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一中、高密三中、高密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共(11)页,48.26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aa05693d92be25dd611a4a6e91ae1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东省高密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
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我们要利用好博物馆这个宝库,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不能仅仅
停留在文物的呈现形式层面,还要深入到价值层面。我们在引导人们欣赏文物器型之美的同时,要把培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等放在突出位置,注意推介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让文物活起来,
需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转”起来,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加大文物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健全馆际文物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览巡展常态化制度化,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智”起来,就是大力
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动”起来,就是加速文物活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不断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加强观众与文物互动,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要守正创新、塑形铸魂。
这就要求文物工作者做好研究工作、提升学术能力,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属历史阶段的故事,在活态展示与创意传播中准确阐释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观念。文物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让文物活起来,要让文物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博物馆的展览展示、阐释传播要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
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方式和方法,拓宽视野和渠道,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交流是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的重要方式。要充分发挥文物展览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摘编自《人民日报》《让文物活起来》)材料二:一座球状和线条混搭的建筑拔地而起,黄色的外貌和周围的戈壁浑然一体,这便是观众到敦煌莫高窟的第一站——数字展示中心。观众在这里观
赏《千年莫高》《梦幻佛宫》两部高清电影,然后再实地参观莫高窟。从2014年开始,敦煌莫高窟实行旅游新模式——“单日总量控制、线上预约购票、数字洞窟展示、实体洞窟参观”,大幅提升了游客参观体验,有效缓解了莫高窟
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旅游开放探索了宝贵经验。“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莫高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敦煌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传承的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总方针,把莫高窟保护放在第一位。莫高窟与许多文化遗产一样,既有珍贵稀有的价值,又有脆弱易损的特点,一旦破坏,不可再生,将永远消失,所以保护必须是第一位的。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石窟的保护是
关键。石窟安全保卫从最初单一的防护措施逐步发展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程序和规范,广泛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构建了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对影响文物本体、遗址载体、洞窟微环境、石窟大环境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实施科学监测,初步建立了基于风险理
论的预防性保护体系。近日,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签约,携手推进“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此外,敦煌研究院还同时与武威市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签约,携手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樊锦诗说,敦煌研究院运用敦煌石窟数字图像资源,通过数
字敦煌网站中英文版上线,使全球可以在线共享30个洞窟高清图像;敦煌研究院还在国内外举办各类敦煌艺术展览,让敦煌壁画艺术精品走进学校、走近大众,此外还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使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这16字是2014年时任院
长的樊锦诗在敦煌研究院建院7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来的。这是由几代莫高人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是在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孕育发展、凝练形成的。敦煌研究院是世界的、是开放的,在这里,处处能够感受到蓬勃的朝气和国际视野。在“一带
一路”倡议提出后,敦煌研究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将敦煌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成套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樊锦诗说,今后,敦煌研究院将继续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科技攻关力度;更加深入地挖掘、研究敦煌文化艺术价值,
使其达到更大化;探索更加多样的传播方法和形式,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贡献。(中国青年网《讲好“敦煌故事”让莫高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博物馆承担着引导价值取向的重大责任,因此推介文物时要把培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等放在首要位
置。B.文物工作者只有精确提炼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才能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C.敦煌莫高窟旅游新模式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为各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旅游开放提供了成功经验。D.敦煌研究院与华为等方面
签约展开合作,运用数字技术等科学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网站使全球可以在线共享洞窟高清图像,是让文物“智”起来、“动”起来的具体体现。
B.材料二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方法来展现敦煌文物保护的成功经验,为各地文物保护提供借鉴。C.敦煌研究院将文化遗产保护成套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必将带动沿线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D.材料一中多次使用“不仅……也”“只有……才”等关联
词,体现出论述类文本语言准确严谨,富有逻辑。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河南卫视充分发掘本地文物资源的优势并进行创新性开发,推出“奇妙游”等一系列充满文化韵味的节目,备受观众喜爱。B.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功能一体,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实
施管理,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圣地。C.某地老城区开发过程中发现一处有百年历史的特色民居,有关部门停止周边开发,搭建围墙护栏,将民居妥善保存下来。D.平凉市博物馆积极开展“送流动文物展览下乡村、到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25场次,吸引观众
10万余人次,备受好评。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青州市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县级一级博物馆,馆藏的明代赵秉忠的殿试试卷、东汉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等在全国也绝无仅有。请结合材料一、二,给馆长写封信,列出让青州博物馆活起来的可行性建议,以让其走入大众视野。(二)现代文阅读Ⅱ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阴森森的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
却比早晨更加阴森。“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生活。”当卡秋莎没有抬起眼睛,快步走进房间里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他站起来,迎着她走了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的手指痉挛地卷着衣
服的边。她一会儿对他望望,一会儿垂下眼睛。“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这样,只要等公文一到,您高兴住哪里去就可以住哪里去了。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
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似的。“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
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住口,然后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我还图个什么呢?……”“也许她真的爱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做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
一。”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要是您爱他……”他说。“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已丢掉了。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她又打
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那您就原谅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说,“嗯,看来只好这样办了。您自己也得生活呀。”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
的,但此刻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害臊,而且感到惋惜,惋惜他从此失去了她。“我真没料到会这样。”他说。“您何必再待在这儿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够了。”她说,怪样地微微一笑。“我并没有受罪,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愿意为您出力呢。”“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
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何必算账呢?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他说。“我好?”她含着眼泪说,凄
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接着他向卡秋莎打听克雷里卓夫的情况。她强自镇定下来,平静地把她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克雷里卓夫路上身体很虚弱,一到这里就被送进医院。谢基尼娜很不放心,要
求到医院去照顾他,可是没有获得准许。“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说。“我现在不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眼神里,从她说“请您原
谅”而不说“那么我们分手了”时伤感的微笑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她作出决定的原因是后一种。她爱他,认为自己同他结合,就会毁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松一起走开,就可以使他恢复自由。现在她由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感到高兴,同时又由于要跟他分手
而觉得惆怅。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后提议“让我们考虑一下……”,既能看出他为玛丝洛娃获得减刑而感到高兴,同时也憧憬着能和玛丝洛娃一起生活的美好未来。B.
玛丝洛娃拒绝聂赫留朵夫时,发现说溜了嘴,而后又纠正自己的话,能看出玛丝洛娃对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两人的感情深度是不一样的。C.因为恨而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和因为爱而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体现了玛丝洛娃的精神上天翻地覆的变化。D.当聂赫留朵夫赞美玛
丝洛娃“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时,玛丝洛娃露出凄苦的微笑,表示她完全不认同他说的话,本质上她自认为并不是个好女人。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口点着风灯”“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等环境描写,反
衬了监狱的阴森,与聂赫留多夫的内心世界相互映衬,表现了他当时内心的紧张与不知所措。B.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C.“古怪的斜睨的眼神”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出了
玛丝洛娃出于对聂赫留多夫的爱和保护,而选择了西蒙松之后的一种既高兴又惆怅的复杂心理。D.小说构思不落俗套,结尾部分耐人寻味,作者最终没有告诉我们聂赫留多夫将走到什么样的路上去,引发读者思考,推想人物的未来命运。8.在这场最后的道别中,玛丝洛娃的内心是丰富而
复杂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一开始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捐弃前嫌,终成眷属,后来改成玛斯洛娃离开聂赫留朵夫选择了西蒙松。你认为哪一种好,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
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
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
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
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
,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
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B.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C.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D.张仪/之来也/自
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约,合纵之约,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谋略,最终由苏秦游说各国,逐步实践完成。B.客卿,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
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C.舍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后为官职名称,如秦汉置太子舍人。本文中指后者。D.文檄,即檄文,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多用于征召或声讨等。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A.张仪因为贫穷被诬陷偷取了楚相的玉璧,并遭到鞭笞之刑;回家后,妻子把此辱归罪于他读书游说,但张仪并不以为然。B.苏秦害怕秦国破坏合纵计划,想让张仪投奔秦国,做自己的接应,于是派人点拨张仪,游说张仪说秦国现在已经当权,你为什么不去投奔秦国。C.张仪投靠秦国,是认为只有
秦国才能制约赵国,为自己赢回尊严。却没想到这全是苏秦的安排,直到苏秦的舍人点明,他才恍然大悟,自认为不及苏秦。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并对苏秦充满感激之情。张仪掌握秦国大权后,为报答苏秦的知遇之恩,向苏秦舍人保证,在苏秦在位时决不攻打赵国。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14.苏秦是如何一步步助张仪得到秦王任用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竹枝词九首·其九刘禹锡(唐)山上层
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①。浪淘沙九首·其六刘禹锡(唐)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注:①烧畲:少数民族耕作方式,春耕时,把地里的草木烧成灰作肥料,然后播下种子。②江隈(wēi)指江水曲折处。15.对两首诗的赏析,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者每句一景,犹如四幅图画,画面转接与安排自然,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B.后者中,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一优美如画的亮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的壮美。C.两首诗语言质朴,用词精准。前者用“
山”字领起,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后者的“照”“开”形象而有动态美。D.两首诗均采用民歌风调,直接表现了对劳动生活的赞美。这和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与人民的广泛接触是分不开的。16.有人认
为这两首诗都是赞美劳动妇女的创造力之美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即《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李白嗜酒,常以酒入诗。在《将进酒》中作者表达要尽情欢乐却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是将饮酒诗意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梦是诗人的灵感,诗
人常常通过写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梦”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鼎,为我国所独有,着先祖数千年的辛勤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标志。李泽厚说:“传说中的夏铸九
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正因为鼎具有如此的地位,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鼎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的含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1995年,联合国五十华诞之际,中国即以“世纪宝鼎”相赠。为给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份深情礼赞,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在上博、国博重聚。作为当之无愧的国之大礼,鼎体现的乃是和谐社会特有的时代禀赋和精神内涵,不失为政治与文化、情感
与艺术之。后母戊鼎、王子午鼎、蔡侯申鼎、子龙鼎、史鼎……,是一粒粒的珍珠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一颗颗火种闪耀着精神血脉的传承。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凝聚举重若轻蕴涵相辅相成B
.凝结举足轻重蕴涵相辅相成C.凝聚举足轻重蕴含珠联璧合D.凝结举重若轻蕴含珠联璧合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海内三宝”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李泽厚说:“传说中的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B.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被赋予“显赫”“尊贵
”“盛大”等的含义。C.1995年,联合国五十华诞之际,中国即以“世纪宝鼎”相赠。D.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网络科幻作品的出现,让科幻作品获得更多传播渠道,融入更大的阅读群体,并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网络科幻作品虽然不等于科学著作,①。做好科普,网络科幻作品需要向硬核科技“取经”。读者熟知的《三体》就巧妙融入了黑洞、引力波等物理学知识。②,
文学作品的“科学味”才更浓,专业度才有说服力。做好科普,③。时下,在一些平台,网友自发整理科幻作品知识点,分析其中科学原理,互相答疑解惑。这也说明:()据一份调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相关平台科幻作品日均阅读人数明显增长,彰显了广大读者对科技创新的
浓厚兴趣。融入科幻元素的网络文学,一头连着浩瀚宇宙,一头连着万千受众。用生动故事传播科学知识,定能让科幻作品更好成为孕育想象力的摇篮,鼓励更多人迈向科学探索之路。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服务大众
、面向大众,才能形成读者与作者的良性互动,让科普深入人心。B.作品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才能形成作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让科普深入人心。C.作品服务大众、面向大众,才能形成作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让科普深入人心。D.作品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才能形成读者
与作者的良性互动,让科普深入人心。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曾子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曾国藩泰山不嫌细土,故成其大;
大海不择小流,故成其深。——李斯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大”与“小”?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