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pdf,共(9)页,215.3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1f61ed95eddf4a859c7c88f56dcd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答案第1页,总9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农业经济。根据材料可知渔阳太守重视发展农业经济,百姓由此富足,故由此可知东汉时期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所以正确选项为C项;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全国其他区域,故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边远地区和边疆地区,故B、D选项错误。2
.C【详解】根据材料“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娴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使得商人经济实力增长,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体现了宋代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所以C正
确;“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无法得出“茶商地位高于其他商人”是“商人以财买婚”的典型事例,不能说明茶商地位高于其他商人,所以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思想依然是传统主流观念,所以B错误;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宋代依然是“四民”秩序,没有遭到破坏,所以D错误。3.A【详解】据材料“清代开放海禁后,白银大量流入及铜钱供给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缓慢上涨””今米常贵,而人尚乐生”“故小贩、村农俱可以口”可知,政府开放海禁后虽然物价
上涨,但无论商贩、还是村农都可以满足温饱,这说明开放海禁是有利于百姓生计的,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民负担加重、B排除;材料反映海外贸易有益于民生,而不是妨碍民生,C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减轻对百姓剥削的信息,D排
除。4.A【详解】从材料中的“两侧各立一位胡人”“一人似在搬运货物,准备行装”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故答案为A项;胡人牵马俑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鉴,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景德镇制瓷业在当
时全国制瓷业中的地位,排除C项;胡人牵马俑没有反映崇尚理性的审美观念,排除D项。5.C答案第2页,总9页【详解】材料指出明万历年间,“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锻工立花桥沙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而散归。”可见,当时各行劳动者都在等待受雇
时机,表明了劳动力市场活跃,故C正确;材料中只是提到了各行的劳动者以及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但是并不能说明当时手工业分工细致,故A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了手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和官营手工业相比较,无法得出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的结论,故B错误;自耕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遭到破坏,逐
渐解体,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错误。6.B【详解】由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佃农的比重有所下降,这反过来说明自耕农的数量有所提升,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和,故选B;材料中的数据说明自耕农经济仍占据一定的优势,“明显削弱”一说无法体现,排除A;土地兼并现象的缓和有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严重滞后”,排除C;佃农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7.B【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积极回应世界文明潮流的结果”“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B项正确;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既是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间矛盾的产物”可知,洋务运动主要是封建势力被迫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表述不是最准确,A项错误;根据所学信息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因此“地主阶级危机下的自救”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
;根据材料“一场地主阶级领导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运动”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领导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运动,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D项错误。8.D【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867—1900年上海
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这说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成为西方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原料输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反映了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正确;该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主要是商品输出,A项错误;该答案第3页,总9页时期中国自然经济虽逐渐解体,但并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B项错
误;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C项错误。9.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技术以后,即19世纪90年代,与题意中的时间不
符,解读不准确,符合题意,故选C;民族工业的兴起说明西方工业化成果已经传入中国;这些民族工业创办人的身份说明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特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产生有一定影响。ABD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0.C【详解】根据材料
“90年代初,上海发昌机器厂技术成熟、渐入佳境时,英商耶松、祥生船厂几乎垄断了但是上海船舶工业。甲午战争后,……发昌厂……不得不交由耶松船厂租办”,可得出,上海发昌机器厂被英国的耶松船厂打压,经营艰难,这反映出
甲午战后,外商资本入侵加剧,民族资本主义步履维艰,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发昌厂创新能力不足”,故A项错误;材料与洋务运动企业的影响无关,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且材料未体现“自然经济的瓦解”,故D项错误。11.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一些地区将土丝制成经丝,用于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可见是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而出现的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故C正确;材料只体现上海周边地区,且没有进口与出口的对比,所以不能证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故排除A
;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而出现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故排除D。12.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前后出现了短暂春天,是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D-E段却一路向下,属于明显的错误,故选B;A-B段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包括B-C和C-D阶段的趋势都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CD。答案第4页,总9页13.B【详解】
从材料反映的“物价猛涨惊人”等信息可以看出,1949年的国统区通货急剧膨胀,民不聊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故答案为B项;材料仅仅反映物价上涨,没有涉及社会秩序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这
一现象是四大家族疯狂掠夺导致,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14.C【详解】由陈启源生平简介可知,继昌隆缫丝厂创办的时代背景是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西方工业化潮流成为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后因国内对机器工厂的排斥迁厂至澳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日益好转。由此可知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故选C;A、B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官僚资本主义诞生于20
世纪20年代,不符题意,排除D。15.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媒体纷纷登载粮食“高产卫星”,是“大跃进”的表现,反映了人们想快速发展经济的愿望,故选D项;“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高产卫星”指农业的“大跃进”,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于1956年,“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时间上不符,排除B项;题中“高产卫星”是指农业的高指标,不是真的人造地球卫星,排除C项【点睛】16.B【详解】根据材料“1960年,我国开展整风整社,逐步纠正农村普遍存在的‘共产风’等错
误,随后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采取了清理和下放农村劳动力、精简城镇人口、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等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国民经济出现
严重困难,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扭转农村经济困难的局面,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答案第5页,总9页故
D项错误。17.A【详解】根据题干中“但这些办法在当时还属‘禁区’,被称为‘秘密武器’,只能暗中实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影响犹在,所以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虽引起与会干部的
极大兴趣,但只能暗中实行,故A项正确;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BC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C两项;题干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化的问题,故排除D项。1
8.B【详解】粮食、食油票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全面放开粮食、油料购销价格,不再使用粮食、食油票券”反映了我国进一步放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故选B;A不符合史实,排除;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C项“完全破产”表述错误,排除;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
本建立,排除D。【点睛】19.D【详解】根据“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可得出当时中国设立了经济特区,享受特殊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B项不是主要
原因,排除;C项主要是在农村,排除C。20.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女诗人分布比重远高于内地,这主要是因为近代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正确;ABD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
要因素,排除。故选C。21.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克罗斯认为“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了东西半球之间的经济、文化、思想、答案第6页,总9页生态等诸多领城的交流,引发了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即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故答
案为C项;“哥伦布大交换”是必然中的偶然事件,排除A项;“哥伦布大交换”不仅仅局限于思想交流,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哥伦布大交换”导致东方的落后,排除D项。22.B【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其主要内容与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符合,其目的是打击荷兰的商业霸
权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规定符合《航海条例》,其主要是打击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故A项错误;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是在16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23.C【详解】根据材料中英国法律规定“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保护”等信息可知,当时英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专利,这说明其借助立法给予发明专利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有保护工商业的合法生
产经营,但是强调的重点是对技术的保护,故排除A项;B项“极力推行”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1624年”正处于都铎王朝的封建统治时期,故排除D项。24.D【详解】材料反映了工业化过程中,资本家和工人、庄园主和雇农之间像仇人般关系恶化
,这说明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故选D;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排除A;材料反映了社会不和谐现象,但其实质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故B不符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阶级关系情况,未涉及习俗变迁,故排除C。25.D【详
解】据题干信息“19世纪70年代之后,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联系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这次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电话机等新式通讯工具。因此,英国商人将茶叶信息传回国内由“四个月”变为“随时”。故D选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A选项错误;交通运输工具在第二答案第7页,总9页次工业革命也有变革,但做不到题干中“随时”的要求,B选项错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并不能随时将中国茶叶的信息传回英国,C选项错误。26.(1)状况:整体有发展,但区
域发展不平衡;农民生活依旧贫困;农村商业发展受压制(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2)重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者小农经济开始解体)(2分)影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加速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进程;中国被逐
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成为了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3)背景:人民公社体制僵化;农民贫困,农村落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调整;小岗村等地的探索(每点2分。共4分,任答
2点即可)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详解】(1)状况:根据材料“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
工程”可归纳出整体有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可归纳出农民生活依旧贫困;根据材料“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可归纳出农村商业发展受压制。(2)变化:根据材料“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者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影响:根据材料“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
九”可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和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逐步卷入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为了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3)背景: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背景可从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农村的落后、国家政策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
即可。意义:可从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作答即可。答案第8页,总9页27.(1)变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2分)。影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客观上为民资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
件。(2分)(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变化: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2分)【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
中“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知,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材料二中“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为民资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环境、政策、社会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
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变化:根据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先后申请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后荣氏企业的性质由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28.(1)事件
:新航路开辟(2分);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2分);意义:结束了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每点2分。共4分)(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2分);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2分)(3)原因:美国
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世界逐渐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详解】(1)事件:根据“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
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可得出是新航路开辟;国家:根据所学可得出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意义:根据“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可
得出结束了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原因:根据“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答案第9页,总9页采取了同样的行动。”可得出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地位: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得出成为世
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3)原因:根据“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可得出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得出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世界逐
渐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