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PDF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544.940 K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pdf,共(7)页,544.9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9b6b5caadc5b49413f47a9cbf4dd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1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1.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王位“兄终弟及”的现象非常普遍;西周时期,王位“父死子继”则成为定制,并逐步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反映了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程B.“家国”观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C.保障了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可持

续发展D.体现了王位继承者“优胜劣汰”原则2.孔子曾与弟子宰予讨论“三年之丧”的问题。宰予认为为父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一年,因中为“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问他如此是否心安,回答说:“安。”孔子说:“如果安心,你便去做吧。”但孔子认为宰予不仁。这表明

A.孔子教育学生未做到表里如一B.孔子奉行因材施教的原则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力D.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3.《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

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A.是以水力为动力的灌溉工具B.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C.表明古代航海事业实现突破D.开启古人利用自然力的进程4.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宗法意识的淡

薄B.考试入仕的开始C.特权垄断的削弱D.三省六部制的影响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形成了从中央

到地方的垂直管理B.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6.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

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B.民间行为影响皇权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D.世俗化的倾向加强7.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然则尊令长(县令)之秩(品级),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世袭)之奖,……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

以复振。”由此可见,顾炎武主张A.贯彻经世致用思想B.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力C.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2021年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28.以下是根据相关著作整理清代江南地区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变化这表明清代这一时期A.

物价的变化受世界市场影响颇多B.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难以为继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完善D.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物价波动9.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

,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

素10.1684年,理学名臣汤斌出任江苏巡抚,颁布告谕:以“化民成俗”“正人心”为首务,对日常生活中逾越礼制的奢侈风气加以禁止。但松江人陆辑为社会趋侈之风进行辩护,提出了“奢易为生”“奢能致富”的观点,后来雍正、乾隆皇帝也有类似的思想。这表明清代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B.江南经济结构

实现转型C.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D.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11.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2.古雅典有关受贿的法律规定:“任何雅典人接受他人贿赂,或本人向他人行贿,或通过承诺腐蚀任何人,损害了人民的总体利益,或以任何方式和方法

,损害任何个人的利益,则他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他的财产将被没收。”这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注重A.对贪污受贿实行严厉的惩罚B.维护大多数雅典居民的利益C.构建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环境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公民权利13.中国传统社会的

政治权威是人民代代相传的“君权神授”的传统,国家政权统治主要靠“人治”,而它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族的、宗教的、种族的封建权威,确立了新的价值准则和观念,即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这可以用来说明A.晚清时期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B.清政府大力宣扬近代宪政

思想C.辛亥革命推动国家政治权威的合理化D.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14.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A.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入侵的破坏2021年届高三第二

次月考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3C.经济重心的转移D.江南战乱的影响15.下面不同时期历史教材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这说明A.历史评价的主观性B.历史解释的时代性C.唯物史观的自觉运用D.史料实证的意义16.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上述两种观点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

辩护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17.“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苏维埃的建立,红军之创造与扩大,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

的条件。抛弃城市斗争,沉溺于农村游击主义是错误的,但畏惧农民势力发展,以为超过工人的领导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主张意在说明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是革命的关键B.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C.党内存在革命道路选择上的矛盾D.苏俄的革命经验完全不适合中国18.19

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A.社会主

义改造尚不彻底B.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C.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D.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19.下面是名叫《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共产党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共产党战略进攻威胁南京和武汉C.战略决战中国民党主力被消灭D

.渡江战役之后国民政府被推翻2021年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420.下面是1978年与2017年中国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的比较图,该图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影响力较小B.中国入世加快城乡经济结构变动C.改革开放促使

城乡经济差距拉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显露2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A.遵循私法至上B.重视诉讼程序C.注重诉讼诚信D.崇尚科学理性22.古罗

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A.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B.对人身自由的绝对尊重C.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削

减D.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23.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这一

论断A.剖析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性B.指出了中国落后的深层原因C.模糊了西方对外侵略的本质D.揭露了西方霸权主义的行径24.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

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25.下图漫画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该漫画的寓意是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B.反全球化已成为主流民意C.维护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

趋势不可阻挡2021年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526.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A.共和主义原则B.联邦主义原则C.平等主义原则D.孤立主义原则27.18~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

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等。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A.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C.对自然风

光的无限向往D.对科学发展的期盼28.观察下列漫画《TheColdWar1945-1991》,以下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作者对漫画反映事件的解读存在偏差B.漫画中对峙双方曾有直接的军事冲突C.因对峙一方发生剧变而结束所有对峙D.图中对峙事件结束后多极化格局形成29.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或许需要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现象反映了A.世界秩序日趋混乱B.世界争夺更加激烈C.地区政治动荡加剧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30.梁启超曾

引英国斯宾塞的话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或有告者曰:‘邻家之猫,昨产一子。’以云事实,诚事实也。然谁不知为无用之事实乎!何也?以其与他事毫无关涉,与吾人生活上之行为,毫无影响也。然历史上事迹,其类是者正多。能推此例以读书观万物的,则思过半矣。”梁启超旨在A.强调史事要被记

录和书写B.强调史事应脱离写史者的现实C.强调史料选择取舍要精善D.强调历史解释要生动形象2021年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6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31题18分;32题10分;33题12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从战国开始,总能找到人、物

、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如魏国《法经》中的“杂法”、汉代《九章律》中的《户律》、唐代《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中的《户婚律》。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田宅”、“婚姻”、“钱债”、“市厘”等若

干篇章,如《大清律例·户律》“盗卖田宅”条:“凡盗卖、换易及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者,田一亩,屋一间以下,杖五十。田五亩,屋三间,加一等,杖八十,徒二年,系官者,各加二等。”——摘编自项晓基《中国古代民法的再思考》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

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

,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

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8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2021年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页共7页7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速和国际贸易增速示意图。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

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10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的《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符合入籍规定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有西部160英亩的土地

作为“份地”,耕种5年后即归其所有。法案大大激发了东部贫民、南部“解放黑奴”、欧洲新移民西进的热情。截止1875年,西部各州共吸纳人口400多万人,其中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的移民高达100多万。为开垦土地、开发矿山、修筑铁路,许多当地印第安人遭到驱逐、屠杀,被迫迁至荒

凉偏僻的“保留地”。——摘編自田雨《近代美国西进拓荒运动的遗产》材料二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党中央提出“西进新疆、安边固疆”的号召,要求驻疆部队积极拓荒生产。1950年,进疆部队垦荒5万多公顷,实现粮食

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萊全部自给。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电垦戍边。此后,全国.各地大批复转军人和科技人员“

西进新疆”,加入兵团行列。兵团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保护维吾尔族同胞利益,他们向沙漠要良田,在戈壁建新城。1962年,初步建成2000多公里长的边境沿线林业带。1966年,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

—摘编自兰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西进拓荒”与中国“西进新疆”的异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西进新疆”的重大意义(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