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一)-全解全析.docx,共(8)页,25.70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558fe1e8a9a3d0d77cde1b4d78a2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绝密★启用前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一)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
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
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人类活动,已经达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对于人类已经征服自然,可以任意妄为;自然资源取不尽,用不完;人类活动,对宏大的地球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等观念均是错误的,因此只有选项D的说
法正确.2.【答案】B【解析】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
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乱捕滥杀如70年代和80年代在
长江中普遍存在的漂网和滚钩应对50%以上的白暨豚非正常死亡负责;长江沿岸架设的迷魂阵渔网常常将误入其中的白鳍豚缠绕溺毙.虽然这样的渔具已被禁止使用,但在沿江的渔民中仍有部分使用,这些布置对剩下的白暨豚依然构成威
胁.电渔不仅对白暨豚造成直接伤害,而且对白鳍豚的食物﹣﹣鱼类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不论个体大小和种类.日益增加的航运流量使得水下噪音成倍增加,也使得白暨豚更容易被船只撞击,被螺旋桨击伤,任何的伤害都是致命的.
为了拓宽航道,以及非法捕鱼中使用炸药,对白暨豚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由于滥伐和农业水土流失,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域严重淤塞,不能满足白暨豚繁殖的需要.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最终进入长江,长江水质严重退化.每年有160亿立方米污水排放入长江.
占中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0%.其中有约12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是没有经过处理的.2故选:C.4.【答案】D【解析】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5.【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
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6.【答案】A【解析】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
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完成呼吸而缺氧窒息而死。故选A.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少用一次性筷子都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而大量砍伐森林容易使生物丧失栖息地,破坏生
态平衡。故选D。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8.【答案】B【解析】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9.【答案】C【解析】鲍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属于爬行动物,B错误;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C正确;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不是鱼类,D错误。10.【答案】C【解析】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
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所以我国提倡无偿献血,A正确;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B正确;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
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C错误;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
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正确。311.【答案】D【解析】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家兔的白毛和黑毛、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都是相对性状,而且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的变异,ABC不符合题意;晒太阳引起的皮肤变黑,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
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12.【答案】C【解析】腔肠动物体内只有一个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吸收,我们人体在消化道内将食物消化吸收,因此,水螅的消化腔相当于我们身体的消化道腔,C正确。13
.【答案】C【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A错误;B、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
环中起重要作用;B错误;C、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14.【答案】C【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
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1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
固沙、制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积;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大量林地被毁,不利用环境保护。1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用于预防疾病的疫苗大部分是抗原如乙肝疫苗。有的疫苗如H1N1疫苗是用
H1N1已康复的患者的血清制成的,属于抗体。故不符合题意;B、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故符合题意;C、抗体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如:4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只能对麻疹病毒有抵抗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抵抗作用。故不符合题意;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患过传染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建立起来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如患
过麻疹后,人体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只对麻疹病毒有免疫作用。故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7.【答案】B【解析】A、兔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
系;C、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鼠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所以,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18.【答案】D【解析】鱼的种类很多,能为人类提供食物,A正确;鱼类自古以来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如“年年有余(鱼)”,意思是年年富贵有财,代表美好
的祝愿,B正确;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和人类过度捕捞,所以,鱼类的生存受到人类的捕捞和水质的影响,C正确。19.【答案】C【解析】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
,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由此看出“植物人”是指具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能力的病人,他脑中没
有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脑干。20.【答案】B【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稳定性差。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
、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
其他植物所取代;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21.【答案】B【解析】将一定量的血液加入抗凝剂静止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下5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
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22.【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主要是生物圈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
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选A。23.【答案】A【解析】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要根据说明书上规定的用法和用量来服用,或遵医嘱,不可私自加大用药剂量,A错误;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B正确;用药
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C正确;不同的疾病,要选用不同的药物,才能针对性的起到治疗作用,故应对症用药,D正确。24.【答案】B【解析】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如下: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生殖系统:生殖,因此具有调节人
体生理活动的系统是③神经系统和⑤内分泌系统,B正确。25.【答案】B【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选:B26.【答案】(1)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2)丁;E(3)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6【解析】(1)观图(一)可知,A、B、C、D、E五种生物是吃与被吃的关
系,所以能够组成一条食物链:A→B→C→D→E;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2)物质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图(二)中,能够表示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戊,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是:A→B→C→D→E,因此(D)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的是属于“丁”;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因此图示的五种
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E大鱼.(3)生态系统必须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因此图(一)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即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和分解者(细菌真
菌).27.【答案】(1)目镜反光镜(2)②①④③(3)B(4)逆时针方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图甲中,①靠近眼睛的镜头叫目镜;②可以反射光线,并能调节光线强弱,叫反光镜。(2)图乙中,①是对光,②是安放镜头,③是观察,④是调节粗准焦螺旋,正确步骤
应该是:②①④③。(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表中A组镜头可将物体放大50倍,B组镜头可将物体放大640倍,C组镜头可将物体放大200倍,D组镜头可将物体放大400倍。因此B组镜头
放大倍数最大,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4)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视野中的叶绿体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28.【答案】(1).分解者(2).能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3).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保护了环境(4).合理密植,增强了水稻的光合作用(5).水稻→稻田害虫→螃蟹【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农业的目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从生态农业的目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光合作用的原理方面来切入。(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
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有有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而腐生性细菌、真菌等生物作为分解者,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如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2)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能量
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的效率,所以该农业生态系统能双丰收;(3)养蟹后螃蟹吃稻田害虫,病虫害减少,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双丰收,带来了经济效益;(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是透光
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螃蟹吃稻谷虫等多种害虫,病虫害减少了,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因此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5)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7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
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链是:水稻→稻田害虫→螃蟹。29.【答案】(1).垂体(2).生长(3).胰岛素(4).甲状腺【解析】(1)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幼年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会引起巨
人症;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若成年垂体长肿瘤,其分泌激素异常,如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患肢端肥大症。(2)胰岛分泌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3)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幼年
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30.【答案】(1).舒张(2).由大变小(3).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或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4).营养物质和氧(5).白细胞(或吞噬细胞)(6).二(7).d左心室【
解析】(1)肺通气是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包括呼气和吸气,图中B表示呼气状态,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将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肺内气压逐渐由大变小,再转为吸气状态。因此,(1)当肺内的气体按照B所示方向被排出体外时,膈肌所处的状态是舒张,
肺内气压变化的趋势是由大变小。(2)1表示肺泡内的毛细血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右心室流6肺动脉,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肺泡内,将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同时肺泡内的氧气高于血液中,肺泡中的氧气扩散
到血液中,再经过2肺静脉,回到左心房,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就成动脉血。左心室的血液经过主动脉,再经过各级动脉,再到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处,将氧气和养料输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交给血液,再经过各
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就成静脉血。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并且吞噬病菌,当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会产生变形运动到伤口的周围吞噬病菌,白细胞的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御屏障,
是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当血液流经1所示的血管后,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氧气增大,二氧化碳减少。若4为小腿骨骼肌内的血管,则它能为周围的肌肉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若某人因外伤引起上述骨骼肌发炎,则4内血液中的白细胞会
穿出4,吞噬侵入的病菌,这种防御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图中的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左心室壁最厚,因为血液要压向全身,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因此,心脏的[d]左心室肌肉壁最厚,收缩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血液在3、4、5所示血管内流动。31.【
答案】(1)口罩类型;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2)棉布;(3)扔进专用垃圾桶;(4)1;蛋白质2;遗传物质;8(5)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解析】解:(1)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因此实验的变量是口罩类型,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2)根据实验结果图1分析,防护能力最弱的是棉布口罩。(3)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扔进专用垃圾桶。(4)引起
疫情的新冠病毒结构是由图2中[1]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2]遗传物质组成。(5)根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类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定点医院治疗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戴口罩、常消毒、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答案为:(1)口罩类型;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出现偶然性;(2)棉布;(3)扔进专用垃圾
桶;(4)1;蛋白质2;遗传物质;(5)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点评】考查了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认识,需重点掌握,涉及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