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61.0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e94e0c641df80e08898019826669e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第二中学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血脉,几
千年的农耕文明构建了乡村之于中国绵厚而深远的文化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后工业时代,我们要思考如何延续和发掘传统文化的文脉和根性,并寻求面向未来的发展动能。由此,地方重塑语境下的乡村振兴及艺术乡建就不再
是一个空泛和形而上的议题。一段时期以来,艺术乡建与美丽乡村一样成为时髦的热词。不少游离于乡村文化肌理乃至村规民俗的艺术介入并没有改善乡村的文化景观,反而加剧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样式移植和思想“绑架”。换言之,乡村永
远是乡民的家园,不是艺术家和策展人权力话语的舞台。艺术乡建的目标并不是立足于城市本位来对乡村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等进行干预性的植入,而是立足于乡村文化传统以及当下语境的乡村文明的复兴。从渠岩在广东顺德所进行的乡建实践及其“青田范式”可以窥见这种思维逻辑的理念和端倪
。2019年12月12日,在广东顺德杏坛镇青田村,青田乡村建设展览馆开馆暨“青田范式: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路径”展览开展。这是中国艺术乡建第一人渠岩教授继山西许村后的又一艺术推动乡村复兴计划和实践的成果展示。展览运用了图片、影像、模型、装置等媒介形式,突出了艺术乡建对在地文化传
统的传承与发展,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地方重塑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不是一窝蜂地以城市本位强势介入乡村,而是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艺术的在地性就是在历史的记忆与现实之间建立一种链接,或者说一种关系,构成一种上下文的语境。在
地的自然地理、现状和历史以及与所有地缘相关的信息都会成为“开放源码”并被采集和共享。就幅员而言,农村远比城市更为广阔。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同时也是地方重塑的重要目标以及乡村振兴的圭臬所在。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
长的文脉和基础。中国古代即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就是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所以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共生是亘古及今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神内核,由此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对自然规律的尊崇也是古今相通的。反之,逆自然规律,则会陷入“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的绝境。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形势,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无以遏制的欲望,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无数的水体被污染,以减碳低碳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成为地方重塑以及乡村振兴过程的主旋律。无论是从历史纵深的文化视角还是从当下国家战略的维度加以观察,乡村振兴都会作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目标任务,而乡村文明的复兴乃是根本。乡村现代化并不是城市现代化的拷贝和翻版,而是在地方重塑语境下走发展的新路径。无论如何,以艺术乡建介入乡村振兴运动,必须契合在地性和以乡村为文化本位的策略以及思维逻辑,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点和圭臬,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摘编自徐明松《地方
重塑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以及艺术乡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我们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但更重要的是要寻求面向未来的发展动能。B.不少的艺术介入并没有改善乡村的文化景观,立足于乡村文化传统以及当下语境的
乡村文明的复兴才是艺术乡建的目标。C.渠岩是中国艺术乡建的第一人,他在山西许村和广东青田村进行的艺术乡建实践产生了一些成果,具有借鉴意义。D.中国古代就有生态文明思想,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对自然规律的尊崇古今相通。地方重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2.下列对原文论证
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点鲜明,着重论述了如何实施地方重塑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以及艺术乡建工作。B.文章列举“青田范式”的例子,阐述了艺术乡建要注重对在地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C.文章在论述地方重塑语境下的乡村振
兴时,强调了艺术的在地性和生态文明建设。D.文章最后一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侧重论述了艺术乡建介入乡村振兴运动后产生的效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和振兴
乡村文化是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前提。B.艺术乡建不能立足文化本位来对乡村社会结构等进行干预,也不能进行思想“绑架”。C.艺术的在地性就是在历史的记忆与现实之间建立关系,在地的信息会被采集和共享。D.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乡村文明的复兴,乡村振兴要走出新路,不走乡村现代化的道路。【
答案】1.A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但更重要的是要寻求面向未来的发展动能”错误。由原文“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乡土中国
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血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构建了乡村之于中国绵厚而深远的文化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后工业时代,我们要思考如何延续和发掘传统文化的文脉和根性,并寻求面向未来的发展动能”可知,原文没有哪一个更重要的意思。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侧重论述了艺术乡建介人乡村振兴运动后产生的效果”错误,应是“侧重论述了对艺术乡建介人乡村振兴运动的要求”。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前提”错误。由原文“在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可知,“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和振兴乡村文化”不是“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前提B.“不能立足文化本位”错误。由原文“不少游离于乡村文化肌理乃至村规民俗的艺术介入并没有改善
乡村的文化景观,反而加剧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样式移植和思想‘绑架’”可知,选项张冠李戴,不是“文化本位”,而是“城市本位”。D.“乡村振兴要走出新路,不走乡村现代化的道路”错误,由原文“乡村现代化并不是城市现代化的拷贝和翻版,而是在地方重塑语境下走发展的新路径”可知,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在地方重
塑语境下走发展的新路径。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
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
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
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4月16日)材料二: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
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
”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
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
,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材料三: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
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
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
,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5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的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B.当员工非自愿加班而
是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员工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C.只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才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D.现在的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
更高的诉求,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期待能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司若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则违反了《劳动法》相关规定,对于这种性质的加班,劳动者拒绝是合法合理的。B.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依
靠员工的汗水,而是要激发员工的灵感。C.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如何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
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6.材料一、二、三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C5.B6.材料一侧重从法律的角度,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材料二侧重从企业的角度,
论述996工作制的弊端,企业应做好平衡兼顾才能提高效率。材料三侧重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不是通过996的方式,而是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
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只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家庭
”理解错误。选项把平衡兼顾的内涵理解为“工作和家庭”,由原文“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
续的竞争力。”可知,企业平衡兼顾还包含了“家人陪伴、身体健康以及意义的饱满”等。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因为
企业的发展不是依靠员工的汗水,而是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分析错误。由原文“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分
析可得出,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而是要激发员工的灵感。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答题此类题目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关键语句,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进行整合、概括。阅读这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引用
了我国《劳动法》规定的部分内容以及张律师的解读,是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论述996工作制违反了《劳动法》。第二则材料,第二段第一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
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是从企业角度分析996工作制的弊端,以及解决的措施。第三则材料,根据这句话“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是从劳动者的角度,论述新时代劳动者也需要奋斗,但
不是通过996的方式。回答本题要分三点根据材料概括回答。【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题。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路遥大年三十,这是农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
在一起吃“八碗”。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用袄袖子抹了抹嘴,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对我说:“把你那个
唱歌匣匣拿出来,咱好好听一听。”我取出收录机,放他爱听的韩起祥说书。父亲半闭着眼睛,一边听,一边用手悠闲地捋着下巴上的一撮黄山羊胡子。说到热闹处,急促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呱哒板声响成一片,好像一把铲子正在烧红的铁锅里飞快
地搅动着爆炒的豆子。父亲情绪高涨,竟也跟着老韩嚷嚷起来,手舞足蹈,又说又唱。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大搞基建,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
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咱家里就更别提了,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怎么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
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进了县城,门市部的门却早已关了。过年,人家早下班了。我长叹了一口气,真想放开声哭一场。不过我来到后门,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敲门。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
肉吗?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门。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我忙开口说自己是县上书记的亲戚,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胖头起先不相信。他打量了我半天,后来大概又有点信了。”“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我
原来只想割二斤,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可是,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但那个胖干部还是明显地嘲笑书记的这个穷酸亲戚。他当然没说,我是从他脸上看出来的。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在街上,一个叫化子拦住
了我的路。我一看,是高家村的高五,穿一件烂棉袄,和我一块当民工的。他老婆有病,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他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给他撒谎说,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
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
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
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
糖了……”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
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有删改)【相关链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
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摘自鲁迅《祝福》)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比父亲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年代过年的情形,使读者在平静的叙述中看出人性日常美的素朴,以及那种无
言的悲剧感和喜剧感。B.小说对父亲听说书的描写极富表现力,用“半闭”“捋”等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听书时悠闲自得的样子。C.小说中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D.小说注重从环境和小人物等方面让读者感受那个时代。作
者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等真实描写出特定的时代环境;又通过父亲这个普通的农民展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8.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小说把父亲的
叙述作为主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C8.①《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过年景象富丽欢乐有生气,赞美了富裕起来的农村,与过去的贫困形成对比,阐明了只有真正富裕起来才能避免贫穷所导致的道德失范的主旨
。②《祝福》: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揭示出封建礼教扼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9.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故事更具真实性,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父亲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使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②
“父亲”的亲口叙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符合人物身份,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父亲的语言是平白如话不加修饰的口语,娓娓道来,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③紧扣题目,详细地叙述了父亲“最高兴的一天”的经历。父亲回忆过去的痛苦生活来说“最高兴的一天”,更能凸显出父亲的“高兴”。④“最高兴
的一天”是令人心酸的一天,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与那个贫穷年代过年对比,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带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过大年三十的幸福生活。【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错误,“真叫人没法说”是描写过去日子过度的贫困,而不是为了塑造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环
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本文结尾“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
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小说结尾是农村新年的一片祥和之声,这是富裕起来的农村景象,和以前形成对比,以前“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因为贫穷,人的品质被扭曲,只有
彻底改变现状,才能改变人的底色。《祝福》中祥林嫂最后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
,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鲁镇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9题详解】【本
题考查对小说叙述视角的效果的掌握能力。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
、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
就再给咱往下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故事更具真实性,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我长叹了一口气,真想放开声哭一场”等等,“父亲”的亲口叙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符合人物身份,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标题“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紧扣题目,详细地叙述了父亲“最高兴的一天”的经历;“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
“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可知“最高兴的一天”是令人心酸的一天,是父亲欺骗商店店员,欺骗高五的一天,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点睛】
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
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
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杜)中立,字.无为
,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洙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
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
:“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六宫..飧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
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
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节选自《新唐书·杜中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开成初/文宗
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B.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
家子以闻/C.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D.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
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反。B.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入仕的权利,是除科举考试之外人仕的一
条途径。C.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卿。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和五处燕寝,即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指皇后和妃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中
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B.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发,他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C.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
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减轻了百姓负担。D.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视,运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13.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2)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答案】10.B11.A12.D13.(1)陛下不要轻信流言,给臣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2)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解析】【分析】【10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降”的宾语为“士族”,并且“谓”的主语应是“文宗”,所以在“族”后断开,排除A、D;“而”为连词,连接“不计官品”“上阀阅”,所以在“不”前面和“阅”后面
分别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开成初年,文宗打算把公主下嫁士族,对宰相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二百年天子,反而比不上崔、卢两家吗?”于是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字与名的
意思不得相反”是错误的。字和名的意思可以是相反的。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是错误的。由原文“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可知,是使得沧州免遭水灾。故选D。【13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遽信”,轻信;“假”,给;“济”,成功。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坐”,因为;“累”,牵累、牵连;“宽假”,宽容。参考译文:。杜中立,字无为,因祖先的功
勋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年,文宗打算把公主下嫁士族,对宰相说:“民间谈婚论嫁,不计较官位品秩而崇尚世家门第。我李家做了二百年天子,反而比不上崔、卢两家吗?”于是下诏令宗正卿选择世家子弟上报。杜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到皇帝的召见,被授予著作郎之职。月中,杜中立升任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娶真源长公主为
妻。杜中立多次请求自我尝试,闷闷不乐,因此说:“朝廷法令详备,我如果不称职,为什么要依靠贵戚扰乱天下法令呢?”皇帝听后很惊讶,改任杜中立为太仆、卫尉二少卿,历任左右金吾大将军。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马匹装饰华丽在前面开道,自称“卢言京兆”,策马奔驰自由自在。杜中
立部署随从官吏将恶少逮捕拘留,立即用杖刑处死。杜中立升任司农卿。制裁官吏心情迫切,反而受到中伤,降为庆王傅。过了很长时间,杜中立第二次任司农卿,入朝谢恩,皇帝说:“你执法苛刻,确实吗?”他回答说:“京城百官白养人员不做事,如司农寺尤其严重。陛
下不要轻信流言,给臣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扭转这种局面。”皇帝允许。当初,财政部门计算出六宫所需饭食钱的数目如数交给司农寺,司农寺每个季度拿出钱交给官吏支付,其中大吏将拿到的钱全部借给他人,用所得的利息支付六宫,这样就不能及时将钱送到六宫,宦官前来督责谩骂。杜中立将钱收入钱库,
大致五天支付一次,属吏不能作弊,后来就成为制度。加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人,宣宗准备任用杜中立,宰相认为他年龄小,打算试试他各方面的才能,改变主意派他出任义武节度使。过去服徭役的车有三千辆,每年到海边运盐,百姓深受其苦。杜中立设置“飞雪将”数百
人,用船来载运,从此百姓不再吃这份苦,军粮也充足了。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于徐、兖、青、郓四州,而沧州地势低洼,杜中立亲自巡视,将御水引入毛河,向东注入大海,沧州没有发生水灾。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追赠工部尚书。杜中立为官精明能干,属下官吏害怕顺服。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
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二)古诗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虞美人·枕上【注】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注】此词写于1
921年。当时毛泽东与杨开慧新婚不久,毛泽东即外出考察。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词人寂寞、孤独的处
境和情怀。C.下阕末两句,词人触景生情,一钩残月更是增添了别离之苦。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15.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4.A15.二者都是借景抒情,但本
词选取的景物具有凄清、冷寂的特点,抒发的是哀婉忧伤的思念之苦;而《沁园春·长沙》的景物则充满生机,色彩绚丽,抒发了词人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用词、手法、内容、主旨、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A项,“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无中生有。全词通过对夜晚景色
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以及不舍在新婚初期就离开爱妻的无奈心情。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比较鉴赏能力。本题解题思路:题干已经点明“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寻找的是“二者有何不同”,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两首诗写的分别是什么景,景物特征是什么,
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沁园春•长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借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
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抒
发了词人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虞美人•枕上》上阕写离愁之浓,失眠之苦。“堆来”,极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辗转反侧之态;“愁何状”?犹如“江海翻波浪”,描述诗人的枕上深愁是何等不可遏抑!偏偏在这种时候,“天色总难明”,只得于寂寞无奈之时,“披衣
起坐数寒星”,聊遣愁思。“数寒星”三字极有情趣,可从中看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下阕写伤别之深。诗人经过一夜苦熬,晓来依然不见离人,只在朦胧中回忆袅袅倩影,故顿生“百念都灰尽”之感。此时,抬头西望,惟有残月如钩,怎叫诗人不对月抛泪!本词景物氛围是凄凉
的,从“愁”“寂寞”“灰尽”“抛眼泪”可知抒发的是哀婉忧伤的思念之苦。(三)古诗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的名的两首乐曲。(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③.轻拢慢捻抹复挑④.初为《霓裳》后《六幺》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贤”“抹”“霓”“幺”“胁”“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山东省科技馆组织省实验小学师生40人参与本次太空授课地面课堂活动,该馆作为与科普专家互动提问环节的实体场馆之一,再次亮相“天宫课堂”全国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直播现场。“天宫课堂”热场环节,省科技馆辅导员特别策划推出“浩瀚宇宙
,科学漫步——穿什么去太空?”主题活动,在互动提问中与学生一起了解太空环境及航天服的基本知识,在实验探究中带领学生使用多种材料完成保温测试挑战任务,在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之感受祖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航天人的艰辛历程。在“天宫课堂”直
播授课活动中,三名航天员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等四个实验,用②的语言,借助实验道具,深入浅出地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了解了他们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现场的学生按照先结合太空实验资源包来体验天地互动、再与航天员共同做
同一实验、最后共同研究宇宙的奥秘的顺序参与了活动。“天宫课堂”结束后,学生连线主会场,与科普专家就太空实验中的疑惑进行了③的互动交流。通过本次太空授课地面课堂活动,同学们都充分地了解了天地实验现象的区别,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蓬勃发展,切身地体会到了中国勇于
探究太空奥秘的决心。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同学们必将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更伟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精彩的中国印记。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7.①寓教于乐②通俗易懂③如火如荼(热火朝天)18.现场的学生按照顺序参与了活动,第一步结合太空实验资源包来体验天地互动,第二步与航天员共做同一实验,第三步与航天员共同
研究宇宙的奥秘。19.划线句后三个分句结构相似、语气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内容丰富,情感加浓,依次从地面课堂活动让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体会中国勇于探究太空奥秘的决心,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此次活动的影响和意义,强调了本次活动的价值与重要性。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从上文“在互动提问中与学生一起了解太空环境及航天服的基本知识,在实验探究中带领学生使用多种材料完成保温测试挑战任务”可知,主题活动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太空知识,使之感受……辉煌成就和……艰辛历程,再
从下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热情”可知,活动的氛围是轻松愉悦的,故此处可填“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第二空,结合下文“深入浅出地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可知,此处强调语言通俗,易于理解,可填“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广大
人民群众都能懂得。第三空,此处是形容互动交流的场面的,根据上文语境,学生们在参加完“天宫课堂”直播授课活动后,情绪肯定是热情高涨的,故此处可填成语“如火如荼”或“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就像炽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一般。【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是长句变短句。变换的基本方法是先提炼长句的主干,确定主干句,再把长句中的修饰性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单独成句。本句主干句为“现场的学生按照顺序参与了活动”,
再把“参与”的状语独立出来,根据“按照先……再……最后……的顺序”可知,本处分三个步骤陈述怎样参与活动,故可拆分为三个分句:第一步结合太空实验资源包来体验天地互动,第二步与航天员共做同一实验,第三步与航天员共同研究宇宙的
奥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形式上,画线句由“充分地了解了……,深刻地感受到了……,切身地体会到了……”一组句子组成,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构成排比,强化了表达的语势;内容上,先说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天地实验现象的区别等科学知识,紧接着说感受到了
祖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蓬勃发展,最后说体会到了中国勇于探究太空奥秘的决心,由表及里,逐层深入,论述了此次活动的影响和意义,强调了本次活动的价值与重要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于谦的《石灰吟》托物言志,取的是“物象”;马致远《天净沙》借景抒情,取的是“景象”:北岛的《无题》借事明理,取的是“事
象”。这些单纯的事、物、景承担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就成了意象。有的诗歌只取一个意象,有的取的是一组意象。有些意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经古代诗人反复运用,逐渐约定俗成,其内涵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称为传统意象,如“杨柳”的离别,“菊花”的隐逸
,“杜鹃”的思归,“酒”的愁苦,“大雁”的思乡思人;然而,新文化运动以来,在白话诗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意象的内涵被推陈出新,在“现代语境”中有了新的意义,加之格律的解放,拓展了诗歌发展的新空间。20.文中画横线句子表述上有些问题,请修改。21.下面一节新诗以“酒”作为意象揭示事理。
请结合上文对意象的解说,重新选择个“物象”,仿照其大体格式续写一节现代诗。承受我们要学着承受误解学着把苦酒当成饮料一样品尝把它慰藉在我炽热的胸膛微笑而饮哪怕它灼热我友爱的脸庞【答案】20.这些单纯的物、景、事承载(负载)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就成了意象。21.示例一:我
们要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它储存在成功之日流淌/蓦然回首/哪怕它流成了大海汪洋示例二:我们要学着承受坎坷/学着把荆棘当成鲜花一样徜徉/让它铺展在我青春的路上/迎面向前/哪怕它扎破我稚嫩的脚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
改病句的能力。“事、物、景”语序不当,结合前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北岛的《无题》借事明理”可知正确顺序应为物、景、事。“承担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搭配不当,应该是承载(负载)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所以最后修改为:这些单纯的物、景、
事,就成了意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首先注意主题是“承受”。可以就承受的对象进行拓展,如承受误解、坎坷、失败、留言等。意象的选择上,可以选眼泪、荆棘、暴雨、狂风等。的仿照“我们要学着承受误解”的句式可以写我们要学着承受误解/坎坷/失败等。仿照“学着把苦酒当成饮料一样品尝/把它慰藉
在我炽热的胸膛”,句式上可以采用“学着把……当成……一样……/把(让)它……”,如学着把荆棘当成鲜花一样徜徉/让它铺展在我青春的路上。仿照“微笑而饮”的偏正结构可以写沐雨而歌、迎面向前等。仿照“哪怕它灼热我友爱的脸庞”,内容上应写意象带给人不好的一面,酒会灼热脸庞,狂风暴
雨会驱走阳光,荆棘会扎破脚掌,句式上可以采用“哪怕它……我……的……”,如写成:哪怕它扎破我稚嫩的脚掌。当然题目要求仿照其大体格式,句式上不要求严格一致。综合以上可以写成:我们要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
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它储存在成功之日流淌/蓦然回首/哪怕它流成了大海汪洋或者:我们要学着承受坎坷/学着把荆棘当成鲜花一样徜徉/让它铺展在我青春的路上/迎面向前/哪怕它扎破我稚嫩的脚掌四、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执念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念头。执念可能成就人,也可能
束缚人。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执其念,行其道,成其人古人云:“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是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既如此,岂可将这宝贵的生命浪
费于随波逐流之中,岂可将那澄澈的梦想撒手于世俗尘埃之中?叶会落,花会败,太阳会西下,流水会东流入海,雪花会消融成水。生命或许都会走向一个注定的结局,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得起这一个过程,更不是每个人都能
在终点拥有一颗充盈着幸福与梦想的心。于是我想,不去恨、不去怕、不去想西风如何,我们只要“不恨天涯行役苦”地执着于我们的梦想,总会在前行的道路上看到一片盎然春色,甚至能在心里永驻一个绚丽的春天。想起了蝉的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在漆黑
的世界里,它执着于光明,它坚持了,于是在明媚的夏天它可以毫无顾忌地想唱就唱,唱响自己。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把心底炽热的火焰丢弃到黑暗角落的人了,他们坚持不住自己的梦想,就如古来那些享尽荣华富贵的高官显贵用清誉换取功名利碌。可历史记住
的是嵇康,那个临刑于东市而不改神色、作《广陵散》而流传千古的人,记住他用远离尘世的决心坚守着一副魏晋风骨而受到世人尊敬;历史记住的是因执着梦想终得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记住他那傲岸的心,并馈赠他世人皆无法想象的美丽菊花;历的史记住的还有身受宫刑不移志、坚定于著成《
史记》以遗后世的司马迁。他们执自己所念,行自己之道,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会经历漫长的岁月,但是那一份坚守所赢得的赞誉终会到来,还会更加深刻辉煌地被铭记。坚守梦想,执其念,行其道,有人做到了,也有人没做到。经受过岁月的打磨,经受过饥饿与严寒,经受过嘲讽与耻笑,放弃轻松的生活,放弃世人的认可,放弃
所有原本应该得到的、需要得到的,仅仅为了一个无人相信的执念而踏上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梦想的实现或许要承受他乡的瑟瑟秋风、古道夕阳,还要经受千夫指万夫责的刺骨寒冬。你能否坚守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谱写出一曲完美的乐章,能否在无光的世界里书写人生,能否尝尽卧薪之痛尝胆之苦,能否周游列国来诉说你自
己的道?当人们随波逐流时,坚守梦想的人在干什么?不汲汲于名利,不碌碌于富贵,李白乘舟下三峡行千里而至蜀地,写尽沿途风光,于是他的诗篇成为唐诗中最绚丽的篇章;三毛放弃舒适的生活奔向撒哈拉沙漠寻梦,她的经历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旅程;
曾落魄无名的艺术家们不舍创作,最后他们的名字与作品被永远镌刻在艺术的殿堂……因此,千万要坚守住那一份来之不易的执念。不求结果也要坚持不放手的才叫梦想,执其念,行其道,心如常在阳春烟景,坐花醉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
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执念”。所谓“执念”是指因执着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可动摇的念头,可形容因为对某事物的极度执着而产生了坚定不移的向往、追求的念头。材料只有一句话,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执念”的定义,由此可联想产生执念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社会、生命
;第二部分是“执念”的意义,“执念可能成就人”肯定“执念”的价值,“也可能束缚人”指出“执念”的弊端。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立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结合引导语“你有怎样的体验、
感悟与思考”,建议写议论文,行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有充足的论据。行文构思:首先由某些对象的执着引出话题“什么是执念”;然后以名人为例论证对执念的坚守,由此谈谈“为什么执念可能成就人,也可能束缚人”。最后提出“怎么对待心中的执念”,总结观点。立意:1.
执念是坚决而不动摇的态度。2.坚持自己的执念,成就未来。3.心存执念,突破自我。4.不要让执念成为束缚自己的短板。5.放下执念,焚香煮茶。6.执念,双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