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7)页,76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e45190626a2c8878b3e3d34be95e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届南大奥宇高二第一次月考考试地理学科试卷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Ⅰ卷60分,Ⅱ卷40分。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Ⅰ卷和Ⅱ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本场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祝同学们考试顺利Ⅰ卷一、单选题(30小题,共60.0分)大豆是
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下图为“世界主要大豆产国及出口方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与巴西大豆相比,东北大豆生长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热带草原气候,热量充足B.有黑土分布,土壤肥沃C.以高原为主,地形平坦D.生长期较短,光
照不足2.与中国相比,美国大豆生产的特点有()A.生产规模小B.机械化水平低C.专业化程度高D.水利工程量大【答案】1.B2.C【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1题详解】与巴西相比,东北大豆产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热量不足,生长期长,位于东北平原,地势起伏小,黑土分布,土壤
肥沃,B正确。故选B。【2题详解】美国大豆生产为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水利工程量小,C正确。故选C。读“中国某地区农业用地类型及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A.养殖用地最早消失B.花卉用地比重持续增长C.蔬菜用地比重先增后减D.水稻用
地面积增大4.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5.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
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答案】3.B4.A5.C【解析】【3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甘蔗、甘薯用地最早消失,不属于养殖用地,故A错误。花卉用地比重持续增
加,故B正确。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故C错误;水稻用地面积先增大,后消失,故D错误,故选B。【4题详解】影响农业种植作物类型及规模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市场,且蔬菜和花卉属于市场导向型,所以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灌溉技术的提高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均不是决定种植作物类型及规模的因素,故A正确。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基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
农产品的生产,故A正确;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应围绕的两大主题是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故B正确;东北地区的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故C错误;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蛙、人参、
养鹿、中草药材等,故D正确;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用地类型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农业用地类型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读我
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略图(图中字母P),完成下列各题。6.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7.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其不利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8.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
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地9.有关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东
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D.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10.东北地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大规模退耕还湿,停止粮食生产B大规模开发未垦湿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C.全面退耕还林,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林业主导产业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
品基地【答案】6.D7.A8.C9.C10.D【解析】【6题详解】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该平原为东北平原,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该平原上多为沼泽地,所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故选D。【7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为东北平原,故影响粮食生产的
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A正确,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粮食商品率高。故选A。【8题详解】主要从图中知道P平原是以沼泽为主,因此主要保护的湿地资源,C正确,ABD错误,故
选C。【9题详解】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黑土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最高,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应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停止粮食生产不现实,A错;大规模开发未垦湿地会导致湿地萎缩,农业生态环境恶化,B错;区域农业发展应该根据区域内部不同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全面退耕还林不现实,C错;黑龙江省是我国生
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商品粮基地,应大力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D对。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的能力。具体考察区域地理背景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的方向等,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1.
下图是气候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种植甘蔗、橡胶B.农业生产无季节变化C.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全年可进行农事生产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详解】读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东
北低温寒冷,种植的作物品种有限,农作物品种是喜凉作物,甘蔗、橡胶是热带作物,A错误;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形成一年一熟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B错误,C正确;热量条件不足,4~10月是农作物生长季节,D错误。故选C。下表为我国部分地
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下面小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2.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A.科技水平B
.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13.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
4.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B.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因夏季雨热同期,均可发展水田农业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降水相对较多,也可以发展水田农业D.青藏
地区农业以高寒农牧业为主【答案】12.B13.B14.D【解析】【12题详解】考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海、西藏这三个地区的生物总量是105100万吨,88600万
吨,10000万吨,它们的承载力是23000万人,22000万人,1000万人,因此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青藏地区地理环境具有“高寒”的
特点,并且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即①②错,③对;如果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增大人口容量,④对,所以选B。【14题详解】考查中国的自然区域特征: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主要是因为纬度高,气温
低,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生长期短,故A错误;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华北、东北地区,虽然夏季雨热同期,但水热条件较差,特别是东北地区生长期短,一般不适合发展水田农业,故B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降水相对较多,但仍然不利于发展水田农业,故C错误;青藏地
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农牧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牧业为特征,故D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1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商品粮生产具有的突出优势是()A.生长期较短B.人均耕地面积广C.河网密布
D.热量充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生长期较短,这不是突出优势,是劣势,A不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小,导致粮食商品率不高,而我国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
,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面积大,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广,粮食商品率高,这是东北地区商品粮生产具有的突出优势,B符合题意;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的河网密集程度不具有优势,C不符合题意;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热量充足不是东北
地区的优势,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据此回答下题。16.下列城市全部处于西部的是A.太原、成都、西安B.长沙、乌鲁木齐、兰州C.拉萨、成都、武汉D.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17.下列
关于四大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B.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C.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D.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中西部地区所有省区【答案】16.D17.D【解析
】【16题详解】太原、长沙、武汉是中部经济区,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兰州、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是西部经济区。选D正确。【17题详解】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A正确;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B正确;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C正确;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主要是西部地区及少数中部省区,不是所有省区。选D正确。【点睛】四大经济区: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读我国四大地区划分图(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下列关于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工业化水平较高B.中部地区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C.中、西
部地区,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D.东北地区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19.下列关于四大地区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时间较早,吸引外资能力较
强B.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C.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时间较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D.区域开放程度高,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20.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制约西部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A.人才、技术、资金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21.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为推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
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答案】18.C19.A20.A21.B【解析】【18题详解】根据图示,东部地区沿海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工业化水平较低,A错误。中部地区资源
种类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东部低,B错误。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占比大,而东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较高,C正确。东北地区制造业发达,但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较低,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时间较早,吸引外资能力较强,A正确。西部地区对
外开放程度较低,吸纳外资的能力较低,B错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时间早,对外开放程度较低,C错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要进行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就必须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投资,就必须要有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要发展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也必须有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所以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技术、人才缺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A正确;B、农业基础薄弱不是经济发
展的主要制约因素,B错误;C、西部地区缺水严重,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另外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经济原因。C错误;D、西部地区多种自然资源是丰富的,主要是水源不足,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针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问题,政府应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
投资,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②④正确。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没有技术,基础设施差也不能发展起来,①错误;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这是不现实的,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区域
差异分析的方法:(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
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且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2.黑龙江五常大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A.光、热、水充足
B.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3.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借鉴意义的是()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D.以重工业为主,
发展高能耗产业【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热量较其他地区不足,病虫害少,这些是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条件,A错
误,B正确;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C错误;我国东部地区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D错。故选B。【23题详解】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正确;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正确;.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能耗产业,这种重工业已经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旨在考
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4.读“我国部分民居邮票图”,回答:形成四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资源B.气候C.土壤D.植被【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
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形成东北民居小窗厚墙是因为气候寒冷、江苏民居斜顶房是因为降水多、云南干栏式木楼是气候潮湿、便于通风散热,宁夏平顶房是因为降水少,所以形成四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B正确。故选B。【点睛】该题难度不大,关键
在于理解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其中气候要素起重要作用,气候通过降水和气温这两个要素,影响着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居民的生活习俗。我国许多地区的顺口溜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略图。读下面顺口溜和图,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顺口溜与其反映的省区对应正确的是()A.甲—
—①B.乙——②C.丙——③D.丁——④26.形成乙丙两地自然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纬度位置不同C.海拔高度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答案】25.D26.B【解析】【25题详解】读图可知,丁地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气候较
干旱,降水较少,人们为了利用房屋收集雨水,多采用房子盖半边的方法,让雨水流入自家的集水井中。秦腔唱腔质朴豪放,音色高亢激昂,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符合黄土高原人民的性格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特点,D正确;甲
位于我国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季寒冷,鲜花多在春夏季节开放,A错误;乙区域位于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气温在0℃以上,不能进行冰雕雪雕塑活动,B错误;丙位于东北地区北部,昼夜温差较大,但变化不会达到"春夏秋冬一天来"的地步,C错误;故选D。【26题详解】图中乙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气候具有暖湿的特点;丙地位于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具有冷湿的特点,地理环境差异主要是由纬度差异引起的,B正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故选B。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
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7.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A.城市路网特色B.民居的建筑特色C.无工业区分布D.商业网
点的分布28.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自然因素C.历史因素D.政策因素29.为缓解道路拥堵,城市规划中可借鉴与“八卦城”相似的路网布局形式是()A.棋盘式道路B.“之”字形道路C.放射式道路D.环形——放
射式道路【答案】27.A28.C29.D【解析】【2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布局。根据材料可知,县城以中心公园为基心,向周边辐射,说明居住区不是分散布局,商业区没有位于城市几何中心,中心是公园,BD错。图中材料不能表明未形成工业区,C错。这里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世界
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所以说城市道路网特征的形成是地域文化对县城规划的影响,A对。故选A。【28题详解】本题考查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县城地域空间结构形成,是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有影响,这是历史,上早已经形成的,所以是历史因
素,C对。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也有影响,但不是该县城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故选C。【29题详解】本题考查路网布局形式。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道路由市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延伸,再围绕市中心设计成同心圆状,即由若干条放射
线和环形线组成,是与“八卦城”相似的路网布局形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该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影响城市地域空间形态的因素、城市发展方向。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Ⅱ卷二、主观题(共40分)30.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探究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各自的优缺点。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
线方案优点有____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调水量大可____供水,水质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____供水,水质好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____北送;水质____;调水供给范围小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____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
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答案】(1).京杭运河(2).自流(3).自流(4).抽水(5).差(6).多【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水北调三线的优点和缺点,考查对比分析能力,难度较小。【详解】优点:东线有京杭运
河可以利用;中线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供水;西线自流供水。缺点:东线: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由于所处地区经济发达,污染大,水质差;中线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点睛】31.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____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____(城市)。(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意义;①改变以____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改善东部地区的____;②缓解东部地
区的____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③带动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____。【答案】(1).新疆维吾尔(2).上海(3).煤炭(4).大气质量(5).能源紧缺(6).就业【解析】【分析】本题查西气东输的分布及影响。考查对知识的调用,难度较小。【详解】(1)由图可知,西气东
输的主管道西起我国新疆维吾自治区轮南,东到上海市。(2)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对输入地的意义,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意义有: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带动
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点睛】32.读我国A、B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B为我国平原;A为我国三角洲。(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地区土壤类型耕作制度B一年一熟A水稻土(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其中,B平原
北部和三江平原是主要产区,A平原是主要产区。请简要分析这些地方形成商品粮基地的自然因素?(4)B地区降水和年平均气温怎样变化?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答案】(1)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2)黑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3)
小麦水稻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4)气温夏秋高,冬春低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气温由南向北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详解】(1)据图,根据图中位置可以判断:A是长江三角洲
平原;B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据图可知B地属于松嫩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这里黑土广布,耕地以旱地为主,作物一年一熟;A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这里降水丰富,热量充足,耕地主要以水田为主,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形成典型的水稻土,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B平原北部和三江平原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A平原是水稻主要产区。这些地区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人均耕
地多,粮食商品率高,形成商品粮基地。(4)据图可知:B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气温夏秋高,冬春低,年较差大,气温由南向北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降水主要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