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可编辑).pdf,共(7)页,643.1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bd614be54f8cdd3f71233436d9c5b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命题
人:张虹审核人:(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重礼教,各种礼制均有详细记载。其中,尤以丧礼的记述为多。在孔子看来,“人之大端”有
三:养生、送死和事鬼神。孟子亦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把“养生”与“丧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甚至认为“丧死”之事更为重要:“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儒家之所以如此重视“送死”之事,是因为其理
论体系的内在要求。儒家首先肯定人类作为世界上最有情智的群体,对于死去亲人的情感远胜于其他动物。认为作为万物之中最“有知”的生物,对逝去的亲人理当表现出悲戚与敬畏之心来,反之,是危险的。荀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
厚”之人,谓“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他之所以仅由“送死不忠厚”就如此“武断”地在道德上给予此类人以判定,是其见微知著,从此类人对待逝者的态度就已经推知了其对待其他“生者”也必不忠厚,对待文化传统也必定不敬。我们
一般认为仁只是关于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理论。其实,在儒家看来,仁首先要处理生者与死者的关系,如果生者对死去的亲人尚且没有痛惜与敬慎之心,对待周围并无亲情关系的人又怎能有怜惜与关爱之心呢?依孟子的观点,人之性善,皆因其有恻隐之心,而对自己逝去的亲人尚无恻隐之心的
人,此善端已不存也,善端不存则与禽兽无异也。这也正是儒家要把“事死”作为孝的终极标准的内在原因。丧礼是形成稳定共同体的文化结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丧礼是家族内部的“头等大事”,当一个家族中有老人去世,所有族人都把给这位长者送终作为当
下最重要的事情。另外,丧葬并非丧礼的终结,作为丧礼的延续,祭祖活动也是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敬天法祖,是儒家礼仪的核心,感念先祖之德行,正是为了修正自身的德行,同时,他们也深信对祖先的感念必将得到祖先的荫佑。因此,丧葬和祭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家族内部的血缘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此
外,丧祭之礼是一种具有宗教仪式感的礼制体系,但又不是宗教。中国人这种对于鬼神的处理方式,并不过分追求外在化和实体化,而是通过化礼为俗的方式,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内化入日用常行之间。人们不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刻意抽离出来,丧祭仪式可以保证这种信仰不会从情感和记忆中抹去,庄敬的丧祭仪式中产生的
深沉而真实的情感,能够促使个体心理结构的建立。这种心理结构的核心是敬畏感、归属感、秩序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等心理情感。总之,以传统丧礼为首的礼制所内蕴的这种文化体系始终在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俗等,并成为古代中国超稳定社会结构隐而不显的锚。传统社会共同体其实一直在与时俱进的演化
之中,儒家理论继续保持了其教化的作用,儒学的主体部分仍然可以嫁接到现代社会之中。虽然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总体上取代了基于血缘宗亲的共同体建构方式,但是传统社会共同体的道德理念已经深入人们的血脉与骨髓之中,并且从未被其他道德理念真正取代过。因此,在当代,对于传统丧
礼文化的内涵还需要重新进行深入认识和反思,并进行现代转换,重建社会共同体的文化语境,以继续为社会的稳定与永续发展发挥作用。(摘编自王绪琴《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都认为,“养生
”和“送死”都是“人之大端”,并把它们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具有同等地位共同贯穿于儒家理论体系之中。B.我们一般认为人之性善,皆因其有恻隐之心,对自己逝去的亲人尚无恻隐之心的人则善端已不存,与禽兽无异。C.荀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厚”之人,谓“送死
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是家族的叛徒,社会的罪人。D.丧祭之礼不是宗教,而是通过化礼为俗的方式,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内化入日用常行之间,进一步加强了家族内部的血缘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
章多次直接或间接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代丧祭之礼的内涵和今天的丧祭之礼是一脉相承的。B.作者在对传统丧祭之礼认同的基础上,提出了转换今天的丧礼文化观念的问题。C.文章从“理论依据”“文化结构”和“礼制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儒家对“丧祭之
礼”的重视。D.文章既肯定传统丧礼的普遍意义,又指出需重新审视今天的火葬制度的问题,体现出作者的辩证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厚”之人,认为“送死不忠厚”的做法是“奸人之道”,荀子的说法有失武断。B.庄敬的丧祭仪
式并非宗教,它让家族成员产生敬畏感、归属感、秩序感、道德感和使命感等心理情感。C.丧祭之礼是不断变化的礼制体系,人们通过化礼为俗,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转化到日常生活中。D.一切丧葬礼仪都必须与时俱进,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作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题。文本一: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梁衡①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泼洒到路
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央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②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陇亩,他是抱着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准备
种田教书,终老乡下的。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而且除让他施展胸中的兵学、地学外;还要挖掘他腹中的农林水利之学。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内………………○………………装………………○………………订………………○…………
……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③面对赤地千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曾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
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
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
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④由于这样顽强地坚持,左宗棠在取得西北战事胜利的同时,生态建设也卓有成效。他在西北十多年,刚到西北时的情景是“土地芜废,人民稀少,弥望黄沙白骨,不似人间光景”。到他离开时,中国这片最干旱、贫瘠的土地上
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条绿色长廊。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驰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
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左宗棠的绿色情结也还远不只是沿路栽树。他不但要三千里路绿一线,还要让万里河山绿一片。至少还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种桑养蚕,引进南方的先进耕作,还亲自在酒泉驻地栽了几百株桑示范。蚕桑随之在西北逐渐推广。二是美化城镇,改善环境,听说国外有“公园”,左将总督府的后花园修治整理
,定期向社会开放。⑤兵者,杀气也。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秦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就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⑥
柳树是一种易活好栽,适应性很强的树种,但也有一个缺点,不像松柏那样耐年头。我们要找千年的古柏很容易,千年的古柳几不可能,甚至百年以上的也不多见。所以对左公柳的保护、补栽,成了西北人民的一个情结,也是官方的一种责任,历代出台的保护文告接连不断。这一
半是为了保护生态,一半是为了延续左公精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保护文件是晚清官府在古驿道旁贴的一张告谕:“昆仑之阴,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可以看出,此告谕的重点不在
树而在人,是保护树但更看重左公精神的传承。⑦我们发现在清和民国两代的政府文告中总少不了这样的词汇:左公、先贤、遗爱、遗泽等,要知道这是官方的公文啊,但仍难掩对左宗棠的尊敬。民国时还将左宗棠修缮过的兰州城门改名“宗门”,由省长亲笔题写,在众多研究左宗棠在西北的著作中最权威的一本
是1945年初版于重庆,经王震将军提议又在1984年重印的《左文襄公在西北》。此书从书名到内文,凡说到左宗棠时概不直呼其名,都是尊称“文襄公”,可见清和民国两代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只是进入当代后因极“左”政治影响才有了一个小的反复。但随着
人们对生态的再认识,又不觉想起了这位在西北栽树的湖南人。⑧岁月无情,从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树到现在已一百四十多年,要想拜谒一下左公亲植的柳树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档案记载,1935年时的统计,平凉境内还有左公柳七千九百七十八棵,而1998年8
月出版的《甘肃森林》记载,全省境内的左公柳只剩二百零二棵,其中大部分存于柳湖公园,有一百八十七棵。看来我十年间两到柳湖还是来对了,这里确是左公遗泽最多处。但198年到如今又过了十五年啊,斗转星移,大树飘零,左公柳还在锐减。⑨那天,我到柳湖去,想穿越时空一会左公的音容。只见湖边星星点点,
隔不远处就会现出几株古柳,躯干总是昂然向上的,但树身实在是老了,表皮皴裂着满是纵横的纹路,如布满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图;齐腰处敞开黑黑的树洞,像是在撕心裂肺地呼喊;而它的根,有的悄无声息地抓地入土,吸吮着岸边的湖水,有的则青筋暴突抱定青石,如西北风霜中老人的手臂。但不管哪一棵,
则一律于枝端发出翠绿的新枝,密浓如发,披拂若裾,在秋日的暖阳中绽出恬静的微笑。柳湖公园正在扩建,岸边补栽的新柳柔枝嫩叶随风摇曳,如儿孙绕膝。而在柳湖之外,已是绿满西北,绿满天涯了。我以手抚树,读着左公柳这本岁月的天书,端详着这座生命的雕塑。古
往今来于战火中不忘栽树且卓有建树的将军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了。文本二:①综观众多作家的历史文化散文,可以看出他们在创作理念上具有某些一致性,即:追求文、史、哲的融合,用诗性话语在叩问历史的沧桑中对历史进行
深度的意义拷问。②创作历史文化散文,作家应是一只脚站在往事如烟的历史尘埃上,另一只脚又牢牢地立足于现在。他立足于现在而与历史倾心交谈,但他的宗旨绝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而是从对过去的追忆、阐释中揭示它对现在的影响和历史的内
在意义,从而开创一片“以史明思”的审美境界。(摘编自王充间《论散文》)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紧紧围绕标题“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组织材料,写出了左公在西北植柳的巨大贡献和人们对他的纪念。B.③、④两段文字对于读者把握作品内
容有提示作用,读者可以由此出发,想象西北边陲茫茫的大漠中,连绵不断、伸向天边的绿柳。C.文章⑦、⑧两段,作者把充分的事实和史料相结合,介绍了左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左宗棠治理西北边陲的现实意义。D.作者着重
强调了左宗棠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官场上,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5.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运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能够迈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植树栽柳、种桑养蚕、
美化城镇,播撒建设的种子。B.文本融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追古思今,情感充沛,思想深邃,给读者以深沉的思考和艺术的享受。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一些文言文,并运用了不少四字词语,文白相杂,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并
凸显了厚重、典雅、优美的文风。D.文本情理并重,以评带传,所写的人物在百年历史中已有定论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第5页共10页第6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内
………………○………………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从深层重新来诠释人物。6.文本二中说:“创作历史文化散文,作家应是一只脚站在往事如烟的历史尘埃上,另一只脚又牢牢地立足于现在”,文本一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成功,请据此简要谈谈文本一在材料选用方面的安排及其艺术效果。(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是谁的妈闫玲月张老太最近总是爱忘事,本来在炒菜,接个电话就忘记了,直到满屋子油烟味,她才慌忙往厨房跑。两岁的孙女要吃樱桃,张老太怕樱桃酸,打算放点白糖,却错将咸盐当了白糖,结果孙女刚吃进嘴里就哇哇大哭。柳娜将这些告诉了
老公大旺:“你妈怎么整天丢了魂儿似的?该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吧?”大旺细想母亲最近的状态,每天总说脑袋发沉睡不醒、眼睛睁不开,还问他们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大旺昨天明明在家里,母亲非问他去哪儿出差了。刚吃完饭,母亲又问吃
的啥。大旺越想越怕,决定带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大旺不断在心里祷告,老天爷,求你了,千万不要让老太太得啥大病啊,我一个工薪族,可没钱救亲妈。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病,尽量治疗控
制发展吧。”大旺急切地插话问:“要是严重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医生说:“严重的话就是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怕受刺激,做儿女的平时要多体谅老人。”大旺的眼前马上现出一幅画面:母亲流着口水,神情呆滞,不认识任何人。大旺一脸愁容地将医生的话告诉了柳娜,柳娜当即揭下脸上的面膜
,瞪圆一双杏眼叫嚷:“我可不想伺候一个傻子!”大旺赶紧过来捂媳妇的嘴,但柳娜尖细的嗓音还是从门缝钻进了张老太的耳朵里。“不能帮带孙女也就算了,还要我伺候她,没门儿!快给你姐打电话,让她把你妈弄走!”大旺的姐姐在外地,婆婆瘫痪在床需要她照顾。“这不好吧?”大旺幽怨说到
。柳娜可不答应了:“婆婆是妈,亲妈就不是妈了?凭什么要你一个人管傻子妈?你快打电话,要不我和你离婚!”听着房间里儿子媳妇吵闹,张老太心头憋得慌。她悄悄打开门,顺着楼梯走出去,她不知要去哪儿,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家。张老太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红灯绿灯不停
变换,有一次差点儿被一辆转弯的车撞倒,司机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吗?”张老太路过一家菜市场,和她每天去的那家很像,可卖菜的人都仿佛不认识她,张老太捏捏黄瓜摸摸西红柿,招来卖菜的不满:“不买菜别乱动!”她又继续走,被天桥下的一阵歌声吸引,停住了脚步。一个穿着破洞牛仔裤披着长发的年轻人,
弹着一把破吉他,忘情地唱着,脚边放着一只碗,里面躺着几枚硬币。张老太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歌,年轻人的样子让她想流泪。年轻人的衬衫辨不清原色,长发也好久没有清洗过,黏腻腻贴着额头。“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张老
太问他。年轻人停住弹唱,打量张老太一眼,反问:“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说:“我没有家。”年轻人说:“我也没家。”张老太走累了,坐在榕树下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多了一件外套,年轻人正凝神注视她。年轻人说:“你长得像我妈。”张老太说:“好孩子,你就当我是你的妈吧。”年轻人吃馒头,掰一半
给她,她也不嫌弃,两人相视一笑。每当年轻人弹唱,她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像一尊雕像。路人投来的钱币虽然不多,但也够他们吃饱肚子的。张老太的内心平静如水,白天听唱歌,晚上睡到天桥下,数星星,看街灯,听蝉鸣。张老太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现在只有年轻人这
个亲人,她想让年轻人有件换洗的干净衬衫,于是离开年轻人,去寻找衬衫。衬衫在一个女人手里,张老太伸手去拿,女人破口大骂:“哪里来的疯婆子?”张老太的手被一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抓住,这个男人对女人道歉:“对不起,我妈精神不太好。”女人白了他一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这个男人拉住张老太说:“妈,你可让我找
得好苦。”张老太看着他,不知所措。男人摇晃她胳膊说:“我是你儿子呀。妈,跟我走吧。”男人拿出一只金镯子,告诉张老太:“一会儿我将这只金手镯丢到地上,你看到有人捡就说那是你的镯子,刚好想卖钱,到时候我出面做证,卖了钱咱
们去饭店吃大餐。”张老太木然地点着头。金镯子被捡到三次,只有一次有人出钱买,男人得了钱,果真请张老太去饭店吃大餐,还一口一个亲妈地叫着,张老太乐呵呵地答应着。连服务员都说张老太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孝子
。男人好吃好喝地供她,张老太乖乖听他的话,丢镯子卖镯子,直到有一天警察带他们去派出所,张老太还搞不懂,警察为啥要抓她这个儿子。通过审讯这个男人,警察知道了事情真相,要帮张老太找到自己的亲儿子。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那么好呢?”警察说:“
大妈,他是骗子,在利用你啊。你儿子是谁?我马上打电话联系他。”张老太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我只知道谁对我好。”(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15年05期,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
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儿媳知晓张老太病情后对丈夫撒泼,对张老太恶语相向,与张老太女儿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那样写张老太儿媳,根本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善良孝顺、有情有义。B.张老
太与流浪汉的对话很值得品味。“我没有家”与“我也没有家”,相似的言语传达出两者相同的无奈与苦涩,同时多少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淡薄。C.张老太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儿媳称为“傻子妈”。在警察局,面对警察一再
询问,她“实在记不得我到底是谁的妈”的回答,印证了儿媳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D.“我到底是谁的妈”,既是张老太的疑惑,也是本文对当今社会的发问。作者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发人深思。8.小说中张老太离家后先后认识了两个“儿子”﹣﹣流浪汉与骗子,这两个“儿子”存在着鲜
明的可比性。请试从性格品质和对待张老太的态度表现两方面对他们作简要分析。(6分)9.小说最后,张老太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有人认为她是患了老人病真的不记得了,也有第7页共10页第8页共10页………………
○………………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人说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
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祖名大儒,字超亭,官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指省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
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时,谭叙初中丞以苏藩护理巡抚,禁博、禁妓、禁食鸦片烟。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诸弊竟绝。谭公嘉之,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会以母忧去官。免丧..,复至江苏,补吴县甪头司巡检,清操愈厉,曰:“吾母在尚尔,今岂为
妻孥计温饱哉?”甪头司驻太湖西山,方子布衣芒屡徜徉山水间,遇先贤祠墓每刻石表识之;又访求山中遗老诗文集刻以行世。公事之暇好读史,《史记》、《两汉》、《三国志》、《晋书》皆卒业。然性傲岸,讲真理,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官罢后,饔飧不继,山中人争以米馈,未匝月,得
米百余石、柴薪膎菜称是。山中有秦散之者,为作《林屋山民馈米图》。及归滑,贫益甚。光绪二十年,倭事起,湘抚吴清卿中丞自请督师。方子喜曰:“伟哉此举,吾愿从之。”谒中丞于津门。中丞,吴人也,见之大喜,拜疏.
.言:“臣前丁忧家居,即闻甪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旨:“准留营差遣,俟有微劳即行开复..。”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中
丞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其明年,感疾,卒于关外..。年仅三十余,闻者深惜之。论曰:顾亭林先生言:“乱之初起,巡检治之而有余。乱之既成,总督治之而不足。”巡检所系,顾不重哉!而世之居是官者率不自重,有如方子之铁中铮铮者,又以不善事上官而罢。呜呼!可为长太息也。(俞樾《暴方子
传》)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子以巡检指省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B.方子以巡检指省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
旨/妻子无论也/C.方子以巡检指省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D.方子以巡检指省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11.下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免丧,古代官员遇父母之丧应辞官守制,守制期未满而被准许出来做官称免丧。B.拜疏,疏,分条说明的文字。拜疏与“上疏”意思相同,指臣子向帝王上奏章。C.开复,指
官吏被降革后恢复其原来的官职或原来的官衔。D.关外,明清时期,关即山海关,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就是关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府虽然倡导“禁博、禁妓、禁食鸦片烟”,但因为其中存在着利益空间,所以屡禁不止。暴方子因清廉自守,执
行力强而能禁绝这些弊病。B.暴方子重视文化建设,比如刻石标记所看到先贤祠堂和坟墓;又访求并刊刻山中遗老的诗文集,让它们通行于世,这可以见出其政治才能。C.吴清卿深知暴方子的为人,在如何任用被罢官的暴方子这个问题上,他向朝廷提出的诸多请求,很快得到皇上的回应,并一一得到了满足。D.暴方
子被罢官后,生活很快陷入困顿,这说明他确实是一个清官;而西山百姓争相送米给他的事实,则进一步证明他是为百姓认可的好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谭公嘉之,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2)然性傲岸,讲真理,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峽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一个“嗟”字,开篇就
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此别”、“谪居”四字,紧扣题目中的“送”和“贬”两字,下笔不俗。B.颔联紧承首联写送别之地送别之景,饮酒相送之时,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选声配色,不言情而情自显。C.颈联上句写青枫江上帆行渐远,下句写白帝城边古
木稀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一联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D.本诗中间两联情景相融,苍凉中蕴含送别之情味。所写之境,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悦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2)《过秦论》中用“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出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在要塞,仔细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第9页共10页第10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内………………○………………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列传》中屈原“怨”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
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诗心”本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天然文化基因,________。可惜的是,有多少人在嘈杂喧闹中流于自怨自怜或自夸自恋的浮夸,对平庸和碎片化信息________,渐渐忘却了血脉里的传统文化因子。“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
却营营。”苏轼的自我质问,也许是夜闹风静之时,你我都会兴发的自我质问。身体是自己的,又仿佛不是自己的,为________而活,为房子、存款而活,为许许多多丢不掉的牵挂而活着。能不能暂时丢下这些营营的忙碌,
让灵魂诗意地栖居,让“此身”真正属于自己?外卖小哥雷海为做到了,民警陈曦骏也做到了。诗词给他们最大的回报,不是有着炫目光环的诗词大会总冠军,而是一名借由诗词超越庸常的平凡的劳动者。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融在血脉中的种子只要____
____,泥融沙暖,它就能发芽。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源远流长随波逐流养家糊口春风化雨B.薪火相传随声附和安身立命惠风和畅C.源远流长随声附和养家糊口惠风和畅D.薪火相传随波
逐流安身立命春风化雨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早在16世纪,“鼠尾草”就已深入到英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当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茶叶尚未传到英国,那里的人们就用鼠
尾草泡水当茶喝,既清热解渴,又经济实惠。“鼠尾草”这个名字听上去并不太美好,被视为“穷人的香草”。它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土质较为疏松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都能良好生长。在我国广大地区的山野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①。鼠尾草
的花朵形态玲珑别致,且色香味俱全。因此,鼠尾草是一种非常能够营造氛围的园林花草,尤其适宜在公园、景区或河湖岸边成片栽植,可以布置出非常壮美的景观。鼠尾草是西餐中一种使用极为普遍的调味香料,其浓烈的香味中略带着一些苦涩的
味道,令人印象深刻。在调味时,不仅人们可以将鼠尾草的新鲜枝叶直接加在食物中,也可在烧制菜肴时将其晒干之后添加烹制菜肴。由于新鲜的鼠尾草不耐高温,因此,通常是在菜肴即将烧好时再加入,否则,高温烹煮太久,②,起不到增香调味
的作用。而使用晒干后的鼠尾草,就要在烹制时早早放入,煮得久一些,其香味才能充分释放出来。由于鼠尾草的香味太过浓烈,不论其是鲜草还是干草,作为调味品使用的时候,③,以免掩盖其他配料甚至主要食材的味道。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事物的名称往往会令人产生或相近、或相反、或因果等联想,如科学家由“飞鸟”想到“飞机”,中间就经历了联想的过程。请依据上述材料,简述“鼠尾草”被视为“穷人的香草”的联想过程。(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雨
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新时代领路人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
”的?请结合上述名言和自己的生活,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11页共10页第12页共10页………………○……………
…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