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选考).doc,共(11)页,65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3de50a47b5937e3275a74a079b3a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佛山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级期中考试题地理(选考)组题人:蔡清辉审题人:吴延信2020年10月本试卷共11页,4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
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
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
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分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A.RS技术B.GPS技术C.GIS技术D.实地考察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同西南人喜欢吃辣椒、沪宁一带做菜少不了糖、西
藏人爱喝酥油茶等。我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这说明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B.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4.上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经度纬度B.热量水分C.海拔热量D.水分地形5.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赤道
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6.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①光照充足②热量充足③降水丰富④土壤肥沃⑤灌溉水源充足⑥气温日较差大A.①⑥B.①②④C.
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7.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
然条件是①水系分隔②土质黏重③气候潮湿④交通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A.人少地多,沃野千里B.水网密集,河湖众多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D.地球变暖,热量充足9.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宝钢取代东北地区的鞍钢成为全国的“钢都”,原因是A.大型铁矿的发现和开发B.高质廉价的劳动力充足C.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D.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10.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说法错误的是A.RS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传感器是其关
键装置B.GPS包括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只能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C.GIS的简要程序包括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D.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018年6月2日,“中国农业一号卫星”-----“高分六
号”卫星成功发射。“高分六号”卫星数据将在农业、农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扭转了目前长期依赖国外同类卫星数据的局面,强化农业、农村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高分六号”卫星在传统多光谱波段设置基础上,根据作物光谱特性,增加了红
边波段的需求,对植被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变化更加敏感,但不能做到A.识别秋收作物种类B.诊断作物生长状况C.判断作物病虫害程度D.选择收益最大化的农作物12.我国东部地区农业遥感监测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原因包括①作物类型多样②种植结构复杂③季风气候显著④监测时效性低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四维航迹飞行试验是对航班起飞、爬升、巡航、近进、着陆等全阶段进行空间三维和时间维度的精细化控制。其核心是对航班航行时间的精确可控,实现从分钟级甚至十分钟级到十秒钟级的提升。据此完成下
题。13.四维航迹飞行试验对航班航行时间的控制实现从分钟级甚至十分钟级到十秒钟级的提升,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D.数字地球14.该地理信息技术在四维航迹飞行试验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①监测航班周边的天气状况②精准定位航班
地理位置③实现航班的无人驾驶④模拟、预测航班航行路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热带雨林是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16.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17.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
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的
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亚马孙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可能
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海平面上升B.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C.某些地区降水异常D.紫外线增多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0.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②④21.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下图示意哈尼
族梯田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维持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23.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A.减轻劳动强度B.避免洪
涝灾害C.获得清洁的水源D.观赏梯田美景下图中a、b两曲线,示意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年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由河流流量的变化可推知,下列地理事件最可能在田纳西河流域发生的是A.上游修建水库B.下游洪涝
灾害增加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D.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2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旅游业带来大量经济收入B.修筑大坝,通航条件大为改善C.防治污染,田纳西河的水质提高D.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吸引高耗
能企业26.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把林业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开发B.注重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的发展C.流域内经济的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大力开荒扩大耕地面积D.兴建大量水库,利用特色景致全部发展旅游业读“金沙江下游
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7.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28.水库建
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①库区及周边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引发旱涝灾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全美境内拆除了超过1300座大坝,大部分坝高
小于5米,主要是建在支流或者溪沟的寿命长的老、弃、废和无名坝,水电装机比重很小。全美近10年来兴建的超过15m高的大坝达50多座,远多于同期所拆高度超过15m的废弃坝。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江河的天然环境,大坝的拆除也会改变上下游的水生生态系统。下图为大坝
拆除对生态环境的时空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9.根据材料推测美国拆除坝高低于5米、寿命长的弃废坝主要原因是A.恢复生态系统B.反坝主义者的支持C.政府支持D.大坝老化安全隐患多,维修费用高30.大坝拆除后对河流的影
响可能有①生物多样性在长时期内会减少②下游河道短时可能会出现水质变差的现象③拆坝后水生生物可以向上游洄游④拆除大坝不会对上游被淹没河段产生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不断向东北偏移,东北地区
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地位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下表示意2010—2015年东北三省三大作物产量和单产的变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会导致粮食A.运输成本上升B.出口数量扩大C.作物种类改变D.储存难度增加32.引起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单位产量增加B.
育种技术提高C.化肥使用量增加D.种植面积扩大33.2010—2015年东北三省各种农作物产量变化,会导致该区域A.粮食生产多样性增加B.水稻品种得到优化C.大豆商品率逐渐下降D.玉米市场需求增加2016年2月,农业
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4.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
受限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D.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35.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C.
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D.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
cm的土壤中。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我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
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6.我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A.水稻良种培育技术B.插秧机大型化技术C.新型肥料生产技术D.病虫害防治技术37.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A.延长水稻产业链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C.
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虎林市位于三江平原,开发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该地水稻种植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当地大米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利用大米的光谱特征,可鉴别上市大米源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虎林市水稻
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与其关联性最小的是A.地形平坦B.机械化生产C.雨热同期D.市场广阔39.当地大米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主要是因为A.营养丰富B.商品率高C.政策支持D.绿色优质40.利用光谱技术,可以A.保护大米品牌B.改进种植技术C.提高大米质量D.
改善生长环境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2小题,第41题16分,第42题24分,共40分)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
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6分)(3)针对该铁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
施。(4分)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
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2)简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3)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