值即300条。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如下:【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网的分析,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

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能力,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绘图的能力。45.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接种细菌的方法是___。用该方法接种的目的是观察菌落的____和____。(2)图中

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能够为细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是_______为确定马桶按钮上大肠杆菌数目,需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用于鉴别。(3)两个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可能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健康我们使用手机一段时间后应对手机进行______________【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法(2).种类(3).数目(4).水、无机盐、碳源、氮源(5).伊红一美蓝试剂(6).选

取样本不同(7).取样时间不同(8).消毒【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培养的微生物菌落在平板上的分布可知,接种该微生物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平板上菌落的数量和种类可推知,手机和马桶盖上分布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造成两次报道的实验结果刚好相反的原因可能是所选

样本不同或者取样时间不同等。【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该实验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种类和数目来推测两种日常使用的东西上的微生物分布情况。(2)图中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能够为细菌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

无机盐。要鉴别大肠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一美蓝试剂,若出现特定的金属光泽,则说明有大肠杆菌存在。(3)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若两电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可能是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

或者取样时间不同所致。(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保证健康,我们使用手机一段时间后应对手机进行消毒。【点睛】注意:为了防止手机被损坏,最后一空最好不填“灭菌”。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