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44.0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1ffee1cb0f74286db2fe3002d99a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出题人:高一备课组审题人:杨眉审核人:柳莉考试时间:12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材料一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
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
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难以忽略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对想象空间而言,“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
十分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个世界。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
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其实,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大家并不认为它是虚拟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则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色彩,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
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与现实空间有着根本的不同。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任何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一个个体人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总体而言,对于任何
一个个体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这就好比贾宝玉在贾府中是不自由的,但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也正因为这种自由,他才能虚构出大观园这样一个空间来安放青春、
爱情和理想。艺术满足了人类对自由的渴求,想象空间因而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序》,有删改)1.下面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象空间产生的基础是艺术家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即使是让读者
感到奇异或怪诞的梦幻空间,也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B.并非所有的想象空间都一定会让人觉得如梦似幻,有些艺术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十分接近现实,但本质上仍属于想象空间。C.以现实空间为参照,艺术家的想象力越丰富,想象空间带给读者的感受与现实的差异就越大,作品的艺
术价值也就越高。D.与外在于个体先行存在的现实空间相比,由想象构筑的艺术空间使创作者体验到创造的自由,因此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材料二在《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的心中,大观园可说是唯一有意义的世界。对他和他周围的一群女孩子来说,大观园外面的世界常常只代表肮脏和堕落。有学者就指出,大观园中的庭园
布置和室内装设都是为了配合几位主角的性格或趣味而创造出来的。这一点很正确,而且这也符合西方文学批评的原理:“一个人的房子即是他自己的一种伸延”。但是曹雪芹对于空间的运用更有进于此者。我们记得,第十七回宝玉题大观园联额,作者只主要写了几所院宇。其实,这里面每一处的评论和描写都是有寓意的
。先说①。“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于是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而宝玉更认为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所以题作“有凤来仪”。这已可以看出作者特致郑重之意了。庚辰本在“好个所在”之下则批道:“此方可为颦儿之居。”这还不算。下文第二十三回宝玉和黛玉商量住处
时,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这正是用距离和环境来表现宝、黛之间的特殊关系的最好例证。再看②。贾政问宝玉:“此处如何?”宝玉应声说:“不及‘有凤来仪’多矣。”接着便发了一大篇议论,说此
处是人力强为,没有“天然”意味,结果惹得贾政大为气恼。其中“天然”“人力”的分别尤堪玩味。不但如此,后文宝玉奉元春之命为四处屋舍各写一首诗,而单单到了此处的这一首写不出来,终由黛玉代笔才算交卷。这都表现宝玉对日后居于此处的李纨在守寡后“槁木死灰”般生活的微词。但
李纨毕竟是宝玉的嫂嫂,并且人品又极好,因此这种微词便只好如此曲曲折折地显露出来。那么③又如何?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岂非又是作者之微词乎?可是妙在从贾政口中说出来,仍给宝玉留了地步。果然内中另有洞天:许多异草,“味香气馥,非花
香之可比”。这里有一条脂批,颇得作者之心:“先故顿此一笔,使后文愈觉生色,未扬先抑之法。盖钗颦对峙,有甚难写者。”更妙的是后来在第五十六回探春又补上一句,说可惜那里“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闲闲一
语透露了这两处并为大观园中最大的住处。木石虽近而金玉齐大,正是脂砚斋所谓“钗颦对峙”也。曹雪芹虽然创造了一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其实并不能真正和现实世界脱离关系。不但不能脱离关系,这两个世界是永远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在主观企求上,
他当然也想要大观园长驻人间;而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的他又无情地写出了一个代表现实的园外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力量不断地在摧残那个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毁灭为止。当这种关系发展到它的尽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也
就升进到最高点了。(选自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有删改)2.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二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轩馆名称。材料三【甲】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
。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
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乙】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
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丙】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
旷朗,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
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丁】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
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问道:“这是那个
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的一样。”袭人微微笑道:“这个么,是宝二爷的卧室。”3.材料二中说:“一个人的房子即是他自己的一种延伸。”请通过对材料三甲、乙、丙、丁四则片段中任.意两则...的分析
鉴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围绕大观园,曹雪芹“对于空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梳理概括并分条论述。【答案】1.C2.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3.大观园中屋子的布置和陈设反映了屋主人的性格
或趣味。黛玉清高孤僻(翠竹苍苔),才情卓绝、诗文造诣很高(笔砚书架)。探春阔朗洒脱(屋子不曾隔断、摆设一概名大),爱好书法(名人法帖和宝砚)。宝钗素朴守拙(玩器全无),理智沉稳而缺少激情(雪洞、越冷越苍翠的仙草)。宝玉富贵公子(精致繁复、装饰考究
),爱与女孩厮混而有脂粉气(浑似绣房)。4.①虚构大观园这样一个想象空间来安放青春、爱情和理想。②借助大观园内屋舍的布置和陈设刻画屋主的性格与趣味。③通过大观园内屋舍的距离、环境、大小等反映人物关系。④叙写大观园最终被外部世界毁灭来凸显小说的悲剧意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就越高”于文无据。依据原文第三段“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与现实空间有着根本的不同”可知,文本只谈了想象空间和现实空间有着根本的不同,想象力
越丰富,想象空间带给读者的感受与现实的差异就越大,没有提到“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就越高”。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1)结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下文
第二十三回宝玉和黛玉商量住处时”可知,是林黛玉住的潇湘馆。《红楼梦》中有许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志达到水乳交融、浑然统一的境界。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2)结合“接着便发了一大篇议论,说此处是人力强为,没有‘天然’
意味,结果惹得贾政大为气恼……这都表现宝玉对日后居于此处的李纨在守寡后‘槁木死灰’般生活的微词。但李纨毕竟是宝玉的嫂嫂,并且人品又极好,因此这种微词便只好如此曲曲折折地显露出来”可知,是李纨住的稻香村。稻香村在贾宝玉的题额中得名“稻香村”,取“柴门临
水稻花香”之意。贾政虽说大喝一声贾宝玉“放肆”,其实对此特别满意。皆因稻香村虽是人力穿凿,到底有富贵之家见田舍阡陌,契合古代文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欺世盗名”之意。(3)结合“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岂非又是作者之微词乎?可是妙在从贾政口中说出来,仍给宝
玉留了地步……闲闲一语透露了这两处并为大观园中最大的住处。木石虽近而金玉齐大”可知,是薛宝钗的蘅芜苑。蘅芜苑离正殿不远,在沁芳池边,是一所外则“无味”,内藏“清雅”的处所。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暗喻了宝钗的思想性格。【3题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大观园中屋子的布置和陈设反映了屋主人的性格或趣味。(1)结合“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
磊着满满的书”可知,典型环境“翠竹苍苔”体现了黛玉的清高和孤僻;“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体现了她才情卓绝、诗文造诣很高。(2)结合“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可知,典型环境“屋子不曾
隔断、摆设一概名大”体现了探春阔朗洒脱的性情;“名人法帖和宝砚”体现了她爱好书法的兴趣。(3)结合“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可知,典型环境
“玩器全无”体现了宝钗素朴守拙的性情;“雪洞、越冷越苍翠的仙草”体现了她理智沉稳而缺少激情的性格。(4)结合“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
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可知,典型环境“墙壁玲珑剔透,锦笼纱罩,金彩珠光,碧绿凿花”体现了宝玉作为富贵公子,精致繁复、装饰考究,浑似绣房;说明他爱与女孩厮混而有脂粉气。【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1)结合
材料一第三段“这就好比贾宝玉在贾府中是不自由的,但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也正因为这种自由,他才能虚构出大观园这样一个空间来安放青春、爱情和理想。艺术满足了人类对自由的渴求,想象空间因而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可知,虚构大观园这样一个想象空间来安放青春
、爱情和理想,满足了人类对自由的渴求。(2)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有学者就指出,大观园中的庭园布置和室内装设都是为了配合几位主角的性格或趣味而创造出来的”可知,借助大观园内屋舍的布置和陈设刻画屋主的性格与趣味。(3)结合
材料二第一段“但是曹雪芹对于空间的运用更有进于此者。我们记得,第十七回宝玉题大观园联额,作者只主要写了几所院宇。其实,这里面每一处的评论和描写都是有寓意的”可知,通过大观园几所院宇,内屋舍的距离、环境、大小等反映人物关系。(4)结合材料二第五段“在主观企求上,他当然也想要大观园长驻
人间;而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的他又无情地写出了一个代表现实的园外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力量不断地在摧残那个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毁灭为止。当这种关系发展到它的尽头,《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也就升进到最高点了”可知,叙写大观园最终被外部世界
毁灭来凸显小说的悲剧意识,使《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升进到最高点。5.请根据提示,结合《红楼梦》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红楼梦》中曹雪芹善于借用人物判词、曲词、谜语、花签等暗示人物的命运结局。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
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请说明下列灯谜的制作者、谜底和暗示的内涵。谜语制作者谜底暗示猴子身轻站树梢。贾母__________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_________灯谜中的谶言,必将得到应验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____
炮竹为妃后身价百倍,声势煊赫。后两句暗示昙花一现,贾府好景不长。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探春风筝_______【答案】①.荔枝②.贾府败落/树倒猢狲散③.贾政④.砚台⑤.元春⑥.远嫁不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
力。(1)荔枝,谐音是“立枝”。“猴子身轻站树梢”表层意思就是“立在枝头”故谜底为“荔枝”。(2)“猴子身轻站树梢”,一句话说树倒猢狲散,这很适合贾府,贾府被抄家了,死的死,散的散,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故暗示贾府败落。(3)砚台,雅士墨客不
可或缺的起居器物。它自身外形方正,质地坚硬,可以帮助书写。其制作者为贾政。(4)“身自端方”暗指贾政之恪守儒家伦理纲常,对贾母,恭孝有加;对宝玉,严以责子;对今上乃至元妃,毕恭毕敬,谨遵法度;对门客幕僚,也算得上一位好主子;不善言辞,
除了侍奉贾母,凑趣说个笑话外,平日里总是一本正经,鲜少有高谈阔论、谈笑风生之举。曹雪芹拿“砚台”做譬喻,可谓贴切中肯,一语中的。(5)“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其制作者为元妃。(6)“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
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意思是:石阶下的孩子仰面赏玩,清明节点缀风光最适宜。拉线一断随风悠悠飘去,莫要埋怨东风送它远离。这首灯谜是小说中贾探春所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以断线风筝暗示贾探春远嫁不归,没有音讯。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二回贾雨
村闲游遇到了冷子兴,二人在聊起贾府时,冷子兴有如下一段话;“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
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6.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贾府,熟悉其人物关系,作者在《
红楼梦》前6回中,安排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带着读者走进贾府,认识贾府中形形色色的人、境与事。此三人分别是第二回中为贾雨村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和紧随其后几回中到贾府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人物)。
这三人因性情、遭遇、背景和目的不同,眼中的贾府自然也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7.冷子兴说贾府安享荣华富贵生活的人很多,而“运筹谋画者无一”,读完全书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答案】6.①.林黛
玉②.刘姥姥7.同意这一说法。在贾府中能够继承父辈衣钵的子弟都难当大任,皆是只求享受不懂建设的纨绔子弟。比如“富贵闲人”(宝钗语)贾宝玉,从小就不爱读书考学,对贾府的事务一概不过问,终日只知道沉浸在姐姐妹妹的温柔乡中,不问世
事。在为晴雯请医生、付诊费时连一两银子多重都不知道。在黛玉都为贾府感到危险时,宝玉却说不用管,总之少不了他俩的……他作为最被看重的继承人,今后又怎么有能力去持家管事呢?(再如贾赦,作为贾府世袭爵位的大老爷,天天只知道美色与喝酒,凡事不管不问,甚至还为了十把古扇花去两千两银子等等)不同意。在
贾府中还是有后辈为家族未来谋划的人。贾探春就曾在协理荣国府时进行了非常大胆的改革,让大观园中闲置的花草树木都有了用处,不仅能为贾府省钱,一年下来还有节余。这一举措正是对贾府未来的运筹谋划,虽然没能最终坚持下去,但是这样
的人还是有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红楼梦》第三回,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
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第六回,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表现的行为写出大观园之大、豪华和美丽;写活了许多人物;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处境,为日后贾府败落后巧姐被刘姥姥救助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思想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冷子兴说贾
府“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可见,这是评价贾府中的人都会安享富贵,没有为贾府命运进行筹划。这也是贾府必败的因素。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结合对名著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结
合具体人物的言行分析。如果同意,从贾母到宝玉,从贾赦的“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到贾政的“不以俗务为要”再到贾珍的“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从贪婪吝啬的邢夫人到专以打击狐狸精为要事的王夫人到弄权好事的王熙凤,大家都在享受着自己的
乐趣,而没有谁肯为贾府的未来命运考虑。如果不同意,则看探春,她冷眼看出种种弊端,并且试图改革。但这个严守主子小姐本分、时刻不忘身份的未嫁少女,只能在大观园的有限范围内进行破旧立新。除了精神层面,物质效果仅仅是每年节省四百两银子。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①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
,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②。咸刈厥③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
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④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刘向《说
苑·贵德》)[注]①魏武侯:战国初期魏国的国君。武王: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君主。晋平公:晋国第二十九位国君。②胥:墙壁。③咸刈厥敌:咸:都,全。刈:斩杀。厥:其,他的,他们的。④秩:官吏的俸禄,此处指生活物资。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爱.其人者”与“吾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B.“憎其人者,恶.其余胥”与“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恶”字含义不同。C.“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
字含义不同。D.“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与“无夺.其时”(《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夺”字的含义相同。9.下列加点的虚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吾其.还也B.召太公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乃.罢
台役是乃.仁术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
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
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2)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12.《说苑·贵德》一文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阐述儒家思想中“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和“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战国时期孟子就
已经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请比较刘向《说苑·贵德》和链接材料,概括二者在安养民众、治理天下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文本进行分析。【链接材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
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答案】8.C9.B10.D11.(1)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2)现在
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12.①关心爱护百姓;②为百姓保障基本的衣食;③尊重农时。【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喜爱。句意:我听说爱一个人。吝惜。句
意我不是吝惜那点财物而用羊替换牛的。B.厌恶。句意:如果憎恨一个人,则连他所住的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怎么。句意: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C.错误。意义相同。均为“过错”。句意:老百姓犯了错的话。/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的过错。D.均为“耽误”
。句意: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不要耽误(破坏)了它们的生长时间。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大概,表估计。句意:圣人对待天下的百姓,就像父母对待幼儿一样。表祈使,同时带有商量的语
气。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B.两个都是“连词,表承接”。句意:召见姜太公询问道。/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C.代词,……的人。句意: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判断句的标志。句意:
楚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D.于是。句意: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判断句的标志,就是。句意:这就是施行仁政的策略。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五段“岂所以定命安存,
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表原因;“贵”,尊重;“以”,因为。(2)“爱”,怜惜;“逮”,达
到;“本”,根本。【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1)材料一中指出“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从中可以看出,在心态上,圣人要关心爱护天下百姓;在行动上,圣人要为百
姓提供衣食,起到“将”“养”“育”“长”的责任。(2)材料一中提出“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说明圣人应尊重农时,保障百姓的生产劳动。链接材料:材料二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一系列举措,则说明孟子同样认为应给百姓提供基
本的衣食根本,使他们生活安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则同样说明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尊重农时,保障百姓的生产劳动。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的百姓,就像父母对待幼儿一样。挨饿的人就拿食物给他吃,
受冻的人就拿衣服给他穿,扶持他们、养育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成长,唯恐他们不能长大成人。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
理形势的险。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由此看来,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
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召见姜太公询问道:“要怎么处置殷商的士人和百姓?”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
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
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神色。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
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对那些年老体弱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
失配偶没有家室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
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链接材料:(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
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宋词
,完成后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②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③,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②岭表:今两广地区。词人在此为官一年左右,后遭谗罢官北归。③尽挹西江:指豪饮。13.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第一句点出时间与地点,秋高气爽,水波不兴,是纵目洞
庭总印象。B.“玉鉴琼田三万顷”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湖边广阔的良田美景。C.“尽挹西江”一句是全词的高潮所在,表达了词人开阔的胸襟与豪迈的气概。D.这首词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下片侧重描写心境,二者互相映衬,高度融合。14.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描写临近中秋之景,营造了清幽、静谧的环境氛围。B.“表里俱澄澈”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秋月秋水美在澄澈;另一层写词人表里如一的品格。C.“短发萧骚襟袖冷”写因月夜清冷,
词人年老头发稀疏并且衣服不合身,不免感到萧索清冷。D.“扣舷独啸”化用了“扣舷而歌之”,词人敲击着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15.这首词的“玉鉴琼田三万顷”“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不仅写了秋水之美,还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请结合全词简
要赏析。【答案】13.B14.C15.“玉鉴琼田三万顷”意思是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在广阔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思是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
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景物的澄澈映照出词人的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解析】【13题详解】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描写了湖边广阔的良田美景”错误。此句是写洞庭湖水之清澈透明,湖面之广阔。“玉鉴琼田三万顷”
,意思是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并且衣服不合身”分析错误。“襟袖冷”是指衣衫单薄,不是不合身。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1)“玉鉴琼田三万顷”意思是三万
顷明镜般的湖水。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2)“明河共
影,表里俱澄澈”,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表里俱澄澈”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以景的
空明澄澈,写词人心境的纯净澄明、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以景的表里一致,写词人品行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面对老师的询问,举止从容得体,回答说自己和其他三人
才能不同的一句是“______”。后在孔子的鼓励下,曾皙用“浴乎沂,______,咏而归”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2)《红楼梦》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其中“阿房宫三百里”出自《阿房
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登高赋诗是古人常见的抒发情感的方式,杜甫早年曾登临泰山吟诵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晚年杜甫登临岳阳楼,面对“戎马关山北”的局势,却只能“______”,内心充满无奈和悲苦。(5)《桂枝香》中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水和山峰的句子是“______,翠峰如簇”。(6)《游园》[皂罗袍]中“____
__”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答案】①.异乎三子者之撰②.风乎舞雩③.覆压三百余里④.隔离天日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凭轩涕泗流⑦.千里澄江似练⑧.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撰、雩、鉴、涕、泗、澄、韶。四、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7.完成写作。江苏省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
上学途中,不小心碰坏了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他在原处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表达歉意和联系方式的纸条,表示承担责任。受损车主知情后深受感动,当即放弃索赔。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公司获悉后,表示愿意免费修理受损车辆。请你围绕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
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5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勇于承担责任中学生徐砺寒留下表达歉意和联系方式的纸条,表明其遇事不推卸不逃避,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才是青年应
有的时代风貌。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你能否成功,其根本不在于其他人,而在于你自己,在于你能不能承担责任。只有承担责任,才能铸就成功。承担责任,就不会抱怨他人,自己积极进取,从而铸就成功。如果苏秦、张仪褐衣箪食之时,怨
天时、怨君主、怨命运,他们又怎么能积极进取,潜心钻研合纵连横的游说之道,又怎能成就一代辩士之名?如果卫青、霍去病在槽枥之中被奴役之时,怨父母、怨时运、怨主人,他们又怎么能发奋努力,内修韬略,外修武功,怎能策马驰骋,塞外扬鞭,成就万世传颂之名?倘若岳飞、
韩世忠在穷困潦倒之时,怨天怨地怨苍生,他们又怎能勤习兵法阵势,又怎么能运筹帷幄,大破贼寇,成南宋中兴之势?正是因为苏秦张仪承担起对六国的责任,卫青霍去病承担起对百姓的责任,岳飞韩世忠承担起对王朝君主的责任,他们才得以积极进取,铸就了自己甚至那个时代的
成功。承担责任,自己就会无惧无畏,创造自己未来,铸就成功。辜鸿铭、陈寅恪勇于承担对于中华文化的责任,他们无惧无畏,无惧权势与战乱,焚膏油以继晷,穷年累月钻研学术,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个成为国学骑士,一个成了百年哲
人。邵飘萍、林白水在民主与民权被剥夺殆尽之势,他们承担起了维护民族正义的责任,可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们的唤起整个社会的正义之声,他们铸就了一代报人的尊严。林肯、马丁路德金承担起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的责任,对各种阻力无所畏惧,大步向前,他们以一己之力
推动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英雄。承担责任,无畏无惧,创造未来,铸就成功!承担责任,才能奉献自己,奔向成功。承担责任,亦是社会进步之道。社会存在以来,不过区区数千年,然发展之速,远胜万物发展之速,
何也?皆为勇于承担责任英雄之力也。或有名,或无名,或有能,或无能,但凡是敢于承担责任人,都是英雄。正是这些勇于承担责任的英雄,承担起了社会进步的使命,他们用汗水与鲜血,将社会推到一个又一个高峰。承担责
任,就意味着奉献,而奉献之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成功的人。愿我中华民族多些承担责任的英雄,民族之崛起便指日可待;愿我世界多些承担责任的英雄,世界之和谐便计日而待,社会之进步不远矣。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承担责任,铸就伟大的成功,促社会进步。承担责任,不抱怨、不畏惧、肯奉献,铸就成功!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记叙了关于中学生徐砺寒的事件,上学途中碰坏了宝马车,在原处等待后留下表达歉意和联系方式的纸条以承担责任。受损车主知情后深受感动,当即放弃索赔。而汽车修理公司获悉后表示愿意免费修理受损车辆
。其中涉及到了“中学生”“车主”“汽车修理公司”三方。由此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分析:一是从中学生徐砺寒的角度,他留下纸条的行为体现出了责任与担当意识,由此可衍生出“负自己的责任”、“不能逃避责任”、“敢做敢当”、“学会担当”、“正视自己的错误”、“诚实”、“心中要有做人的原
则”“坚守道德底线”等。二是从车主的角度,受损车主放弃索赔的举动体现出了宽容与温情,也启示我们应给错误一个改正的机会。三是从中学生、车主和汽车修理公司关联的整个事件来看,中学生“负责担当”,引出车主“宽容”、汽车修理公司的“善意、爱心”
这样的连锁效应,这启示我们“爱是相互的”,考生可由此思考社会风气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提示语部分要求写议论文,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丰富的论据及清晰的论证。写作时,以“责任担当”为例,首先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青年应有责任担当精神。然后分析事件,中学生留下纸条体现出责任与担当。再论
述担当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接着阐述如何去担当,如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和智慧。最后重申论点,强调时代青年应该学会责任担当,这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立意:1.青年应有责任担当精神。的2.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
3.你有勇气承担责任,我必定宽容以待。4.信守承诺,勇担过错。5.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18.作文。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
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答案】例文:一条信息好消息就像这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今天体育课上,我听到一条好消息,体育老师说,我们学校被评为“足
球特色学校”啦!这条信息源自于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不禁为祖国拍手叫好!昔日我们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如今,国家重
视体育事业发展,我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又怎能不为此而欢欣鼓舞呢?中国足球一直以来是国人的痛点,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足球就应该从娃娃抓起。我们是喜欢踢足球的,我的思绪不由得想起了上次的比赛。那次足球比赛,我们班是红队。
经过角逐,最后成为和蓝队争夺冠军的最终足球队。双方上半场都很卖力,比分也是不分上下,你超我赶。最后,终于到了快要决定胜负的时刻了。在这关键时刻,我们体育老师叫了暂停,说:同学们,你们这么喜欢踢足球,这一仗也决定我
们学校能否被评为“足球特色学校”了,希望你们注意团结合作,背水一战,夺得冠军!比赛又开始继续了。我们班的双胞胎“风云组合”,紧紧盯住蓝队的8号重点球员。蓝队一看不妙,三个人一起扑向我们班长,只见班长一个“横扫千军”长传,把足球
传给了左路前锋。蓝队又一起扑向前锋。说时迟,那时快,前锋迅速抬起了他的黄金右脚,猛地朝着蓝队球门一踢,蓝队守门员还没有反应过来,球居然进了门!“耶!胜利了,万岁!”我们欢呼着,有的高兴地往草坪上一躺……就这样,我们红队险胜蓝队。如今这条信息
传来的喜讯,可谓圆了我们的梦!体育老师说:“你们知道吗?以前,学校里不让你们踢足球,是因为足球没有进入素质教育的考核范围,属于不务正业。现在,你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组队踢球啦!”“哈哈,那我们不成了足球明星?”我高兴地说。老师笑着对我说:“是呀,希望你们
强壮身体,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为中国足球加油!”江山自有人才出,少年足球亦风流。仰望天空上中国蓝,我想,中国的足球一定大有希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一条信息”倾向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
各种各样的信息,要学会辨别和思考,综合分析。构思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实际,体现生活场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细节。引导语给出的思维导向,包括“引发感悟”“影响生活”“振奋”“愧疚”“辨别真伪”,其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辨别真伪”,联系现实生活,通
过合理想象,故事紧扣“信息”,体现写作意图。在写作时,尤其需要体现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细节刻画,通过适当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性格和心情,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主旨。【立意】一条信息带来的心灵震撼;一条信息的重
大作用;老师的一条信息;春天的一条信息等等。【素材】1.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似乎也在冒着烟。我捧着手机躲在浓密的树荫下,不敢挪动一步。远远地望着家里空调外机转个不停,我却不敢迈进家里半步。因为今天,是高考录取出结果的日子!这一天是我期盼的也是我害怕的
。今天录取结果就要出来了。我将何去何从?会被录取吗?我手捧着手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期待?假如没有录取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面对父母?我该有何面目再见老师?我又有何面目再见到每一个熟悉的人?我在想象着。2.月上中天,皎皎圆盘光辉烁烁闪闪,而月下大山上,黑黢黢挺拔高树插入云霄,晚夜的植物们都
似打着鼾在梦乡遨游,不远处的草窠里虫儿们在悄悄地低语着。此时却有一衣着朴素、五六十岁的女子在月夜山间凉风中疾走。她边走边寻思着,那位山里孩子母亲的话:一个女娃子读这么多书有啥用?别念了,得让她弟去念小学、初中补习班,否则哪有钱?谁干活?
那时她气得咬牙切齿,又不得不找村支书再三与孩子母亲沟通,终于同意女孩继续参加高三学习。然而还有几个女生最终也没能家访成功,她边想边抹着眼圈里心疼又无奈的泪花。云外一声鸡,天渐渐明了,远处山如眉黛,笼罩着高山的云雾或浓或淡地氤氲着,一团团一片片。模糊
山影里的她不觉加快了脚步。还有个把钟头,要上晨课了。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春华到秋实,夏播到冬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终于让1600多个女孩子从青翠烟岚的大山深处,飞往她们渴慕已久的大学殿堂,开启了人生
截然不同的美好篇章。手机微视频里她的那条信息,我崇敬地看了一遍又一遍。齐耳短发、黑框眼镜、脸纹粗糙的她,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说:我想让山里的所有女孩子,都考上大学,去过她们自由幸福的生活。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在
为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觉得值了。不管怎样,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结构】选材独特,与众不同。这篇文章选材是足球比赛,很有特色,很有时代气息,如同盛夏里的一丝的清凉,能让阅卷教师刮目相看。动作传神,细节给力
。本文中间把特写的镜头留给了比赛最精彩的进球,班长和前锋等人的配合,特别是传神的动作细节,例如“横扫千军”“黄金右脚”等等,颇有动感,富有感染力,非常生动、给力。结尾悠远,意味深长。作文结尾没有过多写
胜利之后怎么样,而是宕开一笔,抬头望天,通过中国蓝和对中国梦的展望与憧憬,点出“中国的足球一定大有希望”,可谓画龙点睛,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