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二)-教师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37.983 KB
  • 2025-0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二)-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二)-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二)-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二)-教师版.docx,共(17)页,137.98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a96896b270c660bc355f71b32381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绝密★启用前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前仿真试题(二)本试卷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非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

试题的规定位置。选择题部分共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关于狒狒社群内“首领”雄狒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优先选择食物和配

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B.主要承担繁殖任务C.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D.其他成员对它表示服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2.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相符的是()A.转动转换器﹣更换光圈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

筒C.使用平面镜﹣可增加视野亮度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3.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们获取食物B.蛇的运动方式为爬行C.草履虫既没有腿也没有鳍,所以不会运动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

适应4.当出现某些问题时,以下哪种方法不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A.分散注意力,如打球、下棋等B.将烦恼向亲友诉说C.找一个适当的理由自我安慰D.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流25.人类的胚胎发育是在哪两个部位先后完成的()A.输卵管和子宫B.卵巢和输卵管C.子宫和阴道D.卵巢和子宫6.在生物学的发展过

程中,很多科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哪一位科学家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并被尊称为“分类学之父”()A.拉马克B.林奈C.达尔文D.哈维7.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鸟类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B.苍蝇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变态发育C.大熊

猫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D.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8.下列动物中,身体呈两侧对称的是()A.水母B.涡虫C.水螅D.海葵9.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预防疾病的疫苗都是抗体B.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C.抗体可以对所有的病原体或

异物起作用D.人体“第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10.关于水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①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②细胞内的各种反应可以没有水参加③水可以把营养物质送到各个细胞④细胞代谢废物溶解在水中排出体外⑤水不是细胞的主要成分3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⑤11.在海面15

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是()A.光B.温度C.水D.空气12.一只老母鸡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随即发出一声惊叫,小鸡们便紧张而迅速地躲进老母鸡的翅膀下,母鸡和小鸡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A.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13.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的特征B.小麦与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

多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14.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过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此事实为下列哪种假说提供了

有力证据?()A.自然发生论B.生生论C.宇宙生命论D.化学进化论15.下列选项,不会造成食物链缩短的是()A.稻田养鱼B.开垦草原C.砍伐森林D.围湖造田16.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4A.体温不恒定B.肺不发达C.皮肤辅助呼吸D.生殖离不开水17.关于人对生物圈

影响的说法,不符合的是()A.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代B.掠夺式采伐和过度放牧等,破坏植被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C.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D.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

剧,但对环境影响不大18.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关于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视野变亮B.乙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比甲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大C.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只需转动粗准焦螺旋D.要把视

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需要先把装片向右移动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变异都可遗传B.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D.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20.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

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21.下列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B.不吸烟、不喝酒C.养成良好的早睡早起的习惯5D.一日三

餐,中、晚餐很重要,早餐可以不吃22.下列四种人体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

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23.“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属于条件反射B.完成“红灯停”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反射弧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玻璃体的曲度D.信号灯形成的物象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2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A.甲是生产者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1条食物链25.以下属于河蚌、扇贝、蜗牛共同特征的是()A.具有肺B.利用体壁呼吸C.体内有脊柱D.具有外套膜6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26.(8分)人们在非洲附近发现了一个大岛,岛上有森林,森林中主要生活着鹿

、狼这两种动物,过去人们没有生态意识,认为杀死狼,鹿就能长得更好,所以为了发展野生鹿群的数量,人们开始大量捕杀以鹿为食的狼,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如图是鹿的数量变化图,请你仔细分析图表,回答问题.(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________→___

_____→狼.(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________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___,后则因植

被的________而减少.(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__中有重要作用.27.(7分)科学规范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

血涂片.如图P、Q、R、甲、乙、丙是物镜和目镜,(1)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在镜下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_.(2)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移动是__________.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3)用

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通常用__________(填高或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A.物镜和目镜倍数的和B.物镜和目镜倍数的积7C.物镜的倍数D.目镜的倍数(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

越__________.(填暗或亮)28.(7分)图中甲是加入了抗凝剂的人体血液,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请据图回答:(1)甲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________现象,C部分对应乙中的[________].(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血涂片,通常看不

到血细胞中的________.(3)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具有________、防御和保护功能.(4)如果某人身体有炎症,血常规化验时,乙中[________]的测定值有可能会偏高.29.(7分)如图

是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1)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d.______.(2)图中与骨的长粗和再生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内层的成骨细胞.(3)人在幼年时,骨髓腔中的__________有造

血功能,成年以后,该结构变为__________,失去造血功能;但当成年人大量失血时,它又可暂时恢复造血功能.30.(13分)爱观察和思考的小明,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进行深入了解:(1)同桌小红长时间读写姿势不正确,致使眼球的________

__曲度过大而患上近视。(2)小明对镜观察自己眼睛:双眼皮、大眼睛、虹膜是黑色的。这些性状,是由存在于__________分子上的基因控制的。(3)多指、正常指是一对相对性状。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如图为小明家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冋答:的8①“怀胎十月,一朝分娩”,

小明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__________开始的②小明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③小明妹妹的多指基因来自第一代的1号的几率是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④小明父亲把多指基因传递给妹妹的

“桥梁”是________。⑤小明的爸爸多指,而小明手指正常,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31.(8分)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经相关科研机构确认,引起该病的原因是人体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常见特征有发热、咳

嗽急促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较严重的可导致肺炎、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传染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其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由和组成。(2)有一段时间我国的新增病例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针对境外回国人员

,我国加大了检查力度,一旦确诊其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3)即便目前我国的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但是居民出入人员密集的场所仍需要戴口罩。健康居民戴口罩、对环境进行消毒、勤洗手等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4)目前,许多国家科研工

作者正在抓紧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一般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该蛋白质属于(填“抗原”或“抗体”),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属于性免疫。9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社会行为的特征之一是有

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具有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和其他

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2.【答案】B【解析】A、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转动转换器更换的是物镜,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B、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操作与

其结果相符.C、反光镜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D、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方移动,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3.【答案】C【解析】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

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A正确;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B正确;草履虫尽管没有腿也没有鳍,但是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C错误;动物的生活

环境不同,其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也不同,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D正确。4.【答案】D【解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

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

说,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

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综上所述可以知选项D符合题意。5.【答案】A【解析】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

卵细胞,与10其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的移动到子宫中,在子宫中一直发育成熟胎儿产出母体。所以人体受精卵的形成与胚胎发育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A正确。6.【答案】B【解析】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

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A错误;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B正确;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

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C错误;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D错误。7.【答案】B【解析】鸟类受精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故不符合题意;苍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

个时期,故符合题意;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故不符合题意;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故不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水母、水螅、海葵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

肛门,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B符合题意。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用于预防疾病的疫苗大部分是抗原如乙肝疫苗。有的疫苗如H1N1疫苗是用H1N1已康复的患者的血清制成的,属于抗体。故不符合题意;B、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

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故符合题意;C、抗体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如: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只能对麻疹病毒有抵抗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抵抗作用。故不符合题意;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患过传染病,或注射过疫苗后建立起来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如患过麻疹后,人体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只对麻疹病毒有免疫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答案】D【解析】水的来源:食物和饮料。作用:①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②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③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11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细胞代谢废物溶解在水中排出体

外。综上所述,②细胞内的各种反应可以没有水参加和⑤水不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的说法错误。11.【答案】A【解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

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如藻类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12.【答案】B【解析】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只老母鸡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随即发出一声惊叫,小鸡们便紧张而迅速地躲进老母鸡的翅膀下,母鸡和小鸡的这种行为体现了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3.【答案】D【解析】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水稻和玉米是同科,水稻与大豆则是同门,所以水稻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水稻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14.【答案】C【解析】科学家从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说明

其它天体上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为宇宙生命论提供了证据。15.【答案】A【解析】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

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减少,因此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了生态平

衡,造成食物链的缩短,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等.而稻田里养鱼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

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17.【答案】D【解析】A、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影响可持续发展,A正确;12B、掠夺式采伐

和过度放牧等,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B正确;C、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C正确;D、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利用加剧,带来环境污染,D错误.18.【答案】B【解析】A、由低倍镜换高倍

镜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暗,A错误;B、图乙中的图像比图甲中的图像大,是因为乙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比甲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大,B正确;C、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不能使物像放大,C错误;D、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从甲图转为

乙图,需要先把装片向左移动,D错误.19.【答案】D【解析】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B错误

;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C错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D正确。20.【答案】B【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

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21.【答案】D【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

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健康的生活还需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学会与

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早餐要为上午的工作学习储备能量,午餐要补充上午消耗的能量并为下午的工作学习储备能量,

晚餐的能量维持夜间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故选D。22.【答案】B13【解析】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1)某人一吃海鲜

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④过敏反应。(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③免疫缺陷;(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属于②自身免疫病;(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属于①正常免疫。23.【

答案】C【解析】A、“红灯停,绿灯行”,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B、完成“红灯停”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B正确.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体的曲度,C错误.D、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形成信号图象和视

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D正确.24.【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

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观图可知:甲属于生产者,乙和丙属于消费者,丁属于分解者.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甲是生产者,A正确;B、消费者

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丙是消费者,B错误;C、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丁

是分解者,C正确;D、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确切的说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按照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的次序可知,该食物网中有1条食物链

,即甲→乙→丙,D正确.25.【答案】D【解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用鳃呼吸,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

泌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河蚌、蜗牛、扇贝都属于软体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26.【答案】(1)草→鹿→狼14(2)比例;增多;减少(3)自动调节;生态平衡【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

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森林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鹿→狼.(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

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鹿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鹿数量增多会破坏植被,使生产者(草)减少,导致鹿由于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鹿因死亡而减少,但是植物不一定会增多.因此生态平

衡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增加,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保护动物多样性.27.【答案】1)P和甲(2)B(3)低(4)B(5)暗【解析】如下表:判断目镜和物镜的方法是:物镜带螺纹,目镜不带螺纹,则可以看出图中的P、Q、R是物镜,甲、乙、丙是目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

短,则图中的P放大倍数最小;目镜倍数越低,镜头越长,则图中的甲放大倍数最小,据此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

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所以应该是P和甲.(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15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

.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3)在观察人血涂片时,应选择低倍镜,因为视野明亮,便于找到血细胞.(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28.【答案】

(1).分层(2).①(3).血小板(4).运输(5).②【解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甲中A是血浆,C红细胞,B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浆。(1)血液中加入抗凝剂,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图甲中C是红细胞,图乙中①是红细胞。(2)

用低倍的物镜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4)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②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29.【答案】(1)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2)C骨膜(3)红骨髓黄骨髓【解析】(1)图中a骨松质,b骨密质,c骨膜,d骨髓腔。(2)骨膜中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

质,使骨长粗,骨膜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因此图中与骨的长粗和再生有关的结构是[c]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3)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

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30.【答案】(1).晶状体(2).DNA(3).受精卵(4).Aa、aa(5).50%(6)

.精子(7).变异【解析】(1)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同桌小

红长时间读写姿势不正确,致使眼球的晶状体曲度过大而患上近视。(2)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小明对镜观察自己的眼睛:双眼皮、大眼睛、虹膜是黑色的。这些性状,是由存在于遗传物质DNA分子上的基因控制的。(3)①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

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16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

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②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

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多指、正常指是一对相对性状。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可知7号的基因组成是aa,传递子代的基因是a,而小明正常,基因组成是aa,各自于亲

代的一个基因,而6号表现多指,由此可推测小明妹妹基因组成是Aa,而小明亲代6号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因此,小明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③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

基因组成是杂合的。1号和2号亲代是多指,而第二代5号表现正常,所以多指为显性性状。由此可知亲代1号和2号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Aa.遗传图解如下,可知,6号基因组成是Aa,控制显性性状中的显性基因A来自于1号的可能是50%。小明妹妹是多指,基因控制的基因来自于6号的基因组

成中的A是100%。因此,小明妹妹的多指基因来自17第一带的1号的几率是50%。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小明父亲把多指基因传递给妹妹的“桥梁”是

精子。⑤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小明的爸爸多指,而小明手指正常”体现了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

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应熟练掌握基因传递的图解。31.【答案】(1)病原体;蛋白质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2)控制传染源;(3)切断传播途径;(4)病原体;抗体;特异。【解析】解

:(1)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新冠肺炎病毒;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3)健康居民戴口罩、对环境进行消毒、勤洗手,这在传染病预

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抗体是抗原进入身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

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新冠肺炎疫苗使人体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该抗体只对新冠肺炎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因此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