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docx,共(7)页,48.7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858344a4d3f69fba38eb2a2b47ceb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选修)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
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
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提出“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孟子从“得天下”的政治高度劝诫“为政者”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据此可知,二者的主张A.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顺
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C.体现了民众的现实要求D.汇集了百家思想的精华2.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
、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3.明代胡应麟《少室
山房笔丛》:“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幕,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这说明A.文化的发展取决于造纸术的进步B.纸张的普及便于印制书籍C.印刷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化传播D.胶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4.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
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5.“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
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因此,中国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的呐喊声宣告于世是一点都不奇怪的……这已经越出康雍乾以来厉禁知识分子的成规,创清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大举。这件事不仅仅是书生议论,而是声气广披于朝野的社会行动。”这件事
的意义在于A.引起了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B.传播了民族共和的理念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D.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6.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士大夫耻言洋务”;而到了同治时期,像理学大儒李鸿藻、徐桐等人
也在打探西洋的消息。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抛弃C.洋务运动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D.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深7.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一场文化思想上的革命。他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
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陈独秀意在强调A.政治制度近代化具有局限性B.宣传西方民主科学迫在眉睫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关键D.清除时弊必须推行全盘西化8.1906年,孙中山在《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强调,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共和国,新政权保障国民"皆平等且有参政权"。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解决A.界定革命对象和选择革命方式的问题B.如何推翻旧政权和创建
新政权的问题C.实现国内和平后如何防治腐败的问题D.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的问题9.毛泽东说:“在中国,因为它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被人侵略的,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有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革命性。在这里,无
产阶级的任务,在于不忽视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革命性,而和他们建立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统一战线。”以下对毛泽东这一论述解读正确的是A.论述出自《新民主主义论》B.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C.提出于国命大革命时期D.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10.邓小平指出:“判断实践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D.推动了农村向城市改革进程1
1.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C.贯彻了“科教兴
国”的战路D.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12.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追求思想自由,崇尚人的理性13.文艺复兴批判的是教会中的腐败堕落,其文艺作品的主题依然是宗教;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中的教职买
卖等腐败现象。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它不像其他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化为抽象的存在。这段话能说明A.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B.基督教信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对宗教信仰无效D.基督教信仰与人文精神并非对立14
.如图是2019年4月10日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发布的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黑洞(Blackhole)是“一个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超大天体”,下列与这一相关
理论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B.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C.是对微观世界认识的革命性进步D.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15.某画家对自己的作品这样描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
不停的描绘这样的地方,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与该画家风格相同的作品是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计55分。16.(15分)士阶层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
料: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就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发展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
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成为制约君主重要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
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明初,忠君爱国,乐于为君王服务、奉献成了士人的普遍心态。到明中期,即使朝政混乱,大多数官僚仍在凭借责任感与良心为国服务,直言敢谏、廉洁奉
公是士人阶层的突出爱国心态……到晚明时期一股新异的思想解放之风开始在士人群体中弥漫,这股新异的思想在理性精神上唤起了人们的觉醒,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梁琨《论晚明士人心态变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的“士
”应具备的品德,为此,他提出什么主张?(4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阶层”出现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7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晚明时期“新异的思想解放之风”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从
家国情怀角度,指出中国古代士人阶层的共性。(4分)17.(12分)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材料二驱使人文主义者讥讽教士丑行的是人性的要求,而驱使宗教改革家们揭示教会的
腐败堕落的却是神性的要求。人文主义者要伸张感性的权利,宗教改革家则要重建信仰的权威。在宗教氛围浓厚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们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的教诲,这种坚定的使命
感使他们在宣扬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宗救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材料三18世纪随着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近代主流科学文化
的植入,法国思想文化传统才会发生彻底变革。牛顿理论不仅用科学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
领域,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背景。(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家重建信仰的权威的主张。(2分)(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18世
纪法国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发展在社会政治领域表现出哪些理论成果。(5分)18.(12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材料一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就民族
意义而言,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是与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的。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
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
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打开“缺口”的?“缺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4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
的相关史实,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国图存的关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60字左右)(8分)1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
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戾姿睢,无所厝(安置)於其间,是以天下晏然(安定),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并因此向辽和西夏进行巨额的贡纳,“积弱”的局面日趋加剧。——摘编
自《探讨王安石军事改革中的利弊》(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初期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改革动机。(3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军事制度的弊端。为解决材料二中“积弱”的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5分)20.(8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近代俄
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既然天意授我承担起全俄罗斯皇帝的伟任,我一定不辱使命,誓将恩泽关爱惠及所有臣民”“先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但是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我相信,贵族地主们对皇帝是无限忠诚的,也相信你们会为国家的利益而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我才
决定进行这项改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摘编自《1861年2月19日宣言》材料二农奴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为3000多万农民带来自由,为
资本主义关系和国家经济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改革。——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为推进农奴制改革采取了哪些策略?(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
改革中解决“自由”和“土地"问题釆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发展有何影响?(3分)命题人:吴云审核人:高二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