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一)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616.175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一)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一)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一)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一)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616.1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9ae193ba1f95edd25879235289cf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贵阳市2027届高一年级联合考试(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

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家在山西临汾的陶寺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墓葬、水稻遗存等重要遗迹,另有多处大型建筑遗址。墓地呈现分区规划,其中高等级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

,包括玉石礼器等。这说明该遗址A.代表黄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体现早期文明的多样性C.体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特征D.体现阶级分化较为明显2.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利用甲骨卜辞及《史记·殷本纪》等先秦秦汉典籍,开展对商王的世次研究,其中关乎商代宗法制度、甲骨卜辞断代、商朝特殊历史事件的正

确认识等问题得以明确。上述材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3.在西周,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同时周王也是天下

宗主,周王的嫡长子是天子的法定继承人。其余诸子或辅佐天子,或被授予土地为诸侯,成为王室的“藩卫”。这反映了西周A.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受到了早期神权思想影响C.形成了家国一体政治格局D.沿袭了前代的内外

服制度4.《管仲·山权数》篇记载:“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民之能知时,岁且谷丰者,置之黄金一斤;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井田制繁荣发展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C.手工业

分工细密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5.《尚书·虞书·舜典》有“蛮夷诸夏”的说法;《左传》闵公元年又有“诸夏亲昵”的记载;《吕氏春秋》把诸戎又称之为“华”或“诸华”;《战国策》也提到此类说法。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是A.早期国家治理体系走向成熟B.统一战争加快民族交融进程C.得益

于秦汉大一统王朝影响D.中央集权制建立形成的结果6.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各家的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老子主张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B.孔子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C.墨子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韩非主张控制臣民、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7.秦刻石的铭文: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一铭文可用来说明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民族交流不断增强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家国同构模式改变8.下面是某一历史小组搜寻到的史料,该小组的研究内容可能是“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总揽威权,柄不借下。”“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A.三公九卿制B.内外服制C.皇帝制度D.禅让制度9.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统治者采用下列哪种思想治理国家A.黄老思想B.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10.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澳起兵广陵,同时参加叛乱的还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史称“七国之乱”。该叛乱的背景是A.中央削弱诸侯王势力B.中央设置了十三州刺史C.汉初实行郡国

并行制D.中央严厉打击豪强势力11.汉武帝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被后代皇帝奉为榜样。“武帝”的称谓来源于谥号,下列最符合该谥号的事迹是A.政治上,推恩令、中外朝制度B.文化上,独尊儒术,文化控制C.经济上,平准均输,平抑物价D.军事上,抗击匈奴,经营西域12.根据下表,可知西汉古墓和遗址中有关

纸的发现1957年陕西灞桥纸1986年甘肃天水纸地图A.“蔡侯纸”得到推广B.造纸技术产生于西汉C.西汉已出现书写用纸D.纸张成为必有的随葬品13.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总

体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稳定,经济繁荣B.北民南迁,南方崛起C.政权稳固,国家一统D.社会动荡,民族交融14.北魏时期,鲜卑族人民大量南迁,建立了汉化政权,“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据此可知,北魏时

期A.人口迁移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B.民族交融呈现双向互动特征C.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D.丝路贸易丰富中原经济生活15.淝水之战后,以谢安为主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朝堂便拥有了崇高的地位,对东晋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

现分裂割据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16.两汉以后,战争与外族入侵导致大量北方人移居江南。永嘉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移民规模更甚。此现象使A.北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南方政权更加统一稳定D.促进北方经济恢复17.明代政治家于慎行评价隋炀帝修

筑大运河一事,说:“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B.贪图享乐,便于其南巡出游C.贯通南北,鼓励北方人民南迁D.巩固统治,促进南北经济交流18.继公元640年

唐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之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去吐蕃,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嫁去回纥,另外,唐王朝与奚、契丹等少数民族也实行了和亲。唐朝此举A.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对外辐射B.促进了地区交流和民族融合C.推广了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D.

维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稳定19.《新唐书·兵志》中记载:“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盛

而兵将愈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A.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方镇不断扩大地盘C.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威胁D.边疆出现了少数民族叛乱20.唐代《选举典》:“……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

,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材料中提到的选官标准是A.血缘B.品德C.门第D.才学21.朱熹:“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

填‘奉行’而已。”对三省六部制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效率变得有所降低B.中央决策实现了民主化C.中枢对皇权具有制约性D.中央行政体系更加规范22.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

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力图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C.政府对农民的赋税剥削日益沉重D.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23.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从舍利子的保存地演变为佛教的象征。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逐渐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纪念性建筑。例如,文峰塔承载着“财

源之茂,人文之举,连绵科甲”的愿望,慈恩寺塔成为思念亲人和感恩父母的载体。佛塔的演变体现出A.灭佛运动促进了佛教改良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C.官方哲学吸收了佛教因素D.儒释道相互融合不断创新2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突出,大放光彩。下列史

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①书法艺术迅速发展,楷书规整方正,行书清晰流畅,草书豪放自由书法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②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注重表现人的形态,以《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为代表体现了中外艺术交流的成果③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

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开启了几何学的独立发展④《齐民要术》提出“天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故五谷遂长”农业生产应遵循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宋代“财也收了”的措施是设A.转运使B.通判C.参知政事D.枢密使26.在宋朝,(武官)即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

及(文人)状元登第。这反映出的治国理念是A.守内虚外B.强干弱枝C.崇文抑武D.分化事权27.北宋统治者认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募兵过滥使得军费数量不断增加,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以消除动乱因素为目的的募兵导致军队素质和战斗力下降,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这说明募兵政策

A.是导致积贫积弱的重要因素B.消除了宋代社会的动乱因素C.增强了宋代的国家军事实力D.结束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28.对于王安石变法,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评价。南宋至清代的学者大多因为其破坏祖宗之法而持否定态度;梁启超

为王安石翻案,对变法有极高评价;改革开放后不少学者认为该变法是失败的,但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这说明历史学的研究A.是一种全靠主观的活动B.受时代和主观性的影响C.不能获得社会历史规律D.后人评价一定优于前人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4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9.(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公社农

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针对这种情况,统治者不得不逐渐改变剥削方式,废止由公社农民共耕公田的做法,向征收实物税过渡。统治集

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就周朝的范围而言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王室衰微,大国称霸。传统政治秩序的破坏,还表现在一些国家出现了由国君直接任命长官的郡县。社会结构也处于转变之中。农业发展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开始出现,传统的“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冲破,到春秋后期产

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相当庞大的资产……社会结构变动导致了社会的复杂化,统治者不得不对传统治国方式作出相应调整。——整理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

成效,改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故而惠文王以下历代国君仍遵行新法不废。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商鞅所着力建立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即将出现的大一统专制政体的社会基础。商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与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趋

势相违背,但却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基本国策。商鞅废除公社所有的井田制,建立新的授田制度,虽然原则上仍为土地国有,但由于农民可以长期占有土地以及国家直接管理基层土地存在困难,实际上大大助长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为以后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社会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秦国)政治制度先后由宗法分封制转变

为专制官僚制。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官僚制是中国古代王朝最主要的政权形式,其最初建立就是在战国时期。——整理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以来社会状况发生的重要变化。(12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2分)并简析商鞅变法的影响。(10分)30.(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民族地区的治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

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

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汉和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1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6分)贵阳市2027届高一年级联合考试(一)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CDBDAC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BCBDBCC题号2122232425262728答案DDBBACAB【解析】1.据本题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定位为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另有多处大型建筑遗址。墓地呈

现分区、分级规划,其中高等级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包括玉石礼器”可知,该遗址这时期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早期文明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无法

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排除C项。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史料价值。文献资料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

文字,再现历史。题干中只说明考古资料能够佐证文献资料,但没有涉及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对比,不能就此说明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真实,A项说法不准确;B项说法太过绝对,历史记载不一定都需要考古发现来证实,一

些历史记载无法通过考古发现来证实;C项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D项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可更好地接近真实的历史。3

.据材料“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同时周王也是天下宗主……其余诸子或辅佐天子,或被授予土地成为诸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者为大宗,受封者为小宗,以此形成的宗法体系将国与家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故选C项;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神权思想是将政治权力与宗教信仰相结合,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材料内容与“早期神权思想影响”无关,排除B项;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

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沿袭”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由材料《管仲·山权数》一书可推知时代处于春秋时期,《管仲·山权数》一书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最早的记录,由“民之能蕃育

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民之能知时,岁且谷丰者,置之黄金一斤;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可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较好,这源于春秋铁犁等技术的使用,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故选D项;战国时期,铁犁牛

耕技术的推广,导致井田制度瓦解,排除A项;休养生息政策一般是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并繁衍生育人口的措施,管仲所处的时代诸侯争霸战争盛行,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手工业的发展,排除

C项。5.根据本题主干的设定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左传》《吕氏春秋》等书可知该题考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据材料“蛮夷诸夏”“诸夏亲昵”“把诸戎又称之为‘华’或‘诸华’”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春秋

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吸收了大量

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从春秋到战国,从争霸战争到兼并战争蕴含了统一的趋势,故统一战争加快民族交融进程,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治理体系走向成熟,排除A项;C、D两项时空观念错误,此时还未到秦汉大一统王朝,还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6.据所

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主张控制臣民、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故选D项;孔子主张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而非老子,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是老子,而非墨子,排除C项。7.“六合之

内,皇帝之土……今皇帝并一海内”指秦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民族交流的问题,排除B项;正式提出“大一统”(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的是春秋时期《公羊传·隐公元年》,

“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8.据材料“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总揽权威,柄不借下”“天子独以印称玺……群臣莫敢用”并结合所学,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

的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故选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无关,排除A项;内外服制是商朝的,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9.汉初无为而治的思

想来源是黄老思想,故选A项。10.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遗留和“七国之乱”的发生,故选C项。11.“谥号”反映的是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地位,“孝武”的称号重在强调汉武帝的军事成就,主要涉及的是其打败匈奴

,开疆拓土的历史成就,故选D项。12.通过材料可知,在关于西汉出土的文物里,都出现了书写用纸,故选C项;文物没有显示造纸术和蔡侯纸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的灞桥纸不是随葬品,所以D项的“必有”说

法错误。1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从分裂走向融合的历史时期,故选D项。14.通过材料可知,魏晋时期既有汉族吸收少数民族,也有少数民族吸收汉族的文明,这表现的是民族融合的相互吸收的特点,故选B项。15.通过材料可知,谢氏家族在东晋政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

反映的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是这一时代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故选C项。16.西晋时期,“五胡乱华”,导致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17.防洪灌溉、享乐都是隋炀帝修筑大运河的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

,故A、B两项错误;隋炀帝修大运河并不是为了鼓励北民南迁,故C项错误;巩固统治是隋炀帝修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故选D项。18.古代社会和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地区交流,故B项正确;唐与少数民族和亲不属于对外交流,

故A项错误;和亲并没有直接推广唐朝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唐王朝和吐蕃等族和亲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稳定,但不能完全保障,奚族生活在今山西和河北一带,与丝绸之路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19.藩镇割据严重影响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史料反映

的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与皇权削弱、少数民族叛乱无关,故A、D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藩镇地盘扩大,故B项错误。21.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故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加强皇权,不能体现民主,故B、C两项错误

。22.题目考查的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主要影响之一是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故D正确;两税法反映了古代赋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财产为主演变,但并未完全取消人丁税,故A错误;B、C两项材料未体现。23.佛塔逐渐体现出功名利禄和

孝悌观念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佛教的儒家化、本土化和世俗化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灭佛运动,排除A项;南宋后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材料未提及官方哲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道教,排除D项。24.魏晋时期,书法艺术从自发走向自觉,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①正确;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提出“天地势,水东流,人

必事焉,故五谷遂长”,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发展观,认为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正确;根据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绘画理论,无法体现与外来艺术的交流,排除②;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无法说明“开启几何学的独立发展”,排除③。故选B项。27.材

料指出,募兵的目的在于防止人民因为饥岁而成为“盗贼”,这种政策导致所招募的士兵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增加了财政支出,所以成为宋代积贫积弱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宋代社会的动乱因素无法完全消除,排除B项;宋代频吃

败仗,军事实力不强,排除C项;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结束是通过军事手段和宋初强干弱枝的政策完成的,排除D项。28.近代以前的学者因为王安石破坏祖宗之法而否定变法,梁启超为了寻求变法的根据,故为王安石翻案,改革开放之后的学者更为客观,既看到其失败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肯定。这说明历史研究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时代和当事人主观性的影响,故选B项;历史研究有其客观性,不能全靠主观评价,排除A项;历史研究能够获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排除C项;不同时代对于王安石的评价都体现了当时的环境,不能说后人的认识一定优于古人,排除D项。第Ⅱ卷(选择题,共44分)29.(24分)(1)(12分)

整体:社会转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崩溃,诸侯争霸;封建制度逐渐产生,县制出现。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兴建水利工程,小农经济发展;井田制趋于瓦解,出现土地私有;征收实物税;工商业发达。思想:百家争鸣;华夏认同。(任答六点即可)(2)(12

分)目的:富国、强兵和集权。(2分)影响:积极: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实行重农抑商,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使其成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奖励军功,打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

斗力;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推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形成。(任答三点得6分)消极:实行重农抑商,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问题埋下了隐患;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4分)30.(20分)(1)(14分)主要措施:西汉:反

击匈奴,积极开拓疆域;设立河西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8分)唐朝:采用羁縻政策,因俗而治(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形式击败突厥,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

强对西域的管理;通过册封方式,推动回纥内迁和融合;通过和亲和会盟,促进汉藏的友好往来(或文成公主入藏,建立唐蕃会盟碑);册封靺鞨。(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6分)(2)(6分)启示: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如战争、汉化改革、和亲会盟、设置机构和民族迁徙等;应当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

应对民族问题;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强化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贵阳市2027届高一年级联合考试(一)•双

向细目表历史题号题型分值考查内容核心素养难易程度1选择题2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历史解释中2选择题2史料类型及价值判断史料实证易3选择题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历史解释中4选择题2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历史解释易5选择题2春秋战国时

期的民族关系历史解释中6选择题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历史解释中7选择题2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解释中8选择题2秦朝政治制度历史解释易9选择题2汉初无为而治时空观念易10选择题2汉朝郡国并行制历史解释易11选择题2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历史解释中12

选择题2造纸术的发明史料实证中13选择题2魏晋南北朝的总体特征历史解释中14选择题2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历史解释中15选择题2东晋门阀政治历史解释中16选择题2魏晋时期南方开发历史解释中17选择题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历史解释易18选择题2唐朝的民族关系历

史解释易19选择题2唐末藩镇割据历史解释中20选择题2九品中正制历史解释易21选择题2三省六部制历史解释中22选择题2两税法历史解释中23选择题2佛教本土化历史解释中24选择题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和科技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中25选择题2宋代中央集权措施历史解释中26选择题2北宋的政治历

史解释易27选择题2北宋的军事历史解释易28选择题2王安石变法历史解释中29非选择题24东汉的田庄经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易30非选择题20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