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docx,共(9)页,44.70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979b955e5991cb29518af447edc49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富平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饮食,孔子提出了“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思想;另外,在进食时他还强调“席不正,不坐”“食不言,寝不语”。孔子提出这些思想意在A.规范日常行为准则B.构建饮食领域的礼乐文化C.恢复贵族饮食方式D.抨击其他学派的饮食思想2.汉赋最
初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其内容多是为天子歌功颂德,描写国家的富强,篇幅普遍较长,称大赋;汉末以来,小赋流行,篇幅更加精简,文风更加朴素、自由,内容侧重于抒发个人心志或针砭现实。汉赋的变化说明A.汉末文人的家国认同有所下降B.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环境影响C.汉末的文化政策更加开放自由D.小赋比大赋更
加具有时代性3.宋代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日益普遍,除酒楼店肆之外,中产之家的宴饮活动雇佣厨师、杂役也十分常见,市镇居民饮食生活所涉及的劳务雇佣同样十分盛行,市镇饮食行业中出现了较为专业的服务分类。材料说明宋代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社会人口流动性强C.社会分工格局被打破D.市民注重生活享受4.1852年,魏源把《海国图志》扩充为百卷本,其中多处辑录了《瀛寰志略》中分析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富强之道的精思伟论。据此可知,《瀛寰志略》A.重在宣扬西方富强之道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C.为国人带来了新的观念D.是一部系统世界地理志5
.据学者研究,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五四以后,武汉学生“看杂志的风气才渐开”;福建学生郑超麟在1920年才学会写白话文;直到1927年,在四川万县上中学的何其芳还不知道五四运动。这些现象共同说明A.思想解放运动具有
渐进性B.思想的传播存在时空差异C.五四运动促进新文化传播D.打倒“孔家店”迫在眉睫6.民国年间,江浙、闽广、豫、鲁川等地的一些绸庄和机户,开始引进和仿造日式手拉机,对旧式木机的构造加以改进,安装机轴,由抛梭改为拉梭,在手工劳动的范围内减轻劳动强度。这说明
A.日本对华资本输出被抵制B.传统手工业获得了新发展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7.中共二大提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成为新三民主
义思想的理论指南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D.凸显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必要性8.1937年10月13日,《大抗战画报》在上海创刊。《大抗战画报》设置有《淞沪抗战前线》《
敌机暴行一斑》《敌忾同仇》《国际同情》等栏目。第3期曾以《第八路军先头部队开抵晋北山地》等篇幅,报道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据此可知,《大抗战画报》()A.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有关B.有助于国共联合抗战局面
的形成C.体现了上海是当时中国的文艺中心D.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9.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指出,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等国的贸易,同时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
易。这体现了新中国()A.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B.国家工业建设的紧迫性和自主性C.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对外贸易体制D.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封锁10.公元前4世纪,随着城邦内部矛盾的加剧,希腊政治家有关公民内部团结共谋福利的梦想破
灭。“富人宁肯把钱投入大海,也不愿意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剥净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了古希腊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挑战B.公民不再维护城邦利益C.奴隶与贵族斗争激烈D.平民的权
力有名无实11.《近代欧洲的霸权》一书说:里斯本的繁荣,成为后来不可避免的欧洲“繁荣中心转移”的先驱。整个中世纪,欧洲远途贸易的中心是面对地中海的意大利港口城市。里斯本的繁荣,象征着新时代开始的一个新的变化。产生这种新的变化的历史原因是A.中央集权
国家的形成B.新航路开辟取得突破的.C.工业革命兴起和扩展D.葡萄牙资本主义兴起12.15世纪,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在《论绘画》中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艺术家们纷纷创作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
颜料画下了我自己。”这类作品的涌现()A.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内涵B.表达了个人反叛情绪的幻灭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深入D.过分强调人的权威和尊严13.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按照联邦国家立法机构的模式建立两院制议会,作为全体人民代表的帝国议会具有立法机构的一切外部特征。这说明,德意志帝国A.确定
实行君主立宪政体B.宪法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C.赋予全体人民选举权利D.议会掌握着国家立法大权14.1917年12月1日,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发布指示,要求降低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私人机构和企业中的高
级职员和官员的薪金。无子女的人民委员最高月薪不得超过500卢布,有未成年子女的另增100卢布。这些举措()A.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B.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洁性的D.增加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15.1935年美国政府
颁布了《税收法案》,表1是该法案中部分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6万美元以上350万美元以上税率1%6%7%据此可知,该法案A.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旨在抑制奢侈性消费C.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困难D.压缩了中小企业投资16.冷
战期间,苏联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大规模援助,例如帮助埃及修建了阿斯旺水坝,并支持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要求;为安哥拉修建卡潘达水坝提供支持。对此埃及宣布要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而亲苏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组织也
成功得以执政。由此可知,苏联的援助()A.缓和了两极格局对峙B.有利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C.仅限于经济领域的支持D.影响了受援国的发展方向17.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A.强化对
基层社会管理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D.促进井田制的快速瓦解的的18.北魏孝文帝时,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该政令有助于A.阻止公田的性质变化B.规
范官员的俸禄制度C.打压地方的豪强势力D.阻碍北魏的汉化进程19.孝文帝后期,汉人士族担任将相的人数从不到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经过宣武、孝明两帝后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这说明北魏A.汉化程度不断加深B.政权被世家大族垄
断C.选官用官注重门第D.胡汉有别的观念淡化20.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宣布实现农民的人身自由:为保障农民的生计,农民可免费获得一块宅地,且必须从地主那里至少赎买一块份地;由于农民并没有份地的选择权,高价赎买的土地质量往往不如以前给地主耕作的土地。这些内容反映了俄国
农奴制改革期间()A.农民对改革措施的认同B.沙皇专制制度的两面性C.资本主义在农村渗透D.地主对农民的巧取豪夺21.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
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22.1868年4月,明治政府颁布政体书,确立了府藩县三治制治理结构。1871年7月,明治政府宣布实行府县二治制,全国共设3
府302县。这一改革旨在()A.强化中央政权的政令统一B.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C.克服地方层级过多的问题D.确立明治天皇政府的权威23.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
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
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24.戊戌变法中,光绪任命杨锐、刘光第、谭嗣同等维新人士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撤销了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这些举措A.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B.冲击
了清代旧式的官僚体制C.为变法思想提供了依据D.推动了预期政治目标的实现的25.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据此
可知,戊戌变法()A.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危机B.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独立革命期间,许多州都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组织,但立法机关
可随意改变法官的任期和薪金,干预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司法实际上从属于立法。直到1787年宪法实施后,美国才确立起司法独立制度。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不得任意将其免职
;法官的薪金于在职期间不得减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得受其他机关的干预。资产阶级法制在美国牢固地建立起来。——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美国宪法有关司法独立的规定,深受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理论的影响。在汉密尔顿等人看
来,司法部门只有不听命于立法和行政部门,才能主持正义,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与自由。美国的缔造者通过宪法使司法部门获得与行政和立法部门相当的权力和地位,并在行使其职权时不受行政和立法部门的干预。希望用司法对行
政和立法部门加以约束,防止它们滥用权力。在世界法制史上,赋予司法独立原则以完整内涵并真正付诸实践的是美国。——摘编自张璇孟《论美国司法独立的政党困境及其制衡之道》(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司法独立制度确
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司法独立制度确立的意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斯大林逝世的前几年,苏联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单位面积产量始终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粮食产量从1913~1953年基本没有提高。195
4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苏联的谷物生产和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报告》,规定1954年—1955年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荒地。(政府)原来对农业生产规定非常细致,规定播种面积、播种时间
、技术措施、收割期限,1955年3月通过《关于改变农业计划工作》的决议,废除国家下达的指标。1958年6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从1958年7月1日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蔬菜、肉、奶、蛋、羊毛、饲草的制度;从同日起,国家实
行统一的产品收购办法。——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材料二:1979年9月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决定》把“草案”中不许包产到户六个字删掉了……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
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上的……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
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摘编自许平《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分层变化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改革的背景及其措施。(2)根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在农村改革中的异同点。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严复认为“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
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习近平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有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
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阅读上述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9.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荆公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连其力从事生产也。于是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
,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荆公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诸法。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
致天下于治。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
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