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0)页,198.0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30713625ecba08de1ff3eabc32c1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八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商周时期,殷人认为“有娥方将,帝立子生商”,周人强调“天乃大命文王殪戎股”。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转换的概念,形成了“以德配天”的治理思维,并通过祭祀活动,逐步将“祭”转化为“礼”
。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天命观由兴起走向衰落B.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C.治国思维呈现人文色彩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2.下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地方高级官僚出自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由此可知,在此期间高
祖时期吕后、惠帝时期文帝时期景帝时期武帝初期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A.地方叛乱日益减少B.社会阶层流动性降低C.崇文抑武成为国策D.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3.据考古学家考证,孝
文帝的祭天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部大青山蜈蚣坝顶部。遗址综合了中原王朝祭祀建筑的形制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祭祀传统,既采用了中原传统的礼制建筑形式,又具有北方游牧民族圣山祭祀的特征。该遗址可以用来说明A.北方祭祀形制有了统一的要求B.游牧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交融C.北魏依旧保
持严格的礼乐制度D.北魏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4.“出将入相”指中国古代既可领兵作战又可担任宰相的高级官员,唐代前期多有宰相领兵作战的记载,如宰相狄仁杰一度出任河北道行军副元帅,而到宋代,宰相领兵的现象极少出现。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宋代A.中枢权力体系发生调整B.宰相多由文职官员任职C.“以和求安”而缺少战事D.国家实力长期积贫积弱5.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进行细致的管理,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这说明宋朝A.禁
止民间对外贸易B.朝贡贸易体制确立C.政府推行工商皆本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6.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对考生籍贯有着严格的限制,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的行为,被称做“冒籍”。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南北分榜”,“冒籍”现象频繁出现,浙江、江西、广东湖广等地的考生往往到
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冒籍跨考”,政府屡禁不止。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地区间发展存在一定不平衡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人才功能C.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加强D.限制考生户籍违背公平原则高二历史第1页共7页7.下表是民国初
期关税自主运动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时期内容结果临时政府时期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修订税则,提高税率。各国公使以民国政府尚未被列强承认为借口加以拒绝袁世凯时期筹划成立税则修订委员会,准备修改税则。列强并不同意修订税则,后因一战爆发,该计划化为泡影。段祺瑞时
期颁布“国家关税条例”,提高对无约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标准。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A.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B.民族独立是实现关税自主的根本前提C.民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D.收回关税自主权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8.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决
定,苏区税收的基本原则是重担归于剥削者,征收的标准为贫农中农税轻,富农税重,雇农及红军家属免税,灾区按灾情轻重减税或免税。这一原则A.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C.为抗战胜利奠定
物质基础D.兼顾了公平原则与革命原则9.1950年婚姻法从起草到结稿的一年半中,历经41次修改,每章每条都是字斟句酌。据曾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员回忆:“讨论问题时,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因为这是为新中国和五万
万同胞起草的婚姻法,大家都意识到它的分量。”据此可知,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A.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B.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C.体现了立法的严谨性和民主性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文化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到2005年,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不同形式文化交往,文化交流数量达1360多项,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5倍,涉及到文学、科学、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新时期文化外交的开展A.坚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信心B.拓展了中国对外交往的空
间C.推动了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D.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1.公元前406年,因与斯巴达作战,雅典迫切地需要扩充海军,因此对任何愿意在海军中服役的人,都授予他们公民身份,一些奴隶也因参加与斯巴达的战争而获得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雅典A.城邦居民均能够成为公民B.
城邦政治的主体有所扩大C.民主建在奴隶制基础之上D.公民的城邦意识较为强烈12.罗马共和国早期,没有专门的海运和海上贸易的法律。后来,在处理海上贸易纠纷时,罗马人需要依赖习惯法、法学家的论证与解释以及具体案例的判决,来填补专门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白。这说明罗马法A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B.缺乏科学的论证程序高二历史第2页共7页C.降低了海上贸易的风险性D.侧重私法且灵活有效13.《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
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14.1781年秋,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战败,消息传至英国国内,下议院强烈指责时任
首相诺斯领导无方,并在随后通过了对诺斯的不信任案。结果诺斯在1782年3月27日辞职,成为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议案而辞职的首相。下面解释正确的是A.议会改革必要性的加强B.破坏了英国民主化的进程C.三权分立的原则被破坏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发展15.下表记录了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部分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601年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1883—1889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1905年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
金法”“劳工介绍法”。20世纪30年代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援助。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A.英国早在十七世纪初就已经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B.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适应了工业化发展需要C.“福利国家”已经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英法美
德等国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16.下图为二战结束前夕发表的时政漫画。漫画中间左侧是英国财政顾问凯恩斯,右侧是美国财政顾问摩根索,他俩身后是与会的各国代表。凯恩斯和摩根索手持切割刀,正准备将代表黄
金的“战前金砖”改造成“和平金融基础”台子上放着的“含金塑料”。漫画反映了高二历史第3页共7页A.英美经济霸权的巩固B.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C.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D.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对抗苏联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1905年被废除,成了晚清衰亡的“陪葬品”,但在西方近代却投胎重生。随着世界近代化的起步,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随之传入西方,并引发了激烈争论。素有“欧洲孔夫子”之称的魁奈,其
著作《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以“中国官吏”为题,介绍了中国官员的选拔方式、所担负的责任以及奖惩制度。仅邓丽禹《中国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附录中列举的1570年到1870年之间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英文版论文和专
著就有78种之多。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和社会评价。是中国科举制度受到英国人的推崇进而效仿,成为西方学习的典范,并最终融入欧洲文化的血液。——摘编自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材料二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按照
法律规定、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经录用,就长期任职、稳定升迁,无过失不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所以又叫常任文官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通过科目繁多的考试选拔对应专业的人才
以满足工作需要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迫切要求改革问题重重的旧有选官制度,建立能为本阶级服务的新制度,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适应和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
种制度在其长期的运转中,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陈秀梅、在黎民《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哪些有益借鉴。(5(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方文官制度。(8分)高二历史第4页共7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自明中期以后,随着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逐渐形成了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清初沿袭明制,钱粮收银。顺治十四年(1657年),“直省征纳钱粮多系收银。见今钱多
壅滞,应上下流通,请令银钱兼收,以银七钱三为准,银则尽数起解,其钱充存留之用,永为定例”。乾隆年间,朝廷下令“各督抚转饬地方官出示凯切晓谕,使商民皆知以银为重,不得专使钱文”,商民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材料二至近代,中国产银量仍非常有限,北洋政府时期最高年产量不足5万两
。1925年调查发现中国的产银地仅有五省,总额为35569两,其地域分布如表2。表2中国各省的银产量省别产量(两)值银元数(块)湖南2000026000四川15692040广西1000013000云南30003900
热河10001300总计3556946240因中国产银量有限,白银的榆入自然十分重要。据杨格统计,1888—1931年中国共输入白银达103700万盎司。中国很长时期内都是商品和白银双入超的国家,近代中国形成了对外贸易常年逆差而白银仍大量进口的奇异现象。在近代
中国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下,银行得银者得天下,银行的实力源于其对白银的控制力。1921年时,外商银行控制中国约70%的白银储备。1934年6月,美国推行白银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拉高银价,世界银价腾涨,银本位下的中国,因为国外银价的变化而发
生经济危机。——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戴建兵《中国近代的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1890—193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白银货币化程度不断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银核心型货币体系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6分)高二历史第5页共7页1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1815年6月9日,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宣告结束,其主要内容有:在波兰约四分之三领土上建成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普鲁士除获得波森、萨克森北部、威斯特伐利亚和瑞属波美拉尼亚外,还收复了此前割让的几个省份和领地;奥地
利除得到加里西亚外,还收复了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提罗尔、威尼西亚和伦巴第等地:等等。《最后议定书》还附载17项条约、专约、宣言、规章等。据此,英国获得赫尔果兰岛、锡兰岛、好望角、圭亚那、圣卢西亚岛、多巴
哥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马耳他岛,并取得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材料二1919年6月28日,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普奥将在1864
年对丹麦战争中夺得的石勒苏益格还给丹麦。和约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兰得到波兹南、西普鲁士以及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一部分,波兰还取得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出海口。西里西亚南部地区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疆界经过上述变动,领土减少了八分之一,人口减少
了十分之一。和约规定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和当地所有德国公私财产,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获得;太平洋上的岛屿由日本等国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摘编自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
与凡尔赛体系的相同点。(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的积极影响。(6分)高二历史第6页共7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
以探究。角度内涵从中华民族发展趋势看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表明,各民族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关系越来越紧密。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民族关系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时期,民族交融都在发展。从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从中国历史上先后实行的民族政策看,多种类、多层次的管
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差异的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内聚成了中国统一的格局。从历史传统看民族关系各民族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
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摘编自史金波《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刍议》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围绕该角度的内涵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所选角度,论题明确(不得摘抄原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高二历史第7页共7页哈三中2
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八月月考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CDBADABDCBBACDBC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3分)(1)相对客观公正的选才原则:自由竞争
的选拔方式: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择优录取。(5分)(2)评价:积极:文官制度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这种制度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和僵化现象。(一点2分,共8分)18.(14分)(1)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市场白银流动性增强:朝廷税收政策的推动:政府扩大白银流通区域的政策。(8分,任各四点即可)(2)不利影响:由于近代中国长期以来白银
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白银需求量大;由于中国白银产量有限,使得中国更多的白银依赖进口,国际金融体系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中国近代半殖民地的处境,导致外商银行控制了中国金融市场:外来资本对中国白银的控制,使得中国经济风险加大。甚至引发经济危机。(6分,任答三
点即可)19.(13分)(1)相同点:大战后形成;欧洲强国主导;运用国际法加以保障;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7分,每点2分,4点7分)(2)积极影响: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有利于缓和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国际纷争;为后世国际体系的构
建提供了借鉴。(6分,每点2分)20.(12分)【答案示例Ⅰ】角度: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古代民族关系(1分)论题:中国古代的分裂与统一都促进了民族大交融,(2分)阐述:魏晋南北明时期虽然处于分裂期,中原地区各民族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然
而,正是乱世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魏晋时的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人民杂居共处,共同劳作,相互影响。为躲避战乱,中原各民族人民大量南迁,与江南少数民族交融,促进了江南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后来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
的结束与隋唐大一统奠定了重要基础。(4分)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波斯人、阿拉伯人移居中国,与蒙古族、汉族、畏兀儿等民族长期交往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元朝统治者将行省制推广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
地一体化趋向,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还促进了民族交融。(4分)综上所述,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1分)【答案示例2】角度:从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看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分)论题: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种管理
制度与经济文化体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阐述:中国历代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管理制度也形式多样。例如,汉唐时期,对尚未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采用灵活的方式,实行政治和亲与羁縻政策等;对武力征服后的西北地区先后建立西域都护府
和安息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还促进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4分)经济文化体制上,明清时期的茶马互市作为历史上重要的经济交流方式,不仅满足了边疆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也
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加深了民族间的经济依赖和文化认同。历代王朝也高度重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元朝的“汉法”与“蒙古法”并行、清朝的“满汉一冢”政策等,都体现了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
化。(4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通过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