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982.854 KB
  • 2024-11-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7)页,982.8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9c8ebf8f811ff053db93e5e4a45ac3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生物期末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被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不是原核生物B.支原体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支原体与酵母菌细胞内的核糖体均在核仁上合成D.支原体与HIV都属于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生物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有真菌、植物和动物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DNA和唯一的细胞器一一核糖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为DNA。【详解】A、支原体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但是原核生物,A错误;B、支原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

正确;C、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C错误;D、HIV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故选B。2.研究表明,细胞主要通过蛋白质执行复杂的调控和信息传递功能,在执行前,往往首先需要在蛋白质分

子链上“接种”外来的分子,这称为蛋白质的修饰。“乙酰化修饰”是指在蛋白质分子链上“接种”一个乙酰基分子,这是蛋白质最主要的修饰方式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基分子最可能连接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上B.“乙酰化修饰

”改变了蛋白质结构,但是没有影响其功能C.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盘曲折叠在一个平面上,从而具有一定功能D.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功能不同,仅是因为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1、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氨基酸分子的

种类不同;(2)氨基酸分子的数量不同;(3)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不同;(4)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2、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乙酰基分子最可能连接在氨基酸

的R基上,A正确;B、“乙酰化修饰”改变了蛋白质结构,也改变了其功能,B错误;C、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盘曲折叠不在一个平面上,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功能,C错误;D、根据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可知,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功能不同,除了是因为两者的空间结

构不同,还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D错误。故选A。3.将植物细胞置于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用3H标记其中一种化合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细胞固定,通过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

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被标记的化合物最可能是()A.氨基酸B.核糖核苷酸C.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本组成单位

是核糖核苷酸。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所以,只能是脱氧核苷酸。【详解】A、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细胞质中也有,A错误;B、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质中也有,B错误;C

、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构成DNA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所以被标记的化合物最可能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D、葡萄糖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细胞质中也大量存在,D错误。故选C。4

.俗话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之前的柿子硬邦邦的,又苦又涩,难以下口,霜降后的柿子颜色红似火,尝起来甜腻可口。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与柿子苦涩相关的物质可能存在于液泡中B.“甜腻可口”的原因是细胞内多糖、二糖

和单糖等分子含量都增多C.霜降后植物细胞内结合水比例增大,有利于增强抗寒能力D.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

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详解】A、液泡中的液体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水、糖类、蛋白质、无机盐、有机

酸和生物碱等,与柿子苦涩相关的物质可能存在于液泡中,A正确;B、“甜腻可口”的原因是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内多糖水解产生的二糖和单糖等分子含量增多,B错误;C、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霜降后植物细胞内结合水比例增大,有利于增强抗寒能力,C正确;D、细胞

液浓度升高,自由水减少,不容易结冰,有利于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B。5.下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外侧B.细胞膜中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等功

能C.③硫水端的存在使得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D.真核细胞中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分子,④是细胞骨架,细胞

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图中①是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外侧,A正确;B、②是蛋白质,细胞膜中蛋白质具有运输(如载体蛋白)、信息传递(

如受体)等功能,B正确;C、因③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C正确;D、④表示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D错误。故选D。6.将一个从清水中取出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某种

溶液中,其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0~t1时期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B.t3时刻与t0时刻相比细胞液浓度提高C.t1~t2时间内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D.t2~t

3时期显微镜下观察到原生质层颜色逐渐变深【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t0-t1时间内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压力减少;t1-t3时间内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但t1-t2时间内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压力为0,而t2-t3压力增加。【详解】A、t0~t1时期,细

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A正确;B、t0-t2时间内,细胞吸收某种溶液的溶质,细胞液浓度增加,导致质壁分离后复原,且t3是恢复了原状,则t3时刻与t0时刻相比细胞液浓度提高,B正确;C、t0-t1时间内细胞

失水,发生质壁分离,t1-t2时间内细胞压力为0,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C正确;D、据图分析,t0-t1时间内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压力减少,t1-t3时间内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t2~t3时期显微镜下观察到原生质层颜色逐渐变浅,D错误。故选D。7.将人的红细胞和水生动物的卵

母细胞移入至低渗溶液中,短时间内,人的红细胞很快吸水膨胀发生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不膨胀。后来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成功分离出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水通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红细胞

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时不消耗能量B.人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可能比水生动物卵母细胞的多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时水通道蛋白需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D.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形状、大小和电荷都相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答案】C【解析】【分析】1、根

据题意“人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成功分离出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水通道蛋白”可以推知,水分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蛋白。2、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

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详解】A、人的红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时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B、水分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根

据题意“人的红细胞很快吸水膨胀发生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不膨胀”,推测人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可能比水生动物卵母细胞的多,B正确;CD、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

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也不需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错误,D正确。故选C。8.为了探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ATP还是葡萄糖,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新鲜的骨骼肌标本做了以下实验:①选取三个新鲜的相同的骨骼肌标本,分别标记为A、

B、C;②给A、B、C骨骼肌分别施加适宜的电刺激,直至骨骼肌不再收缩;③给A标本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给B标本滴加等量的ATP溶液,给C标本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④给A、B、C标本同时施加适宜的电刺激,观察骨骼肌标本是否收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骨骼肌施加第一次电刺激的目的是测定

骨骼肌中是否存在ATPB.给骨骼肌施加第二次电刺激的目的是为了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C.如果C标本收缩,A、B标本不收缩。则说明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D.如果B标本收缩,A、C标本不收缩,则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答案】

A【解析】【分析】ATP是生物体内直接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详解】A、骨骼肌细胞中存在ATP和葡萄糖,给骨骼肌施加第一次电刺激

的目的是耗尽骨骼肌中的能量,使骨骼肌不再收缩,A错误;B、给骨骼肌施加第二次电刺激的目的是观察骨骼肌是否发生收缩现象,骨骼肌能否发生收缩反应与直接能源物质有关,如果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滴加ATP溶液后骨骼肌就会收缩;如果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滴加葡萄糖溶

液后骨骼肌就会收缩,B正确;CD、A标本滴加的是适量的生理盐水,B标本滴加的是等量的ATP溶液,C标本滴加的是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如果C标本收缩,A、B标本不收缩,说明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如果B标本收缩,A、C标本不收缩,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CD

正确。故选A。9.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C.若用淀

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D.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作为对照组【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

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

】A、过氧化氢加热易分解,所以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A错误;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蔗糖是否被水解应用斐林试剂检测,不能加碘液检测,B错误;C、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条件,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改变实验温度,对实验有影响,C错误;D、酶具有催化作用,无机催化剂也具有催化作用,酶的催化效率高,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应与无机催化剂的FeCl3比较,D正确。故选D。10.科研人员研究温

度对某蔬菜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合理的结论是()A.光照越强,该蔬菜的产量越高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D.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等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自变量为温度,实线为光

合速率,虚线为呼吸速率,据图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7℃~28℃,而呼吸作用曲线还在上升,看不出最适温度,但据曲线分析,高于35℃。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据图可知,在25℃左右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作用最大【详解】A、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

,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A错误;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5~35℃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C、据图可知,在25℃左右时,光合作用强

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作用最大,故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以获得蔬菜的最大产量,C正确;D、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C。11.如下

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A上面分布有光合色素及相关的酶,

释放的O2来自H2O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

光下分解成氧气和NADPH;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

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2、据图可知:A表示类囊体薄膜形

成的基粒,B表示叶绿体基质,甲表示暗反应形成的(CH2O)。【详解】A、A表示类囊体薄膜形成的基粒,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A正确;B、B表示叶绿体基质,暗反

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B错误;C、A类囊体薄膜上面分布有光合色素及相关的酶,光反应中水光解释放氧气,C正确;D、光合作用过程暗反应中CO2能与C5结合形成C3,然后C3被还原成图中

的甲物质(CH2O),D正确。故选B。12.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

光饱和点增大,大豆光饱和点减小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小于间作【答案】B【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光补偿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此点之

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右图显示大豆单作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大于间作;左图显示桑树间作时光饱和点大于单作。【详解】A、由图示曲线可知,桑树的呼吸强度在间作时大于单作时,大豆的呼吸强度在间作时小于单作,说明间作或单作会影响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A错误;B、由图示可知,桑树间作时的光饱和点明显大于单作

时,而大豆在间作时的光饱和点小于单作时,即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光饱和点增大,大豆光饱和点减小,B正确;C、由图可知,大豆在光照强度达到两条曲线相交之前时,间作的光合速率是比单作还要高的,C错误;D、当光照强度大

于光补偿点时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由图示可知,大豆在单作时的光补偿点大于间作时,说明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D错误。故选B。13.如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图,层析后得到不同的色素带,在暗室内用红

光照射四条色素带,可以看到较暗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

关。色素的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图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①②③④分别是胡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暗室内用红光照射四条色素带,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所以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较暗。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需要学生分析题图,做出判断。14.三磷酸腺苷酶能促进ATP的水解,而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

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A.所有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B.仅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仅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分析,三甲基锡会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而ATP的水解是

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提供能量的,所以ATP的水解受到影响时,细胞内所有吸能反应都会受到影响。【详解】A、放能反应的部位,如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需要ATP合成酶,A不符合题意;B、细胞质基质合成ATP,而叶绿体基质

进行暗反应需要消耗ATP受到影响,B不符合题意;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部位合成ATP,需要ATP合成酶,C不符合题意;D、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则抑制ATP的水解,影响所有吸能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15.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

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则能通过图甲中c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Na+B.K+C.胰岛素D.CO2【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可知,上侧含有糖蛋白,表示膜外;a是细胞通

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物质,c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物质。图乙是不同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因为“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并由题图可知,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所以为胰岛B细胞,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

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它们进出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胰岛素只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详解】A、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运输出细胞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c主动运输,A正确;B、钾离

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运输出细胞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与图c不符,B错误;C、胰岛素是生物大分子,运输方式是胞吐,C错误;D、二氧化碳运输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A。16.亚洲飞人苏炳添,新外号“SUPERFAST”,关于其体细

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B.百米赛跑时,其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若用18O标记葡萄糖,在生成的水中检测不到18OD.肌细胞内的乳

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转化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

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H]与氧气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产生乳酸,不产生能量。【详解】A、无

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释放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B、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O进

入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O进入乳酸,因此用18O标记葡萄糖,在生成的水中检测不到18O,C正确;D、肌细胞内的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

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B.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D.图

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是:果糖在初期含量很低,8月份后明显增高;葡萄糖含量在6、7月份上升,7月份后不再上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蔗糖7月份之前含量较低,7月份后明显升高,10月份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又逐渐下降

;淀粉在6、7月间含量较高,然后下降。【详解】A、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S,P,所以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B、10月的样液中果糖

含量高,果糖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砖红色,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B正确;C、据题分析,酶增加淀粉含量减少,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水解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D、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淀粉是多糖,蔗糖是二糖,D正确。

故选C。18.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过程需要O2参与,不需要水参与,有水生成B.只有①②过程有ATP生成,③过程无能量释放、无ATP生成C.若不发生②过程,①过程产生的[H]将会在细胞中有所积累D人体剧烈运动时细胞主要通过分解乳酸获得能量【答案】B【

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

,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②过程需要O2参与,既有水的消耗也有水的生成,A错误;B、有氧呼吸各阶

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会产生能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只有①②过程有ATP生成,③过程无能量释放、无ATP生成,B正确;C、若不发生②过程,①过程产生的[H]将会被③利用,不会在细胞中有所积累

,C错误;D、人体剧烈运动时,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即①②过程,D错误。故选B。19.下列关于俗语或者生活现象的理解不合理的是()A.“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粪便中有丰富的有机物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立

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分C.“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能给土壤带来氮肥,有利于大豆、小麦合成蛋白质等物质D.“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有利于增加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答

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二氧化碳以及适宜的矿质营养,从而满足了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为植物的增产创造了条件,植物是自养生物,不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而是能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需要。【详解】A、粪便中

有丰富的有机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后转变为无机物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植物不能利用其中的有机物,A错误;B、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长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植物的需水量不同,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分,B正确;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能给土壤带来

氮肥,有利于大豆、小麦合成蛋白质、核苷酸等,进而有利于大豆和小麦的生长,C正确;D、犁地松土有利于增加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为根部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来源,进而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正确。故选A。20.

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60℃条件下,该酶的活性较高,结构稳定B.一定温度范围内,T1时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可能

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图示温度实验范围内,50°C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60°C时,在40°C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详解】A、60℃条件下,该酶的活性较高,但是结构不是很稳

定,A错误;B、由图可知,T1时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正确;C、由题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曲线变平缓)时所需时间不同,其中70°C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最短,C正确;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

反应速率可能不同,如在50℃条件下,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之前不同的反应时间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D正确。故选A。21.植物工厂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将培植区一天的光照/黑暗时间设置为14h/10h,研究温度对生菜成熟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

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是由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不同B.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高C.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3调至T4,培植24h后,与调温前相比生菜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不变D.为提高生菜产量,可在培植区

适当提高CO2浓度,该条件下B点的移动方向是右上方【答案】D【解析】【分析】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即净光合,净光合=总光合-呼吸。【详解】A、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是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错误;B、由图可知,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在T3,呼吸作用最适温度还未出现,所以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

比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低,B错误;C、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3调至T4,导致光合速率减小,呼吸速率增大,与调温前相比生菜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减少,C错误;D、为提高生菜产量,可在培植区适当提高CO2浓度,该条件下光合速率增大,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右上方,D正确。故选D。22.自2019年12月新冠病

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已出现了众多变异毒株,科学家用24个希腊字母为变异毒株命名,现已排至第15位Omicron(奥密克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遗传物质为DNA的噬菌体相比,该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B.使用酒精能引起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变性,

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C.新冠病毒其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终产物D.新冠病毒其核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

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RNA),与遗传物质为DNA的噬菌体相比,该病毒更容易发生变

异,A正确;B、酒精是有机化合物,有很大的渗透能力,能进入细菌和病毒的内部,使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引起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B正确;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有6种产物,分别是A、

U、G、C四种碱基,以及磷酸和核糖,C错误;D、新冠病毒的核酸(RNA)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故选C。23.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孔是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B.核膜是双层

膜,可直接与高尔基体膜相连C.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D.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

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A错误;B、核膜是双层膜,可直接与内质网膜

相连,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C错误;D、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主要证明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B.光合色素

能溶于无水乙醇不能溶于层析液C.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可能是由于提取色素时无水乙醇加的太少D.画滤液细线时应连续画线2~3次以减少样液扩散【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

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

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实验结果得到滤纸条上含有4种色素带且宽窄不同,以及4种颜色,该

实验主要证明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A正确;B、光合色素能溶于无水乙醇,也能溶于层析液,B错误;C、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若无水乙醇加的太少,则色素的浓度很高,不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即不会出现淡绿色,C错误;D、画滤液细线时画线一次后,

需要等到滤液干燥后,再进行画线操作,D错误。故选A。25.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的核孔复合体(NPC)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他们通过电镜观察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核膜上,是真核生物连接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唯一双向通道,控制着所有

的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附着NPC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与内质网膜相联系②NPC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③核膜上NPC的数量与细胞代谢强度无关④NPC对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没有体现选择性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

分析】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①核膜是双层膜,和内质网直接相连,①正确;②根据题干信息“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核膜上,控制着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说明NPC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②正确;③由于NPC控制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所以NPC的数量与细胞代谢强

度有关,细胞代谢强度越大,NPC数量越多,③错误;④NPC是真核生物连接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唯一双向通道,控制着所有的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针对大分子),NPC对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体现了选择性,④错误。故选

B。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26.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填编号

)、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若将正常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_____;若将其置于1mol/L的KNO3溶液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3)如图b是某同学在观

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

所示,据图分析: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填“高”或“低”)。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填“升高”或“降低”)。③甲~戊蔗糖溶液中,浓

度最大的是_____。【答案】(1)①.原生质层②.2(2)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3)细胞液的浓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4)①.高②.降低③.乙【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

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小问1详解】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原生质层

包括[2]细胞膜、[4]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小问2详解】若将正常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因渗透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若将其放入1mol/L的KNO3溶液中,细胞先发生

质壁分离,因植物细胞能主动吸收K+和NO3-,一段时间后随着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可看到细胞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平衡的

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小于、等于或大于三种可能。【小问4详解】①根据柱状图数据可知,在甲蔗糖溶液中,红心萝卜A的质量没有变化,甲溶液是红心萝卜A细胞液的等渗溶液,而红心萝卜B的质

量减小,说明红心萝卜B细胞失水,所以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③据图可知,红心萝卜A和B在乙蔗糖溶液中质量减少均最多,说明在此蔗糖溶液中两者失水均最多,

可推测乙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27.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_______和______(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

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4)图乙中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图中8是高等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但其功能不同,在该细胞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5)细胞质中呈胶质状的是_______,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中但又并非漂浮其中,这是由于细胞

质中存在支持细胞器的结构—________。【答案】(1)①.原核②.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2)①.细胞壁②.细胞膜(3)纤维素和果胶(4)①.DNA和蛋白质②.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5)①.细

胞质基质②.细胞骨架【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甲图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其中结构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拟核、4是核糖体;2、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属于植物细胞,其中结构5是叶绿体

,6是线粒体,7是细胞核,8是高尔基体,9是细胞壁,10是核糖体,11是液泡,12是内质网。【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图甲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属于原核细胞。【小问2详解】甲是原核细胞,乙是植物细胞(真核细胞),两者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细胞壁和细胞

膜,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小问3详解】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小问4详解】图乙中,7细胞核中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8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

中功能不同,该细胞为植物细胞,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小问5详解】细胞质中呈胶质状的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中但又并非漂浮其中,这是由于细胞质中存在支持细胞器的结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主要是由蛋白

质纤维组成的。28.科研人员对某种新发现的蛋白质进行研究。(1)该蛋白质中含有半胱氨酸,已知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请写出其R基为___________,该蛋白质由137个氨基酸缩合成的四条肽链构成,共含有肽键数目___________个。(2)该蛋白质是一类分

泌蛋白,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_上合成多肽链。若其发生错误折叠,则无法从内质网运输到___________而导致在细胞内堆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标记,与自噬受体结合,最后融入___________中被降解,其生理意义是_

___________。(3)细胞中发挥运输作用的囊泡可以由___________结构产生,在运输物质的同时也实现了膜成分的更新。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会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会________(填“增

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答案】(1)①.-CH3S②.133(2)①.核糖体②.高尔基体③.溶酶体④.清除细胞内功能异常的蛋白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降解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3)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②.减小③.增大【解析】【分析】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

】半胱氨酸的分子式是C3H7NO2S,氨基酸的分子结构通式是C2H4NO2R,所以它的R基为-CH3S。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37-4=133个。【小问2详解】该蛋白质是一类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若其发生错误折

叠,则无法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而导致在细胞内堆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标记,被标记的蛋白会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进吞噬泡,最后融入溶酶体中被降解,其生理意义是清除细胞内功能异常的蛋白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降解产物可被细胞重

新利用。【小问3详解】细胞中发挥运输作用的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结构产生,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了囊泡,囊泡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因此分泌蛋白出细胞后,内质网膜面积下降;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囊泡离开高尔基体到达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因此分泌蛋白出细胞后,细胞膜

膜面积增加。【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是解题的关键。29.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

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②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④两组

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液面刻度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作用速度来进行探究的。(2)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度,用__________作为观测指标。(3)

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渗透②.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③.漏斗液面

高度的变化④.若单位时间内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且使运输速度减慢⑤.若单位时间内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且使运输速度加快⑥.若单位时间内1、2

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穿膜运输的【解析】【分析】(1)明确扩散与渗透作用的区别:“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直到混合均匀的现象;“渗透作用”是指利用半透膜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浓度较低溶液中的溶剂(如水)自动地透过

半透膜流向浓度较高的溶液,直到平衡为止的现象。利用清水和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构建的渗透系统,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现象属于渗透作用。(2)如何准确定位“实验变量”:据题意,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是通过渗透装置模拟物质进出细胞进行探究的。从探究实验过程可以看出,

温度是单一变量,即自变量。如果温度影响物质的穿膜运输,可能是加快物质运输也可能是减慢物质运输,则会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液面上升的速度不同,即单位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不同或达到相同高度所需要的时间有差异,如果温度不影响物质穿膜运输,则对照组和实验组液面变化相同。【详解

】(1)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2)要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设计实验过程为,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故自变量为渗透系统所处的温度环境差异,因变量是漏斗内

液面高度的变化。(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①若单位时间内第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第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低温会使运输速率减慢。②若单位时间内第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第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的速

度加快。③若单位时间内第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低温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点睛】考查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由实验目入手分析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因变量和观察的指标是实验设计的第一步,同时在实验设计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通常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

适宜跟有利于观察出研究变量的效果。30.在植物叶肉细胞中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过程,下面是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E为生理过程,请回答:(1)在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伴随着生物的____(放/

吸)能反应,ATP的水解伴随着生物的____(放/吸)能反应。上述A~E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填字母),B过程中突然减少CO2的供的应,C5的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黑暗条件下,能产生[H]的场所是_____,若该细胞为植物

根细胞,可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填字母)。(2)过程A发生的场所是_____。过程A为过程B提供的物质有_____,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这种方法叫_____。(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_____(填字母),该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_____;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填字母)过程。【答案】(1)①.放②.吸③.ACDE④.上升⑤.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⑥.CDE(2)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NADPH和ATP③.同位素标记法(3)①.C②.细胞质基质③.E【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为光反应阶段,

B为暗反应阶段,C可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也可以表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E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小问1详解】ATP的合成伴随着生物的放能反应,ATP的水解伴随着生物的吸能反应。A为光反应阶段,B为暗反应阶段,C可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也可以表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D表示有氧呼

吸第二阶段,E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CDE)均可产生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有ATP的产生,故上述A~E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ACDE。在暗反应阶段(B过程),C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若突然减少CO2的供应,则C5的

消耗减少,会导致C5的含量短时间内上升。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产生[H],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和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可产生[H]。、若该细胞为植物根细胞,则该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可正常进行,故植物根细胞可进行的

过程是CDE。【小问2详解】过程A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B表示暗反应阶段,发生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H]和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中C3的还原。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探

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这种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小问3详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第一阶段,即C,该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E。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

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