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0.175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历史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历史解析.docx,共(5)页,20.1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afd625de89f3890753a2529028937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绵阳南山中学2024年秋季高2023级10月月考历史答案1、B【解析】据材料可知不仅商朝最高统治者能够称王,而且周边部族方国也能称王,这是因为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虽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对方国部族实行间接管理,因此各地方国

部族名义上遵从商王号令,但自身保持较大独立性,属于松散联盟结构,故选B项;商王属于天下之主,但周边部族方国臣服商王,不是天下之主,排除A项;商王属于正统大宗,但方国部族首领不属于正统大宗,排除C项;商王属于最高统治者,周边部族方国不属于最

高统治者,排除D项。2、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原始的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这说明先秦政治深受传统遗风影响,故选D项;家国同构指宗法关系渗透于社会整体,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融合,材料中

并未涉及,排除A项。先秦民主政治的尚未达到“充分尊重民众意见”的程度,排除B项;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末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3、B【解析】据材料“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

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可见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故选B项;中央集权主要是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集地方权力于中央,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

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丞相权力被削弱,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最重要”,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4、C【解析】据材料“遇到农业歉收或者灾年就会取消对禁运粮食的证件限制”可知,面

对特殊情况,秦朝迅速调整证件检查政策,体现了秦朝的统治政策因时而变,故选C项;与材料重农但没有体现抑商,排除A项;“形式多样的剥削方式”不合题意,与材料侧重秦朝证件检查制度因时而变相悖,排除B项;“强大有效的组织能力”不合题意,与材料侧重秦朝政策灵活相悖,排除D项。

5、D【解析】据材料“‘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最高决策”可知内阁通过“密揭”的方式直接影响皇权的决策,体现了内阁权势的膨胀,故选D项;,皇帝通过“密揭”的方式将皇权决策神秘化、黑箱化,体现了皇权的增强,排除A项;中枢决策的异变主要指的是权臣和外戚干政

、宦官专权等,内阁无决策权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个人的侍从秘书机构,无决策权,排除C项。6、D【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秦朝和西汉末年实行的是郡县二级制,西晋前期和南北朝后期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制,而隋朝初年又改成了郡县二级制,这说明国家在地方行政层级上存

在着二级制与三级制的反复,这恰恰说明中央集权制下,中央政府一方面希望在地方多设层级,另一方面多设层级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如增加财政负担,或者行政效率低,等等),本身就面临着矛盾,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困境,故选D项;题干仅提到地方行政区划及其层

级的变化,并不能根据层级的多少得出疆域的大小,二者之间并无必然关联,排除A项;题干所述属于中央集权的范畴,与君主专制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地方行政区划及其层级的变迁,并未提到每个行政区划管辖的人口数量,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人口迅速增长的结论,排除C项。7、B【解析】陶片放逐法允许

非精英人士通过投票参与政治决策,这明显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中集体参与和集体决策的特征,故选B项;陶片放逐法实际上是一种程序化的制度,允许公民通过投票来影响政治权力的分配。它并不直接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丧失了程序正义,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虽然涉及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但其主要

目的是流放可能对城邦构成威胁的个人,而非实现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权制衡,排除C项;虽然陶片放逐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城邦的稳定,但“有效维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8、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凯撒大帝是罗马帝国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以卓越的才能成为罗马帝国的奠基者,结合材料

信息,恺撒虽然自称不是国王,但他的行为却越来越像君主,这种反差体现了共和政体的某种程度的异化或转变,故选A项;材料重点提到了恺撒的称号、雕像和自我定位,与政治仪式的庄重与否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建立的是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的主体是君主,讨论的是恺撒的个人

行为和对权力、声望的追求,而不是平民话语的地位或影响力,排除D项。9、C【解析】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以示臣服,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要举行严格规范

的仪式,使封君封臣达成一种契约关系,封臣效忠封君,封君要保护封臣,权利与义务结合,故选C项;西欧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造成封建国家主权分散,易形成封建贵族割据,而材料强调的是封君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以土地赏赐为纽带,

我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土地为核心,排除B项;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割据地方,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故封君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排除D项。10、D【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皇帝通过控制内阁和宰相控制议会,同时人民只能通过议会维护个人权益,这说

明皇帝掌控了国家大权,故选D项;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都要受到皇帝和宰相的控制,即皇帝通过控制内阁和宰相控制了立法权,排除A项。图片中帝国议会受内阁控制,无法制衡政府首脑,排除B项;国民只能通过议会表达个人诉求,国家元首总

揽国家各项权力,居于核心地位,排除C项;11、B【解析】题干描述的政权结构,特别是等级代表会议的设立,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政治中的参与,这种政治联盟和协商的形式对后世西欧社会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

后来的议会制度等,故选B项;封君封臣制度主要是指封建时代的社会等级和土地制度,等级君主制并没有直接促进封君封臣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君主是否缺乏实权,且从“由国王召集”等描述来看,君主并非象征性元首,排

除C项;等级代表会议(如英国的议会、法国的三级会议等)确实起到了立法咨询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最高权力机关,最高权力仍然集中在国王手中,排除D项。12、C【解析】据材料“一是省政主管长官为外省人时……二是外省县长多为相邻省区之人”可知当时县长的任命大多来自本省,但同时也有部分来自临近省区,说明当

时省县官员的任命大部分来自地缘关系,同时也有部分通过开放的文官考试或者地方选举产生,体现了当时地方治理体系的缓慢转型,故选C项;材料中依然有部分省县官员来自邻省地区,说明回避制度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中央政府在地方省县官员任命上的态度和做法,无法

体现“简政放权”,排除B项;基层社会主要指的是县以下的乡镇社会,省县长官的人民已经超出了基层治理的范畴,排除D项。13、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宫廷政治”结束,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谋求议会席位,“议会政治”发展起来,之后袁世凯大权独揽,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议会政治”名存实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同于西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中共代表工人阶级

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为中共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体现俄国十月革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故选C项;结合所学“议会政治”的失败强调袁世凯统治时期,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中国的政党政治名存实亡,不是源于戊戌变法失败,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国转向“政党政治”

,并未涉及这一转向带来的影响,无从判断其是否为“正确道路”,排除B项;材料强调“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政党政治’”,结合所学西方的政党政治大多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中国的“政党政治”不是发端于中国同盟会

,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D项。14、D【解析】据材料“中央苏区的妇女拥有与男子同等的参政权利……重要地位”可知,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妇女拥有与男子同等的参政权利并在乡村权力构成中占重要地位,这说明苏维埃注重保护妇女的权益,故选D项;妇女占“代表总数的

25%”并不能得出女性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排除A项;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至1927年,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在1935年八一宣言,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C项。15、C【解析】据材料可知随

着解放战争进程的推进,中共在大城市将基层管理体制由保甲制变为市、区、街三级管理体制,这是因为保甲制作为封建军事管理体制,对民众压迫控制,忽视民众权利,将保甲制度废除体现新生政权代表人民利益,政权性质发生改变,故选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但材料时间段为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

项;解放战争期间社会主义制度并未建立,谈不上社会主义优越性,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但材料中的时期为解放战争,排除D项。1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

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这说明制度之间紧密联系,故选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制度间联系密切,相互关联,排除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制度间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制度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排除B项;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仍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排除D项。17【答案】(1)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加强了皇权;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掌握行政权,设枢密院掌握军权,设三司掌握财政权,并增设参知政事进一步分化宰相

的行政权,多设机构,分化事权;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制度+作用8分)(2)措施: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

的方式。(至少列出4个机构或者制度,4分)评价:积极:创造了民主的政治运行方式;促进了古希腊政治文明的繁荣;是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先河。(任答两点4分)存在的问题:民主范围狭隘,少数人的民主;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管理国家的权力,容易导致公共权力滥用;抽签方式

,表决方式简单。(任答两点4分)【解析】(1)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围绕唐、宋、明、清几个朝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进行说明。唐三省六部制度及其作用,关于宋代,围绕“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握行政权,枢密院掌握军权,三司掌握财政权)组织答案;关于明朝,围绕“废除丞相,设立内阁”组织

答案;关于清朝,围绕“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组织答案。(2)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等并结合古代雅

典民主政治史实,注意从设立系列机构(如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两个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本质特征,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小问存在的问题,据材料三“

雅典人口总数:约40万”、“雅典公民总数:约4.2万”,可得民主范围狭隘;据材料三“表决形式:举手”,可得表决方式简单;据材料三“罪名:渎神和蛊惑青年”,可得公共权力滥用。18【答案】特点:体现了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的原则;以追求法治为目的;重视维护权力的动态平

衡;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忽视国家权力的整体性。(任答三点6分)启示:权力制衡的同时要考虑提高行政效率;注意防止贫富分化;要关注民族问题,切实落实种族歧视的法律法规;重视社会公共安全;重视公民精神健康。(任答三点6分)(2)原因:《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制度

的形成;政党政治的兴起。(8分)【解析】(1)据材料一“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可知,注重权力相互制约;据材料一“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可知,以追求法治为目的;据材料一“是三种权力之间没

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可知,重视维护权力的动态平衡;据材料一“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可知,忽视国家权力的整体性;据材料一“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及“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

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可知,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据材料一得出权力制衡的同时要注重提高行政效率;材料二,美国的社会问题严重,如贫富分化、种族歧视、毒品泛滥、传染病流行、枪杀等问题层出不穷。(2)据材料二“宪法在赋予权力

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据材料二“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可知,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据材料二“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内阁所代替”可知,内阁制度的形成;结合所

学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可知,政党政治的兴起。19【答案】(12分)示例一论题: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2分)阐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

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孙中山领导发动辛亥革命,制定和颁布《临时约法》,宋教仁通过议会选举拟组建责任内阁被害,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建立起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三阶段。孙中山去世

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训政和宪政,实际上是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8分)总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破坏,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分)示例

二论题: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2分)阐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发展和完善。(8分)总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首先,据材料“中华民国成立

以来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线索整理如图3”,可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曲折发展的角度拟定论题,如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其次,结合选必1第3课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从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民国时期,资产阶级曲折反复的民主斗争的相关表现及结果等角度展开进一步

阐述,如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孙中山领导发动辛亥革命,制定和颁布《临时约法》,宋教仁通过议会选举拟组建责任内阁被害,袁世凯废除《临时约

法》,建立起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三阶段。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训政和宪政,实际上是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主旨,在半封建半殖民

地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破坏,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另外也可以从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不同时期的政权探索的角度拟定论题,如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可从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失败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等角度展开阐述,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中国共

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

权、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发展和完善。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主旨,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