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一中、高密三中、高密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7)页,1.456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0342e2cfd3ca456bb6fd21fbb20a5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12月份检测试题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周时期,青铜器多为礼器、兵器、车马器、乐器等,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则极少。大多数青铜农具出土于贵族
墓葬中,这与处在青铜时代的世界各国都普遍缺乏青铜农具的情况非常相似。材料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非常落后B.青铜冶炼工艺水准领先世界C.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青铜器是为了满足贵族需要2.西晋陈寿《三国志》“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
……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据此可知翻车A.西晋时期马钧的发明B.是当时主要生产工具C.易操作省时省力高效D.预防水患问题而设计3.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曲,有
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宋代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B.“工商食官”的政策逐步受到削弱C.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
坊市制度D.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日趋严格4.《宋史·阇婆传》不仅明确记载了阇婆(今印尼境内)的地理方位、道路和物产种类,而且描述了它和中国的贸易实况“中国商人至者,待以宾客,饮食丰洁”。这表明当时A.放松对外贸易监管B.海上丝路贸易发展C.朝贡贸易得到发展D.
经济重心完成转移5.下图为1890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汉阳铁厂,该企业:的A.完全私人投资兴办B.工业革命扩展的产物C.注重产品社会效益D.已使用电力进行生产6.盛宣怀指出:“西人聚举国之财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勿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他主张银行商办,“用人办事,悉以汇
丰章程为准”。据此可知创办银行A.抵制西方独揽中国利权B.推动洋务运动开展C.有效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实现实业救国目的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五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
链接标识。”这表明A.电子商务简化了的操作流程B.信息技术推动了经济发展C.电子商务经营方式得到规范D.电商平台提升了服务质量8.据报道,机器人在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灾后的排查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4台飞行机器人共排查了6个乡镇,获取了近50平方千米震区的空中信息,排查了高层危楼50余栋,大大提高了国家救援队灾后排查救援的工作效率。材料说明A.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应用在地震救灾中B.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代人工救灾设备C.人工智能技在救灾中发挥了主导
作用D.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9.有学者指出苏美尔人十分注意对天文的观察,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就制定了自己的历法,每月29天或30天,一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各为29天,另6个月各为30天,一年共354天。这表
明苏美尔人()A.重视农业发展B.历法领先古代世界C.建立最早文明D.已开展跨学科研究10.《千年金融史》描述荷兰东印度公司源于1600年以前一次由荷兰多个省份的投资者共同出资赞助的亚洲探险活动。1602年的章程规定,这个由六个省份的投资
者组建的贸易垄为断组织能够将投资者的资本锁定10年期限,并且只有当利润超过投资的资本时,才能进行分红。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资本输出成为对外扩张主要手段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
化11.1844年曼彻斯特某纺织厂的规章制度规定: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对于材料中生产组织描述正确的是A.该组织最早出现
在14世纪的意大利B.增强了工人的时间意识和纪律意识C.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D.该组织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2.1971年3月,被后人称作“维尔纳计划”的方案得以通过。“维尔纳计划”主张在10年时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现资本完全自由流
通,各成员国确定货币固定汇率,最终以单一货币取代各国货币。这一计划A.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B.启动了欧洲联合向纵深发展的进程C.使欧洲单一货币建设得以实现D.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要求13.农业的
采用和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这反
映了()A.农业是疾病出现传播的最主要原因B.农耕文明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C.农业文明导致了人类健康严重退化D.农业文明发展提供疾病传播的温床14.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哥伦布到来之前的整个美洲大地上,最重要的非人力动力来源只有
狗与骆马;殖民时期的西属美洲社会,是历来“马性”最高社会,其存在延续,也可谓高度仰赖旧世界的马儿对新世界生存条件的适应程度。这一发现表明()A.物种交流导致了动力革命发生B.殖民时代到来源于马引进美洲C.动物引进提供了新的动力来源D.马一定程度上具有等级性特色15.下表为12世纪后期对
英国伦敦描述:“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你到英国之后,如果要经过伦敦,就赶快的诲,拥有着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
——伦敦市民的赞叹(1175年)穿过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污秽邪恶的东西在那里都找得到,不要和餐馆里的人混在一起,不要赌博,不要看戏,不要进酒馆。”——法国犹太商人对即将前往英国商人的警告(1189年)这反映了两者A.
文化取向迥异B.身份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
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
价等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食品安全领域中,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案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摘编自董姘《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
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食品监管的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球化和帝国主义一样强化了不平等……全球市场加强了有资格通过不平等方式进行财富积累的帝国形态。例如,印度独立初期,民族主义消弱了之前英帝国主义的影响,
贫穷减少;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自由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则与帝国主义时代相似,不平等在这种民主政体里快速增长甚至飞速增加……全球化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加剧了社会财富控制的不平等……随着全球化取得更大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复杂性,他们创造了极其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体系
……由帝国主义强加而不是自然演变的秩序,某种程度上在造成现代社会不平等诸因素中占据首要地位……当工业资本主义用商业和文化的全球网络连接世界的同时,也放大了顽固的不平等和差异……不平等的全球化加速了阶级分化、性别歧视、政治和社会动荡。——摘自[
美]坎迪斯•古切尔等《全球文明史:人类自古至今的历程》材料二的。(1)据材料,归纳帝国主义能够在全球化中强化“不平等”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指出这些因素在战后初期的具体表现。(2)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
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写篇关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历史短文。18.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
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图1古人在用水排冶铁图2瓦特和他发明的联动式蒸汽机图3投放原子弹后的广岛图4代步工具平衡车从以上图片任选两幅图片,拟定一个“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关系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对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9.1847年一位当事人撰写了《为
棉织厂主服务及棉织厂工人简述》一文,其中有如下描述: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由于这种工业的特点,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发出一种特别讨厌的气味……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有几百个
人做工,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新鲜空气不够的条件下,在工厂里经常闻到很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这些极有害的
条件招到什么后果呢……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在问大多数病人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寒病时,他们的回答是或者自己从工厂得来,或者由别人传染而来。问他们做什么职业,从什么人传染来的病,回答都是,棉织工厂的工人。—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于研究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有何史料价值。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