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doc,共(32)页,662.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2f15e1b20c6df1ebbc1da34f3067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官渡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高中生物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蓝藻没有细胞器,但能进行光合作用C.细胞生物既有DNA,又有RNA,DNA是其遗传物质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
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答案】C【解析】有些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可以依靠细胞膜来行使线粒体的功能,进行有氧呼吸,A项错误;蓝藻有细胞器核糖体,B项错误;细胞生物既有DNA,又有RNA,DNA是其遗传物质,C项正确;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生
物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但有的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2.下列关于细胞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
组织中的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蔗糖均属于多糖B.基因的基本单位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中的蔗糖属于二糖,A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故B项正确;细胞核内的核酸主要含脱氧核糖的DNA,也有含核糖的RNA,细胞质中的核酸主要是含核糖的RNA,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含脱
氧核糖的DNA,故C项错误;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其中脂肪释放的能量最多,D项错误。3.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P等元素B.一个环式结构
的十二肽水解时,需要水分子数为11个C.蛋白质是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D.有些蛋白质能传递信息,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例如性激素【答案】C【解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有P元素,A项错误;一个环式结构的十二肽中含有1
2个肽键,其水解时,需要水分子数为12个,B项错误;蛋白质是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C项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不是蛋白质,D项错误。【点睛】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知
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并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C.中心体是动物细胞才具
有的细胞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的线粒体【答案】D【解析】【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细胞器,A错误;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将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B错误;C、中心体存在于
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细胞中,C错误;D、心肌细胞消耗的能量比腹肌多,线粒体也多,D正确。故选D。5.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细胞结构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高尔基体靠近细胞膜的囊泡网时间/min317117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C.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折叠、组装,形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答案】D【解析】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项错误;高尔基体膜不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直接连接,是通过囊泡膜的转化发生联系,B项错误;高尔基体具有对来自内质网的分泌蛋白进一步加工的作用,C项错误;分泌蛋白的分泌过
程中,靠近细胞膜的囊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D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解题的关键是要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明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能根据表中
放射性出现的时间表推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分泌蛋白是在糙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合成的,然后经内质网的初步加工,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修饰,最后以小泡的形式与细胞膜融合,最终把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6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B.①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因为②可以运动D.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a可代表CO2,b可代表葡萄糖【答案】B【解析
】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②磷脂双分子层相同,而①③的种类不同,A项错误;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B项正确;细胞膜上的②磷脂和绝大多数③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C项错误;根据①糖蛋白的位置可知,Ⅰ是细胞膜外侧、Ⅱ是细胞膜内侧。
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则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则为主动运输。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a可代表O2进入细胞,但不能表示CO2出细胞,b可代表葡萄糖出细胞,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解题的关
键是要熟记细胞膜的结构,理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通过正确识图作为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图中①、②、③依次是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则Ⅰ表示外表面,Ⅱ表示内表面。a过程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
耗能量ATP,属于自由扩散,b过程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属于主动运输。细胞间识别和信息传递与糖蛋白有关。7.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与叶绿体都由双层膜构成,内外膜化学成分相似且含量相同B.核糖体是唯一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是唯一含有色素的
细胞器C.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合成或分泌的物质不同D.线粒体、中心体和核糖体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内外
膜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不同,如线粒体内膜中蛋白质含量较外面高,A错误;B、核糖体是唯一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叶绿体不是唯一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含有色素的细胞器还有液泡,B错误;C、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D
、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C。8.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
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ATP;A、B两点表示不同温度下吸收NO3-的量,则载体相同,影响因素是能量,B、C两点表示在同一氧浓度下吸收K+和NO3-的量,
则能量相同,影响因素是载体。【详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
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9.下列生理活动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动物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改变B.洋葱表皮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C.精卵之间的识别与结合D.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改
变,体现了激素作为信号分子通过体液的运输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项不符合题意;洋葱表皮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体现了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项符合题意;精卵之间的识别与结合,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项不符合题意;高等植物细
胞间通过胞间连丝来进行信息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1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能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温度过高和偏低对酶活性影响的原理不同C.萨姆纳成功提取出了脲酶,并证明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消化酶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
体的参与【答案】A【解析】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A项错误;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B项正确;萨姆纳成功地从刀
豆种子中提取出了脲酶,并证明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项正确;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对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需要考生识记酶的概念、特性,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和影响酶
活性的因素,再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尤其要明确酶作为生物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11.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ATP,C为
ADPB.在B→C的反应中,产生的E2来源于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C.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D.C→B与B→C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Pi代表磷酸,B
为ATP,C为ADP,A项正确;B→C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产生的能量E2来源于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B项正确;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是A-P~P~P,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C项错误;C→B与B
→C的相互转化过程,即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是可逆的,D项正确。12.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解过程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B.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
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1分子丙酮酸在(二)、(三)阶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一)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二)为有氧呼吸第二
阶段,①为水;(三)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②为氧气。【详解】A、图示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正确;B、图解中(一)、(二)两阶段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场所分别
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C、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葡萄糖和水,C错误;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远远多于第二阶段,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
场所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13.太阳能是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C.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D.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答案】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2、叶绿体中的
色素分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产生还原氢、氧气,同时合成ATP,将光能转变成化学
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在还原氢、ATP作用下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因此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ADP、Pi、NADP+。【详解】A、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
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其转移途径是14CO2→214C3→(14CH2O),A正确;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B正确;C、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错误;D、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D正确。故选C
。【点睛】14.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因素相同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有ATP的产生D.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综合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
作用。进行呼吸作用是活细胞的本质特征,光合作用只有含光合作用色素的细胞才能进行。两种代谢,场所和条件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详解】A、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B、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和二氧化碳,因此影
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同,B错误;C、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合成ATP,光合作用光反应光反应过程也有ATP的产生,C正确;D、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白天和晚上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点睛】细胞可以摄取现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必须进行呼吸作用,否则无法进行生命活动。15.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可用无水乙醇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C.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颜色变化为橙色→灰绿色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答案】C【解析】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有被水解,但不能检测淀粉酶是否将蔗糖水解,因此该实验中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A项错误;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B项错误;橙色的
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所以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C项正确;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将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摇匀后再向待检组织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故D项错误。【点睛
】本题考查了课本上的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6.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
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有关数据,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B.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C.0-2h
期间,DNA分子始终处于复制状态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19.3-21.3h【答案】B【解析】【详解】A、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该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该过程无关,A错误;B、图中第2h~第21.3h、第21.3h
~第40.6h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可见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B正确;C、0~2h为分裂期,DNA分子处于凝缩状态,C错误;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分裂期,而19.3~21.3h为分裂间期,D错误
。故选B。17.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a图所示的细胞染色体
已经解螺旋,核膜已经形成,细胞板已经存在,这是一个典型的末期细胞;人的红细胞是不能分裂的细胞,也没有细胞核;c图所示细胞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d图所示细胞的染色体有4条,每条含两个染色单体。18.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
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同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积极的意义C.a、b、c都是个体发育的基础,c发生的根本原
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降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形成的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即基因型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项正确;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可以使得生物体内的细胞推陈
出新,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积极的意义,B项正确;图中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增殖、c表示细胞分化,a、b、c都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但c细胞分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变,C项错误;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D项正确。19.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
是()A.当这种基因导入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B.当这种基因导入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
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癌细胞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由题意可知,携带RHOGDl2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说明与细胞的黏着性有关。【详解】A、癌细胞的特征
之一是由于糖蛋白减少,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因此RHOGDl2的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癌细胞中表达并产一种糖蛋白,A正确;B、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不能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B错误;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
后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但没有导致癌细胞迅速衰老,C错误;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但不会使DNA复制受阻,因而癌细胞仍能增殖,D错误。故选A。20.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猫毛色的黑色和白色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D.羊毛的细毛和长毛【答案】D【解
析】【分析】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概念,用概念去衡量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豌豆植株的高矮是一种性状,高茎和矮茎是这种性状的不同表现,所以是相对性状,A正确;B、猫的毛色是一种性状,黑
色和白色是不同毛色表现,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人的眼皮的单双是一种性状,双眼皮和单眼皮是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羊毛粗细和长短是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D。【点睛】概念的要
点就是判断正误的标准,相对性状有两个要点:同一种性状;不同的性状表现。21.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量①甲(顶生)×乙(腋生)101腋生,99顶生②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③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
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均为杂合子。2、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1。【详解】根据杂交组合③中可以看出,甲(顶生)×丁(腋生),后代全为腋生,因此可以确定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由于杂交组合③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
离,因此亲本全为纯合子,即甲为隐性纯合子,丁为显性纯合子;而杂交组合①和②的后代均发生1:1的性状分离,因此可以确定乙和丙均为杂合子,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关键在于以“杂交组合③中的亲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明辨腋
生对顶生为显性性状,甲与丁均为纯合子,在此基础上,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依据杂交组合①与杂交组合②的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乙和丙的基因组成。22.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D.
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
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详解】A、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A正确;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C、杂合子自交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有纯合子aa和AA,C错误;D、性状分离的原因是
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基因与性状、性状与相对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
行去雄和人工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实验的有关知识:碗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
干扰,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对母本去雄,进行人工授粉;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测交的结果是,子代
出现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去雄,A错
误;B、研究花的构造必须研究雌雄蕊的发育程度,B错误;C、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一样,C错误;D、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
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故选D。24.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C.F1产生的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数量相等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指F1产生的4
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详解】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A项错误;F1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1︰1︰1︰1,B项正确;F1产生YR精细胞的数量远多于YR卵细胞的数量,C项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减
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项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25.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
精子中染色体数目、DNA分子含量,分别依次是A.24、12、12和24、12、12B.24、24、12和24、12、12C.48、24、12和24、24、12D.24、12、12和48、24、12【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中数据准确判断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染色体数目.【详解】初级
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含有24条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2个DNA,共48个;次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除外),即12;,24个DNA;精子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即12条;DNA也减半,12个,D正确。故选D。【点睛】减数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MIMII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配子染色体2n2n2n2nnn2nnDNA4N4N4N4N2N2N2NN26.对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摩
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C.萨顿提出的假说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依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的得出要依据精巧的实验设计,摩尔根之所以进
行这样的实验,是因为他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更持怀疑态度,这是他进行实验的动力,没有怀疑也就没有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也就不会有该结论的得出,因此A、B、C对实验结论的获得都有影响。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是遗传
信息流的方向问题,与基因的位置无关,因此对该结论的是否得出无影响;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果蝇的红眼为伴X隐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
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
(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
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B。【点睛】28.DN
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4,则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为A.0.4B.2.5C.1.0D.0.6【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DNA分中相关碱基的计算。核心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是基本公式,据此
进行推理、计算。【详解】因为整个DNA分子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所以整个DAN分子中A+G=C+T,即=1。【点睛】技巧:由于在DNA分子中A=T,G=C,所以A+G=C+T、A+C=T+G,所以双链D
NA中A+C/T+G、A+G/C+T都恒等于1.29.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⑥的名称是腺嘌呤C.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D.图中的DNA中共有4种含氮碱基【答案】D【解析】【
分析】考查DNA结构和复制相关内容,也考查了识记和空间想象能力。【详解】②和①即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⑥与胞嘧啶碱基互补配对,是鸟嘌呤,B错误;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不是氢键,
C错误;图中的DNA中共有A、T、C、G4种含氮碱基,D正确。【点睛】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碱基遵循A与T配对,
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0.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上任意片段都是基因B.基因和DNA是同一概念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基因概念的理解。基因是有
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有的片段没有遗传效应。【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任意片段,A错误.B、基因和DNA不是同一概念,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脱氧核苷酸对序列,所以基因也是脱氧核苷酸对序列,C正确.D、基因是脱氧核苷酸对序列,4种碱基对按
照一定的顺序的排列,D错误.【点睛】基因和DNA的关系:基因的本质是DNA,是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在DNA是呈不连续的线性排列;DNA由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和无遗传效应的片段组成。31.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B.染色体→DNA→脱
氧核苷酸→基因C.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D.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
单位。(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的关系由大到小
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故选A。【点睛】32.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A.含有15N的DNA分子
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共产生16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无论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故复制4次后,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A正确;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
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子代含14N的DNA分子为100%,B错误;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C)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D、复制4
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B。33.下列关于细胞中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C.基因上增加一个碱基,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D.所有基因经过复制传递到
子细胞中都会表达出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故A错;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来转运,故B正确;C、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多肽链提前终止或延伸,故C错;D、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故D错。故选B【点睛】3
4.已知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共有肽键198个,那么翻译该蛋白质分子的mRNA和用来转录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的个数为A.594,1188B.600,1188C.594,1200D.600,1200【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基因表达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mR
NA的碱基和DNA的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意在考查把握知识要点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两条肽链有198个肽键,所以氨基酸数为200个,一个密码子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密码子和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一一对应
;DNA是双链结构;所以mRNA和用来转录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的个数分别为600,1200,选D。【点睛】氨基酸:mRNA上的碱基:DNA上的碱基=1:3:6;由于基因中还有非编码序列、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等因素,计算出的碱基数目只能说是“至少”35.下列关于复制、转
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B.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C.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D.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详解】
A、三个过程所需酶的种类不同,A错误;B、DNA复制、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只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B错误;C、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C正确;D、复制以DNA分子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转
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以信使RNA为模板,所以模板各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36.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在造血干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中A.两者都有①B.前者有①、②、③,后者只
有②和③C.两者都只有①、②D.前者只有①和②,后者只有②【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对中心法则的理解。①、②、③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细胞分裂时才有DNA的复制,有DNA的活细胞才有基因表
达。【详解】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分裂时有DNA复制和基因表达,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想表达,所以图示过程都有;口腔上皮细胞是成熟组织,不分裂但可以进行基因表达,有转录和翻译即②和③。选B。【点睛】亲子代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基因决定生物性
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完成的。所以不分裂不复制,没有蛋白质合成就没有活细胞。3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基因重组也可以产生新基因C.只有细胞核中的
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异同。二者都可以导致可遗传变异,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性状,而基因重组只产生新的性状组合。【详解】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表现型不一定能改变,A错误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C、无论质基因还是细胞核中的基因都会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因此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点睛】重点:基因突变表现型不一定能改变的原因可以
从多方面分析。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因此表现型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产生的是隐性基因时,个体的表现型不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些细胞中突变的基因不表达,因此不影响性状。38.如图是某二倍体
(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图该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甲、乙、丙三个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器官中【答案】D【解析】
【分析】综合考查细胞分裂图的识别、染色体上基因的来源分析,意在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A、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体细胞中原本
没有a基因,且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颜色一样,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所以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C、丙细胞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基因B与b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体上基因B与b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C正确。D、有
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可以发生在一个器官中,如卵巢和睾丸。D正确故选D【点睛】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复制产生的,应该相同。如有不同,有两个原因: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判断方法:若相关基因在个体基因型中没有,只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若是有丝分裂,不可能是交叉互换
;若相关基因在个体基因型中存在,又是减数分裂则两种可能都有,再结合其它信息判断。39.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②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条染色体③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④无籽西瓜属于单倍体⑤未经受精作
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A.③⑤B.④⑤C.①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单倍体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应用。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详解】由于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所
以体细胞中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③⑤正确。单倍体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①②错误。无籽西瓜是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的子代,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三倍体,④错误。选A。【点睛】易错点:单倍体的“单”既不是一个染色体,也不是一个染色体组,而
是染色体来自于单亲,来自于单个配子。是受精卵发育成的就不是单倍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40.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交换③基因
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①③④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③D.②②①③【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农作物育种常用的方法和原理,意在考查对育种方法的理解和比较中记忆的能力。【详解】诱变育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
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新品种,因此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性状重组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单倍体育种利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两种方式的原理的都是染色体变异。选A.【点睛】杂交育原理的理解技巧:杂交育种是通过性状重组获得双优性状的品种,基因重组是性状重组的根本原因
。第II卷非选择题41.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X、Y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能产生能量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在
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过程有____________;人体细胞不能完成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填编号)。(3)若某植物细胞无氧条件下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A摩尔的CO2,则其在有氧条件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可产生CO2___________摩尔。
(4)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O2(2).CO2(3).①②③(4).①④⑤(5).⑤(6).3A(7).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的熟练掌握。分析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图中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
吸,⑤是产生酒精与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而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X为氧气,Y为二氧化碳.据此答题.【详解】(1)由图可知,物质X是氧气,参与有
氧呼吸第三阶段,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水的光解产生.物质Y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之一,同时又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产物,因此Y是二氧化碳.(2)图中能产生能量的过程有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即图中的①②③;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
中进行,即图中的①④⑤,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酒精与二氧化碳,即人体细胞不能完成⑤过程.(3)若某植物细胞无氧条件下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A摩尔的CO2,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是A/2,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其在有氧条件下消耗
等量的葡萄糖可产生CO2为A/2×6=3A摩尔.(4)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场所、产物,能量的释放,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基础知识综合解题的能力.42.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的
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阶段,发生场所是_________,该阶段能量变化为:________(2)图中B表示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
是在____________。(3)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当环境中光照强度降低时,B中C3的含量将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除光照强度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__(至少填出两种)【答案】(1).光反应(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
体基粒)(3).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4).CO2的固定(5).C3的还原(或三碳化合物的还原)(6).叶绿体基质(7).增加(8).CO2浓度和温度【解析】【分析】分析图示,A表示光反应: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
形成;B表示暗反应: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
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1)图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为光反应,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该阶段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图中B表示的生理过程为暗反应,此过程发生的场所
是在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3)光照强度降低时,C3的还原减少,而C3的合成不变,因此C3的含量将增加。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
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43.Ⅰ.(1)通常用显微镜观察特定细胞结构时需要染色处理。其中,
观察染色体需用进行染色;观察DNA需用进行染色;观察线粒体需用进行染色。(2)酒精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Ⅱ.在能源紧缺的现状下,可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利用
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
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2)按照下表所列添加相应试剂。试管号试剂(ml)1234蒸馏水1.41.41.4Xp
H7.5的缓冲液0.20.20.20.2纤维素悬浮液0.30.30.30.3微生物A提取液0.1微生物B提取液Y微生物C提取液0.1(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4)检验葡萄糖的生成量,在
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试剂,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实验结果】1234颜色深浅程度++++++-【分析讨论】①表格中实验添加试剂的量X、Y分别是、。②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但深浅不同。③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
,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答案】I.(1)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甲基绿健那绿(2)去浮色提取绿叶中的色素Ⅱ.斐林①1.50.1②砖红色③B【解析】【分析】【详解】I.(1)染色体可以用碱性染料染色,常见的碱性染料是龙胆紫
或醋酸洋红溶液;观察DNA时一般用甲基绿染液;健那绿是专一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活细胞染料。(2)在检测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Ⅱ.(4)要检测葡萄糖的生成量,由于葡萄糖是还原糖,故可
用婓林试剂。(5)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每个试管中添加的溶液总量相等,故X为1.5,Y为0.1②葡萄糖与婓林试剂反应后出现砖红色沉淀③根据实验结果,2号试管中生成的还原糖多,故B微生物应用价值高。【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定试验,意在考查考生理
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4.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
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的系谱图,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据图回答问题:(1)甲病是___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乙病是_____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2)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结婚,其中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4)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答案】(1).显(2).常(3).隐(4).X(5)
.1/2(6).aaXbY(7).AaXBXb(8).1/4【解析】【分析】考查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和相关概率的计算。先根据有生无、无生有的现象判断显隐性,再假设伴性遗传或结合题干信息,判断基因位置,然后进行相关计算。【详解】(1)Ⅱ代5号
和6号患甲病,生育了不患甲病的子女,因此甲病是显性遗传病,若伴X遗传,则他们的女儿应该患甲病却没有患,所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Ⅱ代1号和2号不患乙病,但生育了患病的儿子,所以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致病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是位于X染色体上。(2)Ⅱ5的基因型是Aa
XBY,另一正常人的基因型是aaXBX-结婚,其子女患甲病(A-)的概率为1/2。(3)Ⅰ2不患甲病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Y。Ⅱ2患甲病,但女儿不患甲病;不患乙病但儿子患乙病,所以基因型为AaXBXb。(4)Ⅲ1的基因型是aaXBX
B:aaXBXb=1:1,Ⅲ5的基因型是aaXBY,他们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不患甲病,患一种病即乙病的概率为1/2×1/2=1/4,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点睛】两种遗传病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而计算概率时,可以逐病分析再相乘。4
5.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A—a在X染色体上,B—b在常染色体上)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雄果蝇
3131雌果蝇3100(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翅长来说,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残翅为__________,F1的红眼长翅雄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2)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________,在精子形成过程中,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3)伴性遗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bXAXa(2).BbXAY(3)
.3:1(4).1/3(5).BXA:BY:bXA:bY=1:1:1:1(6).基因的自由组合(7).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
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与眼色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眼长翅的雌果蝇(B_XAX-)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B_XAY)交配
,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Bb×Bb);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为XAXa。【详解】(1)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
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F1的红眼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_XAY,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3。(2)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Y,其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及比例为BXA:BY:bXA:bY=1:1:1:1。由于B、b和A、a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在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定律。(3)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以及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